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说完,高季沉默不语。这时一人大声笑道:“昌大人这的谬论我从未听过,不知昌大人这一番言论是那家经典?”
反驳之人高高瘦瘦,身着梁国官服,是大行令的属官,名叫马聪。其人喜阿谀奉承,溜须拍马。
而反驳高季之人是御史大夫刘秉的属官,名为昌易。此人身长八尺,容貌俊逸,年三十有二,出生大家,但因其母是妾而不得其父宠爱。后离家求学,在梁都遇刘秉,被刘秉养与府中。
昌易素有谋略,看问题总能一针见血。刘成上位后刘秉便将他举荐给刘成。
马聪之言昌易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对他道:“马大人此话怎讲?”
马蹄向刘成行礼,说道:“陛下,微臣以为高相所言极是,当下最要紧的便是安定灾民,使其不要为祸国家。而高相之策是一妙计,可先张榜出告,告诉灾民只需坚持数日,待朝廷赈济之粮到后便可吃饱,如此谁会闹事?”
昌易笑道:“陛下,臣方才说过了。饥饿之下灾民便是狼群,处理不好反而容易生出事端。高相之策看似可行,实则不行。请陛下三思。”
“昌易,你胆子不小啊!高相之谋岂是你可知的?”马聪喝道
见此,刘成一挥手示意他们停住,余是二人皆退。刘成问高季:“丞相,你以为昌易之言如今?”
高季道:“昌大人所言有些道理,想来昌大人一定有比老臣更加高明的法子。”
刘成便问昌易:“昌易,你可有解决之法?”
“回陛下,臣有!”
“哦!”刘成惊讶,又道:“说来听听。”
“陛下,臣这个办法便是让灾民去修路。各处官道皆有断处,尤其是灾区附近的官道,大部分被江水冲毁。可使灾民修路,每日早中晚皆给一番稀饭,清一些没有关系。可告诉灾民因官道被水冲断故朝廷赈济之粮才不能按时到达,早些修复官道赈济之粮便会早到。臣这个法子便是要给灾民给些事做,不要让他们闲着,闲着便会四处游荡,如此灾民心里也会有盼头。”
刘成点头,问高季:“丞相,你以为昌易此法如何?”
高季道:“老臣以为昌大人此法或许可行。”
高季不高兴了,有了或许两个字。但这两个听在马聪耳中便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知道丞相不高兴了,一步上前,道:“陛下,微臣以为不妥。”
“有何不妥?”
“昌大人说每日三碗稀饭,如此附近城中之粮必定缺乏,搞不好连城中百姓都要断粮,如此反而不好。”
“嗯!有些道理。”
昌易也道:“陛下,微臣之策是将高相的一碗分成了三份,量还是一碗之量。如此灾民虽有怨言但不会闹事,可解燃眉之急。”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夏梁之战
昌易这个法子是可行的,应该说他对老百姓了如指掌。知道老百姓在什么情况下会闹事,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他们会安分守己,这一点高季虽没有说出来但是心里还是很佩服昌易的。
按昌易这个方法而行老百姓有盼头,同时又将他们集中在了一块,又不让他们闲着,如此一来便不用担心灾民四处游荡,落草为寇了。
刘成思考一阵,点头道:“昌易,你这个办法着实不错。”
“谢陛下!”
“便就按这个法子来罢!”
“是!”
“好了,朕乏了,众卿都退了罢!”
刘成说罢!内侍喊道:“退朝!”
余是群臣皆呼万岁,不待群臣起身刘成便走向了殿后。
与此同时夏帝有伐梁之意,群臣劝之!
言道,梁国虽遭天灾,但于国本无伤。此时伐之未必能胜。前者试探,梁国水军战力极强,我朝水军虽勇但亦不能敌。还须多加练习,待时间成熟之时一举伐之,必能过江。
群臣皆劝,夏帝便打消了伐梁的念头。
但伐梁之心仍在,夏帝有才,亦有野心。梁地肥沃他必取之,但落凤江这一道天险使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若是陆战夏帝有信心,一年之内便叫梁国灭亡。但水战他夏国水军不及梁军,几次吃亏皆是水战,一时夏帝很是忧愁。要是能得徐温这样的水战人才,灭梁指日可待。
御书房中,夏尘坐于椅子上,目光看着一张地图,这张地图上画着的赫然便是落凤江。
夏尘看着地图,对旁边站着的王羽道:“国师,梁国水军强势,朕之水军数十次被打败,这是什么原因?”
王羽道:“陛下,这是因为没有水军将才所致。”
夏尘点头:“朕意觉如此!但我朝将军皆不习水战,难道朕注定要与先帝一样无功而返吗?”
