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陈佑,判案的正主冉益谦也一起上疏,他的火气倒是没陈佑那么大,只是说国家法纪乃是重中之重,不可轻忽云云。战斗力远远比不上陈佑。
陈佑这份奏章内容公开之后,御史台和肃政司立马就炸开了,纷纷上疏弹劾陈佑侮辱言官阻塞言路、以求蒙蔽圣听,总之是怎么严重怎么来。
当然,他们也没忘了借案子的判决来证明陈佑多么丑陋不堪。
这正和陈佑的意,就在御史司宪的奏章堆满政事堂诸相公案牍的时候,李明卿等人正坐在同明殿内讨论陈佑的奏疏——谈论军政的那几份。
自从出发前往庐州,陈佑平均下来是两天上一份奏章,或是谈论魏王,或是建言军政,总之是让赵官家能实时把握他的思想动态。
他的奏章上得比较勤快,可能是因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缘故,有时候提出一个看法或建议,不久之后就会自己把它推翻。因此赵官家就没及时批复他的奏章,而是一直积压着,隔一段时间集中答复一次。
这些奏章的内容,有些会放出去让人知晓,有些则不会。不过涉及到军政的奏章,只要赵元昌考虑之后认为没多大问题的,就会转给政事堂或者枢密院,让相公们提前考虑权衡。
言官弹劾陈佑滥权枉法,赵元昌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就召集相公们来议事。能让陈佑去做的就直接批复了,不能的就驳斥掉,顺便带着借此机会敲打一下陈佑,让他去做都督府长史,是要他稳住淮南不要生事。
他对陈佑还是有些不满的,身为一地节镇,底下出了命案你竟然没把它压住,最后闹得中外皆知,要么是你能力不行,要么是你没用心。
从君臣相识到现在,陈佑能力如何赵元昌心知肚明,所以只能是他陈将明没有用心。
只是看陈佑这一沓一沓的奏章,有一时疏漏也正常,故而他才只是敲打一番作罢。
讨论了大概一个时辰,最终在几位相公之中确定了夏粮入库之后攻宋。
确定要用兵,各项准备工作就该悄悄展开了。比如兵马调度、粮草辎重等等。
首先定下来的是水军巡江,由于武昌节度还在宋国手中,江陵水军和洞庭水军暂时动不了,只能按照陈佑建议的,让淮水水军南下巡江,顺便配合步军演练战术。
再之后就是招抚吴越,使者是税务监黄世俊,也难为他老人家大把年纪还要去出使。
还有就是北边事务,周辽两国大战没有小战不停。这是王朴的建议,一为练兵;二来通过谍报得知辽国内部有部族因为攻燕收获不多而对当今辽帝不满,可以通过连绵不绝的战事来放大不满促使辽国内乱。
但是小战不停对周国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如今要对南边用兵,就要同辽国友好相处。这也要派使者,问题在于出使辽国有生命危险,但是要谈的事情偏偏比较重要,使者人选一时半会定不下来。
议事结束,诸相公出同明殿,刘承泽走到李明卿身旁,面容冰冷地赞了一句:“贤翁婿果然是好手段!”
李明卿露出和煦的笑容,语重心长道:“雨润兄过奖了,咱们这些人,把精力放在军国大事上才是正经。”
刘承泽呵呵一声,快步离去。
另一边,同样察觉到自己被摆了一道的李继勋倒没有去找李明卿,而是找到江夏青:“箬笠相公今日可有空闲?”
本来正在考虑该遣何人出使辽国的江夏青骤然听到李继勋的招呼,先是愣愣地看向他,随即明白他的意思,含笑点头道:“今晚我做东,明燕楼如何?”
“便听相公的。”得了回应的李继勋自无不可。
果如相公们所预料,上午才借着陈佑的奏章讨论完攻宋事宜,下午就看到弹劾陈佑如潮弹章,赵官家心情如何不必多说,跳得欢的几个直接贬往蜀地。
不过他没有如陈佑所想出面裁断余小林案,而是派法司去庐州重审。
收到京中的消息,陈佑叫来冉益谦:“看来道盈这些要离我而去了。”
冉益谦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自然明白陈佑话中的意思:官家对这个案子闹大的事情十分不满。
官家不满了就得有人背锅,言官已经有被贬的了,那么庐州这边自然是主审官冉益谦承担责任。就算最终结果是没有过错,那也会被调离淮南。
冉益谦沉默一阵,露出自信的笑容:“将明不必多说,我早有准备,这场论战尚未结束。”
没错,冉益谦是把余小林案当做一个火星,来点燃关于人情国法的论战。只要论战未停,他就不算败。
“嗯。”陈佑点点头,“你我相识数年,我在这里给你交个底,你要以法为纲,我是赞同的,只不过我不会站出来为你说话。”
赵元昌的处理方式叫陈佑明白,他现在最好别掺和进这次论战,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冉益谦抿唇,随即抱拳:“有将明这句话足矣!”
