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你以为,天子为何屡屡要朝廷宽抚百姓,又为何想方设法把他的态度传扬出去?”
  张贤一怔,顺势低下头作思索状。
  稍一犹豫,张贤决定实话实说:“天下百官素知山长仁政爱民,天子欲树仁爱过于山长之势。若山长不顾朝廷利害而施行其言,则百姓安乐乃天子之功也,朝廷动荡乃宰相之过也。
  “若山长顾及利害不从其言,然为名声,不阻中旨近臣,则百姓皆知天子爱民而两府无动于衷。【1】
  “若山长罢中旨,贬近臣,则天下皆知……”
  张贤顿了顿,愈加不敢抬头看陈佑。
  “天下皆知,朝有佞臣,隔绝中外。”
  然而,从陈佑以前的行事手段来看,第二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
  而以张贤试探的结果来说,的确是如此。
  陈佑呵呵一笑:“我被人看透了啊。”
  张贤默然。
  陈佑再问:“既然如此,同矩以为,我当如何处置?”
  “……”
  张贤无言。
  之前说的那些话,他无法再说一遍。
  只是,他不能就这么沉默。
  于是他思忖一阵后,开口解释:“山长秉政十余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若山长登高一呼,必有百官万民景从。”
  陈佑就这么安静地看着张贤。
  只是张贤解释完那一句之后,就低着头不再开口。
  好一会儿,陈佑才微微摇头,随即问道:“你觉得西海如何?”
  这不是问张贤对西海的看法,而是问他愿不愿意去西海,只是给了他拒绝的机会。
  不出陈佑的意料,或者说同陈佑的期望相反,张贤给出了隐晦地拒绝:“学生听闻西海这些年颇有些新政,只是毕竟孤悬海外,于朝廷无干,便没有过多关心。”
  “这样么。”
  陈佑点点头,收回了准备好的言辞,转而道:“可以多关注关注,日后日后西海、高丽都是紧要之处。”
  “学生谨遵师命。”
  张贤十分恭敬地答应下来。
  张贤离开后,陈佑有些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
  他是真的失望。
  然而没办法,人大多会追求自己的利益。
  摇摇头,把张贤抛在一边,陈佑继续拿过一份奏章翻开批阅。
  正如张贤所说,赵德昭的行动,是一个借助天子身份的阳谋。
  不过重点不是这一个谋划,而是紧随其后的配套计划。
  陈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废掉那一个或者一连串的后续计划。
  首要一条就是赈灾不能出问题。
  ……
  石秘丞宅。
  石熙载坐在客厅主位上,神情有些凝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怎么拖住陈氏商行。”
  坐在主客位的李柯神色淡然地给出建议:“除了从运输上想法子,再无其它可以拖住陈氏商行的法子。”
  毕竟,陈氏商行是一系列横跨各行各业的商行统称,普通手段完全没办法阻止它。


第七百六十六章 一朝风卷平波起(十一)
  对于李柯的提议,石熙载并不满意,他直接摇头否决:“不能从运输上动手。”
  他不仅仅是对李柯说,也是在提醒其他人:“我等切不可为打击陈佑而祸及百姓!”
  众人心中一凛,连连点头应是。
  根据以往的经验,用正常的斗争手段去对付陈佑,陈佑不会太过在意。一旦损及国事民生,陈佑下手也会毫无顾忌,甚至会让对手名声扫地。
  只是这样一来,还想阻止陈氏商行运送粮食就比较困难了啊。
  房间内的气氛一下就变得冰冷,这几个人要么垂着头作思索状,要么看着石熙载,等着他给主意。
  过了好一会儿,突然有人开口:“天下受灾州郡十余个,粮食就那么多,总有些地方粮食多,有些地方粮食少,即便两府下令,也难以均衡。”
  说话的是太常博士李光赞。
  暗示非常明显,石熙载等人瞬间反应过来。
  李柯当即表示赞同,石熙载仔细推敲后,也点头认可。
  他之前推测的那些容易起叛乱的地点现在就有用了。
  不需要他去煽动灾民,也不需要他去抬高粮价,他需要做的,只是要求他的盟友在其它受灾地多收购粮食满足灾民用度。
  同样受灾,因主贰官能力和关系的不同,总有粮多粮少,粮食勉强够用的地方,自然而然就会试图阻拦周围缺少粮食的灾民入境。
  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火星,灾民们就会闹将起来。
  能发生叛乱,自然是对陈佑的重大打击,即便不能,石熙载也不会失望,水滴石穿罢了,他有耐心。
  ……
  从首相书厅离开时,薛居正神情十分轻松。
  方才同首相的谈话中,他确认了两件事:宰相位置的接任人选尚未确定;这次大范围水灾由薛居正直接主持赈济。
  前一件事,证明他依然有机会。
  后一件事,则是给他立功的机会。
  诚然,如此大范围的灾情,即便没有造成十分严重的直接后果,也足以让两府宰相关心重视。但首相直接就说了,宰相们只会提一些方向上的意见,具体如何去做,由薛居正安排。
  回到礼部,他一面叫僚属准备出巡灾区事宜,一面遣人叫来太府卿方文韬。
  过不多时,方文韬快步走进书厅:“未知大司礼寻某是为何事?”
