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柳沉老早就想说了,但还要在柳家村活人她便一直忍着,此刻瞬间爆发。
此人也不在这个问题纠缠,冷笑道:“柳家侄子,怎么?这要去京城了就不敬长辈了吗?”
柳沉也冷笑一声,道:“您所作所为是长辈该做的吗?要是我爹还活着您敢这样吗?”说罢!又道:“行了,你也一把年纪了,早些回家歇着吧!”
第二百五十章 御史中丞
不料柳沉一句使得这位程伯脸上挂不住,微有怒意的对柳沉道:“柳家侄子,你给我说清楚了,当这全村人的面说清楚。啥叫你爹活着我不敢这样?我程寻子做事一向是光明磊落,大伙也都清楚。今天你要是不给我说道个清楚,我还就不走了。”
说罢!这程寻子便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一副你不给个说法我便理的架势。而他如此模样使得柳沉怒由心生,恨不得骂死这个老家伙,但她还是忍住了。
程寻子一贯如此,撒泼无赖更是家常便饭。旁人不知道,她清楚的很。
“程伯,非要厮破脸吗?”柳沉问道
程寻子冷哼一声,眼睛瞟了一眼柳沉一眼,说道:“什么叫撕破脸?柳家侄子,程伯不指望别的,你就给我说道说道你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当着全村这么多人的面说道清楚,不然你程伯日后可没法在村里活人了。”
不是柳沉不敢说,而是他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一直怀疑他爹的死和程寻子有关系,他爹生前最喜欢的一套银针被程寻子卖了,是邻居柳婆婆告诉她的。只不过那柳婆婆已经过世十来年了,即便是真的只要程寻子死咬住便拿他没有办法。
“程伯,你对其他村的人说守一的药吃死过人,这是什么意思?”柳沉质问
程寻子矢口否认:“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又是谁告诉你的?你让他站出来,我倒要看看谁往我身上泼脏水?”
柳沉气极而笑,正要继续问程寻子之时院中传了一个苍老的声音,是之前离开的二大爷,江守一要去朝廷当官的消息便是由他散出去的。
“寻子,你半辈子活到狗身上去了吗?”
听到二大爷的声音程寻子立刻起身,几步走出屋里,看着二大爷,笑道:“二叔,您这是什么话?”
二大爷没好气道:“什么话你自己不清楚吗?原来怎么不见你来守一家呢?这一听说守一要去京城你比谁都积极。你以为就你认识几个字知道些道理,村里这些不识字的人就不知道吗?我告诉你,大家伙心里跟明镜似的,你不要你闹了,大家伙也都回家罢!”
二大爷在村里还是很有声望的,他这一席话使的大部分人向外走去,只有一部分人在看着程寻子。
程寻子对二大爷还是很尊敬的,和气的对二大爷道:“二叔,不是我闹是柳家侄子说话难听,要不说个清楚我没法活人啊!”
二大爷拐杖用力的在地上一戳,道:“行了,大家伙都知道柳沉说的是气话。大家伙也没人会把你怎么样,时候不早了都回家罢!”
“得,有二叔这句话也就行了。”说罢!又道:“柳家侄子,你要是对程伯有成见就说出来,没必要往我身上泼脏水。”
柳沉别过头,不愿去看程寻子这一副得意的脸。
说完后程寻子向二大爷行了一礼,便大步走出了江守一家,这时二大爷又道:“好了,大家伙也都回去罢!咱们村出了守一是大喜事,咱们都应该高兴。”
众人皆点头。
“对,对。”
“二大爷说的不错!”
“是啊!”
……
众人皆是附和,柳沉心里感谢二大爷。若不是二大爷来只怕这程寻子还有闹上一阵子,这种无赖即便是官家也拿他没有办法。主要还是各家的私事,官家不好管。
即便是张如在也不会出声,依张如的性格他要看看江守一是如何处理这种事的。
可惜程寻子这些人也都是明白人,官家在闹事这不是找死嘛!所以便在张如唐混去后才来。
其实即便二大爷不出现江守一也能解决掉,原来忍着是因为他要在村里做人,现在不同了,若连个无赖都解决不了他这书就真的白读了。
……
上京
朝堂之上秦议听张如说着江明之事,待张如说完,秦议高兴道:“怪不得找不到原来是改了名字。”说罢!又问张如:“丞相,此人果真有本事吗?”
张如点头:“回陛下,此人之才与臣不相上下。”
秦议大惊,张如的本事他是知道的,能和张如不相上下那这个江明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呀!
