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而正是这样的环境和李商隐独特的个性,使得他的诗意异常朦胧隐晦,
  ① 因两党首领牛僧孺、李德裕而得名。
  好像一切都在模棱两可不可确定之间,那些美妙的诗句不过是些奇异的符号,而这些符号偏偏又具有秾丽的色彩。他的诗常常离不开梦境。而他的梦无边无际,挥手即来,转瞬又去。他不但夜间有梦,旅途有梦,甚至白日便可作梦。李商隐的梦境,似真似假,似虚似实,似隐似现,似远似近,似喜似悲,似无似有。他的处境代表了他的诗境,他的诗境原本就有强烈的梦的色调。
  李商隐的诗,梦多,情诗更多。李诗言情,同样有梦的颜色。他的那些浓艳的情诗--我们姑且称之为情诗,写得情切切意浓浓,挥不去斩不断。但又似无确指,意态朦胧。于是许多人便说他的言情诗并非真的情诗,不过是美人香草一种比喻罢了。如同屈原作《离骚》使用的手法一样,这似乎也有道理。李君不多情,怎能有这样的作品。但他的多情似乎又并非全是男女之情。更多的--起码相当多的是他忠于皇室,忠于国家,忠于儒家伦常礼法的感情表现。李商隐恰似一位美貌绝伦的贞节妇。因为他美貌绝伦,才尤其动人心弦;因为他无比贞节,才又从那绝伦艳美中生出这无边的凄清与婉哀。在他的情诗艳歌之中,那些《无题》诗作最为有名。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诗歌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语言功力非常深厚。他的诗,注重吸收前人成就,但又有自己特点。他擅长用典,因为用典太多,有时不免诗意难明。一些著名诗作,几乎句句是典,没有一定的修养,只能读唐诗,不能读李诗--在用典方面,李诗是唐诗的特殊品种。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也是用典高手,但比之商隐,尚有一别。李诗用典更多,也更成熟。当然这不说明他的诗高于杜甫。但可以说明,作为后来者,能在律诗上与杜甫一争短长,应该是下过更深的功夫。从他读书用典之多之广之深之妙的情形看,李商隐不但善于向前人学习,而且注重向当代人物学习。看来在学习这点上,凡诗文大家,必定同心。他师承借鉴很广,但反映在他诗中最明显的人物还是杜甫、韩愈与李贺。
  难得的是,他能把杜、韩、李诗的精华化为己用,取其有益者吸收之,其无益者更改之,其有悖者扬弃之。杜诗沉郁顿挫,李不能为,但他能得杜诗律法,化为意味悠长;韩诗怪涩奇险,他不能学,但他能化韩诗的怪涩奇险为深奥华丽,虽词不相类,而意境相通。以五言诗为例,旧例常2-3 式音节组句,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诗一改旧俗,偏要3-2 式造句,或用1-4 式句型。其诗韵虽新奇,诗艺不算成熟。后人婉言韩愈以文为诗,虽为褒语,实近批评。李诗偏能做到既改旧韵,又成新声,虽步韩愈后尘,却能别开生面,隐去韩诗真面目。如他的"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实在就是4-1 式句型,读者闻之不但不觉其怪,反而似更有余味在其中。他对李贺很有好感,诗中也有李贺诗歌痕迹,虽有痕迹,并不失他缜密浓丽的诗歌本色。此李并非彼李,恰似这鸭头不是那丫头。杜、韩、李之外,白诗也有些影象。据说,白居易晚年,衰朽病体,万事皆轻,唯爱诗如命。他激赏商隐诗才,曾感叹百端地对李商隐说:"我死之后,能转世作你的儿子就心满意足了。"李诗风格浓丽凄清,与白诗无缘,但他的《骄儿诗》写得平和浅显,情意深长,又似乎与白诗也有曲径通幽处。诗中说:"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睟,固已知六七。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明白如话,清新似水。李商隐诗歌中最有进取精神的是他那些讽喻时政的诗篇。这些诗篇,不再朦胧如梦,不再花浓雨艳不辨路径。虽然同样诗境优美,却能批评时病一针见血。宛如杜牧咏古七绝,又比杜诗更多文采。大抵他的《咏史》、《隋宫》、《齐宫词》、《贾生》都可看作这类诗歌的范作。这里例举《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诗影响深远,至宋"西昆体"成为一派诗宗。这一点也是杜牧比不过李商隐的地方。所谓"李成宗派而杜不成"。
