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而那彭澧顿时大喜,躬身道:“多谢使君!”
  陈佑点点头,看向高启:“少尹最近要忙各县建筑放粮的事情,不如就留这个彭澧在身边,也能分担一些劳苦?”
  这话一出,彭澧脸上露出惊诧的神色。
  高启稍稍沉默,展颜笑道:“既然是使君推荐的,便叫他跟着吧。”
  仔细打量他的陈佑微微颔首,又看向彭澧:“高少尹是京兆府老人了,你虽有才学,可这处理政务还得多跟少尹学一学。”
  “是,使君放心。”
  彭澧看了一眼高启,也朝他行礼:“有劳少尹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
  正说着,梁关山来了:“使君,少尹,政事堂符文来了。”
  从录事参军事手中过一遍的符文,只可能是那种纯粹的公事。
  最近高启表现不错,陈佑也有意缓和关系,当下没有避开他,只是朝彭澧看了一眼,然后对梁关山道:“政事堂突然来文,是有什么大事么?”
  那边彭澧注意到了陈佑的目光,小声地说了一句:“那我就先告退了。”
  陈佑微微点头,在他出门的同时,伸手接过梁关山递来的文书,余光看到高启似乎也准备起身离开,便笑道:“少尹若无事,不如留在这里一同参详。”
  高启一顿,随即脸上露出笑容,刚刚抬起的屁股重新放到椅子上,笑呵呵道:“就听使君的。”
  陈佑笑了笑,示意梁关山坐下,转手拆开文书。
  政事堂令诸府军州整顿官学,不日将有学政巡查,凡不合规者减少今年秋解名额。
  一件事传达了两个消息,第一是明天春天开科举,第二是新增了一个学政的职事,不知道是临时的还是要成为定例。
  陈佑看完顺手递给高启,然后询问梁关山:“尚同你可听说过学政这个职事?”
  梁关山略一皱眉:“之前未曾听过,京中还没传来消息。”
  他说的是进奏院,按道理永兴军裁撤之后京兆府是没有资格在京城设立进奏院的,不过之前有人奏请把进奏院人员改由中枢委任,中枢诸事尽皆通过进奏院分发诸府军州。
  总之就是,今天开朝会说了什么什么、哪个人上奏章结果被驳斥等等,哪怕同京兆府无关,进奏院也会整理刻印好分发给京兆府一份。
  政事堂符文都到了,进奏院还没有消息,那就只有一个可能:这个决定很突然,做出决定之后政事堂直接就签发命令。而进奏院得等一天过完之后再行刻印分发,晚个一天半天很正常。
  暂时不知道具体情况,空对空也讨论不出什么,三个人商议一阵,决定先让功曹梳理府内学政,等京中消息到了再讨论怎么应对即将到来的学政。前一个“学政”是京兆府官学选举等情况,后一个“学政”是这次新出现的职事。
  高启回到自己的书厅,刚坐下没一会儿,彭澧就过来了。
  见面落座之后,彭澧露出苦笑:“高公,我实在是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
  两个人认识!听彭澧这个称呼,显然不是普通的认识那么简单。
  “谁能料到咱们的陈使君会来这么一手。”
  高启也是无奈,不过他很快就把思绪转移到后续措施上去:“不过无妨,跟着我就跟着我,或许,你可以向他透露我的一些消息,也能够叫他看重。”
  “好。”彭澧点头,“高公,之前陈使君说的那个放粮是怎么回事?”
  “你去找其他人问。”高启摆摆手,“别在我这里呆太久。”
  关于这份政事堂符文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兆府,除了进奏院的邸报,还有陈佑的私人渠道。
  事情的起源是庐州一位县令上了一份奏章,这位县令名叫李昉,官宦世家,景瑞年间进士及第。冯道为相的时候同他多有接触,赵元昌征淮南的时候就把他带在身边,后来成了庐州慎县令。
  淮南是新纳之土,各种问题交杂,李昉认为首要的是教育,因此上了一份奏章奏请朝廷督学。他认为当今乱世,不少官员都想着养兵平乱,但养兵只会越来越乱,不如休养生息,依靠教育来使民安稳。同时谏称科举应该成为常态,而不是随官家心意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云云。
  文官们自然十分赞同,这相当于是要打击武将。而够资格参与小朝会的老将们虽然对休养生息有异议,但也不得赞同科举应该常态化。
  于是就有了政事堂的这份符文,而秋解的诏书应该会在八月中旬颁布,具体名额则要等各地学政巡视结束后上报朝廷统一分配。
  也就是说,即便你秋解试中名列第三甚至第二,都存在没有参与春闱的资格,只有第一名是稳稳当当的。
  现在各地学政的名单及负责范围还没确定,陈佑也不知道谁会负责京兆府,只知道学政的品阶不会太高,大概在六品左右,选择范围比较大。
  秋解开始之前,陈佑之前的奏章终于得到批复,朱笔御批:准!
