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应无奈:“既然要放人就好好放。朱宁大人都这样了,你何必再折腾他?”
朱宁人都还昏迷着,霍祁还非要把他弄到宴会上来,就为了在朱泰来面前逞威风。
既幼稚,又卑劣。
霍祁也知他多半在心里骂自己,嗤笑一声,懒散地用手肘支在扶手上。
“放人?谁说朕要放人?现在朕腹背受敌,不留个人质在手里当保命符,反而把人放回去,你当朕是傻瓜?”
他猜到沈应骂他的第一句定是卑劣,便故意做足了坏相。
偏沈应知道他不是那么坏。
若是霍祁个彻头彻尾的坏蛋,或许他们两个之间的事,反而会好解决很多。
或者是他强取豪夺杀人放火,或者是沈应暴起反抗玉石俱焚。
总好过现在这样不上不下地吊着,死都死得不干脆。
沈应扫他一眼:“少扮可怜了,眼下京中禁卫军都在你手里,你哪里还需要保命符?该是别人担心自己的脑袋才对。”
霍祁当沈应在夸他厉害,得意地靠在椅背上仰头喝了一杯酒。
“借太后的势逞威风罢了,恶名朕自己一个担,得了好处却要跟太后平分。”
霍祁啧了一声:“真是不公平。”
沈应提醒他:“你若要打压太后的势力,就不该把内阁打击得太狠。”
霍祁闻言反而笑了起来,他撑着脑袋似笑非笑地打量着沈应。
“朕为什么要打压太后的势力?朕是太后十月怀胎所生,舐犊情深,难道太后还会害我?”
旁边倒酒的小太监听到他们两个的话,额上冷汗直冒,恨不得当场暴毙。
沈应听到舐犊情深四字,心里闪过些什么。
“舐犊情深。”
他低低念着这四个字,瞟了朱家父子一眼,又望向霍祁。
一句话未说,却又说了千言万语。
霍祁含笑与他对视着。
两人像是在僵持,又像是在调情。
好半晌,霍祁突然长叹一声:“其实朕又何尝不懂舐犊情深这四个字?”
他说这句话时,声音突然提得极高,原本就在暗暗关注他们的百官登时停下说话,琼玉殿登时变得静悄悄。
霍祁举着酒杯从御座上站起来,走到朱泰来跟前向他行了半礼。
群臣面面相觑,都在对方眼中看到吃惊。
天子的半礼,可不是常人能受得起的。
众人心中虽然都觉得朱泰来受得起这礼,但是这话谁也敢说出口,也不可能有皇帝会这样做。
但偏偏霍祁今日就这样做了。
沈应也被唬得一愣,他僵在御座上看着霍祁,心道这人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朱泰来多半已经猜出霍祁的心思,对于霍祁这突如其来的发癫倒是没有多大反应,先是起身淡定地回了一礼,又故作吃惊道。
“陛下这是何意?”
“朕知道朕前些日子做了不少错事,惹老师生气了。现刑部已经查明朱宁师兄的冤屈,朕今日特向老师和师兄赔礼道歉。还请老师消气,重返内阁,助朕匡扶社稷。”
沈应听得云里雾里。
他原以为霍祁是摊子拉得太大没法收场,正在找朱泰来要台阶下,但听着听着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他的目光向群臣扫去,猛然间发现这群人看向朱泰来原本尊敬的目光中,开始隐隐带着些许怀疑。
沈应突然懂了。
朱泰来辞官。皇帝杀了全部的涉案考官,唯独留下朱宁一人。
罗旭指认了朱宁又翻供,他的供词也再无可信之处。
从此再也无人证明朱宁的清白。
朱泰来也成了用辞官威胁皇帝免去儿子罪责的逆臣。
——纵然他不是,这些日子被皇帝用首辅之位喂大了野心的臣子们,也会扑上来把朱泰来按在这摊烂泥里。
其中唯有霍祁是始终为国家、为士子熬尽心血,却又不得不向逆臣妥协的可怜皇帝。
沈应目瞪口呆。
惊觉自己刚才那句好卑鄙骂早了,这句话合该现在骂才对。
满朝文武在下,霍祁侧身避开他们的视线,向着沈应微微一笑。
是如和煦春风的情郎,也是会将人骨血都啃尽的野兽。
恍惚间,仿佛天下都化作囚笼,将沈应囚禁在笼中与这野兽对峙。
他如何能赢得过?
