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不过突然被一名宰相问到,他选择不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因为官位不能世袭的缘故,宰相可不一定支持《阶级论》。
  毕竟宰相子孙不出意外大都是中层官员,正是《阶级论》中应该被上层和底层联手对付的那部分人。
  “其文或有不妥之处,然其中提到百姓安稳则天下安稳,臣深以为然。”
  这话没什么问题。
  赵德昭快速考虑一遍,跟着点头,示意梁关山继续往下说。
  “陈梁王为首揆时,立保民令使农工百姓可与地主工商主相峙,立限田令划分田地阻止兼并,立定酬令宰割工商主,此三令者,其志在使民富强,削地方豪强大户。
  “然盛德以来,依保民令结社者多为地方大户,亦或工商业主。彼等仗地广钱多,下欺百姓上瞒朝廷,公然违逆限田定酬之令而无惩处。
  “天下百姓甚苦之!”
  保民令全称是《工人或农民协会及社会保障令》,其中条款不必细说,主要是对工农结社做出规定,鼓励工人或农民通过结社来争取和保障自身权益。
  让百姓自发自觉地同地方大户豪强做斗争,官府通过拉偏架的方式保证双方势均力敌,不至于叫工农结社失控,也不会叫大户得胜。
  很可惜,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绝大多数地方官府在拉偏架的时候帮错了人。
  农民结社的会长或副会长是家中田地最多的大户家的佃户——可能会因为在结社中帮大户张目,而得到一些好处,比如减免租金,再比如可以免利息从大户贷款来低价购买大户因为限田令而不得不出售的土地
  相应的,工人结社的领导层也都与工商业主息息相关,或许他们会因为当上会长而解决了家中子女读书或治病的难题,也或许他们会因为当上会长而得获得额外加薪——毕竟是他们代表工人们拿着定酬令去和工商业主商讨薪酬。
  总之,在大多数地方,保民三令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反而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差。
  梁关山举了一些例子,随后做了总结:“天下百姓只知三令乃朝廷之令,只知地方官府为大户张目,只知彼等日渐贫弱,长此以往,百姓视朝廷为仇雠,天下岂得安稳?”
  赵德昭眉头紧皱,好一会儿才问道:“梁卿以为当如何?”
  “定下格式,凡不依者,考课中下,过而不改者,罢官以为警示。”
  “唔。”赵德昭有些犹豫,“如此,恐百官不安。”
  “百官不安,则陛下安,百官安,则陛下不安。”
  赵德昭沉默的时间更长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道:“既如此,可令东府为之。”
  终于说到这里了!
  梁关山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好叫官家知晓,两府七位宰相,只我同刘、宁两位相公认为当立即整顿三令施行,巴相公等皆欲待刑部编纂法典后方行整顿。”


第八百章 御前议定削相权
  赵德昭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他对编纂书籍的耗时没有概念。
  毕竟周山书院的教授们出习题册的时间都是以月来计算的,各种内核相同的题目改几个字就又拿出来用,似乎很轻松的样子。
  见天子没反应,梁关山不知哪里不对,只得继续道:“法典繁杂,非三五年不得成,天下百姓可等不得这么些年。”
  赵德昭这才反应过来,稍一思忖后开口问道:“巴卿等人难道不知?”
  梁关山神色未变:“虽知晓,不以为意。”
  沉默良久。
  梁关山决定主动递刀:“两府议事仅宰相七人得知,臣言议及此事,彼等言未议此事,官家信何人?”
  赵德昭默然以对。
  梁关山静静等待。
  不知过了多久,殿外宦官通秉巴相公遣人来送两府议事的记录。
  这是巴宁泰取信于天子的举措之一,当初拒绝派遣宦官旁听两府议事的命令,改为他亲自书写记录交给天子查阅。
  赵德昭翻开首相亲笔书就的记录。
  有说把三令放到法典中,规范官吏行止,但没说现在的种种乱象需要整顿,也没说编法典的这段时间该怎么办。
  许久,赵德昭轻声问道:“梁卿以为当如何?”
  “官家主持两府议事便可。”
  ……
  数天之后,宰相们差不多完成“凝聚共识”这个阶段任务,也该到召集都堂议事确定具体事项的时候了。
  就在这时,天子突然召见两府宰相、参政并中枢诸司主官聚于同明殿。
  端坐在御座之上,看着殿内群臣,赵德昭心中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
  盛极一时的陈佑都被他赶出洛阳了,这些在陈佑时期不敢发一言的人还想同他争权?
