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幕僚一顿,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
怔了怔才出声应下,缓缓退去。
待他离开,白崇文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合上眼继续享受。
好一会儿,突然开口道:“这人不能留了。”
他话音刚落,一处屏风后面传出一声“喏”,紧接着脚步声响起,渐渐远离。
白崇文很清楚,他在宋国才能拥有这般权力,一旦投周灭宋,绝对比不上现如今的生活。
但他同时又很纠结,他要想保持现有的权力,就不能让宋国皇帝太过强势,在某些事情上,比如上一次拒周攻沈,他就拖了后腿。可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宋国衰弱,最终还是有可能被周国剿灭。
往左也为难,往右也为难,甚至让他生出“要不自己来当这个皇帝”的想法。
悠悠一声长叹,白崇文很苦恼。
“爹爹,听说周国又来人了?”
一个清朗的声音自门外传来,白崇文不得不睁开眼:“我儿从哪得知的消息?”
一个十八九岁身着劲装的青年一边跨进屋内一边道:“我来时遇到了陆先生,问了他两句。”
白崇文哼了一声:“这事你少沾手。”
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
那青年下意识地就低头答应:“哦。”
但紧接着又反应过来,抬头看向白崇文,禁不住反抗道:“我早已不是小孩了!不管什么事,迟早都要去做的。”
虽说是反抗,但他说话的声音却越来越低,显然出声发对白崇文已经是他的极限了,让他朝白崇文大喊大叫是万万做不到的。
白崇文盯着自己儿子,直看得他头皮发麻才意兴阑珊地摆摆手:“回去好好准备婚事,其它事情你少管。”
“嗯。”声若蚊蝇地答应下来,青年低着头离开了。
白崇文突然长叹一声。
后继无人啊!
“把顾大追回来,好好招待周国那些人,跑快点。”
最终,白崇文无奈地说出这句话,将婢女打发走,兴致缺缺地躺倒在榻上。
河南洛阳,陈佑坐在讲武堂书厅内翻阅新近送上来的学员名录。
七月流火,进入七月之后,天气越来越凉爽,陈佑的心情也一直很好。
譬如说,虽然内间房梅松因为江夏青的缘故没能踢走,但在董成林的监督之下,内间房可谓是伤筋动骨,好好整顿了一番。
再譬如说,赵普入了御史台之后,死盯着河南府,大事小事不间断,林师德现在是焦头烂额。
最后就是陈佑自己了,前次北面禀报说燕国似有争嗣的倾向,等周国国内大事平息之后,外间房诸事被交到了陈佑手中。为了方便行动,他又把鸿胪寺和都水监。
鸿胪寺主管宾客及凶仪,也就是礼仪中的宾礼和凶礼。
宾客,指的是非王之臣,比如辽国来使,用的就是宾客之礼。再比如兴灭继绝的二王三恪,用的也是宾礼,意思是皇帝不把你当臣子,两个人是平等的。
至于凶礼,除了丧葬祭典之外,最主要的其实是国内赈灾,不过这年头通常是户部和三司总揽,鸿胪寺能轮到的机会很少。
而都水监,顾名思义,同水有关,掌川泽津梁,舟船漕运河渠渡口,只要涉及到水,理论上都归都水监管。
一个外交,一个水运,都是谍报工作的好载体。
没有内间房,他可以通过都水监来起到相同的作用。而鸿胪寺更是成为外间房的绝佳掩护,至少接触他国高官重臣方便许多。
七月之后,陈佑突然就忙起来了。他先是安排人去燕国,不管徐征是不是真的要崩了,总之就要鼓动燕国几位皇子争夺皇位。紧接着又说服赵元昌遣使出使宋国,将细作塞进使团,授意接触宋国国内文武将官,宁王白崇文只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像南汉、吴越、定难军、永安军、朔方军、归义军、大理等,都是他的目标。也就吐蕃、辽国没怎么涉及。
吐蕃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也没有比较强大的势力,现在所能做的也就是利用行商刺探各部情报。
至于辽国,双方隔着一个燕国,所接壤的部分也就只有永安军那一片。由于周国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所以陈佑想要在燕国发力,看能不能推动燕辽通商,以催化辽国的汉化。而且两国通商之后,或许燕国能维持的更久。
一个持续衰弱的燕国,对周国来说是最好的邻居。
当然,这是在走钢丝,燕辽通商之后辽国汉化、燕国持续衰弱只是最好的结果,也没准会变成燕国被契丹同化,持续性地袭扰周国北面领地。
不过既然赵元昌同意了,又经过两府议事确定下来,陈佑就放心大胆地操作,反正他只是提一个方向,具体执行还是那些专业细作来。
