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之前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女儿,夏玲内心一阵触动,答应下来,“好吧,那就学唱歌!”
“准确的说,这是声乐。声乐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通俗唱法又称为流行唱法。刚刚唱的《虫儿飞》就是属于流行唱法,所以,女士您是决定让您的女儿学习声乐的流行唱法吗?”接待员询问道。
夏玲点头,“对。只要孩子喜欢,我又交得起学费,学什么不是学呢!”
接待员抬手,做出一个邀请的动作,说道:“好的,那请往这边走,我们需要进一步商谈上课时间,办理手续以及缴费。”
陈沫和夏玲跟着接待员走去。陈沫问:“每个周天的下午行吗?”
接待员回答:“当然可以,声乐课一周一节或两节课都很合适。一节课是一个小时,下午有三个时间段可以选择,分别是2点到3点,3点到4点,4点到5点,每个时间段的老师都不同,你们可以根据时间选课,也可以根据老师选课。”
“3点到4点吧,我有睡午觉的习惯,3点到4点比较合适。”陈沫自顾自的说。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于慕婉每周六周天,早上是芭蕾课,下午是钢琴课,下午钢琴课的时间刚好也是3点到4点。这样的话,她们说不定还能搭伴呢。
第四十九章 开饭馆
陈沫和夏玲在培训中心办理完手续,交完费用,开着小三轮打道回府了。
母女俩到家的时候,正好赶上午饭。饭桌上,夫妻俩谈完了陈沫的事,又随口谈论着家里的生意。
青衿之城位置太偏,客户百分之99%都是附近几个大学的学生。寒暑假期间,学生们大都回家了,即便有些留校的,也屈指可数,这点微薄的盈利还不够支付司机的工资。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歇业。
同理,小吃摊也歇业了。
假期期间,家里众多的小三轮闲着也是闲着,夫妻俩便把小三轮租给了司机们,让他们外出赚一个多月的外快,等开学后再回来正常工作。
陈建党一边吃一边和夏玲聊着,“这个暑假怎么办?要不然我们像之前的假期一样,用三轮车拉着货去集市上卖?”
夏玲说:“也只能这样了,家里没生意,不出去还能怎么办?这么大一笔贷款呢,我可做不到安心待在家里享清闲。”
陈沫眼珠一转,忽然道:“爸爸妈妈,你们有没有想过把家里稍微装修一下,然后开间饭馆?反正后面两栋老房子的空间这么大,空着也是空着。”
“开饭馆?”陈建党笑了,觉得陈沫异想天开,“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这个地方本来就偏僻,开间饭馆谁来吃啊?”
陈沫很随意的说,“来青衿之城买东西的人啊。这些人还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送外卖嘛!”
“外卖?”第一次听说这个词汇,夏玲有些疑惑。
“外卖就是顾客不用到店里来,我们把饭菜送货上门。爸爸妈妈,小吃摊是你们一手经营起来的,你们应该知道学生的消费能力。衣服不可能天天买,但饭一定是天天吃的,开间饭馆赔不了。”
“把饭菜送上门……”陈建党嗤笑一声,“既然都在家吃了,干嘛不自己做,花那个冤枉钱干嘛!”
陈沫无奈,“我指的是学生和那些正在公司上班的工作人士。他们不方便做饭,要么去食堂吃大锅饭,要么去附近的饭馆吃饭。”
她耐心的解释:“但你们应该清楚,人总有想换换口味的时候,但有几个人愿意为了一顿饭大老远的跑呢?如果有一家饭馆可以送货上门,一下课或一下班就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这么方便的事儿你会不愿意尝试吗?”
“你这么一说感觉还真是。”夏玲想到小吃街火爆的生意,忽然觉得这种外卖的方式说不定真的能行得通。
那么多学生呢,总有愿意尝试的吧。再说了,人都是懒惰的,谁不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呢?省去了去食堂或小吃街买饭的麻烦和时间,多好的事儿啊!
陈沫继续说:“所以呢,爸爸妈妈,你们不妨乘这个假期稍微打理一下后面的两栋老房子,把一楼装修一下。客人来店里吃饭时能有个好印象,之后才会放心的订外卖啊。”
夏玲点头,“嗯。有道理!”
陈建党停下筷子,说:“你们别想一出是一出,开个饭馆是这么简单的事吗?还是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开!”
