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再加上改朝换代时的大动乱,让吴敬都快绝望的认为,这两本大作是失传了。
  谁让九章算术都在民间都没影儿呢?
  吴敬一生心学就在追求修复九章,当初如果不是轩輗拿着“宫廷藏书众多,当有数书典籍”的鱼饵来钓他,吴敬也不会轻易的上钩。
  而小太子也的确如轩輗所言,是个聪慧过人并且有志于数学一道的神童。
  吴敬还没来得及拿出自己想好的理由跪求他,让自己能去皇家图书馆里看两眼,对方就爽快的拉手吃饭,然后送了他古今数学著作,让吴敬感激的五体投地。
  他这一路回来,都是把那几本书抱在怀里,恨不得永远不分开的。
  好在他把自己的大腿都掐红了,证明这一切都不是梦幻。
  “那之前拜托吴先生的事”
  李继业看了看搞完一切,脸上还难掩兴奋的吴敬,眼带期盼。
  吴敬的笑容僵住了。
  “啊,这”数学家非常的尴尬,“东宫乃伏龙所居之处,老夫一进去就心神失守,竟然忘了贤弟所托”
  主要是小太子的大方实在让吴敬激动,半生夙愿突然全给实现了,让他乐的找不着北,哪里还记得其他事情?
  “无妨,只要先生以后记得就好。”
  看着吴敬惭愧的低下头拱手,李继业虽然失望,但也不说什么,反过去安慰对方。
  以吴敬初入东宫就获得的优待,以后见到天家的机会应该还会有,他还可以等。
  李家
  也还可以等。
  谁让老祖宗太能坑了呢?
  李继业想着他那个被后世称为“大明第一物流”的老祖父,连叹气的力气都没有了。
  想他堂堂曹国公后人,结果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百户,还是拖了上次定国公徐永宁来南京的福,攀上了小太子想拉拢旧勋贵们的机会才获得的职位。
  要不然,李家现在还得是待罪的庶民。
  百户虽小,但好歹是个能世袭的官职。
  只希望能够通过护送吴敬上京,能够走到更好的门路,从而抱上小太子的大腿。
  李继业,
  继承祖业
  自打永乐末年他们家被贬为庶民,已经过去三十年了
  他还能不能“人如其名”?
  李继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想他有记忆的时候,李家就走向了衰败。
  别以为李景隆送了一大波之后就把李家折腾垮了,其实永乐朝建立后,太宗对于李家的待遇还是挺好的。
  李景隆被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增加岁禄,列于群臣之首
  虽然这种“群臣之首”有点像孙家那样,只是个荣誉头衔,但有名总比无名好。
  以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也没有人敢让他去掌握实权了。
  能有这样的下场,应该算不错了。
  可惜李景隆自己持续作死
  在转入永乐朝后,李景隆还是一副嚣张的样子,没有和同僚搞好关系,同时在地方上侵占土地和畜养奴隶,引起了很多人不满。
  第一次被人举报不轨,太宗放过了他。
  第二次被人举报不轨,太宗只是削去了李家的功臣勋号,仍然保留了爵位和待遇。
  第三次被人举报不轨,说李景隆在家里僭越,让人用君臣之礼拜见自己,太宗才忍无可忍。
  面对太宗派人包围了自家府邸,李景隆表示自己宁死不屈,要绝食自尽。
  当然,据说李物流绝食了十天,也没有挂掉。
  也不知道这人是不是研发出了人体光合作用。
  反正正是由于这一位祖先的“功劳”,李继业小时候只享受了一段少爷时光,就沦落成了平民。
  如果一出生就是落魄子弟,那李继业还能接受良好。
  可他明明享受过了,对年幼时期的种种富贵都记得,如何能安心接受命运安排?
  所以在听说轩輗要送吴敬去见太子,李继业专门走关系,成了这一支队伍的保安大队长。
  在路途中,李继业很努力的跟吴敬打好关系,他爷爷没有的智商情商仿佛补充到了他这个孙子身上,让吴敬跟他混熟了,还答应了见太子时为其说两句好话。
  只可惜
  “唉!”
  他终于叹出口气,压制住杂乱的思绪,睡觉去了。
  第二天,吴敬抱着他的宝贝痴迷不已,闭门不出的研读,李继业便自己去了京城走走。
  他也刚来北京,对这里非常好奇。
  看着周边热闹繁华的场景,他心里又苦涩起来,觉得如果祖父靠谱一点,他们家也跟着迁来北京了,何至于跟乡下人进城似的?
