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是么。”
  潘美不置可否,扭头示意身边亲随:“看看符令。”
  罗士诚也不纠结形式,十分配合地交出随身携带的符令。
  内容十分简单,令潘美卸职回京,西平节度使兵马转隶西平置制使司,西平节度副使冉逢春调任西平置制使。
  潘美看完后长舒一口气,就这么捏着调令看向罗士诚:“朝廷命令,我已尽知,罗主事可去歇着。”
  罗士诚现在一点也不想去歇着,但潘美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强行说不需要休息,因而答应下来,起身离去。
  “去,把各位将军都请过来。”
  过不多时,湟水城内指挥使以上将领及节度府幕僚尽皆赶到。
  为首二人,一个是节度副使冉逢春,一个是节度行军司马、湟水令刘澄。
  一个是武将之首,一个是文官之首,这是潘美自个的班底。
  待一干僚属坐下,潘美将手中符令举起:“前些日子所说事宜,朝廷已经下了调令。”
  说着,他看向冉逢春:“西平节度改为置制使司,竞舟你担任置制使。”
  冉逢春立刻起身抱拳:“属下定不叫大帅失望!”
  潘美摆摆手:“节度使改为置制使,权力小了很多,你务必注意,莫要伤了我等根基。”
  “大帅放心,我都晓得。”
  潘美点点头,这才看向刘澄:“清宇随我回京,调令约莫半个月内会到,在此之前你安排好鄯州事宜。”
  潘美的西平节度使,可不是内地那种权力被阉割过的节镇,虽然仅有一州之地,但在鄯州内军政一把抓,颇有十数年前方镇风采。
  因此,身为西平节度司马的刘澄,虽仅仅是湟水令,却能总揽鄯州民政。而且借着潘美提举陇右道粮秣的差遣,刘澄可以联络协调诸军州,他在陇右范围内也算是知名人物。
  潘美急着回京,后走的刘澄必须帮他处理好人情往来。
  刘澄明白其中关节,颔首应下:“前日就开始准备,不会耽搁。”
  “嗯。”
  潘美把目光投向其他人:“我今次受将明哥哥之令入京就职,想来凶险非常。”
  这话一出,在座众将领眼神都变了。
  “湟水远在陇右,去洛阳两千里,即便有事,你等也反应不及。”
  潘美扫视众人:“只是,尔等莫要忘了,开疆拓土之功,谁人予之。”
  他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人喊道:“陈相公令我等开疆拓土!大帅使我等立功受赏!”
  紧接着,在冉逢春、刘澄的带领下,一干人等齐声道:“相公、大帅之恩,我等不敢或忘!
  潘美一一回应众人目光,之后笑着摇头:“尔等以为我想说这?”
  他指点着众人:“你们都是我一手提拔,我能不信你们?”
  有人脸上露出羞愧之色,禁不住道:“我等亦忠于大帅!”
  潘美叹了一声:“正是如此,若我有事,你们一个个都跑不掉!”
  刘澄立刻接话:“大帅信重我等,我等忠于大帅,内外皆知。若有人欲攻讦大帅,必先翦除我等。”
  众皆恍然。
  潘美朝刘澄点点头。
  事情一旦说开,接下来就好办了。
  ……
  “潘仲询要回来了。”
  枢密院谍报司。
  韩向阳神情严肃。
  坐在他对面的刘河更加严肃。
  “虽然潘仲询接殿前司,可李茂才离开近卫司,影响gengda。“
  听韩向阳这么说,刘河附和道:“的确如此,李茂才经营近卫司多年,近卫司可信程度,绝非潘仲询初掌的殿前司所能相比。”
  “所以,我的想法是,保住近卫司。”
  韩向阳说完这句话,看向刘河:“不知清源以为如何?”


第七百六十九章 一朝风卷平波起(十四)
  刘河看着韩向阳,仔细观察着韩向阳的神情,嘴中说出赞成的话语:“伯昀兄此乃持重之语,只是,何人可接掌近卫司?”
