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人之路很值得后人深思与回味,遗憾的是,怕连李白本人在内,对个中奥妙也不能明白。
3。李白的文化性格文化性格由什么组成?一是大文化渊源,一是主要的社会生活经历,一是情感与心理类型。换个说法,一叫大文化层,一叫社会生活层,一叫情感与心理层。
李白的文化性格,首先得益于他的文化选择。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多元文化形态,虽然依然以儒家为主导,重要的是儒、道、佛三家共存共融。
李白的文化色彩,更多出于道教。王维近佛,杜甫近儒,李白近道。近道并非纯正的道教徒。李白一非教徒,二不纯正,他身上儒家的影响很多也很重。一心报国,不是儒家是什么?一心奔赴仕途,也是儒家理想。以文化类型论,佛教主张出世,道教在出世入世之间,他们的最高理想是肉体飞升。儒家则是入世的:民为贵、社稷为轻。这一点在李白身上也有浓重的色彩。不但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他一生和佛教也有不少关系,不过佛的理想与他性格不和,影响小些就是了。
儒、道、佛之外,他又特别喜欢纵横家言,以为"一言能退百万兵"。
对于苏秦、张仪式的个人色彩浓烈的社会行为,也不觉心向往之。
李白尤其好侠任侠,以古侠士郭隗自命。他钦敬古代侠士,而且身体力行,不畏强暴。未出蜀前,就因为遇到一群流氓欺辱一位渔家女,而勃然大怒,把那几个泼皮无赖痛打一顿。泼皮们不服,找来凶器报复,他的侠气顿高千丈,于是仗剑除霸,伤了好几个人,结果,被当地一位昏官不分清红皂白,把双方各打数十皮鞭。初次入长安,他又与一群斗鸡贼动起武来,幸而朋友来得及时,险些吃了大亏。
李白是诗人,但并非一般儒生式的书斋诗人。他一生好读书,好游历,好美色,好功名,又好酒贪杯,而且身体强健,剑术高明。就是射猎的本领也不寻常,自谓一次射杀两只老虎。
骨子里儒家文化不少,表现上道家文化犹多,行为上行侠任性,又有古义士风度。这些不算,李白的祖上,曾在碎叶长期居住,异域文化对他的家族和他本人不能不产生重要影响。儒家传统,是不好远游,尤其不好非政治性远游甚至有些惧怕远游的。所以,臣民犯罪,一条重惩就是流放。又主张"父母在,不远游"。李白独不然,一生就爱名山大川,不能说和他身上的异族文化影响无关。
从李白的社会生活经历考虑他的文化性格,他的经历同样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他是一位和盛唐社会各个阶层都有接触的人,上自皇帝、宠妃、太监头子、宰相,以至各级各类当红的、走运的、倒霉的、外放的、致仕的官吏,旁及道士、处士、隐士、名士、学士、侠士、炼丹士,等等。
他出生平民,祖辈为商,并且不是一般商人,而是富商。对于农、工、渔、樵,也无偏见。他因为好酒,与酒店老板也能交朋友。他的诗中有一篇《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者,纪姓老人也;宣城者,地方名也;善酿者,长期酿酒者也。纪叟死了,李白心里难过,作诗纪念;"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可谓奇文祭友人。他还有一篇《秋浦歌》,是讴歌冶炼工的劳动场面的。深得郭沫若先生赞许。认为这首诗不仅在李白的诗歌中是唯一的,在中国历代诗歌中也是唯一的一首。给予很高评价。
其诗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些都说明李白的社会经历很丰富。而且他与王公贵族、地方官吏、隐士奇人、诗文艺友、渔女商贾、兵士将军,都能友好相处,只要他们为人正直,李白决不伤害别人。他的这些经历,使他性格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社会影响,从而使他的诗歌也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李白的感情世界同样相当丰富。他的亲情结构,与许多同辈诗人不甚相同。李白一生三次成婚,到了晚年身边还有美丽的歌妓伴随着他。他的三位夫人,许夫人非常贤惠,且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可惜中年弃世,没有看到李白兴高采烈奉诏进京的那一天。他的第二位夫人刘氏,性情不好,但二人生活的时间也短。李白对她很有意见,曾专门写诗猛烈讽刺过一番。他的第三位夫人宗氏,也很贤惠,而且对当时政治局势的看法,比李白深刻。李白和她共同语言很多,专门有诗说他们如何信道,如何求仙。后来李白成了囚犯,她历尽千辛万苦,为自己的丈夫寻求帮助。李白发配夜郎,他的妻舅陪伴1000里水路,也可以间接反映出他们夫妻的感情。李白的儿女也都很好,有时漫游在外,想起他们,不觉儿女情长,只好写诗为念,聊表情怀。
但李白的感情取向,似乎重点不在家庭,至少不像杜甫、李商隐那样,夫妻儿女,一往情深。与其说他对家庭多爱,不如说家庭对他多爱。李白的情感,三分在家,三分在外,还有三分在乎山水之间也。李白是一位亲情、友情、报国情、山水情兼而有之的诗人。因此,他的诗歌最多情高意爽,绝少儿女情绵。
综上所述,李白是一个文化取向非常复杂的人物。但他不因为文化取向复杂而表现出自身的不一致性。他的妙处在于他能把这些以乎相互矛盾的文化有机地化合在一起,然后,非常自然,非常自信,非常自如,非常自由地给一个李白式的表现。干谒高官贵人的是他,求仙炼丹的是他,和酒翁渔女交友的是他,让杨贵妃捧砚、高力士脱靴的也是他。偏偏这一切从李白身上表现出来,大家不但不觉得有什么诧异,甚而觉得就该如此。倘若不是如此,那还叫什么李太白呢?
