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4。薛稷及其书作薛稷(公元649-713 年),字嗣通,浦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世称"薛少保"。薛稷嗜学,又多才思,善诗能文,精于绘事,人物、花鸟高标一帜,为初唐画坛大师。他还精于书画鉴宝。因为他的外祖父是名臣魏徵,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书法家均为至交,所以家中收藏甚富。薛稷锐意临仿,书名大震。他的书法主要得力于褚遂良。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薛稷"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称。其字笔态遒丽,楷法精妙,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了一首《观薛少保书画跋》诗:"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据传,他能作擘窠大字,这是他稍胜于前贤处,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载:"薛稷书'慧普寺'三字,方经三尺,笔画雄健,在通泉寿圣寺聚古堂。"可惜这郁郁三大字没有保留到今天,让人们一睹风采。而留下的是可引以为自豪的《信引禅师碑》,是把褚字发展到极境的代表作品,故而被奉为"初唐四家"之一。《信行禅师碑》全称《隋大善知识信行禅师兴教之碑》,赵王李贞撰文,薛稷书丹。碑文颂扬了隋代高僧信行禅师颂佛传教的事迹。碑立于唐神龙二年(公元706 年),也是薛稷57 岁时书法艺术达到成熟阶段的代表作品。《信行禅师碑》瘦劲妍丽,疏朗挺秀,尽得褚遂良的法乳。《唐人书评》曰:"薛稷书多攻褚体,亦有新奇。"董逌也谓其"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一家"。都说薛稷学褚而能自具风貌。不错,《信行禅师碑》既有骨气洞达、平稳宽博的形质,又有婉约多姿、清逸娟秀的神韵。运笔纤细瘦挺,构趯之处,常用侧锋顿出,有此碑遗意。结体疏朗宽松,虽没有褚字紧密,却显得胸襟开阔,落落大方。神态端庄冷穆,虽没有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那样婀娜多姿,却刚断果敢,清新淡泊,别具神韵。所以杜甫称赞其"书贵瘦硬始通神",这种书风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大书法家柳公权,同时也开启了"瘦金体"的先河。此碑原石已佚,现存清人所藏剪裱孤本也流入日本。
  E 虞、欧、褚、薛合称"初唐四家"。世称"唐书尚法",而初唐四家可以说是法书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颜真卿及其书作颜真卿(公元709-785 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因曾任平原太守、鲁郡开国公,故世称他为"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仕宦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他勤奋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玄宗开元年间,他考取进士,开始步入仕途。由于秉性刚直,得罪宰相杨国忠,被贬出朝廷去做平原太守。他任太守时,遇上了安禄山谋反的大事件,"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县备。"(《新唐书》)当时唐玄宗正叹息:"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耶?"得知颜真卿仍镇守平原郡,倍加称赞。接着颜真卿与其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率领十七郡的兵马去讨伐安禄山叛军。安史之乱平息后,颜真卿被封为鲁郡开国公。鲁公在朝,刚正不阿,凡是对国家不利的事情无不上奏,可是他的一片真诚之心,皇上却没有体察到,反遭奸臣的排挤与陷害,并被派往叛贼李希烈行营进行晓谕安抚,劝其归顺。颜真卿明知是奸权陷害,但他仍以社稷为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直驱蔡州,以满身正气压倒叛将。但颜真卿终于身陷囹圄,被囚于龙兴寺里,临死之时,从容地为自己写了墓志、祭文,并挥笔书了一副草书对联"不忍金瓯缺,长怀玉露情",以表白他捍卫大唐统一的洁白无瑕的忠心。最后,一代名臣、伟大的书法家颜真卿以身殉国。
  颜真卿从小就酷爱书法艺术,及至二十几岁时,自觉书法长进不大,仰慕张旭之名,毅然辞去县尉的职位,来到京师张旭门下学书。张旭悉心指教,两年之后,颜真卿只略得笔法,但他为了谋生,又离开张旭了。至35 岁时,颜真卿又一次辞官再拜张旭门下学书,张旭更是悉心传授,告诉他:"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子,可须思妙。"并把钟繇的笔法十二意一一地解释给他听,著名的《张旭笔法十二意》就是他们这次讨论的记录。颜真卿除了从师张旭以外,对前代及唐初名家都下功夫学习。他取"二王"、北碑、欧、褚等艺术的长处,凝炼为自己的风格,独创一体,后人称为"颜体"。颜体的用笔融篆隶笔法于楷、行、草之中,其笔意无不蕴含着"折钗股"、"屋漏痕"、"印印泥"、"锥画沙"的奇妙,给人以骨力雄强、筋肉丰实之感。宋代朱长文在《墨池编》中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结体方正饱满,端庄严整,气势宽博。综观颜字,颜楷确是一种接近"全美"的登顶之书,"庄严则清庙明堂,沉着则万钧九鼎,高华则朗月繁星,雄大则泰山乔岳,圆畅则流水行云,变幻则凄风急雨。
