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关于《书谱》的篇幅,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根据《书谱》最后一段说:"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工用,名曰:《书谱》。"可是现存《书谱》就只有一篇,所以论者产生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今存《书谱》只是原书的一篇序言,故作《书谱序》;二是因原文中有"分成两卷",且有"卷上"字样,所以认为它是两卷中的上卷,下卷已佚;三是认为今存《书谱》即为全文,因原文的内容和结构都完整,可能是由于屡经装裱而在中间断失"卷下"等字。但是,无论今存《书谱》为序言或为正文,为完帙或为部分,其理论价值并不因此而减低。
  孙过庭从书体发展的总体趋势上评述了钟繇、张伯美、王羲之、王献之四家书艺的优劣,表现出他对书法发展观的深刻理解:书法的"质"与"文"的问题,即为内在美与外在美的问题;书法艺术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内在美,就是"质",有志于书道者应在这上面下苦功夫学习。
  孙过庭评价钟、张、二王的书艺,他最推崇的是王羲之兼擅各体。在他的书论中,他一方面强调辨体,即指出各种书体用途、特征、规律的区别。"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疏而畅,章务检而便。"(《书谱》)另一方面主张融汇贯通,重视各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他以"使转"、"点画"来分析真书与草书的异同,真书以点画作为外在的表现,以运笔的使转作为内在的精神,而草书则相反。然而"点画"与"使转"在字中是相关连的,"形质"与"情性"也是统一的。他认为只要在这两方面上下功夫,其书艺便能达到炉火纯青、左右逢源的境界。他称赞王羲之的字说:"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可见他注重情感对书法的影响。但他又主张不必从书法形态上去区分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而应从书家的心理上去把握其实质,所以他说:"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书谱》)至于人的性格与书风的关系,孙过庭在解释如何同学一家之书而各人面目纷呈,他以为书法的本原在创作者自身,而书法的气势波澜系于人心。所以对于书法创作的条件,他提出了五合、五乖的理论,认为作书者在心情既佳、笔墨精良、气候宜人的情况下,自然便触发起创作的欲望,这样产生的作品无不畅情达意。同时,他还主张融合各种风格,兼取其长,形成一种综合而协和的中庸之美。
  孙过庭在他的书论中,还提出了自己对书法批评及鉴赏的看法。他指责了三种批评态度:一是人云亦云,一是倚老卖老,一是贵古贱今。他提倡在书法批评中应独立思考,要具有蔡邕识琴、伯乐相马那样见微知著、不为时尚所囿的精神。他认为批评的目的在于从纷繁复杂的书法创作中总结出规律,以期有助于现世与后代的学书者。因而在他的理论著作中贯穿着求实切用、理论指导创作实践的思想。
  孙过庭的《书谱》博大精深,宏观论及书法艺术的法度与书人情性,微观至于点画与结构,充满了发展辩证的观点。《书谱》是中国书法史划时代的理论著作,历来被书家们奉为学习真草的圭臬。
  2。书法品评专著--《书断》《书断》是评价书家和品鉴书艺的著作。唐张怀瓘著。
  张怀瓘,是唐代开元年间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是一位很有独到见解的了不起的艺术批评家。他的著述很多,传世的有11 篇,最有价值的首推《书断》。
  《书断》分上、中、下三卷,包括《书断序》、《书断上》、《书断中》、《书断下》、《评》五部分。
  《书断序》是讲作《书断》的目的,要纠正前人书评的错漏,重新评价古今书法。《书断上》叙述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十种书体的源流和发展概况,对各书体的特点及书家的赞语,颇有远见,且文字优美,文质相辅。《书断中、下》把古今书家列为"神、妙、能"三品,神品25 人、妙品98 人、能品107 人,然后分别评论书家。《评》是全篇之跋语。综合论述古今书评家梁武帝、羊欣、虞和、赵壹、萧子云等评论的要旨。此《评》创稿于开元甲子年(公元724 年),脱稿于丁卯年(公元727 年)。《书断》引征繁博,资料丰富,作者自谓:"不虚美,不隐恶,近乎司马迁之书也",可见作者撰写此书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唐代张彦远所编的《法书要录》也辑录了这部书的全文,可见此书在唐代已得到重视。近人余绍宋对此书的评价也极高。
  3。崇尚自然的书论--《述书赋》《述书赋》是品评书法家及其书作的著作。唐代窦臮著。
