书名:大唐封诊录(全两册)
作者:九滴水
编辑推荐
◆马伯庸倾情推荐:“大唐风土与刑侦悬疑的巧妙结合,题材耳目一新,不忍释卷。”
◆畅销悬疑作家九滴水古代罪案推理小说!以史书碎片为引,揭开“封诊道”的神秘面纱,探寻盛唐王朝累累悬案背后的真相;
◆秦简里面的《封诊式》,记载的是关于审判原则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等方面的规定和案例。《国家宝藏》曾有一期介绍了国宝——云梦睡虎地秦简。这也是本书中“封诊道”的来源。
◆书中基于中国古代医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科学相关记录,结合传说已久的“奇门遁甲”“机关术”,合理设计出我国古代法证传世体系“封诊道”,立足于辉煌的“大唐时代”,通过诸多科学手段推理侦破一个个离奇案件。
◆书中含附录《破案!老祖宗绝对是认真的!》《封诊式·穴盗》,揭秘古代人如何运用鉴证科学破解悬案;
◆装帧设计采用主题彩插+章回体目录设计,增加阅读氛围感、代入感。
内容简介
马伯庸倾情推荐,畅销悬疑作家九滴水古代罪案推理小说
以史书碎片为引,探寻盛唐王朝累累悬案背后的真相
云谲波诡的李氏王朝、
野心勃勃的一代天后、
操控人性的疯狂谋士……
流传千年的“封诊道”中的天才弟子被卷入这场暗流之中,
为求自保,他只身入局,以命相搏!
作者简介
九滴水,畅销悬疑作家。
习于凶案现场调查,他人见血腥凶杀,我们解死亡密码。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坚信罪恶触物留痕,秋毫之末即正义所在。
代表作:“尸案调查科”系列,“特殊罪案调查组”系列。
大唐封诊录1:天雷决
引言
人生来有五脏肺腑,骨骼皮肉,食五谷,故而也生百病。
上古神农尝百草治诸症,由此而开医道。后有道家密藏《黄帝内经》现世,其分为《灵枢》《素问》两部,其中描绘人体构造,无不纤细入微。
有名医名为俞跗者,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
俞跗剖解人体诊疗,也将此等神技传于后人弟子,渐成争鸣百家其中一脉。战国之后,先有秦始皇焚书,又有汉武帝独尊儒术,进而废百家之技,俞跗后人亦因此大受打击。
然而此技虽惊世骇俗,却也能治疑难重症,故而得以暗中流传,民间有华佗为病人开颅捉虫、刮骨疗毒的传说。
只是此等神妙之举虽为医家手段,却因剖腹劈骨伤及皮肉,违背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人伦观念,渐为世人所不容。
俞跗后人平日也只好用寻常医者或是道士的身份掩盖行藏,悄然寻觅机会剖解尸首,使得门中绝学在艰难境遇里得以代代相传。
这些后人虽不能公开以此术医人,却能另辟蹊径,为死者诊断死亡原因,渐渐也在民间有了名气。
每每发生疑难凶案,当地主官便会请出此道弟子前去验尸查案,暗中剖尸捋肠,寻觅死因。
因其素来有先封场所后诊死因的习惯,时人遂将之称为:封诊道。
序言
2017年6月18日,我也是像今天一样坐在电脑前,而那天是“尸案调查科”全系列七本完结的日子(最后两本更名为《罪案调查科》)。这是一套以痕迹检验为切入点,描述如何运用鉴证科学破案的罪案小说,文笔、人物、结构等虽与专业作家的作品相比有些差距,但它还是给读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尸案调查科”系列相继出版后,我开始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生存还是毁灭?为何这么说?因为“尸案调查科”这个系列的成书,其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系统的考虑,如果一直勉勉强强往下写,我写得累,读者看得更累。
所以,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了新系列的构思。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尸案调查科”系列描述的是利用鉴证科学侦破现发案件,那么鉴证科学在陈年旧案上是如何被运用的呢?于是我的第一个新系列“特殊罪案调查组”便应运而生了。
另外,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难免要去找些资料。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过这样一个事实:任何领域都有自己的发展史。注意到这一点后,我就不由得要多想一些。
鉴证科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我们的老祖宗运用的呢?
难道真跟影视剧里演的一样,古人破案,只会刑讯逼供?