为了这些事,他现在除了每月逢五的一堂课,根本没多少时间去书院。
讲武堂会在中秋之后开课,在此之前,各项准备工作要做好。
陈佑当年没接触过军队,也就日常教育中收到过一些军事培训,成年之后都忘得差不多了。来到这里虽然当了将军,但无论是世家出身还是底层拼搏上来的将领,都远比他专业。简单来说,就是陈佑对这个时代的军队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以致于当初竟然动了模仿士兵委员的想法。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中医的三因原则在施政上也很适用。陈佑现在就是一面突击学习当下的军事理论,一面提出自己的思考见解。
其实现在成系统的军事理论主要还是前人的那几部兵书,更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却没有总结成文,而这就是陈佑所做的事情。
他几乎每天都要找在京将领讨论,隔个三五天就请求入宫奏对,更是经常用太子卫率做试验。现在虽然还没有完整的成果出来,但也让他确定了几个尝试的方向。
这些想法在奏报赵元昌之后,将会在讲武堂的学员中进行试验。
总之,指导思想就是不影响现有军队的战斗力,只要保证这一点,赵元昌允许陈佑尽情的尝试。而且因为王朴调任政事堂的缘故,赵元昌特意让新任的枢密院副都承旨闻克全程协助陈佑,总算是免了陈佑被架空的隐忧。
说到闻克,他可以算是京城这段时间的名人了。
闻克一开始是赵元昌幕府的录事,也是幕僚之属。赵元昌登基、陈佑主持枢密院改制的时候,他成为枢密院兵籍房主事,这一当就是两年。
今年夏天枢密院多人或迁或贬,出了不少缺位,于是闻克开始了自己的传奇经历。
六月十三日,闻克调任司农寺钩盾署令,为正八品上;六月二十二日,调任少府监右尚署,正七品下;七月四日,调任尚书户部仓部员外郎,从六品上;七月十四日调任枢密院副都承旨,加朝议郎,正六品上。
短短一个月,履历之丰富非是一般人所能比。
好在他最后停在了五品以下,否则的话,一月之内由青衣至绯衣,估计得有不少人会嫉妒地发疯。
当然了,从古至今也不缺一夕之内白衣拜相的奇人。只不过相比于那些声名在外的人物,闻克这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骤然升起,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同的。
撇开闻克不谈,枢密院另一个副都承旨董成林竟然意外地同陈佑亲近起来。
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
这么说也不太对,董成林其实弹劾过陈佑好几次,两人也不是什么不打不相识。
不过陈佑在周山开了一个书院的事情在洛阳算是人尽皆知,陈佑课上的一些言论多有流传,支持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无视者也不少。
总之,在听说了此事之后,董成林便想查个仔细,若真的是歪理邪说,哪怕陈佑深得官家看重,也照样弹劾不误。
没想到真正了解了陈佑的理论之后,虽然有看不惯的地方,但大多数观点颇合他的意。
于是,感觉到吾道不孤的董成林写了一份万言书递到御前,把陈佑好好的批判了一番,直言希望官家能够鞭策陈佑摒弃那些错误的观点,发扬正确的观点,好好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不要走入邪途。
董成林虽然变得沉稳了,但本性还是没变。
这份奏章不出意外地送到了陈佑手中,陈佑看了之后也没什么想法,他知道董成林的性子,不准备去招惹这家伙。只不过从那天开始,他在书院中本就十分收敛的言论更加平和正常,轻易不会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语。
没办法,董成林可以不理会,但天子的敲打不能不放在眼里。
至于董成林,虽然他依然会弹劾陈佑,但陈佑办事需要涉及到枢密院的地方,他却十分配合。只不过每次都试图说服陈佑放弃“错误观点”这一条叫陈佑有些招架不住。
“山长!”
苏凤羽从洞开的木门走了进来,他将手中一叠薄薄的纸张放到陈佑面前:“这是重新修改的课程安排,你看看可不可行。”
陈佑接过纸张,笑道:“这里不是书院,再叫我山长有些不合适了。”
苏凤羽咧嘴一笑:“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来。”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