  韩向阳早有人选,听到刘河问话,直接就道:“我倾向于把偃师警备区都指挥使朱宪调入近卫司,以副都指挥使身份控制近卫司。”
  朱宪是在岭南战事中崭露头角被提拔起来的,在陈系将领中,属于岭南派的代表人物,同李克榕不是很亲近。
  刘河点点头,从他掌握的情况来看,朱宪同韩向阳没有什么亲戚关系,那么,韩向阳提议让朱宪接替李克榕,可能仅仅是出于平衡的目的。
  见刘河认可,韩向阳神情稍稍轻松:“既如此,我去寻汪平远他们商讨此事,若是说到相公面前,清源你也帮衬一二。”
  ……
  不过两三日,刘河便把他同韩向阳商议的内容全都告诉了陈佑。
  毕竟是一开始就跟着陈佑的老人,这么多年忠心耿耿,韩向阳既然选择跟刘河商议,就没打算让刘河瞒着陈佑。
  底下亲信想要增加本派系将领的实力,陈佑是乐见其成的。
  权臣也好,皇帝也好,退位之后想要善终,很难。
  想要下野之后依然能重回巅峰,要么总是正确,要么非你不可,要么军队听你的。
  陈佑正在塑造他“总是正确”的形象,之后还要造“非他不可”的声势,只要再让军队在他和皇帝之间“保持中立”,他至少能安全活到问题爆发。
  到时候能不能让人们愿意跟他干,就看他倒是能不能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了。
  从刘河口中得到中书令并不在意此事的表态,韩向阳胆气大增,他也能更容易地说服其他人。
  空缺的相位仍未有定论,有机会的官员全都在奋力奔走。
  梁关山也不例外,只是他早得了陈佑的准信,现在除了日常维护人情关系,更多的是展现能力,以争取中间派官员。
  获知河南河北粮价上涨的消息,梁关山一边让平准署调查,一边催促海运漕运将岭南粮食运抵开封。
  走海运的岭南粮食还没上岸,开封连日大雨。
  幸好汴梁城早就改造过,不但把以前修建的水道清理通畅,还增加了不少排水设施,汴梁城总归是没被淹掉。
  只是城内依然有些泥土筑成的房子被雨水冲塌,造成百姓受伤。
  没内涝,没死人,终归是好事。
  但这样一件事,并没有叫开封官员轻松许多:连日大雨冲毁了田间禾苗!
  其它地方暂且不知,开封秋粮危险了!
  “这就是天意。”
  站在正厅门口,看着屋外如瀑布般落下的大雨,郭守安不由感慨出声。
  大雨之前,太府寺平准署已经在调查粮价是否合理。
  虽然前来调查的官员已经被收买,不会给出不利于粮商们的调查结果,但如果平准署睁着眼说瞎话,给出的结果与事实有着明显的逻辑性矛盾,朝廷定然不会罢休。
  但有了这一场雨就不一样了。
  暴雨毁坏禾苗,粮食丰收的预期成为泡影,定然会导致粮价上涨,无非就是涨多涨少的问题。
  因此郭守安说这是天意,借着这一次大雨,蓄谋筹划的涨价行为,成了一次民间自发应对灾情的举动。
  不过,身为宋氏外戚一派,郭守安不仅仅要看着粮会。
  就在他观雨感慨时,一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中年男子敲响了他家的门,核实身份后,门房一边通知郭守安,一边安排这男子休息。
  未过片刻,这男子被带到郭守安面前。
  郭守安坐在主位,一手按着微烫的茶盏瓷盖,看向这男子:“你说你是从我哥哥那边来的,为何某之前从未见过你?”
  那男子叉手一礼,恭敬道:“好叫郭会长知晓,某本是跟在国丈身旁侍候,年初才到了官人身旁。”
  所谓官人,就是宋延渥的四女婿郭守能,如今在洛阳为官,算是天子亲信。
  郭守安点点头,顺势问道:“既如此,哥哥怎叫你来此?”
  “某是为开封大雨而来。”
  郭守安不由身体前探:“作何讲?”
  那男子从怀里掏出一个竹筒,恭敬地举过头顶:“官人所言,尽在此书。”
  郭守安起身拿过竹筒,检查封泥之后打开竹筒倒出卷成一卷的信纸。
  信不长,郭守安很快就放下信纸,稍以思忖,对那男子道:“既然我家哥哥做此想法,我自会从之。你且说说,你欲何为?”
  男子微微躬身:“某之所为,不过小道尔。会长之事,方是正经要事。”
  郭守安不再追问:“既如此,我今日就召集人手。”
  ……
  开封的雨终于停了,只是天依然阴沉沉的,似乎随时都会再来一场连绵不绝的暴雨。
  可能是出于对未来的低预期,开封原本就有涨价趋势的粮食价格升高速度加快,仅仅五天,直接翻倍。
  与此同时,“国有佞臣,上苍示警”的说法出现并流传。
  只不过这时候,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普通百姓还没人会联想到这个传言对应的是中枢宰相。
  毕竟这些年他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怎么都不像是奸臣在朝的样子。
  反而有不少人担心,是不是有奸臣要对付陈相公等人。
  流言且不去说它,只说粮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