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李贺诗歌因为构思奇异,常常打破常规。他的代表性作品,《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起首便成高格,无须交待背景,已入高潮。未曾气力稍衰,已经戛然而止。仿佛老北京人听京剧,不要两头,只留"戏核",李贺的诗就是"戏核"。凭你千条诗路,只要最佳选择。这一点不要说元白一派诗人不曾做到,就是韩孟一派的诗人也绝少可以做到。韩孟追求怪险奇崛,常多人为痕迹,李贺奇思异想,仿佛妙笔天成,直如浓霞艳霭,虽然千变万化,只是天作之合。例如他的《李凭箜篌引》,这特色就十分鲜明。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的近体诗也很有特点,虽不作七律,好像律体妨碍他手脚,偶作五律,也是一流水平。他的七绝成色更美,虽然一样不失鬼才本色,仿佛更能直抒胸臆。他有《南园》13 首,首首都是李贺风格。第6 首云:"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李贺特立独行于世,终至无可奈何。据说在他弥留之际,母亲伤心欲绝,他忽然神智清醒过来,郑重对他母亲说,上帝选好白玉楼,要召孩儿为楼作记去了。
  李贺的悲剧,固然有他本人性格上的原因,更有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也有他所处时代的原因。李贺是一位站在中晚唐交接线上的诗人,正如杜甫是站在盛中唐交接线上的诗人一样。不过杜甫所看到的是一大批追随者,而李贺看到的却是一些和他命运相似或者比他更其命途多舛的后来人。也许李贺并不曾思考这一切,但这正是他虽然具有极高的诗歌创作才能却终于没有成为唐代超级文学巨星的历史原因。
  中唐诗坛上,除去刘、柳、李三大诗人外,还有一些颇有影响的诗僧和女诗人。诗僧如皎然、无可,女诗人如李冶、薛涛及后来的鱼玄机等,都享名一时,未可小觑。薛涛所制松花小笺,时称薛涛笺,其才情技艺,可见一斑。
  六、晚唐诗人晚唐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阶段,此时一切均成烦躁,黄巢也在起义,武宗又曾灭佛,割据日益严重,宫廷内部也是一片混乱,大唐王朝的气数尽了。昔日的昌盛、强大、繁荣和富足,已一去不复返。反映在唐文学领域,同样弥漫着一种哀伤、忧怨、愤怒、放纵而又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文化情绪。但晚唐文学犹有创造,晚唐诗人也别有特色,他们是一些为大唐乐章谱下最后一段乐曲的不幸的人。
  (一)晚唐诗坛概览如果说,初唐文学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新人新作鱼跃而出的文学时代,那么,盛唐就是一个万花盛开,无比繁荣的文学时代。到了中唐,昌盛时期已经过去,诗派开始自觉,诗人开始分流。人们虽然已经不满足甚至无法真正信赖当时的社会,但毕竟还有中兴的希望。他们为着实现中兴,开出种种药方,或主张变革,或主张恢复道统,或暴露民间疾苦,或用诗歌抒发自己的种种情绪与要求。内部不免见解不一,外部不免异论纷呈。虽然没有盛唐无所不能的辉煌气象,却自有一股不屈不挠凛然不可侵犯的正义之气。韩、孟、元、白竞相发展,古文运动形成大潮,传奇作品走向成熟,道统观念重振旗鼓。但是这一切,仿佛转瞬时间,已然消失殆尽。诗人至晚唐,好像全然没有了昔日那种勃勃生气,也没有了那种执著不可动摇的追求精神。诗歌到晚唐,已经成为散兵游勇,仿佛个个都要游走江湖或退隐山林。如果说,初唐文学时代是宫廷诗人与社会诗人争胜的时代,那么,盛唐文学时代就是整个诗苑向着大唐王朝全面开放的时代;中唐文学时代则是诗流纷呈,各抒己见的时代;而晚唐文学时代则已经兵不成阵,虽有众多诗人,也有几位极富才华的大诗人,不幸风衰日落,孤掌难鸣了。初唐诗坛讲的是新人效应,盛唐诗坛讲的是整体效应,中唐诗坛讲的是流派效应,晚唐时代则只剩下诗人效应了。这个时候,诗的繁荣,已成回响,古文运动也因为韩、柳去世,声势消沉,传奇文学的创作也进入低谷,好像一切都像大唐王朝一样,即将山穷水尽。
