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知与停下踹墙的动作,转身抬头,露出一张冷峻的俏脸。
他声音也冷:“你是冬桃的爹?”
男人被他样貌晃了下神,吞咽着唾沫说:“是、我是……”
江知与递给他一包银子:“这是三十两,你去江家把她买回来。”
男人眼神大亮,贪婪之色不加掩藏。
他手接过钱袋,手指不老实,隐晦伸长,想碰江知与的手。
何义回抓着他手腕猛地一带,推拉之间扭转拉拽。
男人骨节传出“咔哒”响,跟他的尖叫声融入雨幕。
附近邻居似乎听多了,都没有人出来看看。
男人家里再次发出惊叫声,当讨债的人还没有走。
何义回把男人甩开:“这银子是给你买回女儿的,我东家交代的事,你办不成,这条命就不用要了!”
男人跪坐在地上,左手握右手,脸上冷汗与眼泪交杂,连头都不敢抬,哆哆嗦嗦抖不停。
“好、好……我去买……”
他衣服都没换,抓起钱袋就往江家跑。
把女儿卖了以后,他常来看,没别的原因,来要钱花的。
不给就吵,就撒泼,大骂女儿不孝。
江家老太太喜欢孝子,对身边丫鬟严苛。冬桃的花销,多半是填补了家用。
他来买回女儿,费了一番波折,夏元仪不同意卖。
没有官员家会无缘无故的发卖家奴,这还不是发卖,也不是许配婚事,是直接让人回家。
当他们家是什么地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冬桃是伺候老太太的,老太太品德不好,烂事办了一堆,出去喊两嗓子,他们家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但冬桃前几天就做好了铺垫,跟老太太说了。
现在新买一个丫头才四五两银子,俏一些的七八两也够了。
她这几天还频繁出错,挨了好些罚,老太太正看她不顺眼。
老太太也在乎儿子的名声,被媳妇劝住了。
男人一看女儿要不回来,手腕还钻心的疼,顾不上这是官爷的府邸,他嚷嚷着喊:“她敢!她回去我就给她找个男人嫁了!她敢多说一句,我打死她!”
老太太又心动。
她见识浅,知道女人最不能当反抗的男人有三个。一是父亲,二是丈夫,三是儿子。
夏元仪不耐烦:“你回去再生个女儿吧。”
冬桃咬牙,把她攒下的银两都拿出来报价。
“我爹前阵子给我了三十两,原想我跟老太太禀报了出府成亲去,他看我几天没回,今天急忙忙找来了,我爹是给六十两买我回去……老太太,求您恩准!”
冬桃买进来时,只出了六两银子。
翻了十倍,她又哭求着保证,吃了熊心豹子胆都不敢说府上的事,老太太压着夏元仪,把她放了。
冬桃捧着身契,出府干干净净,连把破纸伞都没有。
江知与在他们家门外的马车里等。
充当车夫的何义回见他们父女回来,过去请冬桃来车上谈。
她身上都淋湿了,上车后很拘束。
马车不停,没给她回家的机会,载着她往城外走去。
江知与递给她一个大布包,冬桃接过来看,里面有两身袄子两双布鞋,一包银子。
银子她过手掂了掂,应有二十两。
好大方。
冬桃心神一紧,再看江知与神色,知道她给的消息必须得让人满意,否则出了江府,她的命运就是被赌鬼父亲再卖一次。
她大了,再卖就不是做丫鬟了。会卖到花街做妓子。
冬桃擦擦脸的雨水,呼吸缓过劲儿,跟江知与说:“我那天是偷偷给我娘烧纸祭拜,府上有个假山,里面有个矮小孔洞,我躲里边,纸钱还没点着,外头就来人了……”
是余春至和姜楚英。
两人聊的都是“药”,具体什么药,冬桃不知道。
两人聊天小心,说的是吃了药没有,吃了几回,身体怎样。给别人听见了也不会多想,乍一听就是关心话。
冬桃记得宋主君会找她买消息,便多留了个心眼儿。
她这几天的等待里,仔细回忆思索过,把她觉得怪异的地方说给江知与听:“宋主君醒转后,姜夫人就没跟余夫郎来往了,但我有一回在厨房遇上他们,姜夫人来拿水药,余夫郎说,他们回家路上不方便熬煮,可以提早叫郎中做成丸药。”
江知与抬眸看她:“这丸药是哪个郎中做的?”
