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延又问她为什么不想嫁人,小姑娘是这么说的。
“阿姐没嫁人的时候,虽然在家里也经常干活,但过的也很开心。可是嫁了人之后,经常被打,我每次去看她她都在哭,那个婆婆特别凶,阿姐的日子过得一点都不好。我以后不想过那样的日子,我就在想,如果一个人就能养活自己,过得很好,为什么要嫁人给自己徒添痛苦呢?”
小姑娘这番言论着实惊到了姜子延,这和他前世那些女性们的思想如出一辙。不过还好没有被别人听到,否则这在别人听起来,那就是惊世骇俗。
哪有女子不嫁人的?过了十□□还没嫁人,那就是黄脸婆了,那都是没人要的老姑娘。
姜子延感叹于这小姑娘的思想太过于前卫,又很欣赏她这种个性,便把她留下了。
鉴于水泥厂的口碑在前,所以纺织厂并不难招工,难道是家里人愿不愿意让来。
第一天来报名当学徒的人并不多,只有两三个。等到第二天,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多都是家里送来的女娃。
家里少一个人吃饭,最起码能减少点负担。
接连几天都还算顺利,姜子延看人数招的差不多了,准备挂牌子说人满不招工了。
结果从屋子里出来,暂时不招工的告示还没贴出来,姜子延就看到一个长相瘦弱的小姑娘站在门外,扒拉着门槛,浑身脏兮兮的,想进又不敢进来。
姜子延走近后小姑娘有几分怯怯的看着他,不过并没有闪躲,而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虽然脏了些,但看着还算整齐。
“小姑娘,你是来报名的吗?”
姜子延低声问道。
脏兮兮的小姑娘身上还散发着一股臭味,像是长期混在乞丐窝里的小乞丐。
她睁着一双黑幽幽的眼睛看着姜子延,能看出她有几分怯意,但还是鼓起勇气问道:“是,听说你们这里招工,我这么大点儿的也要。”
说完好像是怕对方拒绝她,赶紧又添了一句:“我在这看了好几天,每天都有像我这么大的人进去。”
“对,我们这里是在招人,不过不是在招工,而是招学徒。学织布,学做衣服,你有兴趣吗?”
小姑娘眼睛里露出一丝神采,脆生生的问道:“我可以吗?”
姜子延朝她招招手,示意她进来。
小姑娘像是知道自己身上脏,有些不好意思,又拍了拍衣服上的尘土,这才小心翼翼的跟着姜子延进了门。
到了屋里,姜子延在书案后的椅子上坐下,拿起纸笔登记。
“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小池。”
“是姓池吗?那名字有吗?”
小姑娘摇摇头,“我、我是被老乞丐们养大的,他们说是在池塘边捡到我的,就叫我小池了。”
姜子延给她登记上,名字一栏写刚写了个池字,想了想,小姑娘没名没姓也很可怜,他道:“不如就姓池吧,名字我给你现取一个,叫池静,好吗?”
小池点点头,池静,她很喜欢这个名字。
大概是自卑于她的乞丐身份,毕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总怕人被人嫌弃,她不自觉的抠了抠衣角,细声细气的问道:“有了名字我就可以来这里当学徒了吗?”
姜子延冲她温柔的笑了笑,点头,“嗯,是的。以后你就可以在这里当学徒了,记得跟老师傅们好好学。这里免费吃住,每个月还有零花钱,开心吗?”
听到姜子延确切的回答,小姑娘瞬间高兴坏了,她其实在门外看了好几天了,直到今天才犹犹豫豫的想进来试试。
“太好了,等我学会了,以后就可以给乞丐爷爷们做衣服穿了!”
