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门,皇宫正南最外的一道门。司马门内侧,是公车府所在办公的府邸。
公车府平时接受各地方官员的文书,臣民上书,以及征召接待、收取举子们的举荐书等等繁杂之事。
不过,自从岁举改革成了科举制度后,他们的担子稍微轻了一些。
科举考试放在了各地贡院,将由专门的地方官员来负责。
皇帝项燕然摆驾司马门,高高坐在宫门殿上,准备听一听孔寒友和小昏侯的当面辩论。
蔡和大太监带着一群太监们忙前忙后,派人去平王府召小昏侯,安排这次当众辩论。
太尉李荣、御史大夫王肃,两位三公大人分列左右赐座。
其余九卿,太常卢梓、郎中令崔浩然、廷尉郑景荣、大鸿胪刘骐、宗正项泓、太仆王骁、卫尉程不失、少府萧恭望、大农令杨褚等高官们,坐在宫门大殿两侧,一同旁听。
官位再小一点的朝臣们,在司马门宫殿上坐不下,只能到宫门外去旁听入座了。
“王大人,你这提议真高明啊!”
杨褚笑眯眯,低声道。
让孔寒友和小昏侯当众大辩论,这是让他们的矛盾公开化,激烈化,迅速恶化。
这样,儒派和小昏侯两家以后就不会再混到一起,想法子坑他们这些门阀勋贵。
反正不管结果如何,他们坐山观虎斗,稳赢不输。
“哪里!”
王肃一笑道:“这世间大道理,越争辩越明晰。谁有道理,咱们自然是支持谁。我也好奇,小昏侯为何钟爱全科取士!”
...
主相孔寒友出了宫殿外。
“诸位儒生且起!”
“皇上圣明,已经准许本官和小昏侯,在宫外当众辩论科举考试,该采取全科还是儒科。众位退到宫门一旁,听辩论即可。”
“小昏侯片刻将至,场地让出来!
他对众跪在宫门外,泣血上书的儒生们说道。
“皇上圣明!”
“谢丞相大人为我等主持公道!”
顿时,上千名儒生们闻言,不由欢呼沸腾。
皇帝没有直接听信小昏侯,而是给了他们儒生一个辩论的机会。这对他们挽回大局,带来最后的一个机会。
只要主相大人能当场辩倒小昏侯,科举考试只考儒科,他们儒生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世。
儒生们立刻让出宫门外的场地。
宫门外左右两侧,孔寒友在右侧一块团蒲席地而坐。
数以千名儒生们,纷纷在主相孔寒友身后坐下。
显得人多势众,乌泱泱一大片。他们代表了金陵儒生,更代表了大楚皇朝百郡千县的数万儒生。
而另外一边,则是小昏侯的位置。当然是空荡荡的一个团蒲,周围没有一人站在附近。
显而易见,没有一个人会在站在小昏侯这边。
很快,这个震撼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金陵城,举城轰动。
那些没有参加抗议的儒生们,也纷纷赶来皇宫外助威,聚集数千之众。
许多王侯、门阀士子们,纷纷赶来皇宫外,旁听这次孔大人和小昏侯的公开盛大辩论。
连老丞相谢胡雍都乘坐马车,在谢氏门阀众子弟们的簇拥下,赶来旁听这次大辩论。
聚集在皇宫外看热闹的人群,越来越多,几近数万之众。
将皇宫外,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
一队太监来到平王府,通知小昏侯立刻去皇宫。
不多久一辆五驾马车出了平王府,直奔皇宫而去。
“夫君,这次皇宫急召,命你和孔大人当众辩论科举全科之争。此举,怕是来者不善。”
李虞在车厢内,有些担忧。
前面,夫君刚刚把主相谢胡雍给得罪了,门阀勋贵们现在还在恼夫君小昏侯呢。
现在主相孔寒友又因为科举考全科,翻脸不认账。这当众辩论,分明是要把夫君给狠狠踩下去。
夫君这算是把朝廷官员,全都给得罪了。
这以后,在官场上可怎么混下去。
“对,郡主说的不错。那孔夫子不是什么好东西,肯定纠集了一群儒生,要为难姑爷。”
祖儿也连连点头。
楚天秀闭目沉思,盘算着此事。
如果他穿越到的是唐宋朝,甚至明清。儒家独尊的大势已成,一切休提。
他要是跟儒家对着干,宣扬全科举仕,估计骨头要被儒生们扬灰,渣渣都不剩下。那种情况下,他唯有装孙子,要么当自己的小侯爷,要么乖乖参加科举就是了。
但是,这大楚皇朝不一样,“黄老之术”官员实力庞大,离“独尊儒术”还远着呢。
儒家在大楚皇朝的底层虽然已经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光是金陵城就集聚了数千上万的儒生,可是在朝堂上远远没有到一呼众应的程度。