  但也不然。唐代文化固然已经衰落,唐代文学还远未走到尽头。诗的全盛时期固然已将成为过去,词的美好未来则刚刚开始。韩、柳文章固然一时无两,皮、陆小品文另有一派锋芒。元、白、韩、孟固是一代雄杰,晚唐诗坛还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作品虽不免印上时代走向衰亡的符号,但他们的杰出创作成就,又显示了晚唐诗人娴熟的创作才能和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种种特色。
  应该说,无论大唐王朝也好,无论盛唐文化也好,既然他们没有找到一条可以持续繁荣的道路,他们的衰亡就是不可避免的。大唐王朝王气已尽,盛唐文化即将成为历史,以杜、李、温为代表的晚唐文学则以晚霞般的色彩给唐代文学划上了一个令后人相对满意的句号。
  或许可以这样说,杜牧是唐诗苑最后一位英雄,李商隐是唐诗苑最有成就的反思者,温庭筠则是唐诗坛的转向人,因为他不仅是一个著名的诗人,更是一位著名的词人。
  杜、李、温之外,晚唐还有许多诗人,也有不少名作,但他们囿于时代局限,难有大的作为。一般说来,他们社会地位低下,社会影响有限,但他们又渴望能产生先人般的影响,不甘心国家与文化的没落。于是有人发愤作诗,如姚合、马戴、方干;有人以才艺自许,如李涉;有人感慨百端如秦滔玉;有人忙于党争如令狐楚;有人愤世嫉俗如曹邺、刘驾;有人耽酒寻欢如张孜;有人专作古诗却能面对人生如于。。;有人喜欢在诗中弄巧,大写回文诗、双声诗、人名诗如皮日休、陆龟蒙;有人同情仆婢,别作诗言如李昌符,有人瞩意农桑,同情农人疾苦如聂夷中、杜荀鹤;有人为诗激愤,用语老辣如章碣;有人一生为着功名,劳碌奔忙如曹松;有人怀古论今,心事无尽如崔道融;有人情游八极,自称"野心已被云留住"如陈抟;有人一生感伤失意如罗隐;有人脂粉气浓,香奁风烈如韩翃;有人好作别愁离绪如崔涂;也有中唐遗音如许浑、钱珝;还有人善作长篇巨制诗作如韦庄;加上农民军首领黄巢,道士吕岩,和尚贯休,隐士唐求,其余还有来鹄、郑谷、张泌、郑邀、罗邺、胡曾、黄滔、张。。、曹唐、孟宾于、卢汝弼等,但觉西风吹来,云英漫舞,一时不能尽数。
  从这些诗人的价值追求看,也大大有异于他们的前辈。初唐诗人,只欲成名,希望太平盛世不要丢弃自己。盛唐人只要创造,凭藉文化优势,写作大好诗篇,意在得到国家的重用,要作就作栋梁材;安史乱后,世风日下,人民苦难深重,于是开始以自己的诗作文章反映生活,发表意见,意在佐助朝廷,中兴国家。到了晚唐,杜牧虽有英雄豪气,但已英雄末路,难免与红粉佳人为伍;杜牧、李商隐之后,希望朝廷重用的幻想已不存在,希望国家中兴的欲望也大半破灭了。以此看来,初唐诗人朝气勃发;盛唐诗人目光远大;中唐诗人正义在胸;晚唐诗人则一大半只关心身边琐事,喜欢游戏文章,以至隐身江湖,投身红粉,这并非唐代诗人退化--一蟹不如一蟹,实在时代兴亡,自有其本身规律。晚唐诗人中,无志的便消沉,有志的便嫉世愤俗,嘲讽以至漫骂;无情的便归隐,隐于山野丛林之间,有情的便放荡,但将喜怒哀乐,注于嬉笑怒骂之间。和他们的前人相比,他们是太不关心国家大事,而过于关心自己了。他们的诗歌,总体说来,只善于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不爱高山大川,偏爱象牙宝塔。
  这些诗人的结局,也是千差万别。或有归隐长寿者;或有投靠起义军者;或有不知所终者;或有终身寄托于幕僚者;或有老死江湖者;或有流入新朝者。其作风,以散漫、放浪者为主;其诗风,柔媚、火辣者相间;其人物,个性独特、行为放任;其情感,不免愤恨丛生,哀怨混杂。然而,江河毕竟东流去,只留下几位文士,几篇诗章,几则小品,几首艳词,悲夫,晚唐诗苑!
  然而,并非缺少名作。如秦滔玉的《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又如聂夷中的《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这类好诗,在晚唐一代,绝不缺乏。
  (二)晚唐三位诗坛代表:杜牧、李商隐与温庭筠1。"兵家"诗人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 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