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想来风黎先生也是一位奇人,之前林楠想去拜访他,但得知风黎先生在十年前便驾鹤西去了。在乡人的引领下林楠寻到了风黎先生之墓,为其上了一炷香。
……
今日的大司农府一片白色,气氛沉重。林楠亦是伤心的很,小时候父亲为他上学起早贪黑,有时更是昼夜不停。
他虽入朝为官,但朝廷奸臣当道,他谨言慎行,未让父亲享福。好不容易迎得明君,重用自己使家门光耀,但父亲已去,林楠无比心痛,欲哭无泪。
大陇官员父母去世后有一些讲究。就是官员要请假回去守孝,称之为“丁忧”。为期一百天,一百天后便可回任。如果父母去世期间朝廷有大事发生,容不得官员离开便称为“夺情”。这种情况一般是极小的,除非是真正的大事,不允许官员回家。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会给臣子准假,意为重孝道。
林楠也是一样,父亲去后他便向朝廷上表,秦议直接同意,并叫他节哀顺变,生死乃天意使然,切莫过度伤心。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但这个时代是比较迷信的,但面对死亡还是很从容的。既然有了从容的心态,也就很坦然地面对。
这个时代的人寿命比张如那个时代的人要短,因此,在人到四十五岁后可以准备寿材(棺材)的木头。满了五十才称寿,就可以做寿材、和寿衣服。
做寿材一般由儿子做。儿子和父母在一起,名义上是儿子做,但大部分还是自己做。寿衣服由已出嫁的女儿来置办。如果没有女儿,可让侄女置办,多数还是由儿媳来置办。这种风俗陇国各地都差不多。
还要给去世的老人洗澡,说是洗澡其实就是擦一下身子。擦洗的有三个地方,一是前额,二是胸口,三是手。忌用水冲洗身体。
随后便穿寿衣,要趁其身体还柔软的时候给穿上,等身体僵硬了就难穿了,身体僵硬最怕的是易掰断老人的手脚,这可是个大忌。说是出现这种情况即便是到了阴曹地府也不会收,只能轮为孤魂野鬼,被欺负。
衣服的数量要多余裤子的数量,一般是七件衣和五条裤子,也有家庭富裕的会给老人多穿几件。
最多也就衣服十一件,裤子九件。还有一个是十三件以上的,这种只有王侯才能享受,平普百姓与官员父母不可以的。
这些“规矩”陇国大部分地方基本上是相同的,其他国则与陇国是不一样的。因每个国家的文化不一样,故形成的墓葬文化也是不一样的。
次日下朝之后张如与群臣去林府吊唁。
林楠很憔悴,眼睛又红又肿。整个人没有了往日的精神。在这一刻,林楠不是大陇九卿之一,而是一位没了父亲的孩子。今日之后他再回家便在无人唠叨他了;他再也听不到那个熟悉的声音了;他再也看不到院里葡萄树下喝茶的那个老头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世间最后悔的便是这句话。
吊唁之后张如便离开林府,回了相府。人嘛!自生下之时便在通向死亡之路。有句话说的好,人这辈子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后人的哭声中结束。如此而已!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丰收
四月中,江守一如期至京。
张如奉君命至城前迎接,按说不应是张如去的,但之前寻他的是张如秦议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张如。
江守一携妻女以及两马车的杂物来到京城,见张如大礼参拜。
随即张如领着他们去了西城府邸。
时隔多年,当江守一次次到京之时感触良多。当年他怀揣梦想欲一展抱负,但未能如愿,今日至京虽无当初之少年冲动,但那颗一展抱负之心一直未灭。
到西城府邸,江守一看着这奢华的府邸突然看向张如,说道:“相爷,草民寸功未立,与大陇无有建树,不敢受此府邸。还请相爷回禀陛下,赐草民三间瓦房即可。待草民建树之时再居不迟。”
江守一是怕他人说话,亦怕他人妒忌从而招了灾祸。
张如笑道:“陛下敕封你为御史中丞,若我大陇堂堂朝廷官员住的是瓦房,只怕天下有志之士便不会来到我大陇,你莫要推辞。终于功业,须缓缓建之,不可操之过急,急必有失,失必有过,过必罚之!再者我大陇已非往日,陛下圣明,朝堂清明,绝非往日可比,你不必担心。只要做好分内之事,便是功业。”
江守一大为震惊,妻子与女儿不明白御史中丞是个什么官,但他是清楚的。这不仅是个要职还是一个得罪人的职位,也是一个捞油水的职位。
陛下命他为御史中丞是要看自己的心性与为官之能呀!若他害怕得罪人,收受他人贿赂陛下必定弃之。但若刚正严明势必要得罪朝廷权贵,如此看来陛下是有意试他之本事。
当然这个职位不低,他之前以为陛下会给他一县之官,叫自己管理一县,以试本事。没想到居然是朝廷要职,这是他没预料到的。
“谢陛下隆恩!”