冬桃说:“我不知道,余夫郎揽了活,说姜夫人在府中使唤不动人,他拿了方子去请人做的丸药。”
这个郎中,大概率还是方太医。
而二婶,不仅仅是知情,她知情以后,也参与其中了。
江知与又问她:“这件事还有其他人知道吗?”
假山洞口听见的消息,只有冬桃知道。
厨房里的那段对话,听见的人有很多。
江老三妻妾多,儿女多,各人口味不同,正餐之外,总有这这那那的吃食要做,里面总是热闹的。
江知与记下了。
冬桃今天出城,由何义回带队,并两个镖师一同上路,去上陵府。
小谢跟商行俭说定了丝绸的事,丝绸生意大,江知与也给舅舅寄信,看他要不要做这个买卖。
提前拿银子订货,到时比常价低两成,他随哪里去卖,都能回本。
他们计算过,禹南只有一个县,这次宣传出去,响亮的是名声,百姓看见了会多瞧两眼,同等质量下的丝绸,会优先选禹南的。
下定的商人不会太多,至少不会让市场膨胀,导致积货跌价。
马车给他们,江知与穿着蓑衣,走路回何家。
或许是真的确定了消息,江知与心里拧着的难受劲儿,反而舒缓。
确定了,就无需纠结了。
这次提醒一回,堂哥能否躲过,全看命。
回丰州以后,他不会对二婶心慈手软。
返程路上,经过君子坊。
君子坊是民居,房屋齐齐整整,若是高处俯瞰,会看见一块块方正的宅基地。
江知与不知道谢星珩在哪一间屋子,从外经过,站街口往里看了两眼,就转身走人。
往前再走一段,一间茶馆二楼上,有人喊他。
“小鱼!”
江知与抬头,见是堂哥。
他神色有几分不自在。
谢星珩听见声音,也来窗口看,见真是他老婆,忙下楼接人。
江知与走到屋檐下,不进去。
谢星珩给他擦擦脸上雨珠:“你去找冬桃了?”
江知与点头:“刚把人送出城。”
效率真高。
谢星珩感叹。
他记得小鱼前两天都没动,今天一出手就有结果了。
他看江知与表情,平平淡淡,说不上开心,也算不上憋闷。
像是直面了某种结果,想明白了些事情,下定了决心。
谢星珩静默陪他一会儿,夫夫俩站廊下看雨。
世事无常,谢星珩自己经历得多。
幼年时的伙伴,读书时的同学,合作无间的同事……甚至一起长大的好友,曾亲如一家的亲戚。
他经历过太多次分离,有的随着时间跟距离,感情自然淡了。有的是多年相处,终究抵不住利益纠缠。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所以他的观念是珍惜当下。
江知与不是,时代受限,他的圈子就这么点大。
谢星珩牵起他的手:“人各有取舍,我反正舍不得你。”
姜楚英选择了儿子。
情有可原。
小鱼选择爹爹,也合情合理。
江致微会怎么选,怎么做,交给江致微忧愁去。
江知与弯唇笑:“我也舍不得你。”
说完这句,他不在这边磨叽,一低头冲进雨幕,猫着腰往前跑。
跑了十几步,才回头看,见谢星珩还站在茶馆门口,他扬手挥了挥,又转过身,继续跑。
回到何家,他出了一身的热汗,冷热交加的,换身衣服的功夫,连打数个喷嚏。
何书文怕他着凉,给他熬煮了姜汤泡澡,让他发发汗。
江知与也怕病了。生病耽误事,他老老实实泡澡,把自己塞进了被窝,裹得严严实实。
被窝里,有他新做好的星星抱枕。
鹅黄色的绸布,裁剪成五角星的样子,上面绣了小谢给他画的“颜文字”。这颗星星在笑,眼睛里的“高光”是小鱼。
江知与绣的时候,感觉换成星星会更加好看,小谢说就要绣小鱼。
这样绣完,就是星星眼里有小鱼。
他缩进被子里,把脑袋埋进抱枕上蹭,眼泪在上面晕出两滩湿痕。
大人的世界真讨厌。
