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楚氏赘婿 (百里玺)


  这场科举考试,除了皇帝之外,就属他最大。
  ...
  此时。
  金陵贡院门外,已经排了一直长长的队伍,足足有上万名之众。
  门口,有几十名守卫,在搜查每一位进入贡院的考生,防止夹带小抄入贡院内赴考。
  都是金陵城本地户籍读书人,已经报名参加首届科举,领了一块考牌。
  有各大门阀士子,官宦子弟,有平民儒生,从十多岁的少年童子,到五六十岁白发老人,一眼望不到尽头。
  街道周围乌泱泱人群,更多的是前来送考的父母、妻眷亲朋好友。
  这县试录取童生,没有任何的限制条件,当然是愿意考的便来。
  贾生在考生人群之中,手提着一副笔囊,面色激动。
  他已经五十余岁了,毕生苦读书,熬了半辈子,终于踏上考场。私塾先生,终究非他毕生所愿。
  若是有幸能够中举,他一介平民儒生,也能一跃成为朝廷官员。
  说起来,他也有些运气。
  虽是一生研习儒书的儒生,但他这二十年在平王府里当私塾先生,最嗜读书,经常通宵达旦看书。
  借了平王府的光,二十年下来也读了极多的藏书,府里的藏书大多都读过。就算偏门的书,他也有些印象。
  这不是普通儒生,能有这么好的运气。
  听说科举考全科,贾生也并不怵。
  “这都五六十岁了,还在做当官的梦。也不想想自己是不是这块料。等这次考砸了,脑子就清醒了!”
  贾生的胖婆娘站在街边前来送他赴考,虽然嘴里碎碎,发着牢骚,但还是给贾生带来了一袋干粮和水。
  金陵贡院外,众亲友们都在送自家子弟赴考,仔细叮嘱着。
  ...
  上午,巳时。
  有金陵府的长吏来报:“禀诸位大人,众考生皆已经入贡院!收回考牌一共九千八百枚。尚缺数十枚。”
  楚天秀淡淡道:“嗯,吉时已到,不等了!关闭贡院大门,误点者不许再进入考场。
  王栩大人,可以开始发放县试考卷,时限为三个时辰,下午收卷。命金陵衙役,巡逻监视考场,严查舞弊。”
  “是!”
  王栩道,立刻吩咐金陵府的众小吏,开始给考生们发放县试考卷。
  金陵贡院内,众考生们拿到这份传言已久的全科考卷,有些惊懵。
  果然,广博和杂学。
  总共五十道题,涉及儒学书籍只占了其中七八道而已。其它,道家、法家、兵家、墨家,连医家书籍,考题上居然都有。
  这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
  让许多考生,一脸懵,感到烧脑。
  唯一让他们松一口气的是,考题是出原文,只需记住原文,背写出来便可。
  无需他们讲述自己的见解和道理。
  这大大降低了难度。
  看过大量书籍的,应付这场县试童生考题,还是比较轻松。
  ...
  金陵考生这边,自然无需多提。
  众考官们脸色都有些变了,他们只听过传闻,也是刚刚拿到这份县试考卷。
  没想到,小昏侯亲手设计的科举考试,果然是“天文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他们的脸色变了,心头暗惊。
  自春秋、战国八百年以来,诸子百家的学术争端,一直轰轰烈烈,从未消失。
  秦始皇“焚书坑儒”,让这场学术争端迅速消沉了下去,各家各派纷纷蛰伏不出。
  而大楚皇朝立朝之后,以黄老治国,也讲究大家都消停一下,“不争议、不争论”。
  各个学派都在自己低调发展,不和其它学派争斗。
  尤其以儒家学派,凭借私塾广授弟子,迅速发展壮大。
  他们深感担忧,小昏侯这样安排科举考试,三教九流驳杂于考卷,只怕会再次挑起诸子百家的学术争斗。


第167章.167 小昏侯“科举坑儒”!

