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牛车能拉更多东西,坐着也舒服。”
买完马匹和车舆,阿蓝一面拉着马车,一面和他聊天,“可惜牛车不再入车舆礼制中了。”
林稚看了看身旁红马温润的大眼睛,“马车也很好,皮实耐用,不挑食,还很好看。”
听到那句“好看”,阿蓝扑哧一声笑道,“小郎君买东西,‘好看’是不是第一标准?”
颜控被人发现了。林稚一本正经:“虽然称不上第一标准,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点。”
阿蓝笑了笑。
马是良骏,车是珍轩,两人一人驾车一人坐车,一路往混水闸驶去。
那经常来送鱼虾的小鱼贩近日家中有事,送不了,索性给他们推荐了源头地界。
混水闸乃鱼蟹码头,是临安百姓的海鲜市场,规模很大,光是甲鱼摊就有二百多家。除鲜货之外,还有各种或干或腌的河鲜水产,令人垂涎。
还没到闸口,林稚就已经听见了鼎沸的人声。
各处市民百姓来到临安,有事无事都要到混水闸转一转,街头巷口,到处都是鱼行、鱼店和鱼贩阵阵的叫卖声。
听着喧闹的吆喝声,林稚拉着马车,在闸口里慢慢转。
来到一处比较大的摊位,卖鱼小贩刚给前一个顾客装好几条柔鱼,见拉着马车的林稚来了,就知道这是个大客户。
“小郎君买些河鲜吧?若是自家烹饪,赚得美味;若是向外售卖,赚得大钱,稳赚不亏!”
林稚笑笑,心道这人真会说话,“赚得大钱”……很合他的心意!当即停下马车,细细挑选起来。
“水母线、石首鱼、八足鱼、鳗鱼、壳菜和石发菜都是一个时辰前刚送来的,小郎君看看要哪些?”
林稚想了想,“都装起来吧。”
小贩:……大佬!
林稚又道:“石首鱼多装些。”
石首鱼就是黄花鱼,肉细味美,时人称之为“海鱼中之至美者”,烤着吃炖着吃都很好,关键价格还不贵。
“好嘞,一定给小郎君装得多多的!”
买了这些河鲜,又买了蛤蜊海螺牡蛎,刚买来的马车物尽其用,装得满满当当。
想到店中还剩下不少的螃蟹虾子,林稚满意了:“走吧阿蓝,回酒楼。”
“小郎君会不会买得太多了?”
“不多。”林稚道,“回去你就知道了。”
小郎君又在卖关子了。阿蓝无奈一笑,驾起马车。
回到酒楼,林稚先把画满虾蟹蛤蜊的菜品展示牌展出,又拿出前几日烧好的绿釉陶烤炉——做什么?烧烤。
烧烤这东西本朝也有,上至高官贵爵,下至平民百姓,都爱吃。
夜市上流行一种美食,名曰“旋炙猪皮肉”,就是将猪皮肉放在炭火上烤制,猪皮上挂一丝丝肉,两种口感一并尝到,好吃得平易近人。
也有不那么平易近人的,今上独爱的“炙羊棒骨”。
炙羊棒骨就是烤羊的后腿棒骨。宫里御厨都是选用滩羊,这样的羊肉肉质丰盈细嫩,不腻不膻。
刚出炉的羊棒骨,骨间的肉微微焦黄,一口咬下,表面肉脆而内里紧实多汁,配上黄豆粉、孜然粉等调制的干碟……啧啧!
好的羊肉,单用清水煮都好吃,更不用说烧烤。其实海鲜也是如此。
虾子剖开,喷上清酒,搁炭火烤得通红的铁网上,待其快熟时淋上一小勺酱油,再撒些许薄盐,滋滋的响声伴着虾子的鲜甜,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食客们对这道炙虾赞不绝口:“这虾子炙得火候正好,鲜甜无比,多一份则焦,少一分则生!”
除了炙虾备受好评,还有蟹、牡蛎、元贝、八爪鱼……
元贝在炭火热力之下,鲜美的汁水被高温逼出,鲜亮红艳的贝肉鲜香诱人;烤好的牡蛎滋滋向外冒着汁水,一点蒜蓉更是突出了自身鲜甜的味道;还有那紧实弹润的小八爪鱼……
蘸料是烧烤的灵魂,咸口蘸料就是椒盐、孜然粉、花椒粉、胡椒粉和盐混和一起,也有甜口的,芝麻碎和白糖。
炙好的海鲜蘸着料碟,鲜麻火辣的滋味在口里流窜,再嘬一口小酒……绝了!