说完,他便告辞离开。
陈佑坐在椅子上目送冉益谦离开,心中满是感慨。
也就是他现在离不开淮南,否则的话赵元昌不可能动手把他摘出来。
法律是国家权威的体现,显然赵元昌也想趁此机会再次加强中枢权威,故而在组织言官攻讦陈佑之后放纵“法不容情”和“法外容情”的交锋。
若是最后结果是法不容情,冉益谦最多就是调离淮南,前途没问题。但如果是法外容情胜了,则冉益谦估计要沉沦一段时间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四)
不过总感觉很不得劲啊,明明都做好暴打对手的准备了,结果因为犯规被裁判扔出场外。
说是不管,实际上他还是有些放不下,便写了封信给京中胡承约。
胡承约现在依然是肃政大夫,陈佑之前就余小林案跟他通过气,两人算是统一立场。但是这次第一个对余小林案提出不同意见的不是复核死刑的刑部之人,而是肃政司和御史台的,想来胡肃政乐意借此机会把肃政司中不听话的司宪清理出去。
这事完结,陈佑对朝中争论便只保持有限的关注,他开始召集人手议论攻宋之事。
五月二十一日,敕以舒州、蕲州属扬州大都督府;以江陵府及复、安、岳、黄等州置荆南制置使司,湘北都监潘美为荆南制置使;以荆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事窦少华任武安节度使。
连续三道敕令,拉开了攻宋的序幕。
舒州、蕲州、黄州,以及武安军驻地长沙府,全都是宋国领土。这次任命不是那种名义上的遥领,而是要他们把这些地方拿到手中。
节度府正厅内,庐、和、舒、黄周边地图挂在墙上,陈佑并一干将校幕僚坐在地图前面盯着地图。
范昌佑手里攥着一根尺许长的木棍站在地图巨大的地图前面,有些紧张。
这是出兵之前的军议,参与者陈佑、卢仲彦、冉益谦、许竹林、鞠兴达、三府一州诸幕僚以及保信诸军指挥使。
陈佑正襟危坐,见范昌佑看过来,朝他微微点头:“开始吧。”
得到许可,范昌佑深吸一口气,抬起木棍点在舒州上:“根据大帅要求,这一次出兵的目标是舒州,包括桐城、怀宁、望江、宿松,这一次都要拿下,如果条件允许,黄梅县也在目标范围内。其中有两个地方要特别注意。”
范昌佑重重一点:“枞阳和皖口。这两处皆是重要津渡,不可留在伪宋手中。”
听到这里,卢仲彦突然开口:“没有水军的情况下,这两处便是得了,也是易攻难守之处。”
“先看情况。”魏仁浦出言解释,“淮水水军已然南下,只是不知道在我等拿下这两处之前能不能赶到。如果敌军来攻时仍无水军支援,可纵火焚毁。”
一干将校皆是点头,卢仲彦示意范昌佑继续。
被这么一打断,本来变得平静的范昌佑又有些紧张起来,顿了顿才接着道:“根据鞠观风所言,现如今伪舒州刺史为周同庆,此人出身低微,以军功至此。其人手下兵马两万有三,其中牙兵四千余人......伪池州刺史为戴延和,是伪宋帝戴延康族弟......有战船五艘......”
一大串的内容,分别是舒州和池州、蕲州的情况介绍。舒州是他们这次的目标,池州和蕲州是这次有可能会援助舒州的敌方势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介绍完敌人,范昌佑便停了下来:“我就介绍到这里。”
“嗯。”陈佑点头,转向仓曹参军事宁彰文:“宁司仓,你来说一说后勤补给。”
仓曹参军事有一个职责是“度量”,来负责后勤粮草刚刚好。
四十多岁的宁彰文起身走到地图前:“先说粮草,夏粮未收,庐州各地都是之前存下来的陈米旧粮。扣除留下过渡和应急所需,若出兵五千以下,则粮草足够两月之用......”
打仗打得是钱粮,没有钱没有粮,就使不动那些大头兵。
总得来说,庐州的粮食还算充足,只是钱不多。
等宁彰文说完,陈佑轻咳一声,沉声问道:“现在情况是这么个情况,你等认为出兵多少合适?”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