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而漕运,钱粮所系,若是能想出一个降低损耗的法子,除了能够青史留名,也能得一个“精擅财计”的评价。
  听完李穆的计划,陈佑思忖一番,开口道:“你在这边空想,不如去看一看问一问。”
  也就是否决了李穆的想法。
  李穆略显尴尬,几句之后便告罪离去。
  他走之后,陈佑倒是开始考虑漕运事宜。
  之前争论他退位后该居住何处,汴梁的优势就在于它是最重要的粮食中转点。
  去年救灾粮之战的主力粮商,就是开封粮商。
  梁关山赢下战斗就清理了一波,年初借着陈佑遇刺案打掉一些高官,几家失去后台的粮商要么割肉另投,要么直接被瓜分殆尽。
  陈佑抵达开封后又开始清理整顿,到如今开封府的粮商基本都和宰相参政有关。
  经销商的整顿到这一步就结束了,剩下的再想动就不是商业手段而是政治斗争。
  除掉销售渠道,就剩下运输渠道和原产地两个了。
  要动原产地,就涉及到当地小粮商,尤其是和当地专员节度使有关系的粮商不太好动。
  那么,先从运输渠道开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得想法子让巴宁泰先对漕运下手。
  陈佑在首相位置上干了不少挑头的事,现在也轮到巴宁泰了。
  巴宁泰的确很快就挑头了,却不是针对漕运,而是针对陈佑。
  七月,有官员弹劾御史台多名御史收受贿赂随意调整私报审查标准。
  紧接着,有御史奏称早先时候御史台内部就曾调查过御史随意调整审查标准一事,最终被御史大夫汪弘洋包庇下来。
  最后又扯到李文渊。
  当然,这次风波是有人授意的,没谁敢提当初是梁王把天子中旨怼了回去,全都栽到汪弘洋身上,说是汪弘洋为李文渊遮掩罪状。
  最终,汪弘洋出为某州刺史,李文渊被赶到蜀地知州事。
  接掌御史台的是曾经就当过御史大夫的董承林。
  在大家的印象中,董承林虽然很烦人,但当初他是被梁王扔出京的,这时候把梁王门下踢走重新换上他,其中意味值得细品。
  新的御史大夫还没进京,参政白崇文请求致仕,前宰相赵普入京以吏部侍郎一职参知政事——权吏部尚书杨子任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尚书。
  九月,赵普再度拜相。
  宋延渥接了吏部侍郎一职,紧接着税务监庞中和出京。
  李善文接掌税务监,受命配合太府完成第二批纸钞回收。
  这一次巴宁泰没再添乱,反而帮着太府渡过难关。
  只是他随后就要求太府发行一千万缗纸钞,方文韬在同刘熙古、梁关山等人商议之后拒绝这项要求。
  年底,方文韬因为纸钞事升任翰林学士承旨,以本官参知政事。
  李善文升任太府卿,主持纸钞事。
  盛德元年最后一次都堂议事上,方文韬十分直白地警告太府寺,发行的每一钱纸钞都必须和库房里面的一枚足重铜钱对应。
  有没有人听,不知道,但这锅算是甩出去了。
  依然是在这次议事,军备司正石守信提出运送到各部兵马的粮草在路上损耗严重,希望朝廷能想法子解决此事。
  胡承约随口提到现在不仅仅是军粮运送损耗,只要是粮食运输,就没有不损耗的。
  既然起了个头,没有不抓住的道理,刘熙古立刻提出“派人去研究漕运,看是否能改良方法减少损耗”的建议。
  巴宁泰不觉得有什么改进空间,但这不妨碍他借机把某些人赶出京城。
  于是石熙载受命出京督巡漕运,连上元节都没给他过,年前下旨,年后就催促其出发。
  “巴相公倒是越来越有梁王昔日风范。”
  站在渡口,石熙载说出这么一句话。
  前来为他送行的李柯摇头道:“这就是宰相。”
  石熙载看着忙碌的人群,沉默良久后突然以极低的声音开口:“这两个月官家对朝政不太上心,越来越喜欢直接从宰相的意见中挑选一条施行,我若离去,担心官家会被宰相蒙蔽。”
  给三条选择,一条肯定不能选的,一条能达到想要的结果,最后一条同第二条差不多。
  这种小花招谁不知道呢?
  但偏偏用这样的花招对付赵德昭这种享受“选择的权力”的人,屡试不爽。
  毕竟能用“拒绝”来对抗大臣的天子很少,通常他们都是要求的一方,是被拒绝的一方。
  石熙载是看透了,不同于陈佑的强硬,巴宁泰喜欢用软刀子和语言陷阱。
  看起来就好像陈佑是久历军阵的老将军,而巴宁泰才是浸淫官场多年的文官。
  不过听了石熙载的话,李柯却没有多大波动,毕竟石熙载也经常使用巴宁泰的招数对付天子。
  因而他只是轻声问道:“赵相公怎么说?”
