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没等他一个一个念出来,吴峦直接就皱眉道:“现在说的是南征之战,王副枢此时切莫离题。”
陈佑知道现在该自己上场了,当即道:“吴枢使此言差矣!王副枢所言之人所列之罪,多与南征有关,在此时说来正是适当!”
吴峦乜了他一眼:“王副枢欲言之事,陈詹事从何而知?”
话语间的意思就是两人暗自勾连结党。
陈佑轻轻一笑,朝赵元昌拱手道:“启禀陛下,陛下南征之时,新任枢密副都承旨董成林到任,接手内间房之后梳理近年枢府事宜,发现了这种种不妥之处。臣恐于南征有碍,同王副枢商议之后决定待陛下回京再行通禀,故而一直拖到今日。还请陛下恕臣不告之罪!”
说完,他深深一揖。
王朴也一同作揖道:“此事确如陈詹事所言,还望陛下恕罪!”
吴峦没有任何尴尬的神色,他眯着眼睛打量着陈佑王朴,又看了看坐回到位子上的冯晖,只是在目光扫过端坐首位的冯道时略微有些停顿。
而赵元昌,听了陈佑和王朴的话,毫不在意地抬手笑道:“两位有此思虑,朕深感欣慰,何罪之有?”
“谢陛下!”
“嗯,既然陈卿说此事与南征有关,王卿且仔细说来。”
“是!”王朴应了一声,将手中纸张交给宦官呈递到赵元昌桌上,他自己则语气平缓地说着一干罪证。
陈佑坐回到椅子上,他看到,赵元昌拿到那一叠纸之后没有像之前看冯晖奏章那般翻阅。
这不奇怪,因为纸上的内容赵元昌都清楚。
虽然当时没有爆出来,但两人实际上通过武德司将消息传到了还没回京的赵元昌手上。所谓的“没有通禀、不告之罪”,都是假的。
到这个时候,陈佑也清楚了,这一次小朝会,实际上就是赵元昌同吴峦之间的短兵相接。
看情况,赵元昌是做好了准备,而吴峦则完全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也就意味着,吴峦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究其原因,有三条。首先就是赵元昌身为天子占据大义,这一条其实占的比重蛮小。其次就是吴峦整合的那一干人个体利益诉求同吴峦的利益不相同,,一旦自身利益得到保证,反手刺吴峦一刀毫不奇怪。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吴峦这个枢密使,手里面没有直属的兵马。
若吴峦此时手握侍卫亲军或者殿前司,赵元昌还真不敢这么直接,而是会选择先虚与委蛇,再徐徐图之。
待王朴说到枢密副都承旨贺子风时,吴峦终于变了颜色。
他直接打断王朴的话,朝赵元昌道:“陛下!附会之言不可轻信!枢密院掌天下军事,但凡涉及军兵,皆可牵扯至枢府,如此岂非枢府上下皆为祸国罪人!”
赵元昌没有说话,王朴也没直接回答,他反问道:“敢问吴枢使,景瑞二年秋,枢使在何处?”
这个问题,是用来说明王朴口中涉及到的文官武将同吴峦的关系。
然而吴峦却没有回答,他喟然一叹,朝赵元昌长揖道:“陛下!臣,忠心为国。当年先帝在时,臣便跟随先帝和官家......”
他说着,语气中就带了些哽咽。
赵元昌原本紧绷的脸色不由缓和下来,温声道:“吴相公何至于此?你之忠心,我是知晓的,往后还指着相公悉心辅佐于我啊!”
吴峦轻拭眼角:“臣身为枢密使,未能管好枢府官吏,以致官家忧心,着实有罪!臣请辞枢密使之职!”
这话一出,陈佑看到赵元昌脸上浮现出犹豫的神色。
陈佑不由暗叹,说到现在其实还没牵连到吴峦,但吴峦先是摆出反抗的态度,紧接着重申自己的忠心,话语中还暗示当年支持赵元昌即位的事情,最后又主动请辞。
这一招以退为进,用的是一波三折。
而且看赵元昌的样子,虽然想就此罢免吴峦,但事到临头还是犹豫不决,显然吴峦成功了。
不过,这以退为进也得看是谁用,当年郑志康就是一提出请辞,立马获准,一点反悔的余地都没留。
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
此时,当年以退为进结果真的退了的郑志康就坐在殿内,眼见着官家似乎想让年老体衰的吴相公继续操劳国事,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以及关爱同僚的朴素思想,他开口了。
“陛下,吴枢使高居庙堂联络中外,臣闻此次南征大胜皆赖枢使之功,便是往日有些小错,有此大功也当重赏。”
郑志康一脸诚恳地建议道:“不过正如陛下所言,功是功过是过,有功不能不赏,有过不能不罚。既然如此,臣以为不若先罚后赏,罚宰相以正纲纪,赏罪臣以励军心。”
后一段话纯粹是为了膈应吴峦,真正起作用的是开头那一句话。
联络中外,南征。
吴峦直接就黑了脸色,立刻高声道:“南征能胜乃是陛下得天之佑,诸将皆乃陛下指挥,吾等岂能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然而已经迟了,赵元昌的眼神重又恢复冷淡。
他看着只差呼天抢地的吴峦,缓缓道:“吴卿功劳朕皆知晓,你不必自谦。”
吴峦愣了一下,随即长揖:“臣,必以死报陛下!”
