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长安虽繁华,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即便是在后世曼哈顿的繁华下,也同样隐藏着数之不尽的贫民窟、穷人区;即便是在京都,也同样有着城中村的存在。
  北城区,就是长安的贫民聚居区。
  不同于城南戚里、尚冠里的繁华,北城区除西市附近的孝里外,几乎全是矮小寒酸的小农宅,见不到几座高门大宅。
  泥土混合着秸秆筑成一道道半人高的围墙,院内也大多只是一间能略微挡些风雨的泥墙茅草屋,院东角的泥灶台上,则都盖着一个几乎与凉棚无异的‘厨房’。
  夕阳西下,更是为寒冬略显萧条的北城区,增添了一份凄凉。
  夕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城北却并没有几道炊烟升起,就仿佛没有人吃饭。
  东市以南的何家宅,一座矮小的农家小院中,一个看上去不过四五岁的小男孩,正费力的踩着木凳,趴在米瓮边上,用竹瓢从瓮低挖着米。
  在男孩不远处,院落东南角的灶台边上,一个年纪稍长的小姑娘正蹲坐在地,利落的收拾着手中野菜的根茎。
  小手被沾水的野菜冻得通红,脸颊被寒风吹得隐隐开裂,小女孩却顾不得吃痛,只顾着赶在父亲回家之前,做出一碗热气腾腾的吃食,好让奔波数日的父亲回到家,可以安心坐下来吃口饭,稍微缓解身体的疲劳。
  鼓捣了许久,小男孩才费力的从米瓮上爬下来,小嘴微微嘟起,沮丧的走到小女孩身后,拉拉了女孩的衣角:“阿姊,就剩这些米了。”
  女孩手中不忘忙活着,微微测过头,就看见弟弟手上的竹瓢中,只有不到半碗的粟米···
  女孩放下手中野菜,强装轻松的笑着,摸了摸弟弟的小脑袋:“不怕,父亲已出门好几日,当是能带回些米粮的。”
  小男孩糯糯点了点头,将手中装有粟米的竹瓢小心放在一旁,拉起姐姐的手,将那双冻得发紫的小手贴在了自己脸上:“阿姊手寒了。”
  看着弟弟懂事的模样,小女孩强颜一笑,心中顿时泛起一片苦涩。
  母亲在生弟弟的时候便难产离世,弟弟自小体弱,父亲为了给弟弟吃些滋补之物,早已将家中余财花的一干二净。
  如今,小女孩也快到十五岁了,再过几个月,就必须得嫁人了。
  不然,官府就要上门催婚,收取罚金,甚至强拉配朗了;如今家里的情况,又实在是无力替她缴纳‘晚婚罚款’了···
  可家里这般状况,拿不出一点嫁妆,又有谁愿意娶她呢?
  女孩默默哀叹着,破旧的院门便传出一阵刺耳的朽木摩擦声。
  没等女孩反应过来,小男孩已经跑到了门前,跳到走进门的男人怀里:“父亲回来啦!”
  小女孩赶忙背过身,偷偷擦干脸上的泪,再回过头时,脸上已是带上了温暖的笑容。
  “父亲。”
  看见女儿略微发红的眼角,男人面色明显一黯,将怀中的男孩轻轻放在地上,目光躲闪着女孩的方向,低声道:“进屋吧。”
  小男孩赶忙像个小跟屁虫似的跟了上去,欢快的围着男人的腿打转,女孩则是轻轻吸了一下鼻子,跟在最后。
  来到屋内,男人疲惫的长出口气,坐上卧塌,女孩赶忙蹲下来,替父亲脱下脚上那双险些就要粘在脚上的破旧布履。
  屋内顿时被一股刺眼的味道充斥,惹得小男孩赶忙捂住了口鼻。
  女孩则是若无其事般的将那双布履拿起,来到屋外,将布履放在墙根处,从灶台上的陶罐中打出热水,提着装有热水的木桶走回了房间。
  看着蹲在地上的女儿轻轻揉搓着泡在木桶内的双脚,男人眼角微微一酸,沮丧的低下了头。
  “父亲,明日将女儿送去田府吧···”
  女孩微微语颤的说着,缓缓抬起那张清秀,却又显得有些灰暗的脸,眼角噙着泪,望向男人的脸庞。
  女孩看的清楚,父亲进门之后,偷偷将干瘪的米袋藏到了门后。
  父亲没有买到米。
  今晚这顿饭吃完,家里就要断粮了···
  看着女儿凄然的目光,男人再也忍不住,单手捂着眼低声啜泣起来。
  原本欢快玩耍着的小男孩见此,也适时地停止了游戏,含着手指,痴痴的看着父亲轻微晃动的双肩。
  “是俺没用,是俺没照顾好你们姊弟俩···”
  女孩微微擦了擦脸上的泪,拉过男人的手,强笑着摇头道:“女儿怎敢怪父亲。”
  说着,女孩方擦净的泪又出现在了干裂的脸颊之上:“父亲别难过,女儿嫁去田家,那是享福,是好事儿。”
  闻言,男人肩膀起伏的更加剧烈,啜泣着从怀中取出一串铜钱,哀痛的为自己辩解着:“俺真没吃酒,给东家打谷子赚来的钱,俺都存下来了···”
  说着,男人的目光渐渐绝望起来,哭嚎声也更加凄然:“俺存下这三百钱,可就是买不到一石米啊···”
  ·
  ·
  ·
  PS:汉建国之后,天下十室九空,人口相较于秦时大幅减少,国家财政因为税收过低,逐渐陷入萧条。
  为了改变这个状况,刘邦便制定了与现在‘计划生育’截然相反的‘鼓励生育’政策,最开始是在汉初的赐田之事:每一户人家分一百亩。这里的一户就是刘邦留的漏洞——两个老人八个子女,共计十个人,这是一家,算一户,分一百亩田;其中某个儿子娶个媳妇别户,这就是两户,就有二百亩地。
  文中提到的,就是后续‘鼓励生育’的补充措施:女孩子到15岁必须嫁人!