  金陵贡院内,金陵府尹王栩和众大小官员们看完这份县试考题,忧色匆匆。
  他们不由看主相孔寒友,还有御史大夫王肃。
  却见,孔大人满脸的无奈和痛心疾首。
  这份考卷,相当于废掉了“尊儒”这面大旗,儒派官员当然意见很大。
  他自然不赞同。
  可是皇帝让小昏侯当了主考官,让小昏侯全权处理。他当初也是支持的小昏侯当主考官的,现在落了坑,又能怎么样呢?
  王肃抬头望天,一副“这事别问我,于我无关”。
  门阀勋贵,对这份考卷意见不大。难归难,但是能把儒生给撸下去,对士子们还是有利的。
  这县试考题,是小昏侯一意孤行出的考卷。
  副主考也没有多少说话的权力,做个陪衬而已。要是小昏侯因为这份考卷而挨骂,当然也不关他的事。
  众大小官员们见主相和御史大夫都没话,不由沉默了下去,看县试考题....甚至尝试着去答一答这些题。
  这一答卷,让他们心头有些懵。
  以他们的学识本事,答这考卷,满分一百估计也就能得二三十分左右吧。这算什么水准?
  他们也不知道。
  ...
  过了三个时辰,熬到下午时分。
  金陵贡院的县试终于结束,考卷被收了上去。
  不管是众士子,还是众儒生,上万名考生们一个个脸色苍白,步履踉跄的走出金陵贡院。
  “王兄,考得如何?”
  “唉!一言难尽啊,小昏侯出题太偏门了,什么农家书、医家书、墨家书,居然都拿来考。这份考卷的题目十之七八,从未见过。这让我等从何答起?你们呢?”
  “大家都差不多吧,能答上来的不过是十之二三。”
  士子们好稍微好一点,强颜欢笑。
  虽然他们也答不出多少题目。但是,托家族的富,多少看过一些书。身后好歹还有更低的儒生们垫底啊。
  众金陵儒生们一个个都气得发抖。
  考卷发下来,他们这一看题目,满眼望过去全都是。
  “???”
  这考卷,考的...啥玩意。
  “天理昭昭,天道何在啊?”
  “老天爷,你怎么不长长眼。降下一道天雷,将小昏侯给劈了?”
  “这就是坑啊,天坑啊!”
  “古有秦皇‘焚书坑儒’,现在有小昏侯‘科举坑儒’!这是要打着科举考试的旗号,将我们儒生全都坑死啊!”
  “我们要请愿,不能这样考!”
  众多儒生们都是恸哭着,走出金陵贡院。
  这金陵贡院,简直就像是一座炼狱,他们这些儒生们是再也不想进来了。
  ...
  贡院。
  县试考卷收了上来。
  金陵府近百名小吏们连夜,以朱红笔,开始批阅考卷,对照着小昏侯给出的标准答案,对所有考卷进行分数排名。
  都是照搬原文,容易判卷。
  一道题两分,完全正确得两分。字句写错了,但大体意思对了,依然可得一分。
  众小吏们足足忙了一天,终于把所有的考卷都批阅完。将考卷分档,按照分数高低分开,十分一个档次。
  几位主考官们将考卷抽查,复核了一遍,看判卷是否有疏漏。
  “禀报小昏侯、孔大人、王大人,诸位大人,六十分以上一人,五十分以上者十人,三四十分以上者一百余人,二十分以上者千人。其余不足二十分二千人,十分以下数千人。”
  “二十分以上者,门阀官宦士子占一半,儒生一半。...不过五十分以上者,儒生仅余一人,名为贾生。”
  金陵长吏统计完,向众官员们禀报。
  楚天秀听了,心头一震。
  他是想用这份童生考卷,来筛选一下天下读书人的基础学识,可这分数低的令他难以想象。
  金陵城里近万名读书人赴县试,超过二十分以上却不过一千人。
  这意味着,完全答对十道题以上的仅仅一千人而已。
  惨不忍睹啊!
  楚天秀也想过,大楚皇朝读书人的知识量会很贫瘠。
  可是真正一测,才发现学识广博的读书人太稀缺了。赴考的考生,绝大部分都是滥竽充数。
  倒不是古人智商不行,恐怕还是书太少的缘故。没看过这些书,脑子再灵活,也答不上来。
  看来对整个大楚皇朝的知识普及教育,还是任重道远啊!
  还是书籍太少了,得多印一些拿去卖。
  众官员们都震惊的看向小昏侯。
  王栩朝楚天秀一拱手,问道:“小昏侯,这童生的录取线,划在多少分?!”
  “金陵童生的录取分数线,划在二十分吧。县试十中取一,共录取一千名童生,有资格参加第二轮的秀才郡试。郡试录取其中五分之一为秀才,国试录取五分之一为举人。
  王大人,童生名次定了之后,直接在贡院外张榜公布吧!至于郡试,将在五日之后举行。童生方可参加!”
  楚天秀想了一下说道。
  这样,金陵城大约能诞生严格遴选出来的四十名举人。
  其它百郡千县,最后遴选出一百五十名举人。
  然后二百名举人,一起参加殿试,进行最终的排名。
  能力先不提,最起码在学识上,这些举人要高出整个大楚皇朝绝大部分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