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药耽搁了。”瞧见凌霄,月冷西没什么表情的脸上才回暖一般有了一丝微笑,“饿了吧?”他招呼凌霄先进屋坐下吃饭。
淮栖早已将碗筷摆好。
师徒两个都是食不言寝不语的,桌上只有凌霄一个人说个没完,俨然好不容易逮住个和月冷西说话的机会,要把这一天发生的事挨个都数落到了,说着说着就愤愤起来,不快地抱怨怎么还不趁现在安贼立足不稳出兵去攻打邺郡。
月冷西就静静听着,偶尔开解两句,一直等到凌霄吃饱了牢骚也发得差不多了,才淡淡开口:“凌霄,你今晚可有别的安排?”
“修然哥说要来找我喝酒,倒也没别的了,怎么了?你干嘛问——”凌霄愣了一下,才想到这话里可能隐藏的含义,顿时憋了个大红脸,那么大个军爷忽然就扭捏起来,“那个……阿月……不然,我让修然哥别来了?”
“让他来啊,倒是正好,我也有阵子没见着李将军了。”月冷西一脸淡定正直,好似就没发现身边的军爷已经兀自在心里误会了一个来回。
“哦……”凌霄才刚期待起来又被一盆冷水浇得又蔫了下去,就跟送到嘴边的肉骨头又被生生抢走了一样,耷拉着耳朵坐在万花身边看万花翻阅医书,心里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却又说不出哪儿不对,委屈也不敢吭声。
不一时拎着酒坛扛着枪的李修然过来了,枪尖上还挂着二斤下酒的熟牛肉,进门瞧见月冷西在吃了一惊便笑起来,“月大夫在啊,那我就不瞎凑热闹了。这个……酒肉给你们留这儿。”说着把酒坛往地上一放,就打算脚底抹油。
“李将军留步。”月冷西当即喊了一声,将手中医书一合,站起身,“怎么,只肯和凌霄喝酒?”
李修然一条腿已经迈出门外去了,闻言顿时步子一滞。
这事倒是来得奇怪了。
月冷西是什么样的人物李修然虽不敢自称了解有多深入,却也知道的不少。当年大杀四方叫浩气盟头疼万分的大恶人冷月也好,如今不卑不亢随军助阵的军医月冷西也好,无论哪一个,都绝不可能这样与他说话,更不会主动要与他喝酒。
事出反常必为妖。
李修然眸光一敛,回身就又大笑起来,“月大夫这是说哪儿的话呢,来来来,算是李某不敬,我先自罚三杯!”
两个军爷一个军医,三人围坐饮酒。起初凌霄还觉得怪怪的,没几杯下肚酒劲就上来了,身边又皆是亲近之人,便也没顾忌起来,又愤愤拉着李修然发牢骚,说皇帝派来监军的宦官碍事,一个劲儿追问到底啥时候才能出兵邺郡。
“你小点声,也不怕隔墙有耳,被阉党听见了明儿就找你麻烦!”李修然嘴上虽然这么说,却是笑得乐呵呵的,并不怕他嚷嚷的样子。
然而,只说到“隔墙有耳”这四个字时,梁顶上一阵轻微响动还是引起了李修然的注意。
屋顶上有人,且显然正是在偷听的。
李修然了然与月冷西对视一瞬。
余下时间里,李修然一直在劝凌霄喝酒,月冷西便拦着不许,挡掉李修然递到凌霄嘴边的酒杯。但凌霄又哪肯让月冷西替自己挡酒,愈发抢得卖力起来。最后凌霄也不知道自己为啥就被灌了酒到底被灌了几杯,心里老觉得有什么地方怪怪的。一旁的淮栖看着三个一反常态的大人简直觉得毛骨悚然,连瞌睡都精神了。
然而这情形,在不知底细的外人看来也不过就是三个交情甚好的朋友在一起喝酒罢了。
待将两坛子酒倒了个底朝天,凌霄已被灌得趴在桌上。月冷西把还哼哼唧唧磨磨蹭蹭的凌霄弄上床,让淮栖去煮醒酒汤。李修然见状说喝得也差不多了,该回去歇了,不然明儿要误事,就和月冷西告了别。
之前李修然领着跟巴尔斯借来的突厥精骑想去支援被围困的天策府,无奈赶到时天策府已被狼牙重兵攻破,更惊闻杨宁将军壮烈战死。李修然一身枪法多是杨教头传授,闻此噩耗悲痛欲绝,险些立时冲上去拼命,幸亏被洛道长死死拦住。如今天策府既已城破,区区数十骑兵简直杯水车薪,别无他法,李修然也只好带着人马重新退回洛阳找郭子仪从长计议。就是在回洛阳的路上,从狼牙兵手中救下了两个孩子。李修然喜欢小孩,一时又找不着合适人家送养,干脆顺手带回了军营。
李修然回到自己营房时,洛无尘还在焦头烂额的哄两个哭闹不停的小家伙,见这天策一身酒臭的进门,气得根本不想和他说话。李修然似乎也不想说话,随便抓住洛道长哄了两句,再挨个把两个孩子的脸捏了几下,捏得俩小东西愈发“哇哇”哭得惊天动地。
