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柳公权的"笔谏"成为书法史上的佳话,他的"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的观点在《玄秘塔碑》中体现得最为充分。故米芾赞"公权如休粮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把《玄秘塔碑》作为范本,不仅可以学习柳公权的笔法,还可以学习柳公权的高尚人格。
  《神策军碑》 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刻于唐会昌三年(公元843 年),是柳公权66 岁时所书,由崔铉撰文,由于该碑记述的是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书刻后被立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捶拓,原石已佚,只有宋贾似道旧藏拓本上半册传世,现藏北京图书馆。此碑作为柳公权的书法成熟后的楷书代表作,书迹苍茫浑穆,爽爽有神,摹刻极精,无异真迹。此碑将欧体的结字严密、法度森严和颜体的结体宽绰结合起来,并融入了方笔硬折的点画特征,因此,点画落笔斩钉截铁,棱角分明,运笔挺拔,方中带圆,那些点、横、撇、竖、捺、折、勾等都是逆锋而下,重按后提笔出锋或回锋,有一种铁骨铮铮的艺术效果。结体略呈长形,内敛外拓,上紧下松,呈现出一种端庄肃穆的气氛。此碑比早期所作的《金刚经》显得更加老到,比近期所作的《玄秘塔碑》更加整饬。从此碑我们可以看到柳公权对唐楷的总结,其技法可谓愈益精致、整饬而又爽爽有神,成为唐代楷书的珍品。故后世不少书家对此特别赞赏,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说:"公柳博贯经术,正书及行,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养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成一家。"明代董其昌则说:"柳之书极力变右军之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腐朽,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媚,鲜能解此。余于虞、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这些正好指出柳公权的长处。
  "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的书法就是以此取胜的。当然,柳公权书法也不绝然是千书一面,他还有令人击节称赏的行书《兰亭诗并序》和《蒙诏帖》,更为柳公权的书法艺术增添了光彩。
●  (二)草书"汉兴而有草书",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草书是从汉代产生的,发展至唐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东汉时的杜度即以草书闻名,后来崔氏父子从他学书,都以草书见称。以后又出了个张芝,也以草书闻名。史载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遂"超前绝后,独步无双",被称为"草圣"。《书断》载其"学崔杜之法","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如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无穷"。到了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时,今草更趋成熟,纵逸飞动,如《十七帖》、《鸭头丸》、《中秋帖》就是很典型的今草了。今草的发展历经东汉张芝、东晋二王来到唐代,张旭、怀素又把今草推进一步,创造出"狂草",孙过庭、贺知章则继承二王的风格,从而形成了以张、怀和孙、贺为代表的两派草书风格,自此,章草、今草、狂草遂并行发展,流传至今。
  1。孙过庭及其书作孙过庭(公元648-703 年),字虔礼,富阳(今浙江富阳)人,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由于当时他所处的社会重视士族,而他出身寒微,得不到进身的机会,虽曾当过府录事参军,又因为人忠信实显,得不到朝廷的信任,有时竟弄得贫病交迫,凄苦万分。但面对生活的种种逆命却不为物累,恬然养心。可见其人品是极高贵的。他曾自言:"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并与当时一些著名书法家交往甚密,悉心研究书法艺术20 多年,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很有名气了。正是他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而热衷于书法,潜心著书立说,才写下了《书谱》这一伟大著作。可惜的是,他因暴病而过早地去逝。陈子昂曾深为悲叹:"呜乎!天道岂欺也哉!而已知卒,不与其遂,能无恸乎!"同时他又称赞他的书法:"元常既没,墨妙不传,君之逸翰,旷代同仙。"
  孙过庭工正、行、草书,尤以草书为最,他传世的作品除了一些墨迹和帖刻之外,最可靠也是最精彩的就是草书《书谱》,文书俱绝,充分体现出孙过庭的意义。
  《书谱》 是一篇比较系统而全面地评论书法艺术的文稿,长达9 米,墨迹纸本,351 行,凡3654 字,是一篇草书手稿。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书谱》是在孙过庭学有成就的盛年即40 岁后写成的,深得"二王"及陆机《平复帖》笔意。米芾《书史》云:"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若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反复察其结法,空旷而完密,气力实有过人。拟之数过,盖能尽其得失。篇端七八百言,遵规矩而弊于拘束,雕疏为甚;'而东晋士人'以下千余言,渐会佳境;'然消息多方'以下七八百言,乃有思逸神飞之乐,至为合作;'闻夫家有南威'以至篇末,则穷变态,合情调,心手双畅。然手敏有余,心闲不足,赏会既极,略近烂漫。是故吴郡语虽过分,然使稍存谦抑,不尽所明,则枢机永秘,希风无从。草法如线,艺林实载其功矣。"这两段话,对《书谱》之书法艺术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此帖空旷完密,气力过人。洋洋洒洒三千六百余言,从书法艺术变化方面来看,可分为4 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篇七八百字,受成规所羁,显得有些拘束,故不少字故意雕琢甚至个别比较呆板。