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就是想让国库拿钱呗。
要么梁关山否决这个计划失掉军心,要么同意计划,拿钱出来最终导致纸钞承兑出现问题。
梁关山收到条陈后,没有立刻处理,而是下发到户部,要求户部、太府、税务监核算这项支出占比有多大。
这种情况下,张贤在刘松鹤家中做客后,寻到梁关山。
“你说是刘松鹤叫你传的话?”
梁关山眯着眼,神情间有些意味深长。
张贤好像没有丝毫察觉,十分平常地点头:“正是,刘光禄特意将下官叫去,说是有话要带给相公。”
“说吧,什么话。”
“刘光禄说,听闻多数纸钞都在几家大商行手中,不知可否叫他们一齐到洛阳来兑现钱。”
第七百九十四章 依旧太平无乱事
梁关山面露奇色:“能否到洛阳来,他得问那些手里有纸钞的商户,问我作甚?”
张贤闻言,低下头:“天下商贾事,还得相公做决定。”
“是么。”
演技无人欣赏,梁关山收敛神色:“同矩你以为刘延年为何有此一言?”
“贤以为,或是刘光禄与那等商贾有交情。”
顿了顿,张贤补充道:“没准是刘光禄想为彼等求些宽松之策。”
沉默良久,梁关山终于下定决心,开口道:“吾知矣。”
话至尽处,张贤没有多留,十分干脆地告罪离开。
梁关山在书厅木门关好后,取出一张折好的信纸打开。
这是前几日从开封送来的梁王手书。
纸上只有四个字:和光同尘。
陈佑当首相的时候,向来是以斗求和、以争求同,现在从首相位置上退了下来,态度倒是缓和许多。
梁关山不懂陈佑的心思,只能尽力去揣摩。
数日之后,陈家名下的平安商行将过半股权交割给二十余家权贵豪商名下的商行。这些商行支付的银钱大部分是即将兑现的第一批纸钞,约占总发行量的七成。
随后,这批纸钞连同平安商行原本收储的纸钞一道运往洛阳,作为订金预付给同属陈家名下的科技工坊。
纸钞进入科技工坊的库房后,梁关山召集有司商讨军备司递交的条陈。
五月下半月,两府令郑、澶、淄、济等州招募饥民为兵,其州郡各有限额。
紧接着,辽国北府宰相兼北院枢密副萧思温遇袭身亡的消息传来,巴宁泰立刻召集两府议事,预备对辽用兵。
刘熙古梁关山同胡承约联手否决了这项提议,拿出的理由自然是两国相善,不可擅动刀兵。
刚刚与辽帝互上尊号的赵德昭自然对动兵一事表示反对,巴宁泰只得作罢。
月底,提升禁军待遇一事终于落到纸面上,枢密院令将天下兵马待遇分为四等,分别是戍边禁军、内地禁军、团练和民兵,内地禁军和戍边禁军各有提升,其中戍边禁军饷银增加最多。
一时间各地禁军欢欣鼓舞,但凡够资格上书的将领全都奏称本部兵马忠心耿耿感恩之至,要为朝廷效命,为天子效死云云。
六月,钱钞署五处兑换点陆续开放。
这期间虽有不少人持假钞诈取钱财,但无一例外都被抓住判处流刑送到边疆去充实当地人口。
钱钞署在防伪上的工夫没白做。
而且,因为纸钞集中的缘故,钱钞署没有必要在洛阳以外的兑换点备存太多现钱,无疑安稳许多。
光是科技工坊一家,就在洛阳兑了大约一百六十万缗的纸钞。天下五处兑换点,洛阳这处总共回收纸钞约一百八十万缗,其余四处回收约二十万缗,另有不到一万缗无人兑换。
太府商讨之后,决定放宽兑换时限,在盛德二年正月初一之前,剩余未兑换的第一批纸钞都可至洛阳兑换现钱。
天下太平,四境无事。
这是普通人的感受。
钱钞署完成了一次超大规模的纸钞发行与回收,其中没有出岔子,这似乎表明纸钞普及应用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在七月中旬,百余名商贾联名在各家私报上刊文,请求朝廷增发纸钞。
……
“官人,王府到了。”
听到招呼,李穆掀开车帘,下车站定,掏钱付车费。
车夫离去,他才抬头仔细观察眼前这座梁王府。
梁王府是由当初梁王故宅扩建改造而成。
据说那座宅子一开始是先帝别院,梁王追随先帝之后得赠此宅。现如今又在当今天子的命令下改建成王府赐给梁王,难保其中没有什么隐含之意。
不过眼前这座梁王府,除了形制外,似乎没有什么能表明身份的装饰。
就连应该排列在门前的十六支戟都收了起来,更别提什么旗纛甲兵了。
而且此时王府正门紧闭,连个卫兵都看不到。
李穆觉得,他似乎走错门了。
车夫坑人!
