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曲阜被抽调来的山东卫所士兵们包裹起来,兵刃向内,刀刀见血。
  孔府的老爷们被自己看不起的丘八们杀的哭爹喊娘。
  而消息传出去后,和中央有着信息差的士大夫们仍在上疏,企图保住孔家。
  他们还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突然对孔家这么恶劣,而等他们知道了,还死性不改,想从另一个角度抢救衍圣公。
  有人开始弹劾薛希琏的失误,没能及时调查出这种大事。
  有人则是指责王骥对于孔家人的杀戮过重,请求皇帝把惩罚范围限制在嫡系一脉。
  他们都很识相的避开了“君臣父子”和衍圣公谁更重要的问题,以免更加刺激到景泰帝。
  但景泰帝还是看出来了,
  读书人跟他不是一条心!
  都这样了,竟然还有人替孔家求情!
  景泰帝委屈的抱着儿子哭了起来,然后连夜烧掉了自己过去让人抄录的儒家经典语录和事迹。
  他看着好烦!
  好在这种情况并没有延续。
  因为大家都低估了孔家人在绝地求生时的毅力
  为了争取一条活命的机会,他们再一次展开了内斗!
  还是举报嫡系的各种操作,其中叫声最大的,仍旧是孔克煦这个老头子。
  在李贤给孔家泼上了“只会心疼建文”的脏水后,用御赐字辈的孔家人,景泰帝连理都不理,还会重点照顾,也就孔克煦因为辈分高,有幸逃过了一劫。
  他向着即将砍向自己的锦衣卫举报,孔家嫡系,不是孔夫子的后人,是蒙古人的后代!


第127章 :报纸
  根据孔克煦所说,当初忽必烈虽然将北孔一脉定为大宗,可对于孔家人还是不放心,担心北孔也像南孔一样有骨气,于是对其加大了管理。
  而蒙古人根本不读书,见皇帝如此态度,便自作主张的强化了对孔家的折腾,情况有些类似东汉董卓的“夜宿皇宫”。
  某年某夜,在某个蒙古长官的野蛮冲撞之下,孔家的血统再次出现了问题。
  本来在唐末五代,孔末乱孔之后,孔家嫡系的血统就笼上了一层疑云,现在更厉害了,有一些孔家人的长相都跟传统汉族不一样了。
  是蒙古人的大饼脸!
  只可惜当时上车的人有点多,孔家“献妻保族”,也默认了这种事,便不去在乎孩子的爸爸是谁了。
  大不了就当自己是春秋的田氏,找人帮家族开枝散叶,只要保证嫡系的血统就好。
  谁知道元世祖玩阴的,几番转动之下,将一个疑似蒙古人后代的家伙点为了衍圣公。
  孔家人敢怒不敢言。
  百年过去,在蒙元的高压统治下,衍圣公们还逐渐遗忘了这一点。
  直到现在受了嫡系连累,旁系的孔家人立马想起来了,他们不是一个队伍的!
  所以现在孔家人之所以干这种错事,不是因为他们坏,而是因为蒙古人坏!
  不能牵连到他们这些真正的圣人后代啊!
  “这人怕是失心疯了!”
  景泰帝都被这份自述给气到发笑,怀疑孔克煦傻了。
  照他说的,大明养了好几代的衍圣公,是蒙古子孙?
  他们是不是忘了大明朝的创业史了?
  这话真的不是在暗示,大明的皇帝们都眼瞎?
  “父皇别理这些家伙,看多了染上他们的傻病可就不好了!”
  朱见济把景泰帝手里的奏疏抽出来,跟摸到脏东西似的扔到一边。
  “也是,还是别看为好。”景泰帝长叹一口气。
  “不过近来关于孔家处置的事,还有人在弹劾上疏,为父不想把人都牵连进去,青哥儿有什么好办法?”
  以景泰帝的性格,在杀了孔家一些主要坏分子后,便觉得胸口舒坦了一些,想把这事放下了。
  都到十二月了,他忙着跟老婆孩子过年呢!
  可连续不断的奏疏,让景泰帝无法放松下来。
  他想绕过去,可有人不让他走,怎么办?
  “这个无妨,儿子自有妙计!”
  朱见济一拍小胸脯,对好爸爸说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计策。
  “儿子想在通政司之下设立一个文政杂报,专门记载朝廷政策和近来大事,并且开辟版块,允许他人投稿刊登”
  “孔家的事,既然引起了如此轩然大波,那也不该只让能上疏的官员说话,也得给下面的百姓一个机会!”
  放在后世,孔家早就要在各大平台的热搜上被轮好几百遍了!