第二部分是从"而东晋士人"开始的一千多字,他书写时心情渐渐放开,字写得流速不羁,气势宏阔,渐入佳境。第三部分是从"然消息多方"开始的七八百字,他越写越快,思逸神飞,姿态变化无穷,达到心手皆忘的境界,此时将草书艺术之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第四部分是从"闻夫家有南威"至篇末,他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速度也渐渐放缓,心手双畅,书风烂漫。从《书谱》的书法艺术上看,我们可知孙过庭的草书艺术是完全继承"二王"今草的,它创造了从王羲之而下的各种各样的草书笔法、墨法和章法,简直就是"法"的大全。草书中含有隶意又字字独立而不相拈连的称为章草。没有隶意而上下字不相拈连的称为今草,字字相连又钩连缠绕且尽兴挥洒的称为狂草。章草难学,狂草难认,学草书基本是从今草开始学起。孙过庭的《书谱》,向来被公认为学习草书的极好范本。在理论上,《书谱》是研究书法的人所必读的文字。《书谱》具有高度的审美境界,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两个方面对学书者均有裨益。
  2。贺知章及其书作贺知章(公元659-744 年),字季真,又字维摩,号石窗,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少时以文词知名,一首《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以及《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成了千古吟咏不绝的名诗。他的诗以绝句见长,著有《贺知章集》。开元(公元713-741 年)中,贺知章任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迁太子宾客,授秘书监,史称"贺秘监"简称"贺监"。但由于贺不热衷仕途,晚年还乡出家为道士,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
  贺知章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家。其人其书均体现出"狂客风流"。他性格旷达,爱好喝酒,喜欢交游,善于谈说。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两人一见竟成了忘年之交。李白在《对酒忆贺监二首》中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又在《送贺宾客归越》中说:"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与《黄庭》换白鹅。"为人为书狂放风流,有如王羲之写经换鹅一样。贺与草书大家张旭也是忘年之交,杜甫称他为"酒中八仙"之一。他与张旭一样爱喝酒,爱醉后著文,爱醉后作书。《会稽志》云:"贺知章尝与张旭游于人间,凡见人家厅馆女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鸟飞,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贺知章善于草书,笔力遒雄,纵情而书,运笔如飞,神采奕奕,给人以磊落不羁的印象。《述书赋》评价他:"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嗣寡俦。如春林之绚彩,实一望而写忧。雍容省闼,高逸豁达。解朝服而归乡,敛霓裳而辞阙。"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赞其书:"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服鹰。"这都赞美贺知章的书法具有天真烂漫之美。贺知章一生所创作的书法作品颇多,可惜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仅有一卷草书《孝经》墨迹。
  《孝经》 墨迹纸本,草书,共32 行,417 字。宋代有两拓本,现藏于日本皇宫,国内仅有影印本。此帖与孙过庭的《书谱》一样,继承了二王草书艺术的法度和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萌芽了新的书风。此帖"尖锐的笔锋在激烈地跳荡着,侧笔刷扫是那样的义无返顾,形态则是从整体章法到局部架构,无不是一种精巧、华美的平衡感和对比度"。在无懈可击、令人叹为观止的技巧中,我们可以看到《孝经》的格调"是一种不安现状、思得一抒积愫的明晰的心态表现"。①然而,贺知章这种不安现状的创作心态却无法以新的形式充分表现出来,直到他的酒友、诗友和书友张旭才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成为草书大家。但是我们不能抹煞《孝经》极高的艺术成就,它可谓唐草中今草与狂草的桥梁之作,从此以张旭为代表的狂草风靡书坛。3。张旭及其书作张旭(公元689-759 年),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县尉,后任右率府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张旭是一个奇人逸士,他为人潇洒不羁,豁达大度,才华横溢,学问渊博,与李白、贺知章是好朋友。李白诗赞其:"楚人尽道张某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郡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争追随。"张旭的楷法精深,尤擅狂草,其书逆笔涩势,连绵回绕,体态奇峭狂放,是王羲之之后又一新风格,有"草圣"之誉。在当时,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和斐旻的剑舞合称为"三绝"。他跟楷书大家颜真卿也有密切交往,并传授颜真卿笔法,他告诉颜真卿用笔之法"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使颜真卿深受启发,以后便成了大书法家。他嗜酒如命,常常喝得大醉,呼叫狂奔而后下笔,书法越发奇绝,有时竟以头发濡墨而书,等到醒来一看,连自己也觉得神妙无比,不可能再写出这样的好作品,正因为他的性格、行为和书法风貌是如此的颠狂豪逸,所以人们称他为"张颠"。高适在《醉后赠张旭》一诗中说他:"兴来书自圣,醉后语犹颠。"李颀在《赠张旭》诗中描绘他:"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星。"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描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把"草圣"张旭狂放倜傥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