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心思的人挺多,其中还有好几个是补习班里的家长,家长们私下联系了补习老师,想花钱让补习老师教他们一些常用的英语对话,有了基本的英语底子也好方便他们在美国找工作。补习老师都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压根不敢私自应下,他们一没钱赔二没靠山,万一偷渡走露了风声,抓人时把他们当同伙一起抓了,他们到时哭都找不到地方。
补习老师们把情况反应给了杜君琦,现在他们已经习惯这个小上级了,对她没有工作上的隐瞒。
杜君琦也觉得这事挺麻烦,国家对偷渡的抓捕力度很大,偷渡成功的机率撑死了算五成,那被抓的五成中万一有补习班的家长,他们在招供时为了立功脱罪随便攀扯上补习班就不好了。
不过,偷渡市场这么火爆,而且以后还会持续火爆十多年,直到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才衰退,不捞一把实在太亏了,蛇头做不了,那做劳务公司呢?
杜君琦知道现在就有正规的劳务输出公司,她小学同桌的爸爸就是通过劳务输出公司去了新加坡,而且还签了五年的劳动合同,这五年她爸爸就赚回了两套房子,而且中间还有一次探亲长假,来回都是乘坐飞机,通过正式手续出入境的,证明一切她爸爸的劳务手续都是合法合规,既然有现实的例子,那就证明这条路是可通的。
那么,该怎么申请成立劳务公司呢?
杜君琦找了身边见识最广博的齐馆长询问,齐馆长乍一听杜君琦的打算也是满头雾水,他是知道偷渡,但他没有听说过有劳务输出公司,不过齐馆长大小也算是个官,在体制内很有人脉,他应下了杜君琦的问题,打算去问问市劳动局的老关系。
一个星期后,齐馆长给杜家打来了电话,让杜君琦去他家细谈。
杜君琦到了齐馆长家后发现齐远也在,这倒是难得了,齐远自从办起了《新视野》就成了工作狂,恨不得一天二十个小时待在工作室里,没想到今天倒是提前回家了。
齐远从老爷子那边听说了杜君琦的打算,心里也动了心思,打算参一股,知道今天老爷子约见了杜君琦,所以他提前下班回家了,现在见杜君琦来了,他就拐弯抹角的提了他的意思。
齐馆长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觉得小儿子又想占人小姑娘的便宜,实在太丢脸了,之前小儿子就让小姑娘免费给《新视野》编故事,他可知道,为了这故事,《新视野》卖得有多红火,什么便宜都想占,亏他还是大人呢。
齐馆长恶狠狠的瞪视让齐远有些心虚,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了。
齐馆长打断了齐远的发言,对杜君琦缓缓说了成立劳务输出公司的条件,具体条件挺严苛的,单是注册资金就不小,管理制度和经营资质也挺高,个人想要成立劳务输出公司是可以,但是很难。
不过真想进入这个行业,个人可以向正规的劳务输出公司申请成为对方的办事处,国家对于劳务输出公司的办事处的成立要求就简单许多,允许劳务输出公司在各地成立办事处,办事处的注册资金和经营资质不需要多高,和一般的公司差不多,只是工作范围就窄了许多,就是发布一些招工信息,接受劳务者的报名申请,指导劳务者准备相关资料和填报表格等等,劳务者的技能资质鉴定和出国审核则由总公司负责。
杜君琦觉得这样也不错,虽说权限小了,收益少了,但是责任也小了,而且入行门槛很低,筹办起来简单许多。
齐馆长办事很仔细,不仅问清了申请办事处的具体材料和步骤,甚至还帮杜君琦联系了省内一家劳务输出公司的内部人员,齐馆长这也是托了人情拐了关系才联系上了人,虽然齐馆长不提,但是杜君琦可以想像齐馆长一定费了许多功夫。
承了齐馆长的情,杜君琦自然想着要回报,齐远之前的话她也听进了耳朵里,不过她不打算单单拉着齐远干,这次是齐馆长出了大力,自然要拉齐馆长参股,而且齐馆长不只齐远一个儿子,要是总是让齐远赚钱,那齐馆长的大儿子二女儿就该不高兴了,也会怨齐馆长偏心。
短短一会儿功夫,杜君琦的心思已经转了好几道弯,抬眼看到齐远的小眼神,杜君琦笑了,直接拉着齐馆长撒娇,边撒娇边把她的想法明明白白的说了出来,有些事还是坦坦荡荡的提前说好,说清了就是加深了交情,要是不说,反而会让人生怨。