  李商隐有一首《乐游原》,诗中警句,流传特广。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或许这是李商隐以他诗人的敏锐心灵对唐王朝黄昏将逝的凄凉景象的一种感喟,喟然一叹,李商隐式的喟然一叹。
  3。风流才子温庭筠温庭筠(公元812-约870 年)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温庭筠自然也是一位大才子,但他和李商隐、杜牧可不一样。杜牧虽然风流倜傥,但能忧国忧民,三分风流,三分兼济,还有三分深沉。李商隐是儒生本色,固然才高八斗,不失儒学本意;好比巨石下面的青藤,虽是千磨万折,只要委屈求全。温庭筠才是真正风流才子,不但风流才子,而且有三分无赖气。先前也曾有心上进,只是管不住自己,后来干脆顺流而下,管他什么修、齐、治、平,天、地、君、亲、师,老子不言天下第一,老子何妨天下第一?甚至连第一第二也不管他,能纵情乐去只管纵情乐去。
  温庭筠出身高贵,他是初唐宰相温彦博的裔孙。温彦博是唐初名相,他出身世家,看天下事便有几分贵族公子气。这一点和杜牧相近,和李商隐相异。但他家道中落,到他这里已成破落户子弟。偏他才高气盛,才高使他有过人本领,气盛又使他不容于权贵。
  他的艺术才能也是非常全面的,他能诗、能文、能乐、能词。自我评价说:"有弦就能弹,有孔就能吹。用不着什么名贵的琴,也不要名贵的笛"。他的文名与李商隐、段成式相埒。因为他们在本家族中均排行十二,人们称他们的文章为三十六体。他的词极有名,不但有名,而且在有唐一代,足称大家。大约只有韦庄,韩翃可以与他一比优长。他的诗才敏捷自如,入考场,赋官韵,只消八次叉手,就可以完成试帖诗,人称"温八吟",又叫"温八叉"。他才思便给,又自由放荡,不把官场规矩放在眼里,也不把儒家传统放在眼里,他似乎认为儒、道、佛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不曾言之,也不屑言之。他自己屡考进士不中,却能为旁人作弊。结果自己不中,别人能中,这点颇受前人讽刺。但实事求是地讲,该讽刺的不该是温庭筠,而应该是那些埋没了温氏才能的考官与考制。
  温庭筠放浪形骸,常出入于里肆妓院之中。他的各类朋友均多,唯独对权贵不敬。一次还因为酒后撒疯,被巡逻的士卒打断了牙齿。但看他以后风流如故,似乎掉几只牙齿也不大在乎。他当初受宰相令狐绹赏识,但他自由如闲云野鹤,放荡如花花公子,散漫如山野村夫,荒唐如王公贵胄。令狐绹对其日益反感,以至屡屡压抑他仕途发展。他一生不曾中进士,只作过诸如京城县尉、国子助教一类的小官。晚年更其潦倒,至使后人无法确知他故世的时间。
  温庭筠的诗歌多香秾意韵,善脂粉风流。过去史家对他这个缺点,十分反感。旧时代道学先生当行,反对这点,以为不合"温柔醇厚"之古意;现代人也反对,认为不合反映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实秾歌艳诗,未可一概否定,即使现代人类,一样既需要航空母舰,也需要时装模特,更何况,温庭筠的艳诗,还颇能反映当时破落子弟的生活方式,一味反对,似乎不智。他的这类艳诗,虽有秋丽缜密风格,并不十分难懂。后人责之没有深刻内容,正确,但没有深刻内容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他的一些乐府诗歌最具这类特点。如他的《春愁曲》、《春晓曲》,描写旧时女子生活,虽似齐梁旧体,却是晚唐声音。其《春晓曲》全诗如下:"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晓帐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温庭筠还是写景高手,他的《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最为后人称道。郑板桥因之而得名,欧阳修称赞这诗的妙处在于写道路辛苦见于言外。诗云:"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他有一首《烧歌》,颇得今人称许,说它有现实主义之风。其实这诗的价值不仅因为它反对官府肆意征税,百姓困苦不堪生活,还因为他写了唐时烧山种田的种种习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