“当初应该再让小郎君多买些。”阿蓝吃着烤虾,“这才不到两天就差不多卖完了。”
经过酒楼的大力宣传,昨日用马车驮回来的河鲜水产只一天半就尽数卖完,饶是如此,还是有好些食客没吃到。
“无妨。”林稚啃着烤好的小黄花鱼道,“反正有马车,过几日再去买就是了。”
买来的马脾气很好,被沈小七当成骡子都没发脾气尥蹶子,只用那双温润的大眼睛看着别人。
林稚很喜欢它,因其颜色红棕,便给它起了“小红”的名字。
小红不挑食,和挑剔的四毛形成鲜明对比,简单的牧草、麦麸、黄豆拌成的饲料也吃得很开心。
和它一样吃得很开心的还有沈小七和阿青,各自或是叼着八爪鱼、或是嗦着牡蛎,连话都顾不上说。
海鲜烧烤搭配二楼新开的酒肆,乍一踏进酒楼,还以为走进了什么烧烤大排档。
因海鲜烧烤的反映良好,再加快到十月初一暖炉会,正是吃烤肉的时节,林稚顺势引入了其他烧烤串。
先是肉串,羊肉、鸡肉、猪肉、各种肉切成小块,串在签子上,还有紫茄串、香菇串、冬笋串、韭黄串、大蒜串各种素串,还有豆皮豆腐、馒头馍片,凡是能吃的一律串起来,刷上酱汁烤了。
这样热闹的炙肉炙菜得到了食客们的大力赞扬,不说二楼,连三楼未开放的茶坊都几乎坐满。
小厮们端着一盘盘放满各色炙串的托盘,穿梭在各个食桌之间,屋子里热气氤氲,热闹得很。
孟琼舟进来时就看到这样一番景象。
他素来不喜这种喧嚣场合,但人一多,意味着阿稚的钱就赚得多,这样想着,便也觉得欢喜起来。
他抬起步子,刚要迈进去,发现常去的位置上坐了人,不仅如此,到处都坐满了人——没有他的位子了。
孟琼舟抿了抿唇。
林稚刚从庖厨出来取签子,就看见孟琼舟一言不发地站在原地。
“孟郎君若是觉得人多吵闹,不如我把炙串送到府上?”他提议。
孟琼舟摇摇头:“不必麻烦。我……改日来便是。”
看他转身要走,林稚有点舍不得,“孟郎君若是不嫌弃的话。”
“到后院用餐如何?”
孟琼舟回过身来,“可以吗?”
“这有什么不可以。”林稚笑道,“后院就是我们吃饭的地方,孟郎君若不嫌弃,就和我过来吧。”
孟琼舟和他一同行至后院。
四毛看见熟悉的人影,哒哒哒跑过来,很热情地往孟琼舟腿上一扑。
“……”林稚:“它最近有点欢实得过分。”
“无妨。”孟琼舟有点想摸摸四毛的头,但想到一会儿还要吃饭,到底忍住,“吃完饭再说。”
环视一周,半人高的桃树、干净整洁的鸡棚、挂着零星几株葡萄的葡萄藤……
“林小郎君的院子很有生活气息。”
林稚轻轻一笑,“自然比不得孟郎君的府邸高贵典雅。”
“不。”孟郎君摇了摇头,“我更喜欢小郎君这里。”
林稚心中一软,垂眸道:“那郎君以后可要多来。”
没拿食单,他直接口述:“店里新上的炙肉炙菜,河鲜有牡蛎、虾蟹、蛤蜊、石首鱼八足鱼,肉串有羊肉猪肉鸡肉,菜有……反正平日食单那几样都能炙了吃。孟郎君想试试哪个?”
孟琼舟道:“河鲜吧。”
“哪样要多来些?”
“牡蛎。”
牡蛎就是生蚝,想到生蚝……
林稚连忙溜去了厨房。
作者有话要说:
小孟:我说什么了老婆这么害羞?
ps:生蚝补肾(轻轻
第63章 重阳花糕
烧烤的爆火在意料之中, 然而“原料够、炭火铁网够,小竹签却不够了”这件事,却在意料之外。
是以一大早, 林稚便前往西市去取昨日订好的竹签子。
老板娘把削得尖尖、没有倒刺儿的小竹签递给他:“小郎君店里的炙肉炙菜味道真妙!我自己在家也做来吃过, 味道却没有那么好。”
林稚笑道:“这些炙烤菜吃得就是热闹劲儿,店里到底比家中人多, 在家吃就显得没那么热闹,故而觉得味道稍逊。”
老板娘爽朗一笑。
看着林稚的背影, 她默默心道:“其实明明是我火候掌握得不好、蘸碟调得不好,小郎君没直接说出来……真是给面子!”
