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想深刻,又能接触实际,加上对于佛学、儒学都有研究,写过很有水平的哲学文献。他的《天论》、《因论》都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他的诗既有文传,又有人传。所谓文传,是说他读书广博,熟悉《诗经》、《尚书》、百家之言;所谓人传,是说他曾师事中唐著名诗僧皎然,并得到皎然、灵澈两位高僧指点。他虽然和韩白为同时代人,小韩愈4 岁,与白居易同年,长柳宗元1 岁,但他的诗不受韩白影响。韩孟诗派声势浩大,不能让他走向怪僻奇崛;元白诗风传播久远,也不能使他肆意铺张陈事。他的诗风贵在凝练而不凝重,通达而不通俗。他的诗反映社会生活广泛,因为他生活阅历丰富,对人民的疾苦和劳动者的才华都有很深体会。他的这类诗歌数量不小,置于中国古代诗歌丛中,具有别样奇香异丽。如他的《浪淘沙词》、《采菱行》、《播田歌》、《畲田行》、《武昌老人说笛歌》等都是这类诗歌的代表性作品。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善写景,也能写人;既善抒情,也善记事。妙在情景交融,自然舒展,意象凝约,不生枝蔓。偶发一点议论,意在画龙点睛,绝不浪费笔墨,却能取得以少胜多的效果。他最为人传诵的名作如《金陵五题》,尤其其中的《石头城》一诗,获得多少盛誉!他自己对这首诗也是很自负的。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他是唐代最早一批尝试文人词的作者,文人词意境高雅,颇和刘禹锡诗风。他作词善于向民歌学习,经着意加工,翻为妙曲。如他的《竹枝词》、《杨柳枝词》,莫不如此。后人或将这些作品列入唐人词中,但在刘禹锡看来,恐怕还是一种新诗。这里引他《竹枝词》中的一首,词的比喻奇妙大有民歌情态。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的诗歌,影响日深月远,到了宋代,达到高潮。不但他的诗作成为宋人争相取纳的宝库,他的诗风也得到充分肯定。
2。山水大家柳宗元柳宗元是唐文学史上一位奇才。他的诗好,文章更好,对其文章的介绍,列入唐古文运动一章。
柳宗元与韩愈、刘禹锡、白居易为同时代人,他与刘禹锡同年进士,又同是王叔文改革集团的重要成员。结果改革失败,又与刘禹锡等一同遭贬,发配永州任永州司马。永州边荒之地,名为司马,实如囚徒。但他壮志不已,刻苦为文,成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之一。他的文章堪称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丰碑,有唐一代,唯韩愈可与之并驾齐驱。他不但善于为文,而且有非常难得的政治见解,又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且人品非常高尚,成为一代文章巨匠,绝非偶然。柳宗元后来作柳州刺史,同样政绩斐然,他病死柳州任上,当地人民对他非常怀念,为之立庙祭祀,奉为神明。
柳宗元的诗歌,继承陶渊明传统,又加上自己的潜心创造,实为唐代山水大家。他是唐代五大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俗称王、孟、储、韦、柳。他的山水诗水平很高,可以直迫王、孟,胜过储、韦。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评价柳宗元山水诗,认为他的诗应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这话或有道理,也不尽然。陶诗主要特点是清淡悠闲,虽不着意为之但意蕴深厚,柳诗虽善写山水并不专心致意于山水,而是一边写景,一边寄托自己的不平之气。但他并非心胸狭窄的人,也不像王维那样,一面想作官,一面又希求舒适安逸,常在官、隐之间,两面都想讨好。柳宗元的山水诗歌,虽写山川景色,不忘人世沧桑,固然活得辛苦,但那种孜孜以求的赤子之心令人尊敬。