  而且京城物价还便宜。
  虽然不知道本应该是消费水平较高的首都,为什么物价会比江南还低一点,但这成功的李继业对于常驻北京的渴望又增大了。
  逛了一天,李继业回到了吴敬的小院子里为了跟人套关系,其实李继业一直都在这边蹭住,美名其曰贴身保护人才。
  正好胡安寿拜访完毕,正在向吴敬告辞。
  李继业等人走了才开口,对着显得颇为苦恼的吴敬问道,“吴先生,怎么了?”
  那人又是谁?
  “他是太府寺卿,找我去做事的。”
  吴敬都没想到,他昨天才抱回来一堆典籍还没看完,今天就被人找上门安排工作了,而胡安寿话里提到的,赐他同进士出身的圣旨也快下来了,让他准备一下。
  京城这里
  使唤人都这么勤快的吗?
  李继业肃然起敬,知道刚来就受职上任,是统治者对他重视的表现。
  如果他数学好一点,李继业简直恨不得替身替之!
  “太府寺说,京城这里要搞一个专门用于购物的地方出来叫做超市?”
  吴敬和李继业坐下,对他也不瞒着,将此前的交谈与对方说了。
  家境落魄后基本没读过书的李继业一脸问号。
  有几十年的省级机构工作经验在身,吴敬却是能理解“超市”是用来干什么的
  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专门让老百姓购物的地方,实际上和太府寺类似,也是用来调控物价的。
  只是一个是官方,一个是利用了市场。
  毕竟政策再好,也需要民间的配合,不然只喊口号是坚持不了太久的。


第131章 :大明版本的军校
  超市直接由太府寺管理,里面售卖的,会是一些盐铁布匹等日常必需品,价格是被控制着的,有朝廷支持,这些东西的价格应该会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只要百姓接受了超市的存在,并且习惯于它制定的价格,那商人的囤货居奇和哄抬物价等情况,就能得到缓解。
  虽然超市还没有建立起来,但吴敬可以品味出其中门道。
  京城这边有农会存在,还有普遍开起来的新式织布厂,这种种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水平
  前者因为资源和人口集中,方便调度,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后者则是因为太府寺此前就牵头建立了商会,给布商们定了规矩,让他们招多少工人,给多少待遇,让大明不至于出现血汗工厂,也给了百姓除了种田外,一条新的出路。
  去年一整年的推行,放到景泰七年这个年头,百姓是有能力支持超市建立的。
  吴敬捏着胡子,想着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把超市的作用,发挥到小太子心中的程度。
  而旁边的李继业却是注意到了别的东西。
  农会?
  他在京城闲逛的时候,就听到了这个新鲜的词,现在又被吴敬念叨了一番,不由得生出了大胆的想法。
  据其所言,农会是小太子主持创办的,看上去还在逐步的推广到全国。
  而农会,则是聚田土,合众力
  这需要很多田地!
  以目前江南的情况,是搞不起来农会的!
  李继业猛地想到这一点。
  他长在江南,虽说家境落魄,那也是相对于上等人的落魄,长辈传下来的人脉资源还是有的,要不然也参加不了徐永宁的小宴会,后面没多久就走关系成百户了。
  所以李继业能够游走在上下两个阶级之间,对于江南的基本情况看的更全面。
  江南的土地大多归于官宦贵人之手,乡下也有士绅盘踞,真正的自由民是比较少的。
  南方水土肥沃,可光是种田,无法满足地主们的**,所以很多人都在种植桑棉这等更能卖钱的作物。
  可别忘了,
  大明为了鼓励百姓种植桑棉,是对其不进行收税的!
  而士大夫们,即便只是个举人,名下也能有广阔的免税田亩。
  他们很多都在种棉花,合理合法的,不给朝廷缴税。
  土地兼并,加上种植没什么限制,会导致什么?
  等朝廷要在南方推广农会,理清很久没有打理过的官方田地的时候,又会迎来什么?
  李继业想,自己在江南已经看到了一些影子。
  他直觉认为,小太子的太府寺、农会以及现在的超市,都有在为以后的事情做准备。
  只是受制于身份还是储君,目前的大明国力还在发展,没有很明确的提出而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