“嗯。”
姜子延惊讶于这个小姑娘居然是在乞丐窝里长大的,但看起来一点都没有长歪,也没有什么小偷小摸的风气,是个十分聪慧的小姑娘。
截止到现在,纺织厂一共招了五十多个学徒,但纺织机却没有这么多,只有十台纺织机,只能分成小组,一组一组换着用。
一台纺织机的价格并不便宜,姜子延准备过段时间看她们学的怎么样,再决定要不要多购买一些。
纺织厂这边进行的一切顺利,林昭也很忙,他在忙着矿山的事儿。
如今已经确定了,他发现了那座矿山,的确是铁矿,已经上报了工部。
工部前不久便派了专工过来查看,证实这确实是座铁矿,好像含矿量还不少。
这附近一座石灰岩山,一座铁矿山,就是天赐的做水泥的地方。
对此林昭上折子给皇帝,请求铁矿山里的矿粉优先供制作水泥使用。
自从皇帝下令附近的各个官道全修成水泥路之后,水泥的销量一下子上涨不少。
而且不知道是哪家有钱的主听说用水泥造房子更加结实,保暖性也更强,就算来地动了也不怕。
因此购买了大量水泥用来修建房屋。没成想修建出来的房屋还十分美观,整整齐齐,工匠们也很会点缀,最后造出来的屋子很得人喜欢。
只不过造价高了些,目前也只有有钱人用的起水泥。
矿山开采比较麻烦,要有有经验的矿工带着才能下矿,好在现在已经有了试验成功的雷/管,比以前开采起来要方便许多。
小小的临安城地界,不仅建造了一个水泥厂,还有一个铁矿正在开采,忽然之间需要的人力就多了起来,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几乎都快被征用干净了。
当初挖石灰石的时候林昭给他待遇就很好,并不是免费徭役,这次矿山开采,仍旧由林昭这个县令安排人手。
工部不肯出钱,林昭又不能让那些村民们白干活,只能从衙门账上给他们充作工钱。
下矿可不比挖石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工钱还不能给低了,最起码要比挖石头的时候给的稍高一些才行。
这段时间姜子延忙的连轴转,早上一大早便起来去查看纺织厂的情况,从纺织厂出来又去田里看棉花的情况,最后到水泥厂查看一遍水泥制作的质量。
虽然水泥厂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按理说,这些工人也都更上手一些,但姜子延就怕有人偷工减料,做出不合格的水泥来。
所以时不时的来看看,随机进行抽查。
不过从他抽查的情况来看,是他多虑了,水泥的质量一直都很好,来这里上工的人都很认真。
姜子延和林昭两个人这段时日都很忙,明明住在一间屋子里,却只有在晚上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
第167章 (捉虫)
晚上两人吃过饭刚闲下来, 就早早进屋休息了。
许久没做,林昭想到明天还有事要忙,多少节制了一下, 要了两次水就休息了。
次日姜子延起床时身上倒是没有那么难受,林昭都帮他清理过了,他起来吃了点饭便出了门。
城东的一家酒楼里, 钱老爷和孙员外正在二楼的一间雅间里说话。
他们今日纯属偶遇, 两人都去查看铺子, 正巧在同一条街遇到了, 就顺便坐在一块说说话。
钱老爷分享着他的小道消息,“下面的人说那个姓姜的从我们手里买走了几十亩地,竟然全都拿去种棉花了。”
这事儿孙员外也有所耳闻, 他有几分轻蔑的说道:“种棉花, 我看他是瞎折腾,这么年轻的公子哥知道什么?麦的价格那么高, 他不种麦,脑袋被驴踢了才去种棉花。”
话音刚落, 钱老爷肩膀一耸一耸的笑了起来, “谁说不是呢?种那么多棉花能卖的出去?”
想起前几日纺织厂招学徒的事,孙员外心里又有些打鼓,“老钱, 你说他弄了个纺织厂, 是想将种的棉花全都用在纺织厂里面吗?”
钱老爷嗤笑了一声,“他说开纺织厂就能开的起来?事情打算的好,可未必能达到那个效果。搬起石头砸起自己的脚这种事, 你见得还少吗?”
“哈哈哈哈, 你说的对。光有人没技术, 这么大的厂子他办不起来。这织布坊多了去了,咱们就等着瞧吧,他这纺织厂过不了多久就得关门大吉!”
两个人在这里风凉话说的十分得意,话里全都是看轻和贬低,对于他们来说,姜子延就是一个年轻的后辈,没有什么经验就瞎折腾,能做出来成绩才怪呢。
反正他们卖给了姜子延三十亩地,这人情也算是给了,县令大人那边也说的过去。
不过有人跟他们想法却不一样。
当崔员外得知姜子延要开纺织厂的时候,心里不但没有看轻贬低,相反,他甚至还问姜子延银钱够不够用。
崔员外头脑简单一些,一心想要巴结县令,所以但凡能示好的地方他都想要横插一两脚。
不过却被姜子延拒绝了,在姜子延的认知里,崔员外所说的意思在他理解看来就是要注资入股,他暂时还不想让城里这些大财主们掺和一脚,所以才拒绝的。
至于赵员外,存在感极低,连个动静都没有。
不过他们倒是没给姜子延悄悄使绊子,纺织厂也顺利的招满了学徒,开始进行教习。
临安通往京城的水泥路已经修好,之前朝中大臣反对的声音也渐渐消弥。
他们逐渐明白了林昭在折子上所说的那句“要想富,先修路”是什么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