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他的文章恰如行云流水,不拘常格,但有常法。他长于抒情,又善于选择典型情节,抒情色彩更为强烈,所写所记人物事件也特别具有立体感。他为文敢于也善于创新,能将文章旧体,加以改造,打破旧时传统,另成一家。如古时撰写祭文,没有《祭十二郎文》这种写法的,因为没有这般写法,也就收不到他这篇祭文的巨大效果。后人评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其影响之大。他写《毛颖传》,开士大夫撰写寓言的先例,虽然遭到许多人反对,他依然无所畏惧。通过他的文章,人们可以非常生动地看到他本人的风采,也可以看到他周围亲人、朋友、环境、历史人物、时代风俗等种种有价值的内容。韩公妙笔如神,韩文精采如画。
  他文章的风格,雄浑雅健,有浩然之气。"气"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特有说法,好像现代人论文喜欢说某某文章有没有"味"。气是什么,众说不一。但这个观点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有名,其始出于孟子。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先秦散文风格,可分为四大流派。孟子就是"浩然之气"派。即使平常之事,经他笔下,就有席卷千军的气势出来。韩非是斩钉截铁派,所谓握拳透爪,寸铁能屈。荀子是缜密严谨一派,今人所谓学者之文。庄子是汪洋恣睢派,遣词造句,随心所欲。韩文风格属于孟子一派,而且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继承孟子文风最好的一位。对他的文章,不接触则罢,接触便仿佛有无数触角伸将出来,将你团团围住,前推后拥,左挟右持,使你身不由己,欲罢不能。有人说韩文中未必有多少深刻的道理。虽然不见得有多少深刻的道理,却一经他手,便产生巨大的感染力。韩文的讲理,确与柳文不同,柳文得荀子本色,文理缜密,丝丝入扣;韩文则情、理并举,风中夹雨,雨又生风。他的道理不多,但能讲得尖锐通透,风起云涌,大气磅礴,虽是小题,偏能大作。纵然大题,绝不枯燥。比如他的《师说》,开口就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屋建瓴,一句话就抓住核心问题。又如他的《送孟东野序》,虽为别辞,绝不凄苦,一样气韵高迈,一样振振有辞。本意虽在安慰鼓励孟郊,却能借用比兴手法,言别不讲客套,客套便落俗套;也不一味抒情,抒情过度反觉虚假。而是别指一物,以物喻人,由此生发,如江河而下,反映出来的相互友情,又深了一个层次。而且文字优美,诵之若有金石之声。文章写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文章的特色,首先就是义正辞严。不但义正辞严,而且居高临下。
  你和他对话,恐怕要仰起面孔看他,并非他人品孤傲,而是他的文章视点高绝,笔锋所及,便有势如破竹的气势。
  韩文善使气,又善抒情,非常雄辩,却不盛气凌人。
  韩文语言功力极深。他是主张"唯陈言之务去"的,他的诗歌不免怪险奇崛,但他的文章却能做到文从字顺,使用平常文字,写出不平凡的文章。他的文章用语不难不僻不生不涩。他肯定是一位创造新词的高手,却能使读者欣然接受,有视新如故的熟悉感和亲近感。现代人常用的许多成语,如痛定思痛,俯首贴耳,杂乱无章,深居简出,冥顽不灵,面目可憎,垂头丧气,牢不可破,大放厥辞,百孔千疮,一发千钧,不平则鸣等等,都是经他首创或者从他的文章用语中演化而来。他还注重口语的应用,虽非白话,却使文章增色不少。
  韩文另一个艺术特色是注重文章的布局和剪裁。布局得体,剪裁新颖。
  他的文章固多,但不给人雷同重复的感觉,一种文章一种作法。同是作传,有亲疏远近之别;同是序言,有高低深浅之分;同是碑铭,有取舍收放之妙。因为他很重视剪裁功夫,从不平均使用气力,要在抓住细节,写出精神。他写《张中丞传后叙》,把张巡、许远和南霁云三个人物写得淋漓尽致。虽然着墨不多,笔笔皆在"坎"上。他写《画记》,虽是记叙小品,却能有虚有实,虚虚实实,使人不但能够通过他的文章去"看",还能透过他的文章去"想"。实的部分,"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一人骑执大旗前立,骑而被甲载兵行且下牵者十人,骑且负者二人,骑执器者二人,骑拥田犬者一人,。。",顺叙而下,笔笔清楚,标准的说明文字,可谓笔笔皆实。但随即笔锋一转,便成模糊,依然如实介绍,却给人畅想空间。他描绘说:"马大者九匹;于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牵者,涉者,陆者,翘者,顾者,鸣者,寝者,讹者,立者,人立者,龁者,饮者,溲者,陟者,降者,痒磨树者,嘘者,嗅者,喜相戏者,怒相踶■者,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凡马之事,二十有七,为马大小八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三)古文运动的大将柳宗元1。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独特贡献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一员大将,但不是主帅,这也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