沈应咳嗽一声,只觉胸口血气翻涌,喉咙间隐隐泛起铁锈味。
沈应揪着领子强自压下。
游子平送上的纸条和衣料一起摩擦着他的掌心。
沈应终于再度想起这张纸条。
他像拿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匆忙将那张纸条打开,只见纸面一片空白,没有留下任何人的笔墨。
白纸一张?游子平何故要这样戏弄他?
沈应先是不解,顷刻又明白过来。
这不是游子平送来的消息,戏耍他的另有其人?
那人把沈应当做他的提线木偶。
沈应恼恨地捏碎那张白纸。
他如何能逃得了?
朱泰来浅笑着向霍祁举起酒杯。
霍祁摇头:“老师谬赞了,朕不是自信。朕是知道老师不会因小失大,首辅之位你都可以说不要就不要,名声对你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在此刻霍祁终于感觉到,他与朱泰来是在平等地对话。
他们不再是君臣,不再是师徒。
而是对手。
“那今日陛下此举又是想求个什么样的名声?”
朱泰来晃了晃杯中酒,意味深长地发问。
“也就是博些尊师重道、礼贤下士之类的好名声,你们那些文人不是最喜欢这样的君主?”
霍祁志得意满:“朝臣如猛虎。老师只想归乡奶孩子,不管我了。我也只能编个罩子护护自己。”
“陛下觉得自己赢了?”
霍祁闻言再度低声笑了起来,他从小太监手中接过酒壶,又给自己斟了一杯,然后拉过朱泰来的手,倾身向他的方向靠近,与他酒杯相碰。
“老师好好回乡休息吧,别为朕担心,朕早已经做好全部输光的准备。”
说到最后一句时,霍祁将声音压得更低。
他们两个的说话声音本就极小,只有坐在近处的沈应能够听上两句,现在霍祁一压低声音,更是连沈应也听不到。
他的最后一句话,只落在了朱泰来耳中。
朱泰来似乎有些吃惊,侧眸看了霍祁一眼。
霍祁知道,他的老师大概没想过,以霍祁这般的狂妄居然还会考虑过输。
霍祁当然考虑过。
他偏头向沈应投去一眼,探花郎正眉头紧锁地向他望来。
霍祁笑了一声,仰头将杯中酒饮尽,而后转身大声说道。
“既然老师推辞不受,朕亦无可奈何,但在朕眼中大衍只有一个首辅,从今以后这首辅之位便空悬着,首辅之务由内阁诸臣分担,若哪日老师回心转意,朕必降级相迎。”
朱泰来:“……”
他是看出来了,他这徒弟完全不需要别人配合,自己就可以唱完整场大戏。
霍祁的话引起群臣轰动。
“陛下这……”
有大臣想要出声反对,霍祁向他的方向扫去一眼,未有多在意。
琼玉殿末座,他新录的进士们已经被感动得稀里胡涂,纷纷站起来躬身向着霍祁方向行礼,
每一个读书人心中大抵都揣着一个做贤臣辅明君的至高理想。
对于这群被霍祁重新录用的进士来说,肯为他们伸张正义的霍祁,纵然私德有亏、于男女情爱之事上颇令他们难以启齿,但大节无损、有情有义,除了喜欢男人外简直是他们眼中的理想明君。
他们此刻拥戴霍祁,就是在拥戴他们的理想。
进士们慷慨激昂地大声喊道:“陛下礼敬恩师、敬贤礼士,实乃明君典范。”
霍祁满意地看着那些老朽腐烂的声音被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击溃。
他最爱这种心怀热忱的年轻人。
因为他们最好骗。
霍祁面对着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们的朝拜,他知道沈应就坐在他身后,看透他的虚伪和欺骗。
霍祁为沈应的清醒感到遗憾。
这样的世道,清醒反而是种痛苦,霍祁情愿沈应一生胡涂。
他恍惚又听到沈应在他耳边喃喃。
‘我看到很多人死去。’
霍祁转身,那只怨鬼再度出现在他眼前。
他就徘徊在沈应周围、徘徊在这宫宴之上,愁眉泪眼地看着这场纸醉金迷、觥筹交错。
肉山酒海倾塌,佳肴美馔抛洒。
‘江南水患,我回金陵一路看到的都是灾民,他们没有饭吃,只能易子而食。其中有一个小孩尚在襁褓,被抱走时哭得断人心肠,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间惨剧。’
“你太软弱了。”
霍祁突然开口。满腔愁绪的沈应被他唬住,抬眸与他对视着,行动间不慎将桌上的酒杯打翻。
酒液洒了一桌,也浸湿了沈应的手掌和衣袖。
侍奉在旁的宫人急忙上前整理。
沈应没理会这些,只皱着眉头问道。
“你刚才说什么?”
