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哲学思想也比韩愈高明,他并不一味反对佛教,但他却坚决反对迷信。他写《天论》,认为天是无知的,和世间万物并无不同。他写《断刑论》、《时令论》,认为把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与刑罚生死联系起来没有道理。古人主张春生秋杀,这种远古遗风直到清代犹存,可谓古已有之,经久不衰,但柳宗元不能认同此说,给予有力批评。
不但如此,楚辞里有屈原一篇《天问》,大气磅礴,色彩斑斓,满心疑窦,百问苍天。然虽有天问,但无天对。柳宗元勇作《天对》,与屈翁对话,充分显示了他的非凡才华。《天问》留下多少文章天地,《天对》只管主张自然之说,百问百对,堪称敌手。这里摘引第一、第三、第五三段,作为例证。
屈原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板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柳公对:"曰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鸿灵幽纷,曷可言焉:曶黑晰眇,往来屯屯。■昧革化,惟元气存,而何为焉!"
屈原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柳公对:"无营以成,沓阳而九。转輠浑沦,蒙以圜号。冥凝玄厘,无功无作。"屈原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隈隈多有,谁知其数?"
柳公对:"无青无黄,无赤无黑,无中无旁,无际乎天则!巧欺淫诳,幽阳以别。无隈无隅,曷懵厥列?"
现在看来,所问所对,并非尽如人意,但在那样的时代,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确实非同等闲。
由《天对》推及其他,柳宗元在对宗教、神鬼自然的态度上,确与韩愈有别。他固然没有写过《论佛骨表》,但也不写《送穷文》。
柳宗元的作文主张,也与韩愈有所不同。他不像韩愈那样,对六朝文弊持极端立场,反对骈体文章,"唯陈言之务去",骚体赋声,一概不要。他的文章能散能偶,以散为魂,并不一概排除骚体赋声。他的文章句型,也时有骈体风格。不但如此,他还是写赋的能手。他的《牛赋》、《瓶赋》、《囚山赋》、《闵生赋》、《佩韦赋》等都深得屈骚精神,又不失唐人意趣。柳宗元高出韩愈的地方,在于他肯于面对人生,痛恨官僚腐败,了解人民疾苦,并且能将这种种想法和情绪通过具体事实,形象地表现出来。韩愈也写过《五坊小儿》一类文字,但为数不多,因此遭贬之后,便再不提起。柳宗元一生对此矢志不移,而且运用各种创作手法,予以表达。一方面,他对官僚腐败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对普通劳动者的生活苦难予以深切同情。他的《捕蛇者说》之所以成为千古名文,不但文章极好,而且内容深刻。柳宗元为人正直,虽不善于自我表白,但勇于为患难朋友作出牺牲。他贬谪永州10 年,好不容易回到京师,因为刘禹锡的一首诗,再次被遣出京,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但他对引出麻烦的刘禹锡没有怨言,反而对刘被贬连州,十分同情。刘禹锡上有老母,连州又是边远荒芜之地,儿子受得此苦,老母如何安置,于是上表皇帝,要求和刘禹锡调换任所。这种为朋友的牺牲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大体说来,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柳宗元要高要大,倘无柳公,韩公依然可以成就古文运动的大事业。但以韩、柳二人的文章人品而言,柳宗元比之韩愈,思想更具深度,人品也更磊落。
3。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及其艺术成就柳宗元的散文艺术成就与韩愈散文相比,各具特色,不分上下。
一般说来,他的议论文比韩文更为缜密严谨,无懈可击。韩公以其浩然之气取胜,雄浑畅达,气势夺人。柳文则以说理见长,条分缕析,以理服人。他的人物传奇,和韩文相比,恰似春华秋实,各具风采。韩愈写张巡、许远、南霁云的英雄节义,有石破天惊般的艺术魅力,文章写到南霁云求救兵不得,酒席宴上,慷慨陈辞,声泪俱下,拔刀断指,以明心迹,具有雷霆万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柳宗元写《段太尉逸事状》,妙在强化对比,注重铺垫。文中说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作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老百姓苦不堪言。