“陛下可还记得庞疾。”
夏尘眉头一皱:“你提他做何?”
王羽笑道:“陛下,庞疾可用之。”
说完,夏尘一挥袖子,冷哼一声:“这个无用的老东西,若不是念他有些功劳,十前前便已经斩了他了。”
庞疾是夏国先帝时提拔的将军,他擅长水战,在伐梁的战争中在水战上胜了数次,这数次都让梁国吃了大亏。因此先帝破格提拔他为水军都督,让他统领十万水军。
在以后对梁的战争中庞疾表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
曾派数千水军夜袭梁营,斩敌上万潇洒离去。也曾十余此打败徐温,因他才能夏尘继位后任命他为大将军,统领三军。
但在十年前与梁国的那次战争中庞疾被徐温打败,也是这一败失他结束了领兵的生涯。
十年前夏帝以为庞疾训练的水军能与梁国一决雌雄,便命庞疾领四十万兵马从水陆攻打梁国,大有灭梁之势。梁帝连命徐温引兵十万去拒敌,双方在落凤江首先交战,徐温战败而逃。
庞疾久经沙场亦怕是徐温诱敌之计,也不追赶,只缓缓而进。
后又战徐温又败,接连十余战徐温皆败,损失惨重。庞疾以为梁军不是他之敌手,加之建功立业之心便大举进攻,岂料这是徐温骄兵之计,庞疾大败,差点就死在了落凤江。
这一战夏国死伤惨重,十万水军有五万死葬身落凤江,夏帝数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所谓一家起而一家衰。
这一战之前徐温的名头不及庞疾,当时的庞疾名震天下,连梁帝对庞疾也很忌惮。但在这一战后徐温的名头盖过了庞疾,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名将。
庞疾回来后夏帝震怒,欲斩庞疾,太后为其求情,夏帝念在他往日功劳的份上便将他关进了死牢,其家老小皆被下狱,到今日十年零两个月了。
“陛下,庞疾虽该死,但其在水战方面却有本事。不如放他出来戴罪立功,他必定知耻而后勇。”
“不行,这个老东西葬送了朕数年的心血,如此放他出来即便朕答应了,哪些死去的亡魂会答应吗?”夏尘语气坚决
王羽还想劝夏尘,只见夏尘一抬手,道:“你不必说了,朕就不信除了庞疾我大夏便没有水军人才了。”
夏尘语气不容反抗,王羽也不再多言。但心里还是希望夏尘起用庞疾的,这个人不管是训练水军还是打仗都有一套,若起用之其必定感恩,定会知耻而后勇。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一雪当年之耻,这个时候的人是最可怕的。
但夏帝不想用他,王羽也没有办法。
说来不信,当年庞疾是看了徐温的骄兵之计,所才举兵而攻。但在与徐温交战之际庞疾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他看见徐温身后有一只巨大凤凰,这凤凰呈五彩,混身散光光芒。接着凤凰消失,又出现一条巨大的青龙,那青色巨龙张着血盆大口两颗灯笼一般的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
他以为自己看花了眼,用力揉眼睛。但揉过后他发现这不是他眼睛花了,而是真的。一时他心里极为恐惧,脚下不稳,摔倒在了船上,恐惧的大喊:“撤,快撤!”
夏国士兵以为是将军发现中了徐温之计,便下令撤退。
兵败如山倒,见夏军撤退,徐温以为庞疾看出了他的骄兵之计,所以才撤退。心里暗暗佩服,这夏国大将军果然名不虚传。余是徐温立刻命令水军向庞疾杀去,一时江上箭如雨下,庞疾大败,徐温大胜。
事后庞疾叫来士兵问有没有在徐温身后看到一只五彩凤凰和一条大青龙?士兵回答没有,庞疾不信,又先后叫来数名士兵,问他们,士兵皆答没有。
一时庞疾也疑惑了,难道自己看到的真的是幻觉吗?不,不是幻觉,他可以肯定那绝对不是幻觉,就是活生生的一只五彩凤凰和一条巨大的青龙。
不过这个事情庞疾没有对夏帝说,因为他说了夏帝也不会相信。反而会认为他用这种子虚乌有的东西为借口。
但庞疾不知,也就是他被徐温打败之后落凤江便流传的一句歌谣:南安渡,南安渡,引得凤凰落此处。
第二百五十六章 三十五万两
黑石谷
却说李延领了君命之后便立刻启程向西河郡而去,马不停蹄的赶路,终于到底西河郡。
在西河郡休息一晚之后便向黑石谷而去。
如今的黑石谷与张如诱宝拉楚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此时的黑石谷周围皆有士兵守护,可谓森严,更有数间房屋,以及金石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