齐馆长只想安安稳稳的享受退休生活,虽说他还没正式退休,但也隐退二线了,闲的时间久了,人就不想费心费力了,齐馆长不想参与到这里面,虽然他知道,一旦成立了办事处,那就是一个金窝子,利润非常可观。
杜君琦就撒着娇硬要齐馆长点头松口,齐远也跟着在一旁劝说,虽说杜君琦把事情说得清清楚楚,她要拉着参股的是他爸,不是他,但是齐远想着他爸赚钱就是他赚钱,父子本一体,老爷子赚钱了,以后他结婚时老爷子也会多给一点聘礼,嘿嘿,这就是幺儿的好处了。
齐馆长被一大一小给磨着没立场了,算了,小姑娘也是想多给他挣一份退休金,也是为他着想,反正他现在闲着也是闲着,在图书馆看报与在办事处看报没什么区别,他就去办事处坐一坐,处理一些杂事就是了。
第69章 技能培训机构
齐馆长既然决定了参股劳务输出公司办事处,自然就打算做出点事情来,虽说是老骨头,但是跑一跑劳务公司的关系,办下办事处的申请,再跑一跑相关部门,办几张证下来还是做得来的。
办证倒是简单,办事处所在地的工商税务就可以办,不过去劳务公司申办办事处就麻烦了点,劳务公司在f市市中心,虽说现在l区并入了f市,但在新路没有修好前,去市中心还是很麻烦很费时的。
为了照顾齐馆长的身体,也因为感谢齐馆长的奔走,杜君琦专门出钱租了一辆长途的士,l区有专门的跑l区和f市的正规经营的长途的士,租车还是很方便的。
齐馆长奔走办证去了,杜君琦就开始着手挑选租用场地了,办事处不需要多大,但是地点一定要好找,之前娃娃作坊的地点就不错,而且娃娃作坊退租后,那处地点一直没租出去,再租下来应该没问题。杜君琦再次找上门,租金还主动的上调了一点,那家单位的负责人马上就签了租房合同,顺利的很。
本国到底是个人情社会,虽说走的关系弯了点,但是毕竟是人情关系,齐馆长奔走了两星期,劳务输出公司的审批就下来了,工商税务那点事就更简单了,宋惠兰出面跑了一天,事情就办完了,挑了一个好日子,办事处就挂牌营业了。
接下来就是打广告做宣传了,要让整个l区的人都知道本区有一所正规的办理劳务出国的办事处。
杜君琦现在是高二下学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广告的事,她就直接给了区广播电视台一笔广告费,让台里制作一个简单明了的广告就是了。
三天后,广告就播出了,因为广告费给的高,台里特别将广告放在了区晚间新闻结束之后,黄金剧场播出之前的五分钟黄金广告时段中,播出之后效果非常明显,来办事处咨询的人非常多。
在筹备办事处的时候,杜君琦就已经找好了两个前台客服,两个年轻姑娘都是今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也是宋惠兰娘家的远房亲戚,现在公家单位的工作少,她们的成绩不算顶尖,关系也不够硬,所以只能在外面找,听说杜家要办劳务出国的办事处,她们立刻就找上了宋惠兰,竞争了好些人才抢到了这个工资高又体面的岗位,所以她们对待工作非常有热情,现在应付起源源不断的咨询人正正好。
为了让办事处更有专业感,让人一眼就觉得正规化,杜君琦不仅在墙上挂了各种制度宣传牌,还挂了申请流程图和英文范例表格,两个前台客服也统一着装,应答也有统一规范,有了这些表面功夫,来办事处咨询的人一进门就会不自觉的拘束起来,说话也不敢大声,这样一来,就算来的人多,咨询处也不会乱哄哄的没了秩序。
齐馆长坐在老板椅上端着茶杯笑眯眯地看着外面,很满意办事处的热闹和前台小妹的服务态度。
劳务输出都是技术输出,最起码要求申请人能拿得出国家认证的技能证书,不管是硬技术类的电工、焊工、管道工还是软技术类的酒店服务员、家政员,都得有相关的技能证书,但是这一点恰恰对于大多数的咨询者来说正是硬伤,他们大多只有本单位本行业的内部资格认证,国家技能证书还真没有。
这个问题齐馆长反映到了杜君琦面前,杜君琦想了想,虽说劳务公司有相关的折衷办法,比如让单位开个资格证明什么的,比如参加省劳动局的技能考试,又比如办个假证什么的,但是工作签证申请成功的机率并不高,国外对这些不是很认,而且这一关最卡人,一半以上的咨询者一听说要这么麻烦,估计都得打退堂鼓,选择偷渡了,这对于办事处来说没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