  至于陈抟,原先的计划取消,刘守忠和石守信一同护送陈抟回京。
  另一个就是京兆府隔壁的凤翔府有着落了,首先是凤翔节度裁撤,紧接着凤翔府被降为岐州,算是恢复了以前的名字。而新任的岐州刺史,是几次被贬的苏逢吉,他又从县令升上来了。
  顺带一提,苏逢吉升官之前有宦官专门找他谈话,那宦官回京时带了一辆拉着重物的马车进了内库。
  负责京兆府的学政是一个陌生的文士,据说曾在沈国中枢当过拾遗补阙之类的职事。
  对陈佑来说,这是个好骗的,因为这人真的是一个文士,在长安城见到陈佑的第一句话就是:“数朝古都,风韵非凡啊!”
  然后拉着陈佑安排的一个熟读诗书的幕僚在城内转悠、谈论诗文,晚上再次见到陈佑时,首先就批判了陈佑缩小长安城的行为。
  陈佑能有什么法子呢,来这么一个人,不把他糊弄......伺候好了,就对不起京兆府那些一心向学的学子们呐!
  十一月,各地发解名额出来了,京兆府有二十一人,仅次于河南府。
  一场乡饮酒礼之后,陈佑送这二十一人前往河南府。同时,他还为比较看好的几个人准备了引荐书信,可以让他们在科举开始之前获得一些小小的优势。
  至于那些无缘本次春闱的士子,只要入了他的眼,又没有短期内再次参加秋解试打算的人,陈佑都根据他们本人的意愿,推荐给了关系网中主政一方的文武官员。
  陈佑牢记冯道的叮嘱,任何有潜力的士子他都会接触留下人情,不说全部成才,只有其中有一个两个能出将入相,那就是成功。更别说不少人即便未能走到最后,也会成为中层官员,这也是一份助力。


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一)
  嘉定五年冬十月,陈佑带着一帮人在长安城外转悠。
  这一年来,请示了赵元昌之后,陈佑把长安城周围的宫殿全都被平掉了,该平整的平整,该挖渠的挖渠,城周这一片基本上都是农田。
  城中军民排泄物现在都被统一收集运出城外用来给农田施肥。原本陈佑还想推广那种小型沼气池,可惜试验之后发现没有合格的开关管道,使用中要么会泄露要么会爆炸,只得放弃这个想法。
  这一点他记了下来,让自家工坊去慢慢研究。
  十月已经算是冬天了,现在还在田里忙的基本上都是在翻土,把秋收留下的根翻出来,茎压下去,这样到来年好歹能给土地增加一些肥力。
  走到城北龙首原上,陈佑看着西南边的新长安城,有些感慨。
  新长安城不是一个规整的矩形,城墙大多数沿着老长安内河岸来建造的,为得就是便于防守。
  其实如果完全让他从无到有新建一座城的话,他很可能会选择把城池地基垒高,在城墙外人为制造一个向外的斜面,这样做可以让攻城方的云车、移动女墙车等车类器具使用起来更加困难。唯一的坏处就是不好朝城内引水,城内用水要么是打水,要么从城外运水。
  不管怎么说,眼前的新长安城,是他亲自建起来的,感觉同之前的锦官洛阳完全不同。
  陈佑做了一个深呼吸,开口道:“明天我就要出发归京,尚同你要看好府内事务,沧海第一次接触税赋,你和仲文多帮衬些。”
  被他提到的三个人连忙应下。
  梁关山和崔翰倒没什么,只是吕云帆脸上有些烧。
  吕云帆在负责长安万年两县刑狱事上没出错,反而因为断案公正、查案仔细得到一些称赞,于是当崔翰调任治安曹参军事时,吕云帆接掌了税曹。
  可惜他心态没调整好,夏税的时候态度偏软,要不是崔翰在税曹时带出来的那些警察营老人转成的税务员应对得当,很可能会出现抗税事件。
  此时陈佑提到这一茬,表面上是让梁关山和崔翰帮忙,实际上却是在敲打吕云帆。
  吕云帆连忙下决心做保证:“使君放心,我早已向崔治安讨教经验,这次定不会出错!”
  “我只看结果。”
  陈佑神情淡漠,语气冷淡:“税曹人手没有治安曹那么多,你首先得想好怎么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