被发了好人卡的林稚把烤串签子递给沈小七, 自己鼓捣起昨日剩下的虾子。
新鲜的虾子怎么做都很好吃,这几日又是白灼又是炙烤, 有些吃腻了, 便想着换成油焖。
锅里放多多的油,煸香姜蒜, 再放剪去虾须虾尾、挑了虾线的大虾,炒红, 用炒勺轻压几下虾脑,挤出红汁。
沿锅边烹入少许黄酒、酱油,洒入两小匙白糖,见汤汁收紧、颜色变深,即可出锅。
这样做出的虾子色泽浅红油亮, 口味鲜香浓郁, 酸甜爽口。吃时先舔壳,再吃肉, 最后用盘中汤汁泡饭, 和烧烤又是不一样的感觉。
无论是油焖大虾还是肉菜烧烤, 一经推出就得到了食客们的热切追捧,连卖两三天,热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上升许多。
在各种海鲜的包围下,林氏酒楼迎来了第一个重阳节。
此时过重阳节,上至宫廷下到民间都要购菊赏菊,受此影响,食店酒楼也常用菊花装饰门窗,算是迎客的一种噱头。
只是用菊花装饰门窗……林稚不太想凑这个热闹,只做了应景的重阳糕。
本朝人过重阳要喝茱萸酒、吃重阳糕,茱萸酒好说,直接从正店引进便可,重阳糕却得自己做。
重阳糕没有特定,但凡是重阳节做出来的糕饼,一律都叫重阳糕。
但还是大致分了几个派别:用面粉拌糖,烫面蒸熟的面糕;一半面粉,一半糜子,加糖,加豆沙的黄米糕;米粉、面粉、枣泥混合作为糕馅儿的枣米糕;还有主料是黑黍米、枣泥和豆沙的饵公式糕。
其中普及最广的,还得是用松子、栗黄、银杏肉做成的粉面蒸糕。
反正是要拿来卖的,不怕样式多,林稚把各种糕馅儿的重阳糕都做了一遍,还做了点缀小象小鹿的万象糕和食禄糕。
每次看到林稚捏这些精巧的糕点形状,沈小七都在一旁吹彩虹屁:“阿郎手真巧!阿郎真厉害!”
林稚瞥了他一眼,“怎么没戴花?”
重阳节男子簪花,女子佩戴茱萸囊,戴得越多越吉利。
沈小七答道:“阿蓝去成衣铺买丝绸茱萸了,还没回来。”
“今日去取花的人肯定很多。”林稚道,“一会儿我们出去的时候再戴上。”
沈小七点了点头。
重阳登高是习俗,这一天花朝节的玉壶园再次开放,允许人们前去登高望远——其实就是吃吃喝喝。
最后一只小泥鹿捏好放在面糕上,林稚把这些糕点装起来,打算一会儿拿到玉壶园卖。
忽然有一道熟悉的声音从门外响起:“林小郎君,重阳安乐啊。”
林稚抬眼一看,居然是许久不见的曹婆婆。
“婆婆怎么到这里来了?”他站起身来,“这里离着春风楼那么远,婆婆可是坐马车来的?”
“不是不是。”曹婆婆摆手,“我是搬到这里来了!”
林稚更惊讶了:“搬到这里了?”
“没错。”曹婆婆把手里的食盒放在桌子上,“林小郎君有所不知,自从你搬走之后,春风楼的生意就没那么好了。”
“也不能说没那么好,和寻常酒楼相比还是好的,但和从前比起来差了不少。”
曹婆婆叹了口气,“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我得寻个出路,就想着搬到南门大街这里来。”
到底是人家的决定,林稚也不好说什么,只道:“这样也好。”
“说起来……”曹婆婆忽然神神秘秘地凑近他,压低声音,“林小郎君,跟你说一句真心话——我觉得你的酒楼,快超过春风楼了。”
超过春风楼?曹婆婆真是会给他画饼……
林稚笑道:“婆婆说笑了。我不过一座三层小酒楼,而且第三层都还没开,如何比得过春风楼的百年名声?”
“正是因为第三层还没开就已经这么热闹,超过春风楼,自然是指日可待!”