  如果十五岁之后没嫁人,那在之后的三年里,官府一直会收高额的罚款,到十八岁还没结婚,那地方官就会亲自下场,帮这个不愿意嫁人的老剩女找个丈夫。
  国家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多新生儿,从而让人口基数增大,使纳税人增多,也就是收上来的税增多。地方官如此严格执行,则是为了政绩——汉时的政绩,是按官员在位期间,治下人口、田亩以及户口数的增加计算的,增加的越多,越显得这个官员有能力。事关乌纱帽,官员自然是对那些不愿意嫁人的老剩女深恶痛绝,对她们的婚事自然也是无比上心。


第0061章 商人无国(上)
  战国末期,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将天下私人持有的书籍典故尽数烧毁,史称‘焚书’。
  不过,并不是说经过秦朝之后,全天下就没有书了。
  始皇嬴政在焚书前下令,收集其余六国史书,以及百家经典,藏于皇家档案室之中。
  到了秦末,刘邦先项羽一步进入咸阳宫,旋即被咸阳宫的奢贵华丽所倾倒,整日醉生梦死,沉迷于酒色之中。
  这时,刘邦手下得兄弟们当中,唯有一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刘邦根本无法得到咸阳城,所以将秦皇家档案室中的大部分藏书取走,载上了马车,准备随时运走。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项羽大军围逼咸阳,刘邦从云巅掉落,并在侥幸躲过鸿门宴之后,灰头土脸爬出咸阳城。
  秦皇家档案室的书籍,也被刘邦手下那个不懂享受的小弟顺利搬走。
  那个只知道‘偷’竹简的书呆子,长相一般,浓眉大眼。
  他姓萧,名何。
  刘邦退出关中,项羽大军进入咸阳,怒焚咸阳宫,大火连绵三月而不止。
  天下所有人都以为,华夏最后的思想精华,被项羽一把大火付之一炬。
  但萧何却将取走的书籍保存的极其完好,并在汉开国之后,将那些典故书籍,以及咸阳宫废墟中取出的书籍残卷,一同放置到了未央宫中的石渠阁内。
  饶是如此,民间流动的先贤思想、经典却也因始皇帝+战火的双重围剿而骤减,十不存一。
  而民间仅存的那几片残卷中,最受执政者广泛认同的,就是管仲的《管子》。
  《管子·小匡》云:士农工商四名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在此时,天下人的普遍观念中,国家的阶级,便是管子所说的那样,分别按士人,农民,工匠,商贾这四个阶级,次序排列。
  士人,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读书人,不过天下本就没剩下多少书,仅存的那部分又被持有者视为传家之宝,概不外传;所以与其说,此时的‘士人’阶级是文人,倒不如说是‘武夫’。
  旧贵族在战火中尽皆凋零,新的豪强还没又长出牙,就被刘邦的‘陵邑’制度拔掉了齿根,贵族阶级,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樊哙那样的屠狗之辈。
  农民,则是自夏朝开始,便是国家之血脉,政权之根本,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农业是任何封建政权的命脉。
  工匠,其本质依旧无法脱离‘农’的范畴——通过劳动获得收获,再加上此时儒家势微,那句‘奇淫巧技’显得无比乏力,所以其地位并不低。
  工之所以排在农之后,则是因为工匠做出的东西需要售卖···
  光是因为‘售卖’这个环节,工匠就不可避免的与‘商’沾上了关系,从而排在了农之后;光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此时的价值观有多么鄙视商人了。
  ——西汉初,商人的社会地位远低于农民,甚至低于善弄‘奇淫巧技’的工匠,只比身处奴隶阶级的‘城旦舂’高那么一丢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