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① 《柳宗元集》第二册,第871 页。
  柳宗元说到做到,心口如一,他的文章确实有深厚的渊源,又有很高的修养。联系到韩愈论文的经验,有殊途同归之感,异曲同工之妙。
  总而言之,柳宗元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唐代大散文家,也是唐代古文运动骁勇善战的大将。比较起来,柳文缜密严谨,学问深厚,而文字不甚通俗;韩文更善抒情,文从字顺,又极力宣扬儒家道统,故此,后人更容易亲近他些。
  (四)韩、柳之外的中、晚唐散文作家唐代古文运动非一人一时之事,韩、柳之外,还有一批追随者或同道者或虽不同道却有实际创造者在。这些作家中,一些是韩、柳传人,主要是韩愈的传人与朋友,如李翱、孙樵、皇甫湜等;一些人在理论上与韩、柳古文运动并不相干,却有很高的散文创作水平,如白居易;还有一些乘韩、柳遗风,另成一体的散文作家,如皮日休、陆龟蒙、罗隐;也有几位不以散文创作为重,而专善骈体的文章高手如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这四种人中,第四种已非散文,与本节内容无关。第三种,时间且晚,已入晚唐。
  李翱(公元772-841 年),字习之,陕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人。贞元年间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他虽然是韩愈的同龄人,却师事韩愈,是唐古文运动的重要成员,他在哲学上也有建树。可惜,唐代哲学无巨人,所谓哲学家者,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翱数人而已。他的哲学思想中,掺有佛学内容,但仍以儒学为主。他的日记体文章《来南录》,在唐代散文中别具一格。他散文水平不算很高,但文风平易,比之樊宗师等几位怪杰,可说文气通达,可读性强。他有一篇小品《拜禹言》,文章简易流畅,一波三折,情感充沛,是他文章中颇有文学价值的一篇。其文曰:"贞元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日,陇西李翱敬再拜禹之堂下。自宾阶升,北面立,弗敢叹,弗敢祈;退降,复敬再拜,哭而归。且歌曰: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长勤。住者,予弗及;来者,吾弗闻;已而,已而。"
  孙樵,生卒年不详,字可之,一作隐之,关东人。大中年间进士,授中书舍人。孙樵也是韩愈古文的重要继承人。而且在反佛辟佛这点上,也和韩愈同声同息,甚至比韩愈表现得更为激烈。他文章的风格奇崛险厉,大似孟、贾诗风,又多讽喻时事,有古代杂文风格。他文章中也时有写景佳句。刘大杰先生认为他的《书褒城驿壁》、《龙多山录》、《祭梓潼神君文》、《骂僮志》等较能代表他的艺术特色。现引《祭梓潼神君文》为例说明,其中有一段描写景色的文字,确实不错:"会昌五年,夜跻此山,冻雨如泣,滑不可陟,满眼芒黑,索途不得,跛马愠仆,前仆后踣。樵因有言:非烛莫前!须臾有光,来马足间。北望空山,火起庙壖,焰焰逾丈,飞漆射天,螟色斜透,峻途如昼。樵谓庙奴苦寒,。。薪取温。晓及山巅,。。涩庙门,余烬莫睹,孰知其然。"
  韩、柳之外的散文大家,首推白居易。白居易本与韩、柳同时,但于古文运动不闻不问,听其发展,未与其事。但他的创作,俨然成熟的唐人散文,而且风格清新流畅,语言生动、准确、活泼,意境悠远,不尚奢华,大有陶渊明诗文馀味,又和宋代欧阳修的散文风格有某些相似之处。白居易的散文中小品很多,犹能知情达意,挥洒自如。如他的《冷泉亭记》、《荔枝图序》、《游大林寺》、《代书》等,都有很高水准,入于唐宋八大家文中,正不知孰高孰低。其《荔枝图序》一文写道:"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文入晚唐,昔日中唐风采已消失大半,散文独专的局面又被打破,于是出了几位骈体作家,如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段、温亦有佳作,李文尤其特殊。但古文运动业已生根,骈体文学到了末路,李商隐固诗文大才,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理解,他的美妙高绝的骈文作品,也不过是一种过时文体的回光返照而已,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但骈体文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永远有益于后人。即使在中唐,也有陆贽的骈体奏议,享誉于世。陆贽、李商隐均为骈文大家,不过陆贽的文章,已不甚规整,所用排偶句型较多而已。他的奏议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应有一席之地。就是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少骈体句法,而且一经妙用,使他们的散文更具光采。直到现代大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用骈体文作过一篇序言,而且颇觉满意,也曾和许广平女士并坐一起,吟颂过的。