群臣亦是惊讶,尤其是韩玄谢元易凌国这些人,张如之才他们清楚的很。与他不相上下之人不多见。
“好,好啊!”秦议连声叫好:“天佑我大陇啊!”
这时谢元道:“陛下,该给他何职?”
秦议思考起来,一阵后问张如:“丞相以为应给江明何职?”
张如道:“陛下,臣以为官职不宜过高。江明寸功未建,若给与给官不妥。其人虽有才,但世人不知,若以高位给之只恐他人不服,但亦不能过小,江明非是百里之才,过心而施展不开反而不好。”
秦议点头,林楠道:“陛下,张相所言不错。”
韩玄亦道:“陛下,此人既擅政事,职位不能高又不能低臣以为御史中丞一职倒是合适。”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次官,秩千石。
秦议思考之后,问谢元:“御史以为如何?”
谢元道:“如此也好,使其在御史台磨炼一番,看看其有没有胆识。”
秦议点头,又问张如:“丞相以为如何?”
张如道:“陛下,臣以为韩太尉所谏极为妥当。自古以来刚为官者最怕到御史台工作,毕竟御史台有监督百官,百官皆恨之。使其到御史台磨炼一番,同时也看看他对为官之理解。”
“好,那便让他去御史台任中丞,先磨炼一番,若真如出现所言,朕必重用之。御史以后可要多多指点他。”
“臣遵命!”
江守一不知道,就在他心里忐忑之时朝廷已经议定了他的官职。这个官职不是很大,但也不小,算是一个重要的职位。
不过在谢元手低下工作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谢元事无巨细,又喜爱有礼之人。御史台在他的管理之下百官兢兢业业,这在先帝时是没有的。
第二百五十一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七日后,酉时一刻,天大雨,大司农林楠之父病故,享年七十一岁。
大司农林楠出生农家,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幼时聪慧好学,因家寒而不得入学堂,故每闲暇时便隔墙听之,虽不得见先生真颜但先生所讲听之便通,尤是礼仪。故比别家同龄之人懂礼,人皆异之。其父林川不以为然,邻便劝之:“小木(林楠小名)有非常人之智可送入学堂,必有所成。”
其父不许,答道:“食不果腹安有闲钱供之,不若做活养家方是活命之本。”
邻又劝:“苦数年,得百岁。待到小木有成之时必衣食无忧也!”
余是,其父问林楠,“尔愿读书否?”林楠点头应之!其父又问:“倘无有所成又当如何?”
林楠回道:“父亲以命供之,孩儿安敢不成?”时林楠九岁,邻闻林楠之言亦叹此子之智慧,瞒妻与钱一百于林楠,以做学堂之资。
其父感激,林楠道:“后必十倍于公。”至此林楠方入学堂,凡先生所讲众孩童中唯林楠最能理解,先生亦奇之。此后,其父亦是昼夜做活,以供林楠。林楠不负所望,终有所成。得风黎先生评价:此子非同一般,遇水化鳞,遇风化鸢。终非池中之物。
后被朝廷所征,入京为官。是为“都内”(掌管国库的官吏,大司农属官。)
人皆言:风黎先生之言应验。然风黎先生不以为然,对众人道:“林小木虽入朝,但不得其时。”
人问风黎先生:“何为不得其时?”
风黎摇头不语。
入朝为官,乡人大喜,皆言其父眼界。其父亦是大喜,后林楠举家入京。当年资他一百钱之邻林楠以银一百谢之,此时林楠二十三岁。
到林楠入朝为官已经过去了二十二年。但林楠上学之事广为流传,成为佳话。
不知是造化弄人还是风黎先生说的话应验了,林楠自为官到先帝驾崩的那一天一直是都内。但林楠工作做的好,其间先帝几次要提拔林楠,皆被严信给压了下去。
只因当初严信拉拢林楠,林楠没有与他同流合污所致。并且数次弹劾林楠,不过当时的大司农是云王之人,岂会任由严信弹劾自己的属官,与严信在朝堂争吵,使先帝大怒,此后林楠行事谨小慎微,亦无人弹劾。
一直到秦议入京之后被提大司农,林楠之才能这才显露出来,秦议数次夸奖林楠称他为“百官之表率”。
在朝中林楠很敬佩张如,凡有事必要与张如商议,随后才定。与谢元的关系极好,谢元喜爱懂礼之人,恰好林楠亦重礼仪。
但林楠不喜韩玄,觉得韩玄是用其父之名成就了自己,其人并无大才。只是将才,非三军之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