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想必大家也能明白,家产武艺,家产在前,是首要考量。毕竟习武操练需要钱粮,赏罚调度需要威望,这些都只有当地大户才能做到。
  但这样也就意味着位于县城之内的官府对城外乡里控制力进一步下降,必须把权力分割给当地大户。
  卢仲彦也是明白陈佑不管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集权,容不得有手下独立于州府之外的权力体系存在,所以这个结社能做到什么程度,他必须提前问清楚了,
  对此陈佑早有考量,没有犹豫就直接道:“具体能持有何等器械,你久在行伍比我清楚,这个你自己定。另就是人数,每社人数不可太多,算上老幼,十人之中有一人差不多。”
  “十中有一,是不是太少了点?”卢仲彦皱眉,“据我了解庐州这边一村多为两百余人,只有二十人的结社怕是不足应付贼兵盗匪吧?”
  陈佑听着嘿了一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是十中有一,但他青壮多,怎么可能谨守规矩!这结社有两个原则,一个是村民自主,一个是官府监督,你当我要官府监督的是甚?就是除了登记在册的这些人之外,其余人等不得持有器械。”
  说到这里,他收回看着城下演武的目光,看向许竹林:“不过那些领头发起结社之人,就有劳许军容多多费心了。”
  让许竹林做的是监督的事情,同时陈佑也会让鞠兴达重点关注那些发起结社的大户,相比普通庶民,这种人有动机有能力去勾结敌国。
  毕竟对绝大多数庶民来说,卖国无门这句话比较贴切。
  洛阳皇宫,朝会散去,江夏青同李明卿走到一处:“听说显瑞那东床在庐州鼓捣什么结社,奏请官家开兵禁?”
  这听说是假的,当初讨论此事的时候,江夏青就在现场。
  不过这只是为了起个话头,李明卿点头:“说是开兵禁,实则为了严禁民间持械相斗。”
  “手段颇为奇巧。”江夏青笑赞了一句,紧接着状似无意道:“看样子官家是准备对宋吴用兵了,也不知道会遣何人为帅,前朝时这等大事多是遣枢相领兵啊!”
  这句话刚说出口,他就转换话题:“说起来显瑞你在枢府所做之事皆是善政,只可惜仅为副枢。”
  李明卿微微一笑,江首相这是对王朴不满啊!
  一个是中枢老臣,一个是天子心腹,这两个人斗法,李明卿可不想贸贸然插进去:“都是为官家做事,在哪都是一样的。”
  江夏青微笑摇头,不再多说。


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二)
  两位相公走到路口,一个往东边去,一个往西边去。
  李明卿回到枢府书厅,没有立马批阅公文,而是靠着椅背静静思索。
  去年河北河东大震,人没死多少,但乱子出得不少,当时朝堂议定时任大理寺卿的陈槐前往处置。虽经有波折,但总算处置得当,陈槐非但无过,反而因功调任太常寺卿。他无事,首相江夏青自然也就无事。
  问题在于相比枢相王朴,首相江夏青不怎么得圣心。这几年虽说朝堂上有意压枢密院抬政事堂,但有王朴这个枢密使在,再加上李明卿手里抓着的后勤改革,枢密院仍然在侵蚀政事堂的权力,只是比不得从前罢了。
  眼下中枢一步步收紧方镇武将权力,偏偏到了这最顶端的几个人,总领政务的首相被负责军务的枢相压制,换谁心中都不会爽快。
  现在江夏青就是想拉拢帮手,希望能把王朴打发出京。比如去淮南,正好也能压一压陈佑。而李明卿若是能在王朴走了之后接掌枢密院,陈佑受到的那点损失就不算什么了。
  可惜李明卿不想在这件事上掺和,官家对江夏青渐生不满,该知道的都能看出来,是以他并不看好江夏青。
  还是那句话,战事未平,手里没兵的宰执是去是留全看官家心意。江夏青能留到现在,除了他处理庶务未有不妥之外,还有就是暂时不好寻人来接替。如果他真的要同王朴一争高下,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想到深处,李明卿叹了口气,说江夏青手里没兵,他手里又何尝有兵?天天抓着后勤之事,反倒叫一干将校对他多有不满。
  这还得是早日一统,方才能真正兴文啊!
