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攻取秦、凤四州显德二年(公元955 年),周世宗派向训率兵西取秦(今陕西秦安)、凤(今陕西凤县),后蜀见周军来攻,派人与北汉、南唐联络。蜀将李廷珪派其先锋都指挥使李进占据马岭寨,又派奇兵出斜谷,屯驻白润镇(在凤州境),并派兵出凤州之北的唐仓镇和黄花谷,以阻断周军粮道。周将王景也派其裨将张建雄率兵2000 到黄花,又派千人到唐仓,以截断蜀军归路。蜀将王峦率兵出唐仓,与周将张建雄战于黄花谷,蜀兵大败,伤亡3000 余人,马岭、白润的蜀兵也闻之溃败。李廷珪只得退保青泥岭,秦州、成州(今陕西成县)、阶州(今陕西武都)的守将都或降或逃,其地尽为北周所得。随后,又攻占了凤州。
3。攻打南唐(1)第一次南征显德二年(公元955 年)十一月,周世宗命李■等率兵攻伐南唐。南唐命刘彦贞率兵2 万到寿州(今安徽寿县)拒战,命皇甫晖率兵3 万屯于定远,应援刘彦贞。李■修建浮桥,从正阳(今安徽寿县西南)渡过淮河。次年正月,周世宗亲征,命李重进先赶到正阳增援李■,李■久攻寿州不下,而刘彦贞在救援寿州的同时,又派战船数百艘赶赴正阳,准备攻打周军的浮桥;李■怕浮桥被毁,后退无路,从寿州退兵,力保正阳浮桥。唐军得知周军退保正阳,就全军赴正阳,准备与周军决战。
李重进在渡过淮河以后,在正阳以东迎战刘彦贞部,彦贞被杀,唐军伤亡万余,退回寿州,应援彦贞的皇甫晖也退保清流关(今安徽滁县一带)。周世宗率大军屯于肥水(今西淝河)之北,命诸军围攻寿州,并将浮桥从正阳移到了下蔡镇(今安徽凤台,居寿州之北)。二月,世宗命其将赵匡胤突击清流关,皇甫晖退入滁州(今安徽滁县),赵匡胤率兵包围了滁州。皇甫晖率军出战,被周军击溃,赵匡胤攻占了滁州。
当世宗得知扬州守卫空虚时,便派韩令坤率兵袭取扬州,并攻克泰州(今
① 《资治通鉴》卷292,显德二年四月。
江苏泰州)。三月,周又陆续攻占了光州(今河南潢州)、舒州(今安徽潜山)、蕲州(今湖北蕲春)。
南唐组织反击,派齐王李景达率兵拒击周军,命边镐应援,并派潘承祐到泉、建等州召募军队。由于久攻寿州不克,天又久雨,周军营中水深数尺,攻城之具漂毁,士卒伤亡甚众,粮草也无法及时运到,周世宗决定沿淮水向东至濠州。其时,韩令坤在扬州城下大败唐军。李景达率兵2 万从瓜州(今江苏六合南)渡江,进至距六合20 余里处安营扎寨。数日后,向周军发起进攻,被赵匡胤击溃,伤亡近5000 余人。其余1 万多人在逃跑时溺死者甚众。至此,南唐精兵已伤亡殆尽。五月,周世宗留李重进等人围攻寿州,自己回到了大梁。
后唐得知世宗北归,开始反攻。六月,命朱元率兵收复了江北诸州,七月,舒州、蕲州、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地先后被唐收复;同时,扬州一带的周军也先后放弃扬州、滁州,退屯于寿春,准备合军全力攻克寿春。
(2)第二次南征四年(公元957 年)正月,唐将李景达从濠州派边镇、边镐、朱元率兵数万,溯淮水而上,救援寿春。世宗决定再次亲征。三月,进抵寿春城下,屯军于紫金山之南,命赵匡胤率军击溃了唐先锋,攻破了山北的一座营寨,截断了唐援军通往寿春城的甬道,使唐军首尾不能相顾。不久,唐将朱元由于受到猜忌和排挤,愤然降周,周世宗乘势进击紫金山的唐军,杀获万余人,生擒许文稹、边镐、杨守忠等大将。唐军沿淮水向东败走,周军也顺淮水追击,唐军伤亡及投降者近4 万多人。
周世宗命人夹淮水修建了两座城池,将下蔡的浮桥也移置于此2 城之间,驻军防守,扼制了濠州与寿州间救援之路。李景达见此不得不从濠州退回金陵。周世宗于四月退回大梁。
(3)第三次南征是年十月,世宗第三次南征。十一月,渡过淮水,攻袭濠州,占据了唐军在城外布置的营栅,大败前来救援的唐军,并乘胜攻占泗州。当世宗得知唐有大批战船停泊在淮水时,便率兵袭击,唐在淮水的战船皆为周军所毁。濠州守军见救援无望,投降了周军。周世宗率兵进至楚州城下,攻克其月城,同时命武守琦率骑兵数百赴扬州,刚进至高邮,唐军焚毁扬州城,驱百姓南渡长江。数日后,武守琦进占空城扬州,世宗又派兵袭取了泰州。
五年(公元958 年)正月,周军攻占海州,世宗在楚州西北的鹳水打通了通往长江的水路,攻克了静海军,进而打通了通往吴越的道路,随之,又克楚州。三月,世宗到达泰州。唐帝派人向周求和,答应取消帝号,称国主,并割让长江以北的地盘,划江而治。于是后周尽有江北14 州之地。四月,周世宗北归。
十二、结 语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并与突厥抗衡,改变了北朝一味奉迎的态度,但并未能完全控制突厥。炀帝时,大兴土木,屡屡用兵,致民于水火之中,终于导致了隋末民众大暴动,其中河北的窦建德、中原的翟让、李密(瓦岗军)、江淮的杜伏威等对隋朝打击最大。隋朝地方官吏也纷纷倒戈,镇守太原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乘机起兵,占据关中,并以此为根据地四出经营,终于消灭群雄,重新统一了中国。