  一篇之中,必数者兼备,乃称全美。故名流哲士,自古难之。"(胡震亨《唐音癸签》)
  颜体书法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独特风格就是唐代风格的影子。宋苏轼《东坡题跋》云:"诗至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清王文治《诗书绝句》如是说:"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颜真卿的书法与杜甫的诗歌、韩愈的文章、吴道子的绘画一样,都反映了唐代雍容壮美的文化风貌。颜真卿是继东晋王羲之之后书坛的第二颗最亮的巨星,他的一生,是壮美的一生。
  颜真卿传世的书迹很多,碑刻、拓本和真迹有70 多种,这些都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稀世之珍。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就楷书而言,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50 岁以前,是颜书独特风格的酝酿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特点是清雄坚韧。代表作是《多宝塔碑》(44 岁作)、《东方朔画赞》(46岁作)。第二个时期为50 岁至60 岁,是颜书独特风格的形成时期。这时期作品最多,有《谒金大王神词题记》(50 岁作)、《鲜于氏离堆记》(54岁作)、《大字麻姑仙坛记》(63 岁作)、《大唐中兴颂》(63 岁作)等。第三个时期为65 岁以后,是人书俱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颜真卿把影响深广、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颜体"推入极致。代表作有《竹山堂联句》(66岁作)、《颜勤礼碑》(71 岁作)、《颜氏告身》(71 岁作)、《颜家庙碑》(72 岁作)等。此外,颜真卿的行、草书造诣也极高。其中《祭侄季明文稿》与《争座位帖》尤为奇绝。前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后者与《兰亭序》并列为世之"双璧",两帖都成为千古绝笔。
  《东方朔画赞碑》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天宝十三年(公元754 年)十二月立,晋夏侯湛撰文,唐颜真卿书,此时颜真卿46 岁。碑刻于德州(今山东德州)。王羲之写过《东方朔画赞》,而颜鲁公再写《东方朔画赞并序》,两碑风格都以清雄为基调。宋苏轼评论说:"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碑》最为清雄,字间栉比不失清远。"黄庭坚认为此碑"笔圆而劲,肥瘦得中,但字身差长,盖崔子玉字形如此。"《墨林快事》认为"碑阴比《画赞》更大而笔尤丰伟,锋芒转换,一一如新"。苏轼还认为《东方朔画赞碑》是字字临王羲之《东方朔画赞》而来的。其实此碑是在平息安史之乱前夕这个特定环境下写的,不可能去临写王书《东方朔画赞》,只是此碑深得王书的笔意而已。颜真卿在碑阴记中说,为使此碑能长久保留下来,特意把字写得大些。而不计其工拙。此碑书法的运笔清劲而浑厚,笔墨酣畅淋漓,结体平整谨严、厚重而结实,字内大胆留白,字势满格,动有姿态。正如清梁。。在《承晋斋积闻录》中所说:"其骨从欧出,而结体展促方正,大小合一,满格而止,不使行间稍留余地。夫'展促方正,大小合一,各期满格',此即是颜法也。"从此碑,可以看出颜字已遂渐成熟,"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审美标准到这时也发生了变化。苏轼诗说:"少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东方朔画赞并序》的出现,预示着书坛新的盟主时代的到来。
  《麻姑仙坛记》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唐大历六年(公元771 年),颜真卿63 岁时所书,并立于江西建昌府南城县。原刻于明时,毁于雷火,传世拓本极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现藏仅有何绍基递传之宋拓本。此记是当时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时,游览麻姑山所写的游记。由于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叙事文章,颜真卿在写这篇作品时,因不受写神道碑铭时要求书体庄严的拘束,故笔下自然奔放,结体宽博,笔画圆转而遒劲。颜真卿书写此碑时,其书法艺术风格已臻成熟、艺术水平处在高峰阶段。细观此碑,可谓达到无法之"法"的境界。在用笔上,"藏头护尾",中锋运笔,如他在《述法长史笔法十二意》中所说:"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故其点画圆劲有力,富于立体感,且具有秀颖超举之灵气。在结体上,中间疏朗而外部茂密、左右对称,舒展宽博,字字如壮汉正面而立,懔然不可犯,似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此记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颜公忠义风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像其笔画,而不免于惑神仙之说,释老之为斯民患也深矣"。所以清代康有为认为:"鲁公诸碑,当以此为第一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