  窦臮,字灵长,扶风(今陕西麟游县西)人,他大致生活在唐玄宗天宝(公元742-756 年)前后,曾任检校户部员外郎、宋汴节度参谋、刑部都官郎中等职。他是唐代天宝年间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其兄窦蒙在《〈述书赋〉语例字格》中说:"吾弟尚辇君,字灵长,翰墨厕张、王,文章凌班、马。词藻雄赡,草隶精深,平生著碑志、诗篇、赋颂、章表,凡十余万言,较其巨丽者,有天宝所献《大同赋》、《三殿蹴踘赋》,以讽兴谏诤为宗,以匡君救时为本。"可见他在当时已文名显著。《述书赋》是他的一部代表作。《述书赋》二卷,综论历代书家,起自上古,迄于当时,共收录198 人,并及署证、印记、征求、保玩等等。其品题叙述,皆极精赅,书评而下,亦或有议。所注全凭史传,典切精当,颇为扼要。他自言:"今记前后所亲见者,并今朝自武德以来迄乾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咸备书之。"《述书赋》的论书宗旨是崇尚自然,主张任兴所适,不受规矩格法的限制,它体现了盛唐时代追求自然之美,反对矫揉造作的艺术审美趣尚。《述书赋》论历代书家,贵其能通乎自然。只有不忘童心,意在返回自然,排除世情,进入"忘情"的境界。与"忘情"相连的就是强调任兴所适,不受法度规矩所限,因而在《述书赋》评论具体书家之中,窦臮特别重视风流逸放一路。在《述书赋》中还涉及到了"真"与"美"的问题。所以,全面考察《述书赋》,我们可以看出窦臮的书论相当明显地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可以说,《述书赋》是道家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在书论中的体现。
  4。权威的书学编著--《法书要录》《法书要录》是书学论著总集。唐张彦远编著。
  张彦远(公元815-875 年),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他出生在一个缙绅大族,高祖嘉贞相玄宗,曾祖延赏相德宗,祖弘靖相宪宗,有"三相张家"之称。张彦远博学能文,乾符中,官至大理寺卿。他精研书法,擅长隶书,在艺术理论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艺术理论家。除《法书要录》之外,还有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历代名画记》。
  《法书要录》十卷,编辑自东汉至唐元和(公元806-820 年)年间的书法理论著作34 篇,采摭繁富,精审有识。他自己在《法书要录自序》中说:"好事者得此书及《历代名画记》,书画之事毕矣。"张彦远在他的论著中,提出了关于书画同体的理论,开启了后代诸种书画相通的主张。同时,他又认为书画都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其创作过程是相通的。正如他在《论画六法》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来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他的宏观艺术理论思想正来自于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在《法书要录》中,他编入了赵壹的《非草书》、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王僧虔的《论书》、虞和的《论书表》、梁武帝的《论钟书十二意》、《与陶隐居论书启九首》、庾肩吾的《书品》和李嗣真的《书后品》、窦臮的《述书赋》和张怀瓘的《书断》等古代书论中的名篇,还有那更为著名的卫铄的《笔阵图》和王羲之的《题笔阵图后》。可见《法书要录》确实是一集大成的作品,享有很高的学术性与权威性。
  五、隋唐五代的音乐舞蹈艺术隋唐五代的音乐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乐舞文化的高峰。这一高峰的出现,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形成的合力。其一,音乐舞蹈,历来是封建礼教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隋唐初创之时,国家为稳定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迫切需要礼乐建设的辅助。因此,隋设清商署,唐增设教坊、开辟梨园等专职机构,锐意挖掘整理前代各国遗留下来的乐舞遗产,大规模地进行乐舞的修定。其二,隋唐两代的文治武功使歌舞诗乐层出不穷。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为乐舞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题材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其三,外来乐舞为中国乐舞的繁荣注入了新的酵母。自汉魏至隋唐,中外各民族长达几百年的广泛交流,使中国传统乐舞得以多方借鉴和融合。尤其是到了唐代,几乎将进入本土的所有外来乐舞,都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民族化、大众化的再创造,使之成为大唐乐舞的优秀成果。其四,诞生在民间的"散乐"、"歌舞戏"、"俗讲"等艺术形式,以其清新独特的风格,深为朝野官民所喜闻乐见,因而有着蓬勃的生机,成为隋唐五代乐舞体系中最为强大的望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