乡试成绩一般十多天就能出来,往年贴榜,最迟不会到九月。
今年成绩迟迟未出,考官们压力很大。
试卷在誊抄这一步骤,就能把格式出错、有涂抹的人刷去一批。
余下的卷子,才是需要考官批阅举荐的。
往年阅卷步骤是这样:抽签分配好试卷以后,各房房官根据主副考官拟作的程文,当做取卷参考,再回房批阅。
第一场考卷优秀者,二场、三场的卷子,可直接加批续荐。
第一场未举荐,二、三场水平高者,可以连同把第一场的一起补荐。
这个步骤繁复,一方面保证了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公平性,让其他“偏科”学子能有被取中的机会。
今年不一样。
第二场的题目太过主观,看考生的立场。
立场问题,无须细说,错了就“落卷”。
往年的“落卷”,还有主考官“搜阅”,有概率从其中取录。今年直接断绝了这个可能。
依着这个阅卷流程来说,他们要比往年的速度快。
刷下去的不用看其他两场,余下的人又不多。
可在场的考官们,只有少数房官是纯粹的文人学士,余下的各有党派。
他们想要保留一批人才,今年不录用,来年再录。
有的搅浑水,悄悄留出“差生”。
这样一来,就有很多考官故意落卷。而其他不知情者,还在兢兢业业捕罗人才。
里头的信息差,导致取中者参差不齐。
大堂对卷,考卷的质量,让在场众人都沉默了。
主考官孟培德不填榜,发了好大的脾气,叫他们集体搜卷。
“科举是抡才大典,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我不管你们是什么党什么派,哪个敢荐既没学识又没才干的卷子,我便要问问皇上和太子,这人才是给大启朝选拔的,还是给你们哪个人选拔的!”
搜卷就在大堂进行,孟培德巡场,看他们搜。
每届科举取中者有限,落榜者众多,当众看,也是落卷多,补录少。
孟培德精力有限,盯不住所有人,看所取试卷的质量有所提升,脸色缓和。
他稍作休息,再次巡场,随机挑了个竹筐,捡里面的落卷翻阅。
今年考题很极端,文采好的人,不一定有实干,同一人写的卷子,好坏两极分化。文章写的一团锦绣,时事答得一塌糊涂。
孟培德几天阅卷下来,审美疲劳,也养出了新的阅卷习惯,他先看策问,再阅经史。
这一看,倒让他看见了一份好的。
在一堆引经据典、不知所云的凑字数的卷子里,出来了一个言语朴实,文字深刻,道理清晰明了的卷子。
三策合一的答法也很特别,一张张看完,酣畅淋漓。
问钱粮,他列举了几样,样样落在了实处。
因地制宜,大兴农商,是核心内容。其他还有寻良种、搞增产、制好肥,做“农业科普大全”,教百姓种地。
稍提一句“田地所属”。不是自己的田,鞭子在身上抽,也就是表面努力。
问商贸,又引用了上一题的农商,同时再做其他内容补充。手工业、小商品、重工业发展,同样能带动经济。
三题本来就有密切的关联,他又能把商贸的工业发展,跟第三问的水利结合。
水利建设,一听就需要大把的银子大量的人。答题者提出来了另一种思路,将“建设”与“工程”结合,让这个令人头疼、难以切入,哪里出问题就把补丁打到哪里的难题,拆解成了一个个的小问题,逐步解决。
孟培德公正客观的来说,三合一的答法,只是特别,并不是唯一。
三题都言之有物,环环相扣,才让他另眼相看。
他看了就生气,回头就把卷子扔给落卷的房官看。
“你给我说说这卷子为什么落了?”
房官跟他看的顺序不一样,他拿了卷子,先看的经史。
他懵懵的:“这题能过吗?”