林稚却没太放在心上,笑了笑,“那就借婆婆吉言了。”
一看就知道他没往心里去,曹婆婆摇摇头,又说起来:“对了,李四也要搬过来了。”
这回林稚往心里去了:“李四郎也要来?”
李四郎要是来了的话,他正好可以和对方商量一下茶坊的有关事宜。
曹婆婆点头,“约莫下个月就能过来了。”
林稚笑道:“那太好了。”
“这就好了?”曹婆婆撇嘴,“我刚才来的时候,你都没说好。”
林稚从善如流道:“阿婆能来,我心里当然高兴了。”
曹婆婆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了,快看看我给你带过来的重阳糕。”
“好。”林稚笑着应了。
打开食盒,里面是插着剪彩小旗的粉面蒸糕,糕面上还伫立着米粉捏成的狮子蛮王。
“狮蛮栗糕?婆婆做得真好——我今日也做了,给婆婆看看。”
曹婆婆笑着点头,凑近食盒一看,笑得越发开心了:“鲜艳悦目,果真好看,就是小狮子的样子看着不太像狮子,倒像是一只小狸奴。”
之前没有对比还不觉得,现下有了曹婆婆的狮蛮栗糕作对比,林稚越看越觉得,自己做的栗糕像只猫。
转念一想,猫多可爱?像只猫也挺好。
他一本正经道:“婆婆有所不知,我做的这个其实叫彩猫栗糕。”
曹婆婆哈哈一笑。
笑完了,她道:“今日累了一天,我可要好好休息一下。小郎君呢?”
林稚如实回答:“打算一会儿去玉壶园卖糕点。”
“到底是年轻人,体力就是好。”曹婆婆啧啧道,“那我就不打扰你了,小郎君且忙着吧。”
“等等。”林稚忽然道,“婆婆带一份‘彩猫栗糕’回去吧。”
曹婆婆彻底被他逗笑了。
虽然如此,林稚觉得自己的彩猫栗糕也挺好。
问了问阿青阿蓝,也都觉得不错,很新颖讨巧,到底没改样子,留了一份给孟琼舟的,把剩下的所有糕点装好,就这么启程前往玉壶园了。
付过四个人的茶汤钱,林稚忽然就有点感概,“上次来时还只有我和小七两个人,转眼就变成我们四个人了。”
“小郎君此言差矣。”阿蓝笑着点了点远处的小红,“是我们四个人,外加一匹马。”
几人来到江边,玉壶园只有一座小假山,没有真的高山险峻那么吸引人,来登高的人到底不多,却很适合摆摊做生意。
把布巾抖落开来,食盒里的面糕、黄米糕、枣米糕,外加几壶防止食客吃糕吃噎的红枣枸杞饮子,一并拿出来放好。
除了那模样肖似狸奴的狮蛮栗糕,其余的面糕都是些寻常重阳糕点,但因为铺陈颇丰,占了一大块地界,又足足来了四个年轻郎君,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看得人多,买得人就多,而且来玉壶园这种文雅地方登高的多为女郎,是以几人还没来多久,面前的重阳糕就少了一半。
“照这个速度,我们一会儿就能回去了吧?”沈小七道。
林稚还没来得及回答他,便听一道声音响起:“那日花朝节来卖玫瑰花饼的……是不是也是小郎君?”
抬头一看,是一个穿碧色衣衫的女郎,虽然脸生,但听口气也是他曾经的食客。
沈小七骄傲道:“没错,就是我们!”
林稚也道:“女郎好眼力。”
“小郎君制的玫瑰糕饼很令人印象深刻,后来去各式花糕铺子看过,都没有那样绵柔的玫瑰蜜馅儿。”那女郎掩唇一笑。
阿蓝推销起来:“女郎尝尝我家小郎君今日卖的重阳糕,同样能令人印象深刻。”
那女郎依言低头一看,便瞧见了猫头形状的糕点。
“果然……很印象深刻呢。”
女郎走后,又来了几个买重阳糕的小娘子,竟都意外地很喜欢那彩猫栗糕,纷纷买下不少回去,林稚觉得自己也算歪打正着了。
还剩最后几块的时候,又瞧见个熟人——程砚清,身边还跟着一个身材娇小的女郎,两人说说笑笑地往这边走来了。
程砚清很快注意到林稚,“林小郎君?”
林稚微笑颔首:“程二郎。”阿蓝他们也纷纷点头致意。
程砚清笑着冲他们回点头,接着便介绍其身边的女郎,“这位是柳娘子。”
此言一出,林稚就明白了,这是修成正果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