“朕不要你死。”赵元昌扫视殿内诸臣,“朕要的不是诸卿的命,朕要的是诸卿为国尽忠,莫以私害公。”
没留时间让诸臣表忠心,他说完之后直接扭头看向冯道:“太保以为王卿、冯卿所言之事当如何处置?”
冯道没有立刻回答,他垂首沉吟一番后才开口:“回禀陛下,此事涉及文武众多,或可遣一重臣持节宣慰核查,有过则罚,无过则勉。”
赵元昌点点头:“太保所言甚是。”
接着,他看向郑志康:“不知郑平章可愿走这一遭?”
代天巡狩,累是累了些,但隐形权力可不小。
郑志康立刻起身长揖:“臣遵旨!”
陈佑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心知这应该也算是君臣之间的默契,想来郑志康也是不想再在京城闲居下去,总得为子孙后代铺路。
此事议定,赵元昌才看向吴峦,仿若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般道:“吴卿坐下罢。”
没有提请辞或者罢免的事情,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了,吴峦要倒了。
议事结束已经差不多午时了,赵元昌留诸人在宫中用了午饭之后才把一干人等打发离开,而陈佑则被留了下来单独问对。
天气炎热,君臣二人也没心情出去闲逛,就坐在一间斗室之中,一边喝着冰饮子,一边执子对弈。
陈佑围棋水平不高,而且他当初学得规则同现在通行的不太一样。好在基本规则相同,而且这时候的规则远比不上之后详尽,学了一阵时间倒也熟记于胸。
得益于陈佑的棋力本来就不强,改变规则并没有让他水平降低多少。
一百五十多手之后,陈佑终于看出来自己已经输了,叹了一声投子认负。
这时候他听到对面赵元昌长叹一声笑道:“将明你这棋也太臭了些。”
陈佑无奈一笑:“是官家棋艺高超,臣所不能及。”
后一句是实话,赵元昌确实要比陈佑强,至于前一句,嗯,咱们换个话题。
各自捡起棋子丢进棋笥,然后互相交换。
两人动作熟练,刚刚结束的不是第一局,换言之,陈佑已经输了好几盘了。
一直失败的感觉并不好受,但赵元昌似乎很喜欢这种看着对手拼尽全力挣扎之后仍然失败的感觉,于是陈佑只能陪着他继续下去。
只不过确认陈佑棋艺是真的不行后,赵元昌放在棋盘上的心思就少了些。
“将明你可知道这次死了多少人?”
落下一枚白玉棋子,赵元昌开口问道。
陈佑原本正盯着棋枰思考,听到问话,摇头道:“四月份的时候听说死了十多个。”
没错,两个人谈论的正是武学院的学生。
赵元昌轻笑一声,吐出两个数字:“五十三人,活了十三人。”
“啪嗒!”
正在落子的陈佑无意间使多了力气,落子声音大了许多。
赵元昌盯着棋局看了两眼,随手拈起一枚棋子落下:“苏凤羽和蒋树已经上了请罪表,现在正在家里等着呢。”
陈佑沉默一阵道:“苏院长和蒋府率一直尽心尽力。”
“我知道。”赵元昌微微摆手,“这事不是你们的错。”
他顿了顿,才接着道:“吴峦在针对武学院,我都知道。”
“圣明无过陛下。”陈佑轻轻恭维了一句。
“正好这次得了三州之地,我准备把活下来的这些人都安排到新得之县去,将明以为如何?”
陈佑略一思忖,带着些征询地语气道:“若是都在一处,似乎也不好吧?而且西北之地也需人,听闻定难军同朔方多有争执,或许可召李彝殷入朝?”
李彝殷,定难军节度使。
朝廷想要对外藩动手,最经典的操作就是召其入朝。
例如在原本历史上的三十年后,宋太宗想要削平西藩,首先做的就是令李氏族人入京,只可惜当时跑了一个李继迁没重视,最终出了一个西夏国。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