这就是说,李白吸收了这些内涵丰富又各具特色甚至相互矛盾的文化,他不但吸收了它们,而且把它们化为自己文化性格的有机因素。在内则为神,在外则为诗。李白的诗风,极其浪漫,极富想象力,他把这些文化以形象思维方式表现出来,而且把它们积极化、理想化、典型化了。李白之所以成为盛唐文化的最好代表,就因为他的诗体现了盛唐文化中最本质的内容。
自然,李白的文化性格是有矛盾的,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有矛盾的。李白的矛盾,反映了盛唐的矛盾。李白的矛盾无法根本解决,因为盛唐自身的矛盾也已经无法解决了,终于酿成安禄山造反的大乱子。于是李白的一生追求,也就应该划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了。
李白能吸收这样多的文化养份,并且以瑰丽灿烂的诗作把他们表现出来,真是了不起。人们说李白是天才,不错,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诗人。世界上有没有天才?有笨蛋有白痴就证明有天才,笨蛋和白痴是天才的反证。但天才需要开发,天才最怕扭曲,特别是怕文化的扭曲。李白有幸:盛唐文化不但没有扭曲李白的天才,而且哺育了他,锻炼了他,培养了他,造就了他。自盛唐以降,直到封建时代的彻底终结,再也没有出现过李白式的人物。其实,天才何代没有?为什么有天才却没有李白,这不但是后代天才们的悲剧,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剧。
自然,李白的文化性格也是有缺陷的。李白接触社会面虽广,却不如杜甫对社会民情体会更深。所以安史之乱激发了杜甫的创作欲望,使他的创作进入新的高峰。李白中年已经面临社会动乱的边缘,但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李白没有政治才能,但他偏偏相信自己有特别大的安邦治国的才能。于是终生不懈,寻求在仕途上发展。虽然屡屡碰壁,他还不以为然。甚至身遭流放之后,一朝放还,马上产生幻想,以为新皇帝又发现他这位治国能才了。大乱当前,不知其乱,不免失之浅薄;无官之才,一意求官,又不免失之滑稽。
但浅薄的李白,滑稽的李白,终于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天才的李白,浪漫的李白。因为李白毕竟是一位诗人,而且他创作出那么多传之不朽的伟大诗篇。
4。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有唐一代,真正知道李白的人,只有杜甫,真正知道李白和杜甫的人,只有韩愈。因为唯有杜甫对李白的评价,韩愈对李、杜的评价最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杜甫评李白诗,说"白也诗无敌",认为李白的诗没有对手可比,这个前面提到过了。又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仅用10 个字,就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李白诗歌的特点及其魅力所在。这里讲四个方面。
(1)古今诗体,无所不能我在诗佛王维那一章说过,凡大诗人必定全面发展,各种诗体都能擅长。王维如此,杜甫如此,李白也如此。李白诗作,可说无体不备。在这一点上他甚至比王维更富天才。他15 岁学作赋,从屈原宋玉开始体会,屈宋以下,无所不能。他在《古风》59 首中披露自己的创作观念,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玄古,垂衣贵清真"。看来他对六朝诗风十分不满。轻描淡写,就给否定了。其实李白不是一般地反对六朝诗风,而是强调古诗古拙朴质的好处。从他的创作实践看,他对建安风骨和江右遗风是兼收并蓄的。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也是他成为盛唐诗人杰出代表的重要原因。六朝500 年历史,自有其存在的根据。如果一切否定,那只能是陈子昂,还不是李太白。大凡伟大诗人,总能把前人的优秀成果继承下来,不因人废言,不以流派论英雄。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