  李明卿正感叹着,突然一书史敲门进来:“相公,肃政司有司宪弹劾陈节使以酷刑治民,要求法司严查。”
  一提这事,李明卿立刻就想到了陈佑前些日子来的信,当即坐直身子吩咐道:“去问清楚。”
  几日之前,庐州这边,陈佑坐在主位上翻看卷宗,冉益谦坐在他下首静静喝茶。
  卷宗上一干证据证言全部略过,直接翻到最后判决:余小林谋杀良人、袭击县令,当斩;龚氏子奸辱良人,龚氏勾连县衙包庇之,兼且诬告构陷苦主,当杖、罚金、下狱。
  另有一干涉案人员皆有判罚,就连巢县令也没放过,在卷宗旁边就是一份弹劾巢县令玩忽职守辜负皇恩、勾结龚氏构陷良人的奏疏。
  简单来说,无论你有无冤屈,只要犯了事,冉益谦都给定罪了。
  这就是他的观点,不同于贾寻幽之前所说的私仇不敌国法,冉益谦这是要“以法为纲”。
  陈佑怎么都没想到,一个读儒家经典出来的士人会有这种想法。
  依法治国啊,这个想法实在太激进。
  不过,只要不大肆宣扬,又有何惧?
  陈佑轻笑一声,高声喝道:“拿笔墨来!”
  一直安静喝茶的冉益谦顿了一下,他是明白陈佑准备作为主官附署签名了,当即放下茶盏,肃容长揖:“今日方知将明忠君爱民之心!”
  可不是么,如果陈佑不附署,被攻讦的只有他冉道盈,就算是陈佑附署了,扬名的也是作为主审的冉益谦,陈佑最多就是个陪衬。
  不过在陈佑看来,事情不是这么算的。
  现在冉益谦做出这等判决,陈佑要么同意要么反对。反对么,推翻判决重新宣判就是,只要不如此,那就是默许,就是赞同。
  赞同且不必多说,一个滥用刑罚打击异己的帽子跑不掉,反对的话,说不得就是包庇罪犯、贪赃枉法之类的说辞。只要有人想对他下手,怎么都能找到突破口。
  有没有人想把陈佑掀下去?肯定有。
  既然反对也是错,赞成也是错,那不如就顺着自己心思来吧!
  签字附署之后,陈佑先是写信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京中诸人,随后写了一篇奏疏,请求安排水军至巢湖,一来叫水军巡江给宋国以压力,二来在巢湖演练水陆合击之术。同时也提出了可以暗中招抚吴越国,遣大将沿海陆登陆吴越,以备夹击宋国。
  后面那个建议是个鸡肋,若真要两面夹击,让吴越出兵就行,没必要辛苦分兵过去。不过做臣子的,总得给皇帝表现的机会,你事事都给皇帝安排地好好的,还要他这个皇帝作甚?
  再之后就是派人监督都督府辖下诸州结社事宜,同时收纳整理鞠兴达送过来的情报消息。虽然朝堂之上未曾明言,但陈佑这里已经开始在做攻宋的准备了。
  这些,远在洛阳的赵元昌都看在眼里。
  事情果如陈佑所料,当冉益谦的奏章和庐州的死刑申请送抵洛阳,立刻就有传出陈佑谋夺当地贤良家财,借小案抄家杀人。
  紧接着就有御史司宪弹劾陈佑滥施酷刑。
  这时候还没有人把目光放在余小林身上,大家想的是先给陈佑扣个帽子,把他名声搞坏再说。
  京中有李明卿主持,自然不会任由陈佑被人攻讦,按照之前的安排,先是上疏为陈佑开脱,等详细卷宗送到刑部,立刻爆出余小林案的前因后果,直接把矛盾引向余小林该不该死。
  李明卿陈佑这翁婿二人之前和刘承泽李继勋有隙,在求名的御史们动手之后,这两人立刻就发动手下官员跟进。
  现在庐州这边判了余小林死刑,那他们自然就是认为余小林不该判死刑,陈佑有此判决,当是酷吏无疑,同时大家也试图把龚氏被判刑联系到陈佑意欲谋夺家产上面去。
  李明卿也没闲着,他这边分两步走,首先是安排人手赞成判余小林死刑,和敌对官员互喷,之后就是去和江夏青王朴等人商议攻宋之事。
  御史弹劾陈佑的时候,陈佑那份奏疏尚未被批复,李明卿要谈的就是这份奏疏中所说的事情。
  江夏青正在筹谋对付王朴,这时候不想掺和进去,李明卿不谈余小林案只谈攻宋,倒是符合他的心思。而王朴呢,现在还不到他就此事发话的时间,身为枢密使筹划军事那才是本职。
  表现出不在意这场风波、一心为国谋划参赞的态度之后,李明卿现在就等着陈佑自辩的奏章入京。


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三)
  上书自辩,从来都是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稍微慢一点可能就没有申辩的机会了。
  京中弹劾的消息送到庐州之后,陈佑立刻就安排驿传把早就写好的《答质疑状》快马送至京中。
  与其说是回应弹劾,不如说是直言喝骂御史司宪。
  他在奏章中就说了两件事,余小林被判斩刑乃是国法所定,以及龚家受刑者皆是从犯,未有无辜良人。然后他重提肃政司设立的初衷,直言肃政司一干司宪若有疑惑,当随法司至庐州调查,而非坐在京中闻风而吠。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