  “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有人骂我父子不礼遇圣人,那咱们就把事情摊开说去,让天下人评评理!”
  道理越辩越明。
  一切要以实际以主!
  朱见济把自己办报纸的想法告诉了景泰帝,并且得到了后者的认可。
  “这个听起来不错。”
  “可真的会有人投稿吗?”
  百姓中有几个认字的?
  还能指望他们写出什么利索文章和官老爷们打口水仗?
  朱见济微微一笑,“这个可以让别人去办嘛!”
  “秦汉之时朝廷有采风官一职,就是负责收集民间言论的,咱们也能办一个,让人去收录百姓关于这件事的看法,然后统一刊登。”
  研究调查而已,
  有什么难的?
  在调查结果里面掺点水分,那更不是问题。
  “那就听青哥儿的!”景泰帝让儿子尽管去办,“办好了就让底下人自己去吵,咱们父子专心过年。”
  全家团圆还是很重要的。
  于是朱见济领命,东宫那边早就准备好的印刷机器也开动起来,他自己也披上马甲,重新当起了键客,通过报纸输出自己的理念。
  邸报这种东西,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
  只是以前大多为官员抄录朝廷政策传发地方用的,并没有面向全社会。
  现在由东宫主办的文政杂谈一出,让大家都很好奇。
  这个新式邸报的名字一听就容易懂,讨论的是文学政治上的事情。
  可有什么好说的?
  读书人之间经常会在青楼楚馆举办宴会,谈论绝妙文章,口若悬河,说的好了引起好姑娘的青睐,还能白嫖呢!
  是故他们对此不解。
  直到这个被太子成为“报纸”的东西在十二月二日正式发售。
  前三天是免费送给人看的,即便之后算账,也只是几个铜板就能拿一份。
  反正活字印刷的成本并不高,东宫那边到了年底也有结余,根本不在乎自己倒贴钱办报纸。
  后世搞网络的,开办之初,哪个不是为了抢流量而自掏腰包?
  这是寻常小事。
  德云社那边也在为此做宣传。
  发展到现在,德云社在民间的号召力已经很强大了,他们编的段子和故事广为人知,深受百姓喜爱。
  正好过年了大家都闲着,手里自然有点小钱,买张报纸回去,也不算难事
  在这样的时代,知识非常的贵重,一本杂书的价格就够普通百姓攒半年的钱了。
  现在这报纸写满了字,才这么点钱,买回去供着也好啊!
  还能拿着报纸给家里读书的孩子认字呢,免去了一些书本费。
  老百姓精打细算,理智追星。
  他们认真一想,响应偶像号召去给报纸催销量,对自己来说还是件好事,便一点都不排斥的赶去通政司摆出来的摊子前要了一份。
  通政司还特意派出了几个小吏,负责给不认字的人宣读报纸上的内容。
  在官方和民间组织的努力推动下,文政杂谈成了京城里的新话题。
  “这种大事,哪里能让泥腿子知道?”茶馆里,有读书人很不乐意,觉得报纸这玩意挺好,但随便让人投稿的事,不行!
  一旦让文盲们那磕碜的言语登上官方邸报,那便是对他们的羞辱!
  污言秽语,不堪入目!
  而且让官方主推的论点,竟然还是“孔家不孔”这样的事,更加刺激到了会读书的高贵人类。
  所以他们投稿很积极,却是在反对报纸允许百姓登文一事。
  这样的傻逼,收到东宫指点的通政司是不会理的。
  他们只负责把东宫马甲人的文章登上去抛砖引玉。
  而披上了马甲,朱见济也能彻底放飞自我,在言辞之间,猛烈的批判起了孔家。
  当然,他也没一来就开大招,把攻击范围从孔家扩大到了目前所有的读书人,只是把孔家做过的事列举了一遍,然后写了一些来自曲阜的采访。
  在这些被记录下的百姓话语中,只能说
  曲阜百姓,
  苦孔家久矣!
  随后,吏部尚书王文也激情动笔,以朝廷重臣的立场,分析了一遍孔家事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并且表态他是支持朝廷替孔子教训不肖子孙政策的。
  比起朱见济的马甲,王文是实名上场,并且充分发挥了他的“刻薄”优势,言辞之激烈,讽刺之深重,让人看了面红耳赤,有血压升高之功效。
  虽然在事后受到了一点小罚款,觉得他这样的大臣公开放嘲讽有点给朝廷丢人,但王文很快乐。
  因为太子在罚款之后,留他同桌吃了一顿饭!
  荣耀!
  以此为开端,从十二月到景泰七年的正月,连续两个月的大讨论展开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