  方文韬的态度不卑不亢,完全没有之前户部张新彦那般恭敬。
  薛居正不以为意,直接起身笑道:“世才先坐,听我与你细说。”
  两人在书桌前面对面坐下,薛居正开门见山:“听说太府在收储钱粮?”
  方文韬立刻警惕起来:“第一批纸钞明年就到兑换年限,为了保证每一张纸钞都能兑换成钱粮布帛,太府从年初就开始准备了。”
  “我没记错的话,第一批是到明年六月吧?”
  “是。”方文韬给出肯定的回答,紧接着补充到:“第一批纸钞涉及银钱足足两百万缗,再加上后面几批,太府必须备下四百万缗。”
  “何必要四百万?既然是两百万,备两百万足矣。”
  “大司礼有所不知,因为涉及纸钞数目巨大、人员众多,钱钞署在四境设置了十余换钞处。陈中令有言,纸钞施行,信用最重,故任何一出换钞处都不能出现兑无可兑的情况。
  “目前纸钞处已在预估各地待兑换纸钞数目,到时会储备两倍钱粮,以免预估失误导致换钞处钱粮兑空。”
  薛居正闻言皱眉,考虑一阵才出声问道:“难道不能从当地衙门调集钱粮?”
  方文韬不由笑道:“州衙县衙能有多少钱粮?大多都送到国库了。”
  “国库现在还有多少储备?”
  这个问题,早前张新彦已经回答过。
  方文韬虽不知晓这件事,但明白即便他不说,薛居正也能从其他渠道了解,故而只是稍稍犹豫便如实回答:“至今日尚有两千万缗。”
  薛居正笑了,他神情变得轻松,靠到椅背上:“两千万缗,足够了。”
  方文韬抿唇不答。
  “我也不要你拿多,二十万石米粟,不算多吧?“
  薛居正要的是常规数量,基本每个州能拿到两万石左右。
  不要钱,只要粮食,因为灾情之下,米价可能会涨,国库最终大概要拿出来三十到四十万缗。
  再加上各地粮仓都有备用的储粮,算上这些,国库拿出的真金白银就更少了。
  方文韬松了口气,直接应承下来:“便照参政吩咐。”
  ……
  东京粮商总会的大管事郭守安召集粮会管事们与家中聚会,开封粮商们没人敢拒绝。
  人郭大管事,乃是当今国丈的远亲。
  虽然天子争权失败导致国丈宋延渥被踢出中枢,但借着卢璟去世、卢氏兄弟被迫丁忧的机会,宋氏外戚已经成功压过卢氏外戚。
  随着天子日渐成长,而首相毫无作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给宋氏外戚面子。
  郭守安也借此东风,扶摇而上,以多家商行股东的身份,当选东京粮商总会的大管事,协调开封以东粮商诸事。
  在约定时间,十三位粮商陆续抵达总会会馆。
  郭守安在门内依次将众粮商引入议事厅。
  待人到齐,议事厅门被关上,郭守安坐在主位上,神情严肃地说道:“今年灾祸频频,所因者何,某不多言,召集诸位来此,是为粮价。”
  这话一出,不少粮商都把目光投向坐在中间的利民商行河南道大掌柜扈家康。
  果然,扈家康第一个开口:“不知郭会长是何想法?”
  郭守安朝扈家康点点头,十分平静地回答:“宋国丈叮嘱我要为民谋利,我深以为然,故召集诸位,是想划一条线出来,把粮价稳定在这条线以下,免得百姓吃不起粮食,饿毙于途。”
  所有人都面露惊讶之色,没有立刻附和,倒是扈家康点头道:“会长所言甚是,扈某赞同会长所言。”
  郭守安笑笑,然后看向其他人:“扈掌柜深明大义,尔等如何?”【1】
  “会长高义,我等愿追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