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大和二年(公元828 年)三月,文宗亲策制举,贤良方正刘蕡对策,极言宦官之祸:"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希望文宗能够"揭国权以归相,持兵柄以归将"③。考官见刘蕡策,皆叹服,但畏宦官而不敢录取。
  四年,文宗以宦官势力强盛,弑杀宪宗、敬宗的宦党尚有在身边者,尤其是神策中尉王守澄,招权纳贿而不能制之,密与翰林学士宋申锡言,宋申锡主张"渐去其威权"。文宗以宋申锡"沈厚忠谨,可倚以事",便擢为同平章事。五年,文宗又与宋申锡"谋诛宦官",宋申锡引吏部侍郎王璠为京兆尹,以密旨晓谕之。王璠泄其谋,王守澄、郑注知之,使人诬宋申锡谋立文宗弟漳王,被贬而卒。其后,郑注依倚王守澄,权势熏灼。郑注又引李仲言(后改名训)见王守澄,荐于文宗。
  宋申锡贬死后,宦官愈益专横。文宗"外虽包容,内不能堪"。李训、郑注揣知其意,多次以"微言"打动文宗。文宗以其可与谋大事,二人亦以"诛宦官为己任"。当初,拥立文宗,宦官、右领军将军仇士良也有功,而王守澄抑之。李训、郑注为分王守澄之权,于九年五月以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九月,郑注为凤翔节度使,李训为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十月,李训、郑注请除王守澄,遣中使就其第赐酖杀之。
  王守澄死后,李训、郑注欲尽诛宦党。郑注赴凤翔召募壮土,李训在朝中聚集力量。大和九年十一月壬戌早朝,金吾大将军韩约奏称其衙中石榴树上降有甘露,欲诱引宦官到金吾卫衙围而诛之。当左、右中尉仇士良、鱼志弘带领诸宦者前去视看时,发现有变,急拥文宗还宫,出左、右神策兵闭宫门、索诸司、捕朝官。"诸司吏卒及民酤贩在中者皆死,死者又千余人","诸司印及图籍、惟幕、器皿俱尽。"预谋的李训、郑注和宰相王涯、舒元舆、贾。。以及王璠、郭行余、罗立言、韩约、李孝本等十余家,"亲属无问亲疏皆死,孩稚无遗"。"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①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甘露之变"。
  (3)矫旨另立开成四年(公元839 年),因上一年太子永卒,复立敬宗少子陈王成美。五年正月,文宗病危,命知枢密刘弘逸、薛季稜引宰相杨嗣复、李珏至禁中,欲奉皇太子监国。两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以太子之立,功不在己,矫诏立穆宗第五子颍王瀍(chán ,音蝉)为 皇太弟,以太子成美年幼,复封陈王。文宗崩,仇士良说皇太弟赐杨贤妃、皇弟安王溶、陈王成美死。皇太弟瀍即皇帝位,为武宗,第二年正月改元会昌。
  会昌元年(公元841 年)三月,武宗利用仇士良与知枢密刘弘逸、薛季稜的矛盾,趁机将两枢密除掉。三年六月,仇士良深知武宗颇"忌恶"自己,便以老病求致仕。其党送归私第,仇士良教以"固权宠之术":"天子不可令闲,常宜以奢靡娱其耳目,使日新月盛,无暇更及他事,然后吾辈可以得② 《旧唐书》卷17 下《文宗纪下》"史巨曰"。
  ③ 《资治通鉴》卷243 文宗太和二年三月。
  ① 《资治通鉴》卷245 文宗太和九年十一月。
  志。慎勿使之读书、亲近儒生,彼见前代兴亡,心知忧惧,则吾辈疏斥矣。"①这番话从反面告诉了为君者,当何以作为!
