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朝廷也派遣了采风官去周边进行采访。
  老百姓第一次参与到这种正式场合的活动,也非常激动,抓到一个野生的采风官就是一顿侃侃而谈,恨不得把自己都塞到报纸上去。
  一想到自己能对传说中的衍圣公进行点评,他们就极为兴奋。
  就算大字不识几个,但天子脚下,总有能说会道的北京爷们为采风官们提供材料的。
  而庶民的嘴巴开张了,也让老爷们恐慌起来,进一步加快了投稿的步伐。
  景泰帝觉得很满意。
  一直对着朝廷开炮的无聊人类终于转战场地,去报纸上跟人对线去了。
  他终于可以轻轻松松的去过年了。


第128章 :太子想要尊孔复古
  文政杂谈上的大辩论,一直延伸到了景泰七年的三月份。
  因为投稿、挑选、刊登都需要时间,再加上有朱见济在背后授意的“大搞特搞”,便引起了多方智者的超强对线。
  王文起初,虽然是被小太子指点去发的文案,但搞到后面反而乐在其中,用实名在上面疯狂的刷文。
  王简斋同志恨不得把这些年里因为而守旧派添的堵统统释放出来。
  而他的实名对线,也引来了一些企图讨好他的人。
  毕竟王文,可是别号“天官”的吏部尚书!
  在考成法普遍推开,地方官吏都需要频繁到吏部走流程升降职位的时刻,王文有多么吃香,自然可以想象。
  以前当官有一种“终身制”的意味,谁让中央对地方的监管不力,有一些摸鱼的官员便混迹其中,只要做的不太差,就能当官当到死。
  虽然也有考核,但谁会给你卡的太紧?
  送点钱走个后门,考核也就及格了。
  但现在不行了。
  小吏们能不能分去一个好地方当官,也得看吏部的意思。
  所以他们需要舔一下王文,希望他能对自己高抬贵手。
  与之相对的,反对派也加大了力度。
  这让通政司的人在这几个月里不停的加班,疯狂排版印刷报纸。
  但是他们很高兴。
  作为一个地位并不是很高贵的部门,通政司很久没有享受过如此的重视和充实了。
  更重要的是,加班有加班费。
  在小太子的号召之下,大明朝给员工发工资终于变得大方了起来!
  文政杂谈的版面越做越大,内容越写越多。
  京城里认得字的人,也养成了隔几天买一份报纸的习惯,想看看上面的贵人又打了什么嘴炮。
  毕竟京城首善之地,可是大明的潮流前线,接受新事物比其他地区要迅速很多。
  再加上朱见济在直隶搞了快一年的农庄,前期疯狂的补贴下去,让庄里的人适应良好,对于朝廷的拥戴上了一个新台阶。
  老百姓是很乐意去支持东宫出产的任意物品的。
  三月中旬,
  随着王竑等人从曲阜返回,带来了孔家的最新消息,朝廷也正式出面,为大辩论画下了句号
  小太子亲自写了篇文章,发表到了文政杂谈之上。
  东宫神童之名早就流传天下,但朱见济此前并没有向世人具体展示过他的文采。
  于是刊登有太子实名文章的那一版报纸迎来了开办以来的最高销量,不少人将之请回去仔细欣赏。
  “世人称孔子之贤,常举春秋,论及门徒此言已然泛泛。”
  “然孔子有教无类,开天下教化之门,明华夷之辩,正人伦之理,亦是大德,不可略之!”