唐统一中国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条件,几次出兵北上,攻伐突厥,终于彻底征服了突厥,奠定了唐作为东亚霸主的地位。之后又向东攻讨高丽、百济,向西经营西域,唐之文化亦因之而向四面扩散、传播,影响到周边如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文化内涵,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仅有的几个大的文化、政治中心之一。
唐中期,边疆守将安禄山拥兵反叛,揭开了长达8 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的序幕。经过多年征战,唐廷终于将其势力遏制在河北地区(今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地区),他们与唐处于半割据状态。为此,唐廷不得不在其周围屯驻重兵,而这些藩镇又因其兵力强大而逐渐产生离心倾向,唐廷则以武力来加强控制,唐德宗、宪宗、武宗都曾用兵藩镇。
唐末社会危机重重,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民众暴动--黄巢起义。黄巢率兵南征北伐,彻底打乱了唐的统治秩序。虽然这次暴动被镇压下去了,但唐廷对地方也因之而完全失控,再次形成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后周世宗柴荣积极经营,欲统一中国,可惜英年早逝。其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弱周政权后,继续执行北周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终于在北宋初年统一了中原。
这一时期,虽然在战法和兵器上没有大的本质变化,但在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叱咤风云的将帅。他们以其谋略、胆识、魄力,通过战争影响了当时的政治,为历史的发展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
《中国全史》 044/一百卷 史仲文 胡晓林
隋唐五代思想史
本卷提要
本卷在以往各类思想史的基础上,侧重考察了隋唐五代这一历史时期社会思潮、时代心理以及各个学术流派、重要学术著述在顺应时代潮流中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所做的贡献和产生的影响。
重建一统的隋朝即已显露出这一时期思想演变的趋势。唐朝前期的思想发展具有极大的总结性和兼容性。在盛世过后的反思过程中,"非古是今"的经世思想出现一次高峰,传统思想进一步被清理,先前各家学说对峙、论争的局面渐渐转而为吸收、融合的趋同气象。晚唐暨五代对自然、社会与人的认识,关于辩证思想的成就,都为斑烂的中古思想发展涂上了浓重的一笔。一、隋唐五代思想概述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出现全方位变异的时期,处于承上启下的转折地位。把握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的脉络,上可探其发生之源,下能见其演进之流。
刚刚经历了两晋南北朝"华夷"、中外思想初步融合,重又进入统一的隋朝,思想领域已经显露出其后演变的趋势:儒学危机、天命论衰落、佛教复兴,出现儒、道、释"三教可一"的主张。
唐朝前期繁荣兴盛,呈现出开放、外向、自信、进取的时代风貌和社会心理。思想文化的发展,普遍富于兼容性和总结性。贞观君臣以古鉴今求"致治",使这一传统思维方式大加发扬,把古代的鉴戒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汉唐之际经、史两大部类俱已成学,其思想发展在唐朝前期分别得到系统总结,出现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五经正义》和《史通》。西方世界传入中土的佛教思想,虽然遭到传统的儒学思想、道教思想的顽强抵制,但它仍然不时适应着政治斗争的需要,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各种碰撞中渐渐渗透到中华大地,生根、开花。佛教各宗派在唐朝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主张等,详述于宗教卷。
渔阳鼙鼓震惊了沉溺于"盛世"之中的整个社会,当人们清醒过来之后,普遍地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政治危机,导致"思想危机",出现了所谓"末学驰骋,儒道不举"的状况。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