段太尉便将乱市伤人的17 个营卒抓住,个个砍头示众。于是兵营大噪,气氛极其紧张,但太尉独不惧。闻尚书有召,马上应命前往,而且连佩刀都解下不带,只请一行动不便的老人代为持马,便进行营。至军营,营中兵士如临仇敌,带甲冲出。太尉见状不觉一笑,对他们说:杀一个老卒,还用带甲吗?"吾戴吾头来矣"。这种从容气派,比之张巡、许远,别是一番风采,于是尚书出面,太尉无伤。而且他要求在营中吃饭,饭罢又要求在营中住宿。饭饱睡足,礼貌而归。行文跌宕有致,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柳文中人物传记不少,都能因材授意,各见所长。他的《种树郭橐駞传》,但用白描手法,隐有庄子之风。柳宗元散文中,读后感一类文字占有不小篇幅。正如韩愈读罢墨子便评价墨翟,读罢荀子又评价荀况。柳宗元读书极多,感想也多,他不但评文,而且论史,评文能辩,论史能议。他评文的文章如《辩鬼谷子》、《辩列子》、《辩文子》、《辩论语》、《辨晏子春秋》、《辩亢仓子》等;论史的文章,如《断刑论》、《四维论》、《时令论》、《封建论》、《六逆记》,都能分析精辟入腠,议论笔笔成文,而且富于借古讽今的现实主义风格。他写《封建论》,反对封建割据;他写《六逆论》,反对宦官专权;他写《时令论》,反对听天由命;他写《断刑论》,反对旧说旧俗。其《辩列子》、《辩文子》都能因文论事,找出真伪原由。柳宗元是一位精于思考,重视佐证的散文专家。他继承荀子传统,又比荀文富于文采,堪称古学者之文;他继承中国史家传统,以史为本,不卑不亢,对《国语》也敢批评。他写的《敌戒》,不但用意深沉,而且充满辩证精神。柳宗元写的散文体寓言,多于韩愈。韩公于此不过偶尔为之,柳公却能专心创作。而且当韩愈因此受到批评的时候,他便站出来说明自己的看法,支持韩愈。他的寓言,几乎篇篇精采。如《三戒》,如《罴说》,如《。。。。传》,都寓意深刻,文尽其妙。《三戒》中的《黔之驴》一篇,更是闻名遐迩,无人不晓。《三戒》中另一篇《永某氏之鼠》,借物喻人,说的是贪得无厌的老鼠,读者想到的却是更其贪得无厌的"人"。其讽刺手法高明,给人印象深刻。
抒情散文方面,柳宗元似不如韩愈。他没有《祭十二郎文》那么动人魂魂的抒情文章。韩文如同文人写意画,妙在随心所欲,虽然骨子里依旧法度森严,表现出来却如行云流水,但见满纸云烟,宛若天然而就。柳宗元的文章主观色彩不浓,虽也抒情但有分寸。他为文并不恣意为之,更善于把事情客观地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理解。他的散文更像西方古典油画,追求的是画面本身的成就,作家的感情只管通过描写对象予以表现。他的山水游记为韩文所无,而独成一体,几乎篇篇都是散文精品。描写普通劳动者苦难生活的散文,更是他独擅的专长,也为韩文所无。
他的社会散文,如《捕蛇者说》,前面已有介绍。他的山水游记,还应细作说明。柳宗元是唐诗中的山水大家,诗文一气相通,在散文方面他也是写景能手。他的山水游记,继承《水经注》一类山水文学传统,风格清丽,细致入微,状物绘景,出神入化。他被贬永州,无所事书,每见风景妙地,便暂放愁怀,不觉一快。但他毕竟是一位性格刚直又十分内向的诗人、学者,尤其是一位心怀报国热忱的青年知识分子,所以尽管他的山水游记,不露声色,却引人入胜。但在那美妙无比的风景后面,人们还是能隐隐感到作者的一缕深愁,绵绵无绝。他在永州曾有八篇山水名作,史称《永州八记》,在中国山水游记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篇篇皆好,其中《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写潭中景色,最为传神。其文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短短106 个字,跌宕曲折,写照传神,虽百静如动,不涩不滞。所言景色,或曾见之,但不能写出,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柳宗元偏能以传神之笔,使如花美景,活灵活现。
柳宗元总结本人写作古文的经验时,有一段非常精采的议论。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写文章,以为修辞是最重要的。等到成年以后,才知道文章是宣传'道统'用的,用不着在修辞方面下那么大的功夫,去追求色彩与音响"。话虽如此,书总是要读的。而且他本人也曾下大功夫学习和研究古代经典文章的长处,博采多学,以为我用,所谓:"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因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至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文也。"①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