  文章通篇看下来,文字并不华丽激昂,而且观点和传统的“孔夫子论调”也有所出入,但小太子直入主题,详细举例,辩证分析,的确让文章变得非常有说服力。
  朱见济以大明储君,皇帝认可的皇权代理人身份,肯定了孔子的贡献,表示在经历了孔家之变后,朝廷的态度还是不变,仍旧会“尊孔重儒”。
  这就化解了大辩论中的一个主要矛盾。
  报纸上的口水仗打到后面,已经是超出了一些人的想象。
  像朱见济起初也只是想着破坏一下孔家的神圣性,但他没想过孔家会自爆好几次。
  他只能顺水推舟下去,争取在一片混乱中做到利益最大化
  有的时候你战绩超神,也许并不是因为你自己的操作了得,而是因为对手含猪量过高导致的。
  在报纸能匿名投稿的情况下,有很多人都说出了心里话,反对起了守旧派。
  以大明此时的经济情况,下面其实也是有开明进步人士存在的,而且南宋便有陆九渊等人提出了心学,一直流传于民间。
  这个学派相对于传统理学而言,是一种叛逆。
  只是他们人数稀少而已。
  不过没关系,朱见济允许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还在排版上面,有意偏袒这些人,弄出一副这个观点很流行的样子,使得有人认为,皇家受了这种“歪门邪说”的影响。
  孔家的事情暴露后,就有理学家担忧皇帝趁机也叛逆起来,不遵圣人之道了,要走歪路。
  现在朱见济出言定论,让他们放下了心。
  可之后,小太子并没有放过孔家。
  他在文章里的核心观点,便是指出“孔夫子是天下人的圣人,不仅仅是孔家的”,利用孔家自己摔坑里的机会,解绑他们。
  不能再让某些人捧着祖宗牌位吃香喝辣的。
  小太子的这一手,对于此时混乱的舆论情况来说,反而很受欢迎。
  只要孔子还在,那真理就还在。
  孔家可以为了圣人,牺牲一下。
  此外,王竑也上疏,直接明言北孔一脉已经烂透,天下人心浮动,需要再找个吉祥物出来迅速的安抚一下士大夫们。
  大辩论中也曾经有人提出,何不请南孔之人过来继任奉圣公。
  是的,
  不再是衍圣公,
  而是“奉圣公”。
  自打景泰帝当众宣布剥夺了孔家嫡系的继承权,又没有说谁来承继,就有人摸到了帝王心思,立马上疏表明,既然孔家自己抛弃了孔夫子的教诲,那也不能再称之为“衍圣”了。
  衍者,继也!
  你自己都没有那玩意了,如何继?
  太监生孩子这事有点违背基本法了!
  所以如徐有贞之流,便主动出击,请皇帝收回衍圣公之封号,改为宋朝时用过一段时间的“奉圣公”。
  而奉者,敬也!
  奉圣公,以后也不能再打着孔子的旗号作威作福。
  对于徐有贞这样的提议,不少人都表示了反对,又抬出“祖宗成法”之类的话。
  “衍圣公封号自古以来,岂能改之!”
  “可衍圣公之号,也是宋仁宗给的,前朝皇帝改得,我大明就改不得?!”徐有贞指着反对者大骂,“你是不是也和孔家一样,心怀蒙元!”
  “可我大明秉承前宋法统,哪里能变?”
  “前宋亡于蒙元,我大明逐蒙元而兴,这就是最大的不同!以此为据,难不成我朝还要捧着前宋的破烂东西当宝贝?”
  徐有贞舌战群儒,说的大气,矮小的身躯里蕴藏了无穷的力量。
  朱见济都没想到他能这么骂,还顺带鄙视了下大怂。
  真是一黑黑两!
  好在架已经吵了几个月,有很多官员都对这件事心生疲惫了。
  士大夫们也累了,倦了。
  后世嘉靖帝搞的大礼仪之争,事关皇家问题,以及文官能不能持续合理替皇帝掌权,也才争论了几年。
  孔家
  几个月的时间,已经够了!
  所以胡瀅又出来打圆场,就像当初景泰帝废立太子时,他第一个站出来写支持书一样,带头同意了徐有贞的提议。
  随后有人附议。
  景泰帝于是下令,让张永这种内宫大太监联合礼部官员,前往衢州寻找品行合适的南孔子弟,带几个人回来考校
  皇帝已经被曲阜那群人给伤透了心,不想再被骗了,所以他要考察下对方。
  能不能当上奉圣公,那还要看他们的本事。
  总之,这件事情告一段落。
  孔子还在神坛上面,但勉强算被朱见济救出来了一半。
  想来孔老夫子自己也是不想被人捧在天上当招牌的。
  受益于这一次大争端,皇家对于理亏的士大夫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儒家学者们必须要“知行合一”,你说的你得做,不然瞎比比,皇家就要给你打嘴巴。
  其后,要发扬儒家传统手艺,君子六艺要安排上,日常要读四书五经,像御、射这种比较花费时间的就算了,可“数”地位是要提一提的。
  朱见济趁机要求重新刊印九章算术,并且暗示大臣,此时的科举制度只考八股文实在是太单调了,他有意重启明算、明法等科目。
  从景泰五年到七年,户部的做表法以及太府寺的重设,都可以看出小太子对于算术的重视,所以朱见济的暗示被臣子收到之后,也没有表示反对。
  重点是这长达五个月的大辩论和锦衣卫对北孔的清理实在是吓着他们了。
  大明朝臣摆脱太祖太宗的阴影还没多久,心有余悸,皇帝强势一点,他们就萎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