陈沫撇撇嘴,“我们可以像之前的青衿之城一样啊,印些宣传单,开业初期做些优惠活动。只要大家知道有这么一间饭馆,总有人愿意尝试的。只要我们味道不错,价格实惠,学生会买账的。”
“对了,现在还没有外卖平台。我们最好按上座机,营业期间需要有人守着电话。我们不妨设置一个前台,专门接外卖的订单电话。”说完,陈沫放下筷子说,“我吃完了,回房间了。”
陈沫走后,陈辰也待不住了,说:“爸爸妈妈,我去看电视了。”
两个孩子走后,夏玲劝说:“建党,我们得试试。反正房子都是现成的,简单装修一下花不了多少钱。再说了,我们这房子都旧了,屋顶的瓦片都松动了,还有屋子漏水。我需要里里外外的修整一下。”
陈建党皱眉,“我们每个月要还贷款,前段时间还买了相机,没多少钱了。如果装修房子,可一点都不剩了。”
夏玲说:“没事儿!我去市场摆摊赚生活费。你买材料、找人装修。争取在开学前做好饭馆的前期准备。”
陈建党妥协:“那行吧……”
夏玲忽然想起一件事,说:“对了,我们小吃街附近的那间店铺的合同是不是快到期了。眼下我们顾不上那间店,不如继续租出去一两年,有了那笔租金,咱们手头就宽裕了。”
陈建党说:“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用那间店铺开饭店?地段好,生意应该差不了。”
夏玲回道:“正是因为地段好,所以租金高啊。我们相当于什么都不干,就等收钱了。如果我们自己开,赚得可是辛苦钱,万一生意不好,还不如租出去呢。相反,我们在家里开成本就低多了,实在开不下去也亏不了。”
陈建党叹息:“唉……好吧,那我们还是选风险低的这个吧。”
……
青衿之城是紧贴着两栋老房子修建的四四方方的平房。为了方便进出,就在中间的位置开了个双开的大门,正好在两栋老房子中间。
因而,两栋老房子原本的大门被封了,在两侧开了新的门。老房子原本两侧、屋后的空隙形成了小小的院子。由于这点位置不大,一直被当做堆杂物的空地使用。青衿之城修建时,陈沫让工人把这些杂物都清理了。
老人都是不舍得丢东西的,哪怕是漏了一个洞、再也不能用的盆,或者是缺了口的碗。陈沫带着弟弟,玩似的翻出很多可以装泥土的东西。
陈沫和陈辰用这些破破烂烂的容器,装上泥土,然后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玫瑰、蔷薇、牵牛、杜鹃、芦荟、吊篮……有些是陈沫从各个地方收集而来的成品,直接移栽的,有些则是陈沫特意找的种子种下。
陈沫没养过植物,为了让这些植物顺利生根发芽,陈沫在‘风声’找了不少书籍研究。
也许是植物本就生命力强大 ,也许是陈沫从书里学到的有用,这些植物大多都顺利生根发芽了。现在,两栋老房子周围的空地上,都开满了鲜花、绿植,风景宜人。
待修整和装修完毕后,从里到外打理一番的老房子看上去没有以前那么破败了,反而有一丝古老建筑的风情,再加上周边被陈沫精心打理的花卉绿植,安静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
陈沫拍下这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将之永远的保存下来。她忽然想:这样的日子不就是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吗?家庭和睦,种菜养花,简单而充实的幸福……
第五十章 小饭馆开张了
陈沫觉得,她家位置太偏,这对饭馆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
虽然青衿之城有不少人流量,但饭馆肯定只有饭点才有生意啊,有多少人饭点的时候还在青衿之城闲逛?
而小饭馆的外卖业务还需大量的宣传工作,这种新型的买饭方式也需要时间让学生尝试并适应。
因而,她想做点什么让青衿之城小饭馆有别出心裁的宣传点,进而推动顾客主动尝试。
思前想后,她决定在菜单上做点创新。
她乘着假期的空余时间,把大学周边的饭馆都转了转,仔细研究他们的菜单,最后整理出了自己的菜单。这份菜单没有与别家饭馆重样的!
菜单上的东西都是陈沫在菜谱上找的,很多都是外地的菜,即便这些菜陈沫上辈子吃过,但她厨艺有限、做不出来。
但这个年代大多妇女都能做得一手好菜。就像陈家招聘的洗菜工李桂芬。陈沫一次偶然的机会品尝过她的手艺,觉得非常不错,所以有意培养她做小饭馆的主厨。
于是陈沫没有避讳她,所有的菜都与夏玲、李桂芬一起研究。
根据菜单和陈沫的建议,夏玲和李桂芬多尝试了几次就做出来了,陈沫尝了尝,感觉味道还行,虽然缺少了这些菜的本土风味,但也算新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