叹了一声,李穆左右看看,想要寻到王府侧门。
好在这一条街道全都是王府的,一边是梁王府,一边是奉贤馆及王府属官住处,只要能看到门,就可以进去问。
或许建造时就考虑过这种临时拜访,在正门不远处就有一个洞开的门户,同正门也就相隔三十来丈。
车夫坑人!
李穆再次冒出这个想法,掏出汗巾擦擦汗,顺着墙脚阴影朝侧门走去。
说是侧门,也有门檐影壁之类。
门后站着数名著甲执械的士兵,影壁处坐着一中年男子,看打扮应该是门房。
在士兵们的注视下,李穆到门房处登记后,影壁后绕出一年轻仆役来:“李官人请,仆这便带官人去见大王。”
李穆愣了一下,随即微微点头:“有劳了。”
穿过侧面两个有甲士值守的房间,终于进入王府内部。
他俩刚一走出房间,立刻就有一武士上前询问李穆的身份来意,确认之后才放行。
梁王府的规矩未免过于森严。
李穆刚刚生起这个想法,就被他自己打消了。
毕竟梁王去年卸任宰相就有遇刺的原因在内,再加上今年辽国宰相也遇刺身亡,谨慎点也是应该的。
身为梁王拥趸,李穆十分熟练地帮梁王找好了理由。
远离王府外墙后,倒是少见护卫,显然王府也是外紧内松。
很快,李穆被领进一处院子,得知需要在此等待梁王召见。
领他过来的仆役自返回侧门,李穆一个人坐在屋内静待召唤。
此时院内除了他和两名仆役外,再无其他人,显然梁王是真的少预朝政。
不等他仔细打量院内情形,就有人来请他前往书厅,梁王正在书厅。
过了两道门,书厅就在眼前,通秉之后,李穆独自入内。
刚一进门,他连忙快走几步,在屋中站定后大礼参拜:“开封府学政权守少尹穆拜见大王!”
“孟雍何以多礼,坐下说话。”
“谢大王!”
李穆起身坐下,看向身着燕居常服的陈佑,笑着道:“大王神采依旧,穆甚为欢喜。”
陈佑闻言,轻笑着摇头:“年许未见,孟雍有些生分了啊。”
听到这话,李穆嘿然道:“先前陈公去职离京,穆颇忧虑,今日再见陈公,顿感心安,不自觉就有些失态,望公原谅则个。”
陈佑闻言,嘴角动了动,掀过这个话题,直接问道:“你怎地被打发到汴梁来了?”
第七百九十五章 未见上元灯如海
李穆面露无奈之色:“巴相公提了一句,穆也是无法可想。”
“杨涧西就这么同意了?”
“此等小事,杨学士不会在意。”
“呵。”
陈佑笑了笑,转过话头谈论开封学政事宜。
“国子监即将放开博士讲学,孟雍在开封准备如何处置?”
“还请陈公示下。”
国子监开放博士讲学,从去年就开始讨论,到今年四月终于有了定论:不再限制国子监博士公开讲学。
这是放开了兴国年间对读书人言论的限制,允许学术权威们面向普通百姓公开表达自己对朝政的看法。
那些被授予博士一职然后禁止公开宣传本人政治倾向的博士们额手称庆,称之为“拨乱反正”。
陈佑当然反对这种操作,不过现在是巴宁泰当政,就算生乱,也是巴宁泰的锅。
不过教育非一时之功,能让那些人对下一代的影响小一点还得尽量去做。
“开封府的书院学塾需要整顿,授课教师有无资质,如何考核,你都要考虑清楚。
“另就是,若有博学鸿儒讲学,不可随意设坛开讲,需至固定场所,且提前申报府衙安排场次时间。”
顿了顿,陈佑补充一句:“若有可能,最好是请意见相左的二人同日同场先后讲学,以资学生开拓。”
李穆连声应下,接着说起本地漕运事宜。
因为有陈佑在,开封府一切求稳。
正常来说,开封府主贰官的政绩只有两个来源:看好梁王府,管好漕运。
如果能落了梁王府的面子,甚至动了梁王府官员,在首相甚至天子眼里都是加分项。不过且不提这么做的危险性,单说李穆陈系官员的背景,他就不可能走这条路。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