门阀勋贵派系,才是朝廷官员的核心。
虽然这些门阀士子也都读儒书,但他们也读黄老之书,读各种杂书。
他们什么书都看,所学甚广。
士子们以家族门阀利益为重,并不太在意儒家的兴衰。
儒家不行,换一家学说,日子照样过。
黄老之学大兴了六七十年,也没见他们的日子不好过啊。
大楚皇朝,眼下正是百郡千县的儒家势力崛起,纷纷呼喊着“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前夜...离儒官称霸只差一步之遥。
差一步,就是天地悬殊。
儒家既然还没有称霸。
楚天秀当然不惧硬撼孔寒友,打压了儒家就打压了,那又怎么样。
秦皇打压儒家,儒家除了嘴炮痛骂秦皇,拼命抹黑之外,也没别的办法。
他还有机会,将儒家“独尊儒术”的野心,扼杀在萌芽之中。
“放心,为夫早有准备。”
楚天秀睁开眼眸,淡笑。
在推出“科举制”的时候,他早就料到了会有今天。所以才早早埋下伏笔,把主考官位置给抢到手。
孔寒友和儒派官员们梦想已久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忽然因为科举考全科,一夜间破灭了,定然不甘心。
天下儒生定然会大举反扑,想要把他这主考官给扳倒。
只是,楚天秀没想到居然会是这种方式——儒派领袖孔寒友要和他在皇宫门外,当着儒生和满朝官员的面,辩论全科和儒科的利弊。
既然大家一起嘴炮,那就来呗!
他楚天秀怕的是别人动刀动枪动粗,他一个人打不过。他才不怕别人嘴炮。
主相孔寒友和儒生们一起嘴炮,他也不怕分毫。
...
众目睽睽之下,平王府一辆马车抵达皇宫司马门。
楚天秀下了马车,让李虞等人在外面等着。
他在太监的带领下来到宫门外。
楚天秀朝宫门殿上的皇帝项燕然一拱手,“臣应召而来,恭听圣命!”
“小昏侯。孔大人和儒生对科举考题意见很大,觉得考儒科比全科好,想要和你当众一辩。朕和众卿们都想听听你们的想法,你们两位畅所欲言。朕不会追究。”
项燕然指了指宫门外,道。
“是!”
楚天秀拱手,看了看乌泱泱一片儒生的宫门右侧。
然后他在空荡荡宫门左侧,唯一的一块团蒲上席地而坐,和丞相孔寒友遥遥相对,席地坦然而坐。
“丞相大人,请赐教!”
楚天秀笑了笑,说道。
“皇上命你为科举主考官,全权负责科举考试。
本相本不该干涉。但是科举乃国之大事,为国选官,关乎我大楚皇朝的千秋基业,本相也就不能不开口了。”
孔寒友看了楚天秀一眼,淡然扬声道。
“科举考试,为皇帝选官。
臣子,上面是帝君,下面是百姓。臣子的职责是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百姓。
我儒家各部典籍,皆是讲述为人之道、臣之道,上尊君下爱民。
官员,尊君爱民为首要,何必在意细枝末节?
自己不懂枝节也不要紧,招募一些懂的小吏,辅佐官员即可。
反之其它博杂的学说,农家、墨家、杂家等,都乃是大谈枝节细末。讲匠人如何打铁,讲农民如何善耕,织女如何织布...这跟当官有什么关系?!
这些学说,本身没错。
它们在民间自行传授便可,完全不必放入科举考试之中。
科举考试只有一个重任,那便是‘为君选官,尊君爱民’,而不是选拔技艺高超的匠人。
故本相以为,只需以五到十部儒家经典为典范教材,以固定的教材进行科举考试,选贤任能。
其余学派,不得入科举。
却不知小昏侯为何,死死抓着这些博杂学派,细枝末节不放,尽数放入科举大考之中。
混淆了‘为君选官,尊君爱民’,这个核心?”
孔寒友这番论述,也不纠缠其它,单刀直入,直奔科举大考选官的核心而去。
死抓这个核心,其它任由小昏侯狡辩,他都不理会。
“好,说的太好了!”
“正该如此!”
“朝廷选官,‘尊君爱民’为第一。其它细枝末节,都是累赘,根本不重要。”
“科举大考,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似小说推荐
-
汉阙 (七月新番) 起点VIP2020-08-01完结 蓦然回首千年,汉家宫阙依旧!时值汉昭帝元凤三年,朝中权臣当道,外有匈奴未灭,丝路不绝如缕...
-
三国有君子 (臊眉耷目) 起点中文VIP2020-08-04完结返回汉未,变成徐州市刺史陶谦的长子,陶商。我爹是讨董诸侯之一,董卓想弄死我和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