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凤二年(公元677 年),太常卿韦万石定《凯安舞》六变:一变象龙兴参墟;二变象克定关中;三变象东夏宾服;四变象江淮平定;五变象猃狁服从;六变象复位以崇,兵还振旅。
太宗时,令颜师古等人撰定弘农府君至高祖武皇帝六庙乐曲舞名,虽各朝多有变更,仍有20 余舞见于著录。
太宗为秦王时,大败劲敌刘武周,军中作《秦王破阵曲》。太宗即位后,宴乐必奏之。后又令魏徵等人改填歌词,名曰《七德舞》,隶属武舞。其乐共52 曲,内有雅乐二曲。
太宗生于庆善宫,贞观年巡幸至此,大宴同来群臣,太宗兴致勃勃,赋诗若干。起居郎吕才谱曲,名曰《功成庆善乐》。以儿童64 人起舞,号《九功舞》,进蹈安徐,以象征文德。属于文舞。有乐50 曲,内有雅乐一曲。《上元舞》,为高宗李治所作,舞者80 人,舞衣绘祥云五色,以象征元气。其乐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共12 曲,大型祭祀和宴享活动均用之。此舞全曲共29 首,皆属雅乐。
高宗即位时,景云见,黄河水清,张文收选择古曲相宜者,作《景云河清歌》,又称《燕乐》,分《景云舞》、《庆善舞》、《破阵舞》、《承天舞》四部。
唐代燕乐的诞生,使舞蹈空前繁荣,达到了中国古代乐舞的最高峰。
2。健舞、软舞及诸舞唐代舞蹈的种类繁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小型舞蹈,人们对其作了"健舞"和"软舞"的划分。"健舞"和"软舞"的演出规模不大,多为独舞或双人舞,艺术技巧很高,并成为教坊传教授业的主要内容。
"健舞"原为民间舞蹈,后经教坊整理改于宴享时演出。这种舞蹈,舞步壮健,伴奏多用繁弦急管,气氛热烈,节奏明快。据崔令钦的《教坊记》和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记载,当时的"健舞"有《阿辽》、《柘枝》、《黄獐》、《拂菻》、《大渭州》、《达摩支》、《棱大》、《阿连》、《剑器》、《胡旋》、《胡腾》,共12 种。
软舞也是由民间乐舞改编而成,多用于宴享。这种舞蹈姿态柔婉,舞步轻盈,音乐伴奏舒缓平和,表演时感情较为细腻。见于记载的舞蹈有《垂手罗》、《春莺啭》、《乌夜啼》、《半社》、《回波乐》、《渠件席》、《兰陵王》、《凉州》、《屈柘枝》、《团圆旋》、《绿腰》、《苏合番》、《甘州》共13 种。
《胡旋舞》是"健舞"中较为著名的舞蹈,从中亚地区传入。以快速、轻盈的旋转动作为主。白居易赋诗赞道:"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此舞风靡宫廷和民间,人们对它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绿腰》是"软舞"中影响最大的创作舞蹈,为女子独舞。舞者身着长衣襟的长袖舞衣,舞姿轻盈柔美,舞袖动作非常出色。初舞时,动作"慢态不能穷";舞到极兴,则"低回蓬破浪,凌乱雪萦风";临近结尾,动作繁急,衣襟也飘舞而起,使观众产生"唯恐捉不住,飞去逐惊鸿"的美感。《霓裳羽衣舞》,是一种不同于"健舞"和"软舞"而又兼有这两种风格的舞蹈。《霓裳羽衣舞》是同名法曲中的舞蹈。舞者必须装扮得极其典雅美丽,宛如仙女。演出服饰必须遵照特殊规定,上身著"羽衣",象征孔雀翠羽;下身著"霓裳",即艳如彩霞般的彩裙。该舞的编导手法十分高妙,运用刚柔、强弱、急缓、动静等的变化对比,通过乐曲、歌唱、舞蹈的递次展现、或同时齐发,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因此舞蹈难度较大,表现力极强,要求表演者具有很高的水平,致使白居易观看后发出了"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的由衷赞叹。
风行于壮族民间的《春堂舞》,专门表现农民劳动的生活乐趣。舞蹈分为四节:一为"插秧",二为"车水",三为"打谷",四为"舂米"。此舞人数没有严格限制,但必须是双数。舞者每人手执一条扁担,围绕在舂米糟或长凳旁边,上下左右前后,边打边歌边舞,并配以竹筒、鼓乐等,声音和谐,节奏强烈。
规模庞大的《叹百年队舞》,是唐代的又一创举。懿宗与宠妇郭淑妃所生的同昌公主,于咸通十一年病死,夫妇甚为悲痛,特举行隆重葬礼,懿宗亲作挽歌,并令百官奉和。宫廷伶官李可及进献《叹百年》曲,并据此曲编导队舞。舞者数百人,盛装打扮,饰以珠宝首饰;以绘有鱼龙图案的800 匹绸缎铺于地上,作为布景,舞者均像在水上漂浮;边唱边舞,动作徐缓,声词哀怨,情调忧伤,听之莫不泪下。
"字舞"和"花舞"也是队舞的种类。《旧唐书·音乐志》载:"若《圣寿乐》,则进身换衣,作字如画。"《圣寿乐》就是唐代宫廷中表演的一种字舞。表演时,140 人头戴金铜冠,身穿五色画衣,通过舞蹈队形的变换,呈现出"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岁、宝作弥昌"的十六字令。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也常演出《圣寿乐》。舞者运用服饰色彩的变化组成字句。崔令钦的《教坊记》载:舞者衣襟上,各绣一大窠(团状花纹),皆随其衣服本色,制成纯缦丝衫(无花纹丝衣),下才及带若短汗衫者以笼之,所以藏绣窠边。舞人初出,音乐过后,皆是缦衣舞。至第二叠,相聚场中,即于众人之中从领上抽去笼衫,各纳怀中。观者忽见众女皆文绣炳焕,莫不惊异。
