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学期结束,再把暑假过完,就到大学最后一年了。
七月底有高中同学聚会。逢云也答应了要去,有些事总是要到,一直躲一直躲,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到得算早,大包里寥寥几个人。后面陆陆续续地来老同学,人多起来,点歌的小屏幕面前总凑满了人。这样还好,只用坐着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这种吵闹的环境里也没有谁会专心说话。
唱完歌出来,到了晚饭的时间,赵容定了附近一家老字号的酒楼。今天来了近二十个人,包间里坐两桌刚好。
逢云也看见韩联了,吃饭的时候才来,如他所料地和卢愫一起出现。卢愫大方地挽着韩联的手,大家调笑几句,让出两个挨在一起的位置。
“哟,成双成对呢!”安心阴阳怪气地说。
“单身狗不要羡慕嫉妒恨啦!”有人笑她。
刚好安心就做在逢云旁边,逢云听到她十分不屑地说:“什么东西。”
也不知道是说韩联,还是说卢愫。也许是说笑她的人?
安心以前和卢愫很要好的,要好的女生总是喜欢去哪都一起,上课放学上厕所,同进同出,现在看起来关系倒不怎么样。
卢愫和韩联就坐在正对面,没有搭理安心。
逢云倒了茶,又帮左右的杯子都添满。安心像是才认出旁边的人,却莫名其妙地看了眼韩联,嘴角带着点嘲讽的笑意。
“是你。”她说:“哎,我记得那会儿沈逢云和韩联还挺好的,好像一直都一个宿舍。”
韩联平静地说:“对,我们一直一个宿舍。”
卢愫撑着下巴:“这家的汤盅花样特别多,不知道点了没有。”
逢云尴尬地看了眼安心,不知道她想做什么。
安心好像又不想怎么,端起茶喝了一口,用茶杯遮着小声说:“沈逢云,你真没用。”
逢云一愣:“什么?”
“你看不出来?”
“看什么,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安心撇他一眼,视线转到对面,卢愫在让韩联看他的手机。
这顿饭吃得索然无味。散席的时候,安心要了他微信。
赵容提前结了帐,大家都在发红包给她。
“我过年都没收过这么多红包。”老班长笑着说。
“这出去有公交去人民南路吗?”蒙菲问。
“门口有36路。”
“左转36路。”
韩联和逢云异口同声地回答。
安心冲卢愫一笑。
逢云闭了嘴,摸出手机看一眼时间。七点五十。
他想赶紧回家,一刻都不要多留。
卢愫挽着韩联打车去了。
安心说:“你真是太没用了。”
“哎,”陶世远拖着沙汪过来:“还说去玩桌游呢。韩联走了吗?沈逢云打个电话叫他回来。”
逢云和韩联挺久不联系的了,还总有人以为像以前一样。
“自己不会打啊?”安心拿包甩了陶世远一下:“聒噪死了。”
当年一个班,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团体,夜晚才刚刚开始,忙着续摊的人很快都走了。
逢云和安心站在街边等车。
“你知道于大双和姜可盈吗,两个人都上了隔壁省政法大学,大一过完就分手各自找了别人。”
逢云望着夜色里穿梭的车流:“是吗。”
“我听说沙汪要出国了。”
“嗯。”
“还有伍书可,那会儿你老帮她锁门,我们都以为你喜欢她。”
“这我倒不知道。”逢云哭笑不得。
安心踢了体脚下的漏水砖:“你什么都不知道。”
逢云有点意兴阑珊:“我是什么都不知道。”
“你是不是……跟韩联都不说话了?”安心有点犹豫地问。
逢云也不清楚她知道了什么,他本身和高中同学联系不多,韩联也不是会把什么都往外说的人。
再说……根本也没什么。
这次意外地和安心熟络了起来,她时不时地向逢云传递一些当年班上发生的、逢云不知道的事,又有很多来路诡异的消息,谁得了处分、谁出国交流、谁大学里就创业挣钱,逢云好像随身携带的手机住进了蒙菲的灵魂。
女生们总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可说。
他是个很好的听众,不会表现出不耐烦,这种单方面主导的分享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回到学校就是大四了。大学课程已经全部结束,同班同学见面的次数明显减少,偶尔在食堂图书馆碰见,居然有种老乡见老乡的滑稽感觉。