他怀疑是自己听错。
霍祁没作解释,他亲眼看着那怨鬼又含泪地向那宴上看了一眼,转而消散在尘烟中。
他知道那不是沈应,那是他心中的迷障。
他走到沈应面前,居高临下地端详着这张年轻的脸。沈应被他看得心里发毛,不由往后避了避。
霍祁突然笑了起来。
“没什么。”
沈应已经被他的反复无常折磨到麻痹,甚至还能向他回之一笑。
“哦原来你说的是没什么,我还以为你说你怎么了。”
“我怎么了?”
沈应嗤笑:“你都不知道你怎么了,我怎么可能知道你怎么了?”
宫人整理好桌面,重新为他们摆上杯盘后便沉默退下。为沈应清理衣物的小太监将一方素帕放在沈应掌心,又用力握了握沈应的手掌。
沈应心头一动,下意识在素帕上摩挲了几下。
他抬眸,小太监已经躬身退下,沈应隐约觉得他有些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是在何处见过。
他若有所思地在帕子上摩挲着。忽然顿住,异样的触感浮现在他指尖。
有人在这素帕上,用白线绣了字。
——‘沈轶山已死,朝堂险恶,望君早做决断’。
沈应尽力抚摸了许久,终于将素帕上的字一一分辨清楚。但认清后,沈应的第一反应是无措。
沈轶山,是他的亲生父亲。
纵然他们父子之间并没有多少感情,但现在竟然有人说他死了。
沈应不信。
他迷茫地向霍祁望去,他到此时仍有片刻期待能在霍祁身旁寻到安慰。
但在看清霍祁的脸庞后,他才如梦初醒。
若有人需要用这种方式告诉他沈轶山已死,证明是霍祁不想让沈应知道这个消息,游子平想通知他的是不是也是这个消息。
一环一环扣起来,印证了沈轶山的死亡。
沈应竟不知自己是喜还是悲。
他与沈轶山是亲生父子,但感情与陌路人也没什么两样。
沈轶山活着时,沈应从来没在意过他,但此刻知晓沈轶山的死讯,让沈应忽然觉得心头空荡荡的。
无论是爱与恨还是漠视。
沈轶山死了,就什么都不剩了。
“怎么了?”
霍祁察觉到沈应的异样,又出声相询。
这下换沈应回他:“没什么。”
他说了一句好半晌又低声笑了起来。
“没什么。”
只是他爹可能已经死了,他却什么也不知道。
“你究竟怎么了?”
霍祁眉宇间露出担心,坐到沈应旁边想要伸手探他的额头。
沈应突然出声问他:“沈轶山还活着吗?”
