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三年(公元629 年)十一月,突厥南下侵扰。唐任命并州都督李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出定襄(今山西平鲁县),华州刺史柴绍为金州道行军总管,出金河(今清水县),灵州大都督
① 《旧唐书》卷194 上《突厥传》。
② 《资治通鉴》卷192,贞观元年七月。
③ 《旧唐书》卷194 上《突厥传》。
薛万徹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出营州(今辽宁朝阳),各军都由李靖统一指挥,出击突厥。十二月,突厥可汗降唐。四年(公元630 年)正月,李靖率精骑3000 自马邑(今山西朔县)出发,进屯于恶阳岭(今内蒙和林格尔县南),夜袭定襄(今清水河境内),颉利可汗没有料到唐军会突然出击,大惊曰:"唐不倾国而来,靖何敢孤军至此!"于是急忙将其驻地向北迁徙。李靖派人到突厥内部施行离间之计,颉利的心腹康密苏带着隋炀帝的萧皇后及其孙政道降唐。李勣出云中(今大同),在白道(在今归绥县)大败突厥。不久,李靖与李勣会合于白道。其时,颉利退到铁山(今固阳县北),派执失思力到长安拜见太宗,请求讲和。二月,太宗派使者前往接洽,并命李靖率兵接应颉利。颉利虽"外为卑辞,内实犹豫,欲俟草青马肥,亡入漠北。"李靖与李勣商议说:"颉利虽败,其众犹盛,若走度碛北,保依九姓,道阻且远,追之难及。今诏使至彼,虏必自宽,若选精骑万,赍二十日粮往袭之,不战可擒矣。"①于是他们决定在夜里袭击颉利。李靖派苏定方率200 名骑兵为先锋,乘着大雾快速向北挺进。颉利见到唐朝的使者后,非常高兴,放松了对唐军的戒备。当唐军进至距颉利牙帐仅有7 里时,颉利方才发觉,他慌忙乘千里马先逃。李靖率大军到后,击溃了突厥,俘虏男女共十多万人,牲畜数十万头。颉利率万余人想逃到漠北,遭到李勣的阻击,唐军俘获5 万多人。颉利逃到置牙帐于灵州(今宁夏灵武一带)西北的沙钵罗处后,想与沙钵罗一同逃奔吐谷浑。其时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道宗率兵压境,令沙钵罗执送颉利,颉利闻知,率数骑夜遁,沙钵罗急忙派人追还。三月,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道宗率军包围了沙钵罗的营帐,生擒颉利而归。东突厥灭亡后,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自此,大漠以南,阴山以北尽为唐所控制。这次征战,利用了突厥间的矛盾,在战略上运用了突袭的方法,打得颉利措手不及,慌忙逃窜,终至被擒。
(2)平定铁勒东突厥灭亡之后,其北边的铁勒部遂乘机而兴盛,其中薛延部最为强盛。真珠可汗将其兵众分为南北两部,令其2 子拔灼、颉利苾分别统领。贞观十三年(公元639 年),唐册封突厥的李思摩为俟利苾可汗,令他率降唐的突厥人北归,还其故地,并不许薛延南下侵扰突厥。
十五年(公元641 年)太宗东封泰山,真珠可汗想乘太宗东封之机南下击灭突厥。他命其子大度设率领铁勒的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霫等部兵共30 万,过沙漠,屯兵于白道川(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北),袭击突厥。突厥俟利苾可汗无力抵抗,率其部进入长城,拒守于朔州(今山西朔县)。同时,派人向唐太宗告急。太宗在十一月命营州都督张俭率所部精兵及降唐的奚、霫、契丹压其东境,命兵部尚书李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兵6 万,骑兵1200 屯于朔方(今朔州),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率兵4万,骑兵5000 屯于灵武,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将兵1.7 万,为庆州道行军总管,出云中(今山西大同),凉州都督李袭譽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出其西。当大度设率骑兵3 万追至长城时,李勣率唐军赶到,大败之。大度设率残兵余众逃到漠北。十六年(公元642 年),唐与薛延陀欲议和亲,但未成功,此后,薛延陀不断南下攻扰突厥。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 年)薛延陀真珠可汗死,其子拔灼自立为多弥可
① 《资治通鉴》卷193,贞观四年二月。
汗,他乘唐伐高丽之机,又挥兵南下,被击退。
二十年,铁勒内部的回纥、仆骨、同罗等部起兵攻打薛延陀多弥可汗。