“江明兄,以后同朝为官,须谨记为官之道。”
“相爷放心,江明必不负陛下之望。”
张如微笑点头,说道:“既同朝为官便不要称呼相爷了。”
江明会亦,拱手道:“张相!”
张如一笑:“江明兄,走看看府邸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你切指出来,我命人改造。”
余是,张如与江明走进了府邸。却并没有看,张如知其意,也不在问他。嘱咐道:“江明兄任御史中丞,此为御史大夫属官。当今御史大夫名为谢元,我与他均出自王府,他也是陛下心腹之臣。其人出于书门,才学过人,刚正不阿,极重礼仪,你可明白?”
江守一何其聪明,知道张如这是在暗中教他,心里很是感激。
可不要小看张如这一番话,给江明的信息是非常多的。当然,江明一听便能听明白。
又聊了一阵后,张如便起身告辞。临走之前又嘱咐江明,明日朝会陛下会召他入殿,叫他早一点在殿外等候。
江明再次感谢张如。
张如去后,柳沉问江明:“守一,你感觉这位张相爷如何?”
看着张如离开的方向,江明道:“张相此人为夫看不透,就像雄伟的大山一般,我们看到的只是他的外表,至于里面是怎么样的看不透。”
江城子也道:“爹爹,他这么年轻就是丞相了,原来可没听说过。”
“丫头,张相不仅是一朝之相,陛下更赐爵辅国侯,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爹爹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到处求学,可见张相是何等人物了。”
“爹爹,这么说他很厉害了。”
“厉害不足已评价张相。”
“那应该怎么评价呢?”
“收胡人,分土地,建医院,开银行,改孝廉。这些无一不是千秋之业,爹爹给他的评价是一个圣字。”
“圣?”
“对,利民千秋者是为圣。”
“爹爹,我明白了。”
“明白了就好。”
……
次日
内侍大喊一声:“陛下有旨,宣江明进殿。”
余是江明在群臣的目光中走进了大殿,至殿下跪拜陇帝秦议。秦议唤他起身,接连问了他三个问题,江明回答如流,且中要害。
秦议欣喜点头,群臣亦是点头。
此人颇有才能。
问完之后秦议便命内侍宣旨,任命江明为御史台中丞。
江明拜谢皇恩!
退朝后张如便回了相府。
一直到四月底国无大事。
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源自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五月初十麦子成熟,今年雨水充足,各地收成皆不差,比去年增长不少。尤其是西河郡外的开的那些荒地,因之前一片杂草,未种过庄家,去年长如命百姓种的玉米长势非常好,加之雨水充足有大收之像。
炎热的气候下各地百姓均是欣喜,之前每到麦子成熟之际便是他们犯难之时。收成好还好一些,若不好冬天便就难过了。又要给地主家交,也要给朝廷交,剩下的便寥寥无几了。
但今年不同,家家户户兴高采烈一家比一家积极,都在期待着麦子的成熟,今年他们终于不用饿肚子过冬了。
同时各地晚饭之后所谈亦是小麦之事,更感谢朝廷。若无当今明君贤相他们怎么会有自己的土地,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五月二十二日大陇丞相张如大婚。婚礼比较简单,没有大张旗鼓的进行。用张如的话来说就是要以身作则。
六月中,朝廷收税开始。
比之去年今年出现了一个现象,当朝廷收税的告示下来后各家均喜。没有去年愁眉不展的样子,每家每户非常积极。
故今年收税极为顺利,朝廷缺粮之急瞬间解决。
秦议更是大喜,他经历过收粮,知道收粮不容易。但今年的这一现象使他极为震惊,同时对张如之策深深佩服。
如此下去不出五年大陇便会积攒下十余年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