孟培德见状,拿起这份卷子,往前翻两张,看经史。
他沉默了下来。
文章是能传递笔者文思的,是文意畅达,还是磕磕巴巴,不用细看,打眼一瞧,心里就有数。
孟培德看在策问三题的份上,拧着眉头,把这份卷子看完,一并把答卷人的另两场试卷补阅。
经义题还不错,能拿个及格分。经史就……不想说。
第二场考的立场,他的立场没问题,答题思路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祭祀这题,答得像个老油子。孟培德不喜欢。
判五道很不错,处理方式圆滑之余不失温度。
他反复看了好几次,经史怎么就这么烂???
三五百个字真的憋不出来吗???
怎么东拼西凑的,一句正经话没有!
但凡扣一点题,他闭闭眼就给放了。
他站大堂上,为一份卷子,脸色变了又变,把卷子放桌上,毛笔都拿起来了,“取”字愣是写不下,脸色憋得难看。
其他考官见状,纷纷起身过来参阅,也都神色复杂。
这几天里,他们都批过几份才干高于才华的卷子,但有才干的人,才华总会及格,他们的卷子都取录了。
眼前这份卷子,是他们见过的头一例才华不及格,才干卓群的。
有人疑惑:“他怎么考上秀才的?”
全场考官:“……”
好问题。
孟培德是主考官,上听圣意,知道本次科举,文采是其次。他捏着鼻子取录。
看天意吧。
能凑上数,给他记最后一名。
凑不上数,就送他几本史书。回去好好读。
搜阅结束,考官们先吃饭,趁着劲头在,晚上燃烛,孟培德把所有试卷,按五经房分,数量相差不大,无须剔除。
那份又烂又不错又非常优秀的三拼卷子留了下来。
他不知怎么的,竟然松了口气。
取录已定,再拆号填榜。
末次的排名无须再议,年年起争议的是前几名。
五经房各有魁首,再要选出解元。
孟培德没参与议论,只要交上来的卷子质量合适,他都批。
这里定下,于八月二十六贴榜。
八月二十五这天下午,考官们才拆号写榜。
用定好名次的草榜,从监试官那里调取墨卷。
堂内人数众多,考官、监试官之外,还有监临、提调官、提学道、内外帘官等人在场。
朱卷、墨卷查验无错,再拆号。
副考官在朱卷上写名次与考生姓名,主考官在墨卷上写名次。
书吏唱名,满场捧卷走着,确认无误,记录在榜。
孟培德盯着本次科举最后一名的墨卷。
谢星珩,昌和府丰州县的考籍,籍贯在延平省下属的枫江县。
枫江县今年发了大水……
他突然释怀了。
鹿鸣宴上再看看。
鹿鸣宴在张榜之后的一天,宴席上,考官们连同其他在贡院有职责的人,都要参加。
贴榜这天,贡院之外,早就人山人海。
谢星珩在家睡懒觉,不去看——天冷了,被窝开始封印他了。
他不急,有的是人急,镖局的人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一清早的,到处都是人影在转来转去。
江知与晨间跟夫君温存时,都被哄得不着急了——急什么,又不是第一个赶去看了成绩,就能榜上有名。
急吼吼过去看,考不上岂不尴尬?
出来取个早饭的功夫,江知与急了。
他倒不是着急看成绩,而是着急怎么哄夫君开心。
他记得刚考完那阵,谢星珩说过答题情况,只第二场信心满满,余下的都不太行。
考不上……
考不上也没关系。
这话说太多次了,小谢要是不在意,怎会多次提起?
马上就要看见成绩了,可别说中了。
江知与皱眉沉思。前天放晴,他请人来家里,给谢星珩踩背按摩。
谢星珩没想到古代就有这服务,舒坦得直眯眼。
江知与招呼来喜:“还是上次那个小刘,你把他请来。”
再弄点好吃的、好喝的,京城有好几个戏园子,也带小谢去逛逛。
不久之后就要返乡,也带小谢去街上铺面里看看,带些东西回家做礼物。
这些哄人的法子,考中了也能用。考中了就是庆祝!
他进屋放下早饭,也不拖着谢星珩起床,招呼一句,就匆匆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