六月,唐以江夏王道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瀚海(今蒙古哈尔林一带)安抚大使,派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率突厥兵,右骁卫大将军契芯何力率凉州兵及胡兵,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各将所部兵,分道并进,乘其内乱攻讨薛延陀。薛延陀听到唐军大举进攻的消息后,诸部大乱,彼此攻打,争着派人向唐求降。多弥也在逃跑时被回纥攻杀。江夏王道宗率军度过沙漠,击溃薛延陀阿波达官。之后道宗与万彻派人招抚铁勒诸部,其酋长都投降了唐朝。
薛延陀余众尚有7 万,他们立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居于郁督军山(今蒙古杭爱山脉)之北。唐朝怕他们再对漠北构成威胁,决定派李勣与铁勒九姓联合,共同讨击薛延陀。李勣率军到达郁督军山后,其酋长梯真达官率众来降,咄摩支逃到荒谷中,李勣派萧嗣业前往招抚,咄摩支降。但其部落对降唐一事尚在犹豫,李勣挥兵进击,前后数战,斩数千级,俘虏3 万余人,彻底控制了薛延陀。
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 年)十月,回纥酋长婆闰死,其侄比粟毒代领其众,与同罗、仆固侵扰唐朝边疆。唐命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副将;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副,率兵讨伐。二年(公元662 年)三月,郑仁泰在天山(即郁督军山)大败铁勒。铁勒九姓纠合10 万人前来拒击,并选其中数十名骁健者前来挑战,薛仁贵连发3 箭,3 人应声而倒,其众见此纷纷下马请降。仁贵率军至漠北,将其余众击溃而还。三年(公元663 年)正月,郑仁泰再次率军讨伐铁勒余部,全部平定。
(3)平定高昌高昌(在今吐鲁番)处在唐朝与西域的交通要道上。贞观初年,高昌王曾到长安进贡。但此后却常常阻遏西域其它小国与唐朝的交往。焉耆与中原的通道本以沙漠一线为主,隋末大乱,此路隔绝,须经高昌到中原。唐初,焉耆王突骑支派人入贡,请求重开碛路,高昌由此而怀恨在心。贞观六年(公元632 年)派兵袭击焉耆,大掠而去。十三年(公元639 年)高昌又与西突厥一起攻打已归属唐的伊吾。颉利败亡后,部分突厥人逃到高昌,唐命高昌交出这部分突厥人,高昌予以拒绝。其后又与西突厥一起攻打焉耆。高昌已成为唐与西域交往的一大障碍。
十三年年底,唐命侯君集、薛万彻率军攻讨高昌。高昌王麴文泰不以为意,认为唐与高昌相距7000 里,其中2000 里是沙漠,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唐军无法远征至此。十四年八月,唐军抵达高昌,文泰忧惧不知所措,得病而死,其子智盛继承王位。
唐军经柳谷,攻克田城,进围高昌都城,君集命填堑攻城,飞石雨下。
西突厥知唐大军前来,也西走千余里,智盛出城降唐。九月,以高昌故地为西州,列置郡县,留兵镇守。
(4)平定吐谷浑贞观初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屡次侵扰唐朝边疆鄯州、廓州、兰州等地,并且扣押唐朝使者。贞观八年(公元634 年)六月,唐派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率边兵及契苾、党项之众攻讨吐谷浑。十月,段志玄击败吐谷浑,追击800 多里,吐谷浑驱牧马远逃。十一月,吐谷浑又侵扰凉州,唐朝决定大举攻伐吐谷浑。十二月,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命侯君集为碛石道、任城王道宗为鄯善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各路兵马受李靖统一指挥,进击吐谷浑。
九年(公元635 年)闰四月,任城王道宗在库山(今西宁县西)大败吐谷浑,伏允可汗将牧草烧掉后,逃入沙漠。请将认为"马无草,疲瘦,未可深入",侯君集认为"曏者段志玄军还,才及鄯州,虏已至其城下。盖虏犹完实,众为之用故也。今一败之后,鼠窜逃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于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①李靖也同意侯君集的看法,决定把军队分成两部分:李靖、薛万彻、李大亮率一部从北道进击,侯君集、道宗率另一部分从南道进击。二十三日,李靖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今日月山)大败吐谷浑,俘获杂畜以充军食。二十八日李靖先后在牛心堆(今共和县)、赤水原大败敌军。李大亮又败之于蜀浑山,执失思力败之于合茹川,李靖督诸军经积石山河源,到且末,抵达吐谷浑的最西部。当他们得知伏允在突伦川要投奔于阗时,契苾何力选骁骑千余直奔突伦川,薛万均率军紧随其后。他们袭击了伏允的牙帐,俘获杂畜20 余万,伏允逃走。侯君集、道宗率军入无人之境2000 多里。五月,又在乌海大破伏允,唐军越过星宿川,到达柏海后撤军,与李靖会合。伏允在逃跑途中被属下所杀。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