  柳宗元少年得志,比韩愈早走上仕途,而且曾一度辉煌,也是韩愈所不能比拟的。那时候,韩愈还在为没人赏识而着急哩。但他一生不顺。王叔文变革集团一败,他就被贬永州,永州乃荒凉边塞之地,使他远离了唐代文化中心,失去成为古文运动主将的客观条件。就他本人性格而言,他也没有韩愈那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比较起来,他更喜欢和别人平等谈心。有人说,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被贬谪他乡,心情抑郁的结果。其实不尽然。韩愈也曾被贬,但好为人师的精神始终如一。过去研究历史,对人物性格关注不够,把这方面的荣誉都无偿送给小说家了。人的性格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的前途,至少决定人们在选择前途时的行为方式。柳宗元的性格特点,是做得比说得更多,也更好,而且并不因此而产生特殊感觉。
  柳宗元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创作实绩。他的诗歌,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诗歌成就之高,堪称卓然大家。他的散文比他的诗歌更有成就。与韩愈相比,也在伯仲之间。他的散文主张,和韩愈大同小异。他不像韩公那样认定佛教是外来之物,一点益处没有,于国于民全是祸害。他的主张非但没有这样强烈,而且对佛学仿佛也有研究和信任。他女儿身体不好,求医不成,就去求佛,希望得到佛的帮助。但他的理想依然是儒家的,他的观念更是儒家的,他最推崇的依然是"尧舜孔子之道",坚决主张"立仁义,裨教化";"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之道则安元元为务。"但他比韩愈更具现实精神,或者换句话说,他对古文运动的主张在主旨上和韩愈并无二致,只是更其扎实、深沉,因为他是一个对社会底层和民间疾苦有更多了解与深切同情的人。
  他的散文,几乎无所不能。就其总体水平而言,与韩愈旗鼓相当,具体领域,则二人各有长短。可以这样说,柳宗元是以自己的实际创作支持和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虽然他并非主帅,但无论时人还是后人都把他和韩愈并举,看作唐代古文运动中两位杰出代表。后世文学人物虽然多有抑柳扬韩情绪,但柳文的成就是抑不住的,韩柳恰如李杜,自有文章传千古,不管他人论短长。
  2。柳宗元的生平及其文化取向柳宗元(公元773-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他去世前曾作柳州太守,深得人们爱戴,后人又习惯称他柳柳州。
  柳宗元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贞元九年,他年方21 岁便中进士。26 岁中博学鸿词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县尉,累迁监察御史里行。与当时的改革人物王叔文韦执谊等关系密切。德宗死,顺宗继位,他和刘禹锡一起,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摄礼部员外郎,成为政坛风云人物。但他们的改革,基础不够牢固,推行者又缺少必要的政治经验,加上顺宗身体很差,改革很快失败,他以此贬永州,任司马。在永州一住10 年,景况凄凉。但他初衷不改,行政不行,继之以文章,他最好的文章,大多出于此时。元和十五年,他和刘禹锡等所谓"八司马"被召回京,又因为刘禹锡的一首诗,触怒了权贵,结果再次被遣,任柳州刺史。在柳州任上他政绩颇佳,但身体很差,在任不过4 年时间,便因病去世。柳州百姓对他非常敬仰和怀念,为他立庙以示纪念,庙字至今犹存。
  柳宗元政治信仰明确、坚定,而且比韩愈更富于现实色彩和进取精神。
  韩愈也可以称为改革式人物,但他的改革,主要通过古文运动表现出来,与其说意在变革,不如说意在中兴。柳宗元则是一位有理论又有实践的青年改革家。看他参加王叔文集团,柳州政绩,和关心民间疾苦的社会实践,以及他写下的以《封建论》为代表的一系列政论文章,知道这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见地与行政才能的文学人物。这一点,不唯唐代比较少见,即使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不多见。唯王安石更有建树。柳宗元的政治成就不如王安石,不是他才能不行,而是没有得到历史的青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