3。唐代著名舞蹈的特征唐代舞蹈体系完备,种类繁多,艺术成熟,影响深远。从表现内容和历史沿革上看,有文武和武舞、健舞和软舞之属。因其用途和表演场所也有明显区别,还可分为表演性舞蹈,宫廷宴享舞蹈,民众自娱、民间祭祀和寺院佛事舞蹈等三类。
(1)表演性舞蹈多在后宫,贵族集宴,酒肆,街头和广场演出。表演性舞蹈的表演节目,涉猎古今中外,经教坊专门训练后才正式演出,艺术水平高于其他各类舞蹈。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技巧尤为繁难。舞者1 至3 人,规模较小,以"健舞"和"软舞"的节目为主。优秀的"法曲"舞蹈难度更大,艺术水平更高,也是表演性舞蹈的"拿手好戏"。表演性舞蹈均源于民间。其中,中外各民族的民族舞蹈有《柘枝》、《胡旋》、《胡腾》,以及用地名命名的《凉州》、《甘州》、《大渭州》、《拂菻》等;继承前代的舞蹈有《兰陵王》、《乌夜啼》、《回波乐》等;另有《剑器》和《春莺啭》、《胡旋》、《绿腰》和《霓裳羽衣舞》等舞,则是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其他舞蹈因素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乐舞。它们的出现,把表演性舞蹈发展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充分体现出盛唐那种包容一切的吸收能力,大胆豪放的创作热情,以及自信向上、气势豪迈的进取精神。
(2)宫廷宴享舞蹈为了满足宫廷朝会、庆典的需要,隋朝在继承南北朝乐舞的基础上,集中整理了汉族传统乐舞,兄弟民族乐舞和外国传入的各种乐舞,先后制定了"七部乐"、"九部乐"。唐初,在沿用"隋九部乐"的基础上,经太宗增删,诞生了"十部乐"。其中,《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等8 部,均为兄弟民族和国外乐舞。它们多在南北朝时传入内地。经过隋唐的开发和磨练,更为纯熟精湛,代表中原传统乐舞的《清商乐》,内容十分丰富,且有严格的礼数,不能随意处理,若越礼使用,便会受到惩处。因此必须成套地、完整地演出。《燕乐》一经诞生,更显生机勃勃,并以其强大的阵容,列于"十部乐"之首。"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各部名称,实质上都有两种含义:一是专指某一乐部的狭义属性,二是指某一民族或地区具有的特殊风格的舞蹈,带有广义的性质。可想而知,每个舞部的数目,不是一成不变的。
"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的演出规模并不大。每部乐舞,舞者最多4 人,乐工最多27 人。除《燕乐》外,其他各部都是民族风格很强的民间歌舞,没有明显的政治内容。但经过朝廷修定后,被王公视为神圣,只能在皇帝宴请群臣、招待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首领,庆祝丰收等活动时,才郑重演出。只有《康国乐》中的《胡旋舞》、《清商乐》中的《白纻舞》、《公莫舞》等少数乐舞,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不断发展。
"坐部伎"和"立部伎",是唐代撰定的乐舞保留节目。其中包括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天武后、玄宗李隆基等各个时期的作品。这些乐舞已不像"九部乐"、"十部乐"那样地照搬演出,而是在继承、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造的新乐舞。
(3)民众自娱性、民间祭祀和寺院佛事舞蹈唐代的民众自娱性舞蹈,是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时代景观。这类舞蹈,人数没有规定,观众也可随时加入表演行例,大家在同一节奏中欢呼、跳跃。舞蹈的动作朴拙自然,节奏强烈鲜明。当个人、集体、音乐、舞步浑然一体时,便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使人产生极大的愉悦感、享受参与感。民间的《春堂舞》和《踏歌》,就属于这类舞蹈。其歌唱特点是:同一曲调,即兴填词,反复传唱。刘禹锡《纥那曲》赞为"踏与兴无穷,调与词不同"。数百人齐声欢唱的沸腾场面,更是惊天动地、气势磅礴。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盛赞为:"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其舞蹈特点是:人数众多,手连着手,肩并着肩,随着歌唱的节奏以脚踏地,即所谓"连袂踏歌",间以轻盈美妙的舞袖动作。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