霍祁愣住,一时间没说话。
沈应知道答案了。
他仍旧不觉得悲伤不觉得欢喜,甚至不再觉得好笑。
他想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不是霍祁就是他,他们两个好像都变得太蠢了。
“太蠢了。”
沈应骂出声。
没等霍祁发问,他便起身跪倒在霍祁跟前,大声喊道。
“陛下家父新丧,臣奏请回乡丁忧,还请陛下允准。”
他的声音在殿中传入殿中每个人耳中,殿中百官再度面面相觑不敢说话,众人心道今日这热闹真是一波接着一波。
琼玉殿再度归于寂静。
霍祁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沈应,半晌没有说话。
他不说话,沈应就不动。
两人就这样沉默地僵持着。
过了好一会儿,霍祁突然拿起酒壶为自己斟了杯酒。
他动作放得极慢,似这酒是什么珍贵的琼浆玉液,他舍不得浪费一滴。可惜酒杯只有那么大,再怎么慢终究也有被斟满的时候。
霍祁看着手中满满当当的酒杯笑了笑,仰头饮尽了杯中酒。
“朕怜你父新丧,你伤心过度,才这样莽撞。只是你偏要选在老师大寿之日向朕奏请此事,实在扫兴又不吉利,该向老师自罚三杯。”
“臣领命。”
沈应从善如流地向霍祁磕了个头,起身拿起酒壶和酒杯,麻利地走到朱泰来跟前,向朱泰来举起酒杯。
“家中信笺来得匆忙,晚辈也是才接到消息,贸然扰了先生的寿宴,还请先生见谅。”
朱泰来含笑看霍祁一眼。
“舐犊情深乃人之常情,老父也懂,沈大人不必多做解释。”
简简单单一句话,像是扇了霍祁扇三巴掌。
霍祁犹自在御座上喝着酒,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
沈应和朱泰来喝完酒,又重新跪回霍祁跟前,等待霍祁允准。
他看上去像个卑微的乞求者,可落在霍祁眼中,却只觉得他在挑衅。
他在赌霍祁不会为这种事,破坏他在群臣面前新树立的形象。
一个明君,怎么能因一己私情,不准臣子丁忧?
霍祁用在朱泰来身上的算计,立即被沈应原样用在了他自己身上。
这怎么不能算是一种默契?
这样看来,他们都知道对方最在意的是什么。
霍祁低声笑了起来。笑了好一会儿。百官正犹豫着要不要劝劝他,霍祁忽然摔了酒杯。
酒杯砸在沈应身旁。碎片四溅。有一片划过沈应脸颊,在他脸上留下一道小小的划痕。
皇帝既不心疼,也不觉得痛快。
他又笑了起来:“滚,滚得越远越好。”
说罢,便起身大步离去,将沈应远远抛在身后。
第35章 【二更】 鸳鸯树
一场寿宴闹成这样,幸好寿宴主角还在,不然可能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
而已经被皇帝亲赐了‘滚’字的沈应,更是片刻也不耽误。转身就以戴孝之人不便叨扰为由,向朱泰来告了罪。
得到前首辅大人的谅解后,沈应飞快地溜出琼玉殿。终于恢复自由之身,沈应抬头看天空都开阔了许多。
他停在琼玉殿外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
几瞬过后,沈应迈开步子,健步如飞向着宫门跑去。
武柳还在殿外,见沈应出来便迎了上去。谁知沈应看见他停都没停一下,一溜烟就跑了。
武柳快步跟上去:“你跑那么快干什么?陛下让我送你回家。”
“我不用他假好心。”
也不知道霍祁到底有什么毛病,刚刚才对沈应发了那么大的怒气,沈应脸上都还留着他摔酒杯弄出的划痕,转头居然还能想起让武柳送沈应回家。
有病!病得还着实不轻!
沈应迈出宫门,看见御街上那辆悬挂着香球的马车就头痛。
这腊肉谁爱熏谁熏吧,他不熏了。
沈应脚下不停,也不管武柳跟在身后,撩起袍子一路跑到城北康华门外。
官府将犯妇、罪人家仆发往官媒官卖,都是在这里相看。沈应来到康华门外的广场,也不啰唆直接找到官媒,张口就要买下她手下全部的人。
这官媒其实就是牙婆。
钱牙婆在京城当了这么多年官媒人,今日还是头回见这么豪横的主儿。
老太太上下打量了一下沈应,穿着倒是不错,但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钱牙婆怀疑这小娃娃是来消遣自己的。
只是近年来四地闹灾,京城涌现了不少难民,他们活不下去了便自卖自身,一斗粮食就可以买个人力,人命落得比草还贱。
他们牙婆的生意也不大好做,是以就算怀疑沈应是在消遣,钱牙婆还是多问了一句。
“娃娃,我手中可有上百号人,你要全部买下可要花不少钱,这你能做得了主?”
听这老人居然还叫自己娃娃,沈应难得轻松一笑。
“这位妈妈贵姓?”
“免贵姓钱。”
“钱妈妈不必多说,你只需要帮我清点人数便可。”
瞧沈应说得真切,神态也不像作假。钱牙婆心里嘀咕几声,从袖中摸出本册子。
“倒也不必再清点,人送来时早已登记造过册。”
拉走一个便划掉一个,这册没划掉的,便是钱牙婆手中剩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