  “赵相公……”
  提到赵普,石熙载脸色有些怪异。
  “我去辞行时谈及此事,赵相公只给了四个字。”
  “哪四个字?”
  “……为政以德。”


第七百九十六章 人心向来难测度
  一阵尴尬的沉默后,李柯轻声道:“他也想学陈梁王?”
  “他要是有这个心思,当初也不会被陈梁王赶出京城了。”石熙载轻哼一声,“无非是不想同巴相公起冲突罢了。”
  一如当初巴宁泰面对陈佑。
  眼看船将起航,石熙载不再耽搁,他直接问出早已想问的问题:“听闻观棋兄早年曾在陈梁王手下做事,兄长以为陈梁王用人如何?”
  “那还是当初陈梁王尹京兆的时候了。”
  李柯随口答着,皱眉考虑一阵,摇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凡为其所用者,皆尽其才。”
  “若是有人在他用之前就被怀疑了呢?”
  石熙载笑着说出这句话,紧接着扭头看了眼船只,然后不等李柯反应过来便拱手道:“某先去了,兄长请回。”
  言罢,转身上船,徒留李柯一人,站在原地皱眉不已。
  ……
  “坐,坐。在我这就跟在将明那一样,不必在意礼数。”
  宰相书厅中,赵普招呼着白茅坐下,转身从书架上的档案后面掏出一个细颈水晶瓶:“我这正好有归义军进贡的西域葡萄酒,你来尝尝。”
  白茅低声回应:“公事期间不得饮酒。”
  “无妨。”
  赵普放下水晶瓶,又弯腰从书桌的柜子里掏出一个木盒,打开取出两只水晶杯放到酒瓶旁。
  “光禄寺提议打开西域商路以便支援归义军,这葡萄酒,正是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说话间,他已经将色如琥珀的葡萄酒倒入水晶杯中,一股香甜的气息飘荡在书厅内。
  “这天下风潮啊,总得咱们先做起来才行。”
  将其中一只水晶杯递给白茅,赵普率先喝了一口。
  眯着眼微微摇头细品,然后睁眼看向白茅:“尝尝看够不够格。”
  宰相都这么说了,白茅不是宁强董成林那等人,也只得听从,站起身来举杯示意之后抿了一口。
  沉默片刻,白茅称赞道:“的确是好酒。”
  “哈哈!”
  赵普笑笑,一口喝下半杯,之后才一边示意白茅坐下一边开口问道:“你觉得光禄寺的提议如何?”
  白茅顺势放下酒杯,端正姿态回答:“这恐非是光禄寺一家之事,或许朝廷方略重点都得从北疆转移到西部。”
  军政经,很难分开。
  如果没有军队保驾护航,西域商路不可能维持。
  假如朝廷不出兵,就得依靠归义军。过个几年十几年,有一条商路供养的归义军恐怕比现在还要离心离德。
  “巴庆安颇为意动。”
  赵普笑着说出这句话,屈指弹了一下半空的水晶杯,发出悦耳的声音。
  “正好天子也觉得该同辽国止战。”
  两国都需要整顿内部,这时候保持和平的确是双赢。
  “而且。”赵普脸上的笑容变得耐人寻味起来,“他准备把天雷军调过去。”
  天雷军和渤海海军是陈佑手下嫡系中的嫡系,哪怕焦继勋在当年天雷军研发新武器时全程关注指导,也没能动摇陈佑对天雷军的影响力。
  “你说,若是西域用兵,潘仲询是不是最佳选择?”
  赵普伸手画了个圈。
  “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或者直接给他一个陇右道大都督,他会拒绝吗?他能拒绝吗?”
  大都督位在参知政事之上,军政一把抓,若是能平定西域,必然要以拜相为代价将这位大都督调回京。
  白茅看着赵普,没有回答,而是提出自己的问题:“赵相怎么看?”
  “某以为,朝廷之患,在契丹。”
  白茅点头。
  赵普继续道:“茹汇你以为保民、限田、定酬三令如何?”
  生硬地转换话题,但这足够表明赵普的意思了。
  白茅稍一犹豫,回道:“需得整顿。”
  赵普笑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
  “是,刘梁二位相公多次提出要整顿保民三令执行乱象都被巴相等人否决,但这毕竟是在两府议事中提出来的,不像都堂议事那般众人皆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