这时候大学不再是挡在年轻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避风港,该发生的事情一件都不会推迟。
已经开始校外实习的几乎提前进入社会甚少出现在学校,获得推免的忙着联系导师准备面试,参加统考的天天泡馆,一毕业就准备回老家结婚的已经在翻装修目录,还有暑假见了家长回到学校就不欢而散的。逢云夹在这些忙忙碌碌一闪而过的身影里,心里茫然,不知道该和谁说。
十月教秘发了系里老师给毕业生准备的课题方向,逢云和三个室友选了不同的老师,白天都在各自的组里帮忙。之前的那些日子,他和老师们的交集仅限于集体场合,在这最后一学年的开头,才渐渐窥到了老师们在讲台之外的样子。
荣舒那边,课题组组长禁止毕业生校外实习,大四和研一研二一起干活,荣舒总是分到夜里那班,在休息室里支个折叠床胡乱睡几小时,整个人憔悴得不像样,挂着黑眼圈在宿舍里抱怨:“我难道不用花时间找工作么,什么东西。”
何三录那边的老师和市里一家公司有合作项目,实际上那家公司背后的投资人是老师的丈夫,夫妻店来的。何三录时常在市区和学校中间往返跑腿。
逢云这边和班里另两个同学海丽晴、苏兆一组,也是在实验室帮忙,有个研二的师兄平时带着他们。开始的时候还是三个人分工,慢慢的师兄的短信就总是发给逢云:“海丽晴今天去考雅思,你过来代下班”、“上午替下苏兆,他有重修的课要考试”。
这些额外的工作做了就做了,师兄也不会想到逢云帮人替了班,轮到他的时候让他休息一下。
那两个同学倒是变本加厉,总有一千个理由今天又有不得不去的事情要办。
很快逢云就和荣舒一样每天忙得像狗。
何三录跟着老师出差回来大惊:“你们俩怎么回事,我都说不要熬夜打游戏,看这黑眼圈!”
两人投去怨念的目光。
第25章 第 25 章
这一期快结束时,逢云跟的老师让研究生帮忙看三个本科毕业生的课题进度。还是那位师兄组织的。逢云的论文其实写得七七八八了,简单做了个PPT带过去,讲了有十五分钟的样子。
苏兆直接开了个WORD文档,把写过的东西摆出来——其实也就只有个开头,都还没进入正题。后面的致谢倒是提前写好了。
有个研二的师姐忍不住吐槽:“这写的都是什么。”
海丽晴干脆连人都没出现,早就直接提前回家过寒假了。
逢云买好回家的动车票,最后几天在宿舍清洗东西,把能捐的先捐一部分,以前买的书和杂志打了包邮寄回家。
晚上他和何三录在宿舍,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寒假的安排。何三录要留校,春节也不回家过。他虽然没说,但是看起来工作是要落到那位老师家属的公司了。
荣舒挺晚才回来,一进来就说:“我换课题了。”
“怎么了?都这个时候……”何三录问。
“没什么。”荣舒一边脱鞋一边说:“上个星期三下午,顾勉和一个研三的师姐在休息室里亲热,让我撞见了。这周他一直没安排我做事,我提出要换组他也没什么意见,还说要帮我联系。”
顾勉就是荣舒的指导老师,手底下研三的女学生只有一个。
逢云和何三录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过了一会儿,逢云才问:“那你准备转到谁组里去?”
“毕诚忠。”荣舒说:“我找他谈过,教秘那边也已经讲好,罗嗦了我几句,别的也没说什么。”
临到要回家了,蒋晓光突然联系逢云,这人居然已经欢快地开始毕业旅行了,说是要沿着祖国的海岸线走一遍。
到逢云念书的T市时,蒋晓光还带着在上一站买的特产,大包小包地提到逢云宿舍里。当时荣舒正准备回家,大方地让蒋晓光睡他的床。
听说逢云的动车票是两天以后,蒋晓光就说要先和逢云再当两天室友。
这话听在耳朵里,居然隐隐有点感动。
逢云带着他把学校逛了一遍,这和祝鼎一来的时候不同,他有一种迫切的分享的心情,想把自己看过吃过走过的都向蒋晓光展示一遍。
和韩联的疏远让他有点怕了,很怕珍贵的、极少的几个朋友因为不在一起,彼此没有共同的经历,渐渐的都走开了。
蒋晓光还是那样,人高马大的,大冬天T恤外面只加个外套。
“唔,这个好吃。”他尝了尝逢云盘子里的香酥鸡软骨:“你是不是挺忙的,看着好像瘦了。”
“还行。”逢云把鸡软骨拨给他:“你论文写完了吗,这就开始到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