  会昌五年秋冬以来,武宗服方士金丹,已觉有疾,但秘其事。六年正月,疾久未平,不能视朝。三月,诸宦官密于禁中定策,下诏以皇子冲幼,立宪宗第十三子光王怡为皇太叔,更名忱,令权勾当军国政事。武宗崩,皇太叔即帝位,为宣宗,第二年正月改元大中。
  追溯一下宪宗之后五帝的世袭,穆宗为宪宗第三子,敬宗、文宗、武宗分别为穆宗的长子、次子、第五子、宣宗乃宪宗第十三子,亦敬、文、武之叔。
  2。朋党之争在内廷操纵废立、大干国政的同时,贯穿穆、敬、文、武、宣五朝外廷、影响朝政的另一要事,便是朋党之争。贯穿这五朝的党争,大多称其为"牛李党争",以牛僧孺、李德裕分为两党的代表人物。不过,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1)记载纷纭关于"牛李党争",不少记载都以宪宗元和三年四月牛僧孺、皇甫湜、李宗闵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李德裕父、宰相李吉甫恶其直言,泣诉于宪宗,遂贬考策官杨于陵,牛僧孺等久不能升迁为起因。《资治通鉴》基本上作如是观。唐宋时的一部专书《元和朋党录》,记牛李朋党始末,更是"自牛僧孺试贤良"始。①《旧唐书·宪宗纪上》、《唐会要·制科举》关于此事的记载,均不涉及李吉甫,只称"权幸恶之"、"权幸或恶其诋己"。再从3 人对策唯一保留至今的皇甫湜《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看,其议论锋芒所指是宦官专权,而非指李吉甫。其论策最激切的文字:"岂可使之(宦官)掌王命、握兵柄,内膺腹心之寄,外当耳目之任呼?此壮夫义士所以寒心销志,泣愤而不能已也!②皇甫湜还建言"日延宰相与论义理",以去"汉末之祸"。"汉末之祸",亦即宦官专权。
  关于考策官杨于陵被贬,其墓志铭这样记道:"会考制举人,奖直言策为第一,中贵人大怒,宰相有欲因而出之者,由是为岭南节度使。"③所谓"中贵人大怒",与皇甫湜对策的基本内容正相对应。前面提到的《旧唐书》、《唐会要》所云"权幸",似亦可由此而知其所指,乃宫中之"权幸"--宦官。
  总之,有关此次制科的记载多所歧异,应当审慎对待。
  接下来,便是穆宗长庆元年三、四月间的科试案。两《唐书·李宗闵传》、《资治通鉴》等,都以李宗闵涉请托罢为外官,与当时为翰林学士的李德裕、元稹、李绅据实以奏直接相关,因此认为:"自是德裕、宗闵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
  此次科试,主考官钱徽也受到牵连,接替钱徽进行复试的是王起。《旧
  ① 《资治通鉴》卷247 武宗会昌三年六月。
  ① 《郡斋读书前志》(袁本)卷2 上《杂史类》。
  ② 《全唐文》卷685。
  ③ 李翱:《唐故赠司空杨公墓志铭》,《全唐文》卷639。
  唐书》中有此2 人传记,但都只提到元稹、李绅,尤其是元稹对科试攻击最力。其他相关者如段文昌、杨汝士传,也未提及李德裕。两《唐书·李德裕传》根本未涉此次科试之事,显示此事与李德裕原本无关。
  以上两起科考事件,姑且不论史书记载的歧异,就以通常的说法,事涉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也只能证明牛僧孺、李宗闵与李德裕成见甚深,尚不能说"各分朋党,互相倾轧"。而接下来的事实,却是裴度与李逢吉党之争。(2)逢吉排度自讨吴元济,宪宗以军务悉委裴度,李逢吉便"虑其成功,密沮之,由是相恶。"长庆二年三月,李逢吉由山南东道入为兵部尚书。不久,谮元稹、裴度罢相,李逢吉拜同平章事。"自是寖以恩泽结朝臣之不逞者,造作谤言,百端中伤裴度。""属时君荒淫,政出群小,而度竟逐外藩。"①与此同时,李德裕、牛僧孺皆有入相之声望,"逢吉欲引僧孺,惧(李)绅与德裕禁中沮之,(二年)九月,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寻引僧孺同平章事。"②穆宗在位时,李逢吉"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敬宗即位后,"李逢吉用事,所亲厚者张又新、李仲言(后改名训)、李续之、李虞、刘栖楚、姜洽及拾遗张权舆、程昔范,又有从而附丽之者,时人恶逢吉者,目之为八关、十六子。"①宝历元年(公元825 年),昭义节度使刘悟卒,其子从谏谋袭其位,仆射李绛以泽潞内地,不可许,而"宰相逢吉、中尉王守澄受其赂,曲为奏请。"②据《资治通鉴》记载,自宝历元年年底,"言事者多称裴度贤,不宜弃之藩镇,上(敬宗)遣使至兴元劳问度,密示以还期。度因求入朝,逢吉之党大惧。"二年正月,"裴度自兴元入朝,李逢吉之党百计毁之。""上虽年少,悉察其诬谤,待度益厚。"二月,复以裴度为司空、同平章事。十一月,出李逢吉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此后,李逢吉不再执政。
  文宗即位之初,以裴度、韦处厚为相,"励精求治,去奢从俭",欲革"两朝之弊"。大和元年四月,"贬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李续为涪州刺史,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张又新为汀州刺史,李逢吉党也。"③时至大和三年八、九月,党争开始出现变化。八月,"征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为兵部侍郎,裴度荐以为相。会吏部侍郎李宗闵有宦官之助,甲戌,以宗闵同平章事。"九月,"以李德裕为义成节度使。李宗闵恶其逼己,故出之。"④李宗闵秉政之后,"屡荐僧孺有才,不宜居外。四年正月,召还,守兵部尚书、同平章事。"⑤李宗闵"引僧孺协力,罢(裴)度政事。二怨相济,凡德裕所善,悉逐之。于是二人权震天下,党人牢不可破矣。"①就以上史实而言,穆宗、敬宗时的党争,主要表现在李逢吉排斥裴度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