  晚唐时期的散文能手,应推皮日休、陆龟蒙、罗隐三位小品文作家。
  陆龟蒙(?-约881 年),字鲁望,自称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姑苏(今江苏苏州)人。他幼年早慧,有神童风采。喜读《春秋》,明其大义。又善作文章。尤其喜欢谈笑戏谑。他家中藏书极多,本人学习刻苦,足称晚唐才子。曾举进士不中,从此不再应试。他也有与地方官打交道的经历,但一礼不合,拂袖即去。以后甘心隐居山林,与山、水、渔、农为乐。山中有水患,他亲身劳作,不畏辛苦。他喜饮茶,善辨水,对《茶经》、《茶诀》、《水说》皆有心得。
  皮日休(约814-约883 年),字袭美,一字逸少,号"醉吟先生",又自称"醉士","间气布衣"。间气布衣者,说自己乃天地之间气也。性格傲岸,以文章自负。咸通八年及第,为著名郎,迁太常博士。他个性强烈,正与陆龟蒙相同。黄巢起义,落入起义军中。黄巢爱惜他文才,授以翰林学士,其后不知所终。
  史载,皮、陆二人"交拟金兰,日相赠和",关系非常密切。又把他们所作文章合编为10 卷,题名《文薮》。
  皮、陆二人文风相近,见识也相近,最恨世间不平事,化为文章,文风犀利。皮日休曾作《鹿门隐书》60 篇,专门讽刺谬政。对虎狼当路,百姓苦难深重的局面深恶痛绝,鞭挞不已。文中有云"古之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①又说:"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②此种言辞,不但中唐作家中不曾有的,即使上追三代两汉,也极为罕见。后代儒生讥其降贼,多所诋毁,纯属多余之举。
  皮、陆二人的散文,除去讽刺时政之外,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这些小品,风格已远于唐,而近乎宋;其放浪不羁之态,几乎和明代性灵小品有隔代相招之感。陆龟蒙有一篇《与紫谿翁赓歌》,极富此种特色:"紫谿翁过甫里先生,举酒相属,醉而歌曰:'一邱之木,其栖深也屋,吾容不辱。一谿之石,其居平也席,吾劳以息。一窦之泉,其音清也弦,吾方在悬。得乎人?得乎天?吾不知所以然而然。'先生乐而赓之曰:'采江之鱼兮,朝船有鲈;采江之蔬兮,暮筐有蒲。左图且书,右瑟与壶。寿欤,夭欤?贵欤,贱欤?'歌阕而去。"①罗隐(公元833-909 年),字昭谏,或说余杭(今属浙江)人。也有指
  ① 《唐才子传》第361 页。
  ② 《唐才子传》第361 页。
  ① 《古今小品精华》第206 页。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出版,1991 年4 月第一版。为新登(今浙江桐庐)人的。罗隐本名"横",因为10 次考取进士而不中,故改名隐--从此隐去,不赴考矣。他一生白衣,虽奔走诸侯间,屡受赏识,终不能如意。据说过钟陵时,曾见一营妓云英,颇有才思。后10 余年,复遇之。这营妓说:"罗秀才尚未脱白。"他就赠诗给她:"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但他人隐而心不隐,所作文章多激愤之辞,批评时政,不留情面,文笔肆虐,如锋如镝。他和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倍受鲁迅先生称赞,说他们虽为隐士,"并没有忘记天下"。说他们的小品文"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罗隐有一篇《蒙叟遗意》,感叹人生,味觉苦涩。他写道:"上帝既剖混沌氏,以支节为山岳,以肠胃为江河,一旦虑其掀然而兴,则下无生类矣。于是孕铜铁于山泽,滓鱼盐于江河,俾后人攻取之,且将以苦混沌之灵,而致其必不起也。呜呼!混沌氏则不起,而人力殚焉!"
  唐文至罗隐,便以铜钉铁簇般的文字划上一个不屈的句号。
  八、唐代传奇与变文唐文学博大精深,对后世的影响非同寻常。可以说,到了唐代,中国历史上一切主要文学形式均已有所展示,而且这些文学形式都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后代各类文学的发展。这些文学形式在唐的表现,可以分为五个基本方面,即:诗歌、散文、传奇、变文和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