柳诗擅长炼词造句,恰如其文。他的诗不以风格流畅著称,这一点仿佛不如王、孟。但他字句考究,恰似五彩飞虹,点点都成颜色。风格远于流畅,近乎冷峻,虽是山川小景,写来别有精神。他的《江雪》一诗,可得绝唱美誉,虽然只是一首五绝小诗,却能意境幽深,诗容警策。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又有《渔翁》一诗,不但情景交融,而且图画清新,佳音在耳。虽不故作声张,已然情高意远。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古体、今体皆长,而且因为他诗才八斗,个性鲜明,无论使用何体都会印上他独特诗风的浓烈色彩。但柳诗高深雅健,不免和者盖寡,加上他不如刘禹锡一样性情豪放,什么挫折、打击全不在话下,他性格刚直,但偏于内向,许多苦闷,无法宣泄,发而为诗,不免情感凄楚,伤心语重。特别遇有亲人相别,倍觉烟寒云瘦,苦人心肠。他的《别舍弟宗一》,可作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即树烟。"
3。奇人"鬼才"李贺李贺(公元790-816 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昌县)人。
李贺是一个奇人,又是一位天才。他的才能全部表现在诗歌创作上,而且专心致意,用功过人,使他的天才得到充分发挥。他的诗在整个唐代都是风格非常独特,水平堪称一流的;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人物。单以他诗的瑰丽无比,色彩绚丽而言,怕只有屈原的作品才能和他相提并论。
但李贺一生不幸,他少年早慧,便有诗名。韩愈、皇甫湜见到他的诗,不相信他小小年纪有这般才干,便当面去考试他,他略作沉吟,便写下一篇《高轩过》,韩愈皇甫湜二人大惊,亦大喜。韩愈本极其爱才的人,又名重当代,经他揄扬,李贺诗名大噪。但李贺的不幸仿佛是他命中注定的,因为他父亲名晋肃,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字同音,于是元稹一流人就认为他不能考取进士。韩愈为此,专门写了一篇《讳辨》,依然于事无补。李贺入仕无门,加上作诗太苦,27 岁时,便青春夭折,永别人世。
李贺的一生是一个奇异的矛盾结合体。
一方面,他出身贵胄,是唐王室宗亲,而且他也以此为莫大荣幸,自称陇右人氏。不言籍贯,只言郡望,正是他不能忘记贵族出身的典型表现。但他的家庭早已败落,到了他这一代,常常连温饱都不能保证。他以一个贵族公子的身份,而没有温暖生活。所以他的诗歌既有贵族气派,又有现实风格。一方面,他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浪漫,能思人之不能所思,言人之不能所言,从而给他的诗歌涂上一层神秘莫测的光环。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冲破旧文化传统的束缚,内心世界十分敏感且又十分脆弱。因为内心世界十分敏感,使他对外面的任何刺激都会作出强烈反映;因为内心世界十分脆弱,又使他无力对压抑他的文化传统予以挑战。虽然名公韩愈曾为他竭力开脱,为他考取功名扫清道路,但他本人依然不敢大胆应试。
一方面,他才高八斗,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对外间种种压抑,内心充满抗拒。另一方面,他又缺少必要的社会经历与生活经验,他一生时间几乎不是用来吟诗,就是用来读书。每每骑一弱马,带一书童,沿荒郊野地,自去寻赏。但有诗句,便书写纸上,放入囊中。因为他没有更多的社会生活,所以他的诗歌往往有一种诡异的色彩。最擅长描写的不是明媚的春光,而是秋风雪夜,鬼泣神哭。
一方面,他极擅读书,虽然所留诗作不多,但诗中用典很多,涉及各类书籍极广,上至屈骚,次及魏晋,囊括六朝,不忘唐贤,古今南北,他都能从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他又身体极差,不能承受这样繁重的脑力劳动。一方面,他的诗歌常与鬼魂为伍;另一方面,他又不像李白,满脑子神仙理想,动不动就御风飞行八万里,纵横世界一千年。他没有这样的精神,好像也不喜欢这样的幻想。他写《梦天》,没有半点神仙痕迹,倒好似现代人乘坐宇宙飞船回首地球一般。这样看来,他虽然好言鬼事,却是一位绝少宗教色彩而比较近于儒学理想的青年才子。
因为李贺一生充满矛盾,所以他的诗作即在这矛盾的挣扎困扰处处不平之中发出奇异诡谲的音响,后人称他鬼才,缘由在此。
李贺的诗作,水平极高。相对而言,他不擅律体。他的诗集里没有一首七律,五律有些,不算精华。他最擅长的还是古体诗与乐府诗。他不写新乐府,好像不屑做这件事,也不必做这件事。他诗歌的最大特色,是他的构思与语言。构思已经奇妙无比,语言更其变化多端。如前面提到的《梦天》,极写人在天上回首人寰景致,堪称古诗中之绝品。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