有了这个思路,我开始疯狂翻阅史料。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指纹检验、足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文书笔迹检验,以及法医学、理化检验学,在上千年前就已被运用。为了证明我所说并非诳语,我专门写了一篇科普文《破案!老祖宗绝对是认真的!》附在书后。我建议大家在阅读这部小说前,一定要先看看这篇文章,否则,你肯定会认为,小说中的一些情节有些玄幻,但其实不然。
另外,大家是否知道“尸案调查科”系列里面介绍的犯罪现场勘查制度是从何时开始形成规范的?
答:是两千二百多年前的秦朝。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其中有98简名为《封诊式》,内容是案件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规定与一些案例。简单来说,就是将犯罪现场封锁起来后进行现场勘查的标准技术规范。
这是有确切记载的、极其规范的犯罪现场勘查准则。为了让大家尽可能深地领略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勘查犯罪现场的,我还原了其中一案《封诊式·穴盗》,把它也附在了书后,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
有了这些前提,我不禁想到:鉴证科学在古代是如何被系统运用的?于是,又一个新系列被构思了出来,我把它起名为“大唐封诊录”。
为何要把故事背景选在唐朝?是因为古风小说对很多人来说有一定的阅读门槛,而唐朝无疑是为大家所熟知的朝代。所以在好友的建议下,我把故事背景定在了唐朝。
唐朝历经289年,更替二十多位皇帝,这些皇帝中,连小学生都知晓的,莫过于武则天。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封诊器具”,同时也是为了降低阅读门槛,“大唐封诊录”的故事便围绕着这位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徐徐展开了。
从现代切换到古代,难度最大的并非故事构思,而是如何在历史缝隙中给书中的人物找到恰到好处的生存空间。
面对如此令人头疼的难题,我“高薪(一箱淮南牛肉汤)聘请”了我的好友顾茹淼担任本书的历史顾问。我从头到尾翻阅了五十多本关于唐朝的史书,在敲定了人物背景后,又开始研究唐朝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山川地理,以及唐朝人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玩什么,有什么民俗、过什么节日、遵循什么礼节等常人不会注意的细节。另外,我还研究了那个时代有哪些“封诊器具”及“封诊方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解决了开篇,就相当于在土壤中扎了根,后面的故事也就会顺理成章地生根发芽。
如果说“尸案调查科”系列是无心之举,那么“特殊罪案调查组”与“大唐封诊录”便是有备而来。为了让新系列尽善尽美,我听取了读者对我的所有批评,尤其在写“大唐封诊录”时,我还花高价报了写作辅导班,不为别的,只为能给读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那么,闲言少叙,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打开另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带大家梦回唐朝,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
封诊道史传
上古时期,聪慧的中国人就拥有了先进的医学外科技术。人们通过研究人体结构,开创了刮骨疗伤、开颅剖腹等治疗方式。外科神医俞跗偶然利用外科医疗手段侦破了好友被杀案,从此传下在罪案现场“先封后诊”的神秘“封诊道”,收弟子无数,作为大夫行医的同时还诊案破案,名噪一时。
封诊道流传至秦代时,为朝廷所吸纳,封诊道首领入宫为官成为定例。秦代的刑事侦查过程中,使用封诊道所规定的“封诊式”问案,也成为习惯。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发掘出的秦简中,还有“封诊”的查案记录——《封诊式》。
时光飞逝,汉朝尊儒,强调“身体不可受损”,受此社会变革的影响,封诊道因解剖尸体而逐渐为世人所厌弃,不得不借由医生、术士的身份隐藏在黑暗之中。由于发展分歧,伪装成医生的“封诊道天干十家”投靠历代朝廷,成为司法体系的一环,寻踪查影,为罪案侦破服务,尤其是宫中不可告人的秘案;而伪装成术士的“封诊道地支十二门”则与之分道扬镳,独立山头,不知去向,似乎逐渐湮没在了历史长河里。
经历了数代王朝更替,封诊道一脉延续至唐高宗末年。因天皇李治身患风疾,天后武媚娘当权。长安、洛阳等地屡发奇案,天后武媚娘利用封诊道破获怪案,进而斗倒太子李贤,步步上位,成为一代女皇,展开了一场波澜起伏的大唐封诊道罪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