“李修然你发什么酒疯!”纯阳道长惊得目瞪口呆,以为这天策脑子喝坏了。
李修然却醉着一张脸摆摆手,连鞋袜也不脱就滚上床去,面冲墙壁躺得跟死狗一样。
待被床帐遮得严实了,他才从袖口抽出一张叠得十分细小的纸条,就着帐外透进来的细微灯光展开。
纸条是方才拉拉扯扯灌酒挡酒的时候月冷西不动声色塞给他的。
然而上面的字却是哥舒桓的。
内容十分简单,不过八个字:
史欲诈降,速取邺郡。
看到这笔迹的一瞬间,李修然整个人都愣住了,几乎无法克制双手的颤抖。
他死死盯着这八个字来回得看,简直要把那小小一张薄纸看穿了,末了却将之一揉,就塞进嘴里囫囵咽下肚去。
☆、(32)
趴在房梁上的偷窥者半夜里便走了。次日一大早,李修然确信再无人跟踪便匆匆又去寻了月冷西,证实了一宿辗转难眠的猜想。
哥舒桓还活着,但怕是被安庆绪盯得死死得,根本不得脱身机会,故而才假托求药,趁接过药罐的机会通过月冷西把军情传递过来。哥舒桓刻意提起“胡人”时月冷西便明白了,他来这一趟多半与“胡人”脱不开关系。
军情信报,自然是要直接交给李修然。可既然哥舒桓人都已入了洛阳唐军大营,何必还要回去!安庆绪看守得如此严密,如此费尽心机才能送出这寥寥八个字,想长期潜伏贼侧传递消息根本不可能。除非……哥舒桓还有别的打算。
李修然想来想去,愈琢磨心中愈冷。他赫然想起与哥舒前去拜见郭子仪那晚,哥舒眸光灼灼斩钉截铁向郭元帅立誓,说定取安贼首级祭潼关二十万英灵……哥舒桓恐怕是已打定了主意,要顺势俯伏设法杀了安庆绪!然而虎穴孤身斩敌首又岂是易事,且不说安庆绪本人神力盖世,身边守卫严密各个善战,就算侥幸真得了手,又要如何从敌军重阵腹地杀出一条生路?
根本是死局。
原本以为已不在人世的战友突然活着送来了消息,尚来不及相拥欢庆,种种迹象就表明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是再去死一次。
大喜大悲的落差让李修然整个人都静在原地,长久地发不出声,也无法做出任何动作,沉默如同雕像。
而最令他感到窒息般痛苦的是,他不能告诉任何人,哪怕是郭元帅。
郭子仪并非不主战。打从夺回洛阳那日起,郭子仪就一直极力进言,恳请唐皇下诏全军追击安贼挥师邺郡。犹豫不决迟迟不肯敕令出兵的是皇帝。郭子仪连收三城大胜叛军,倘若这次让他再一举拿下邺郡诛杀安贼,莫说军中其他将领会心怀嫉妒为争夺功劳横生阻挠,就算是皇帝,恐怕也不乐见郭子仪一人如此大功独揽。
功高盖主,自古大忌,像郭子仪这样的乱世将才,重兵在握,万民翘首,军心归服,一念之差便是下一个安禄山。
若非如此忌惮,皇帝又何至于将郭子仪进言搁置不议,却另派了宦官近臣充任监军。狼烟未消,暗流已涌,坐在权力巅峰上的人所在意的永远不是一场战斗的胜负生死,而是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否能握得长久。只要能暂时制衡郭子仪,就算放着安庆绪在邺郡残喘疗伤也无所谓。
唐皇这是在走潼关的老路。
这个时候,如果史思明、史朝义父子前来归降,唐皇一定满心欢喜顺水推舟,将这没打完的仗继续拖延下去。他李修然是什么身份,区区四品武将,上沙场是将军,上朝堂不过一枚人微言轻的卒子,就算他说史氏父子不是真心归降又有谁会信?纵然所有人都信,只要皇帝不信,又能如何?事实真相对不肯睁开眼的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哪怕他豁出命去咬定有卧底信报为证史思明、史朝义就是诈降,又如何呢?唐皇非但不会信他,反而会层层盘问逼他交出所谓卧底姓甚名谁从何而来。即便他封口不说,史朝义那只狐狸查到哥舒桓身上也是迟早的事。如果他把这件事说出去,无异于亲手将哥舒桓置于死地,除此之外,对战局情势却没有任何意义。
哥舒桓既然决定来送这情报,想必心里早已清楚明白,这是在刀尖舔血,拿自己的命赌唐皇能不能英明决断。拼命至此,是身为天策的忠义和本能,哪怕九死一生却注定徒劳,依然不悔。
可是作为十多年并肩浴血的战友,他李修然又如何能让兄弟死得如此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