  怀着这样的想法,赵德昭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他先是扫视群臣,紧接着看向梁关山:“昨日梁相公入对,言及宰相们不当谋于暗室,我深以为然。”
  被天子刺了一刀,梁关山神色如故。
  巴宁泰抿唇竖眉,直接开口:“梁相此言谬之极矣!宰相所议者,军国天下也!军机要事,岂能叫旁人听去?”
  “巴相公所言在理。”
  赵德昭笑着附和,然后开口问道:“相公以为,军机要事,我可以听吗?”
  巴宁泰被噎住,闷声道:“官家自然是能听的。”
  “既如此。”赵德昭问道,“巴相公以为,两府宰相,日后就在这同明殿内议事如何?”
  巴宁泰一挑眉,断然道:“不妥!”
  这理直气壮的一声,叫赵德昭犹豫起来,他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巴宁泰倒是缓过来了,继续道:“天下之事何其繁也!两府虽有分工,时有事项需数人会商,此为谋于暗室乎?一日之间或有数事,若事事都要聚于同明殿,又为何要分两府,宰相参政直接就在同明殿处理政务便是!”
  赵德昭下意识出声:“也不是……”
  梁关山见状,连忙打断:“巴相此言差矣!天下之事,有庶务,有方略。官家所言御前之议者,乃方略也,天下之重,万民之望,当不得天子垂询邪?每日庶务,蒙天子信重,我等自为之,何至于劳烦天子!”
  赵德昭闻言连连点头:“梁相公所言,正是我意。”
  巴宁泰扭头瞪了梁关山一眼,继续道:“若官家不以政务繁杂,我等议于同明殿也无不可。”
  说着,他环视同僚:“无非是多走几步路,少批几份公文的事。”
  赵德昭犹豫了。
  刘熙古见状,准备推一把。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御史大夫董成林率先出声:“启禀陛下,成林以为梁相公所言得之。宰相不谋于暗室,示之以公,示之以明,天下安有敢欺者!”
  早就被两府议事恶心到的宁强立刻附和:“臣附议!”
  刘熙古梁关山对视一眼,同时开口:“臣附议。”
  尚书卿们也有一部分跟着高呼附议。
  赵德昭终于下定决心,他看向巴宁泰:“往后两府御前议事,巴卿以为如何?”
  巴宁泰紧抿嘴唇,他余光扫过还没表态的胡承约、赵普、皇甫楠,却没有得到回应。
  深吸一口气,重重吐出。
  巴宁泰沉声道:“谨遵圣意。”
  赵德昭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不过如此。
  他想。
  不过如此!
  他内心充满自信。
  哪怕颇具权势的首相,也得听从他的指令,在他的威势也无法反抗。
  这才是皇帝啊!
  赵德昭趁热打铁,直接当着一干尚书卿的面提出整顿三令执行情况。
  面对刚刚打击了首相的皇帝,没几个官员敢硬顶,有胆子硬顶的董成林却赞成皇帝的意见。
  于是,刘熙古受命整顿三令,吏部、御史台、肃政司配合。
  ……
  石熙载行至博兴县,听到洛阳传来的消息,一时之间竟不知道是悲是喜。
  虽然没能掀掉一位宰相,但破了两府议事的传统,削弱了宰相们的权力,应该是好事。
  但刘熙古开始整顿保民三令,这似乎又不是好事。
  得知内情的石熙载,根本想不通怎么梁关山突然就成了“为天子着想”的忠臣了,他只能期望梁关山是被陈梁王逼迫,不得不做此损害自身利益之事。
  京中谋划告一段落,接下来他得专心处理漕运事务。
  兴国年间是不成为宰相就没资格参与天下大事,即便两府议事被废除,那也是不成为参政就没资格参与天下大事。
  天子已经不是好糊弄的了,宰相们似乎也不再一心想要压制皇权,那他这个中层官员当前任务就是努力往上爬。
  眼前的重点便是漕运。
  因着黄河淤塞的缘故,当前海运转河运是走济水,经汴梁入河水转入洛水,抵达洛阳。
  济水入海口就在这博兴县。
  从洛阳一路走来,石熙载想的不是如何改进漕运,而是能不能疏浚河水,好绕过汴梁直抵洛阳。
  如果能成,汴梁就只剩下一个汴水连接江南,而且真要有事,也可以从河水绕道。
  这样的功绩摆在天子面前,应该比改进漕运更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