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不是必须拥有洞穿力 ——不去模仿,也不被模塑 ——而且能保持无惧?这样的心能不能保持寂然独立,并且拥有创造力?这份创造力不属于你和我,它是不具名的。
从当下开始。有道心的人是不会去追寻上帝的,有道心的人只关怀社会的转化。也就是自己的转化。有道心的人不会去进行各种的宗教仪式,追寻传统,活在老旧的文化里,不断地讲解《圣经》或《薄伽梵歌》,无止境地诵念或遁世。做这些事只是在逃避现实罢了。有道心的人所关切的就是社会的真相以及自己的真相,自己和社会并不是分开来的两种东西。
为自己带来突变,意味着彻底止息贪婪、羡慕和野心,因此他不依赖外力,虽然他就是外力的产物 ——外力指的是他的食物、他的书籍、他的电影,或是宗教上的教条、信仰和仪式等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他创造出来的,因此他必须了解自己。他便是他所创造出来的社会。因此若想发现实相,他必须先探索自己,而不是去庙里,或是去崇拜某个偶像 ——不论这个偶像是由双手还是由头脑制造出来的。否则他如何能发现那个崭新的境界呢?
道心是具有爆发性的。我们能不能为自己去发现什么是道心?在实验室里埋首工作的科学家是真正富有科学精神的,他并不是基于国家主义、恐惧、虚荣、野心或某部分的需求而去做这些事,他只是单纯地在做研究。但是一出了实验室。他就像任何人一样充满了偏见、野心、虚荣、忌妒等东西。这样的心是无法与道心相应的。道心不是从某个权威的核心在运作的,不论这个核心是知识、传统或经验 ——一种延续不断的制约。
道心不是从时间、立即的结果、社会模式里的立即改革来进行思考……我们可以说道心不是一个注重仪式的心,它不属于任何教会、组织或思维模式。道心是已经进入未知的心,除了向上一跃之外,你无法进入未知。你不能透过仔细地盘算而进入未知。道心是真正具有革命精神的心,而革命精神绝不是对已知的一种反应。道心是具有爆发性和创造性的 ——这里指的创造性不是吟诗、设计、建筑或音乐中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是没有对象的。
若想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如果能组成二十到二十五人的小团体,既不需要建立会员制度,也不需要缴会费,只要找个便利的场所一起温和地探讨证悟之道就够了,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比较明智一些?为了防止任何一个团体形成排外的现象,每一个成员都可以不时地鼓励或加入其他的小团体,这样就不会局限在褊狭的心态里了。若想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从这样的小团体开始做起,或许能创造出一个比较清醒而快乐的世界。
真正的宗教是一种至善的境界,那份爱就像河水一般,不停地流动着。处在那种状态里,你会发现你的心已经不再追求任何事物,而停止追寻便是另一个东西的开端。那是一种彻底良善的感觉 ——但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善行或谦卑,而是去发现超越心智的把戏与发明的某种境界。然而只有当你离开了自己挖掘的那个小池塘、真的进入生命之流中,才能办得到。
正文 第二十三章 灵动的孩子
小孩的世界简单干净,没有隐藏什么,真实与鲜活就流淌在他们之内,只要没有太多的干扰,他们就能书写出一卷漂亮的成长史。小孩是奇迹的再现,当他与大自然玩耍时,就已删去了对与错、美与丑的判别,一种融合的美会自然把他们带入金色的未来,无须再添加什么。真实与鲜活就流淌在小孩之内。?
大自然是小孩最好的玩伴,它绝不会把小孩引向迟钝或无聊。如果小孩出现了扭曲,大多跟长辈的扭曲有关。长辈们喜欢在小孩身上复制他们的经验,而在这些经验里掺杂着限制和恐惧,这容易把小孩引向封闭。盲目的关心和指导,会扭曲小孩的心灵,也会移走他们与自然交流的机会,这实际上是在把小孩推向生命的边缘,而在边缘中的人都是以机械的方式活着,他们很少有灵动性和独特性,所以每一代人的状况都差不多,我们很少能够遇到一个超越人性的人。
小孩对自己的感觉是笃定的,因为这种感觉离当下很近,所以他们不会违背当下所是的状态,倘若这种状态被阻扰,他们就会愤怒。小孩对能量的感应十分灵敏,也十分坚信,而正是这份坚信使得他们做什么都很美,即使是哭泣或愤怒也很美,因为他们是全心全意的。全心全意可以把每样东西都变得的很美,而分心却会把每样东西都变得很丑。 只要心被分裂,美就会失去。小孩就活在当下所是的状态里。
小孩的健康源于对一切的敞开,他们就是一本敞开的书,而在这本书里早已具足了一切,他们所需的就是自由与启发。只要空间足够,他们就能忆起和恢复宇宙赋予他们的创造力,而长辈们只需在旁边观赏就可以了。对小孩的过度干涉和溺爱会削弱他们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大自然赋予小孩们去认识自己、发现规律的一种能力,目的是要让小孩回归于自然。并成为“道”一部分。我们不能习惯性的跟自然叫劲,部分是无法抗衡整体的,那样会遏制爱的扩展。小孩所需要的是自由和启发。
作为长辈不能只成为小孩的佣人,而要成为小孩的观察者与陪伴者:既要观察小孩的真实流动;又要观察自己的行为举止。这样才不会落入重复性的错误中。即便是偶有偏差,也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这样既减少了框架,也明确了方向,那么双方的互动就会轻松随意,没有强迫感。
父母不能只期盼小孩将来成龙成凤后,能够很好的爱他们、孝敬他们。如果这只是一厢情愿的话,那么这种爱与孝敬就会成为一种负担、一种枷锁,它会变成一种不受欢迎的东西。我们需要了解,爱与孝敬是相互的。它们的根是连在一起的,这样双方的心才能够交流,才能彼此互动和关照。如果只要求一方孝敬另一方的话,那么平衡感 就会失去。而平衡感不是说:我过去服务了你很久,那么现在就该轮到你来服务我了。这是在讨价还价。是把感情当成了生意,在这之间是没有爱的。而真实的平衡感只在当下,只要在当下感受到了爱与孝敬就已足够了,这是最宝贵的,它超越了所有的回报。所以,不要把过去所做的事当作是讨价的筹码,那样会损伤所有的连结。
爱不是一个肤浅的东西。它无法用物质来交换。如果小孩的心没有打开,他就很容易在两极的摇摆中变得非常的自我,而一个非常自我的人,怎么会知道感恩与爱?他会误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或是世界的边缘,还需要去感恩谁呢?这样的小孩容易变得骄横、浮躁和封闭。那么他将来的坎坷自然不会少。
小孩的成长不仅指身体,更指心灵。而心灵的成长不是要增加什么,而是要空掉什么,这样大自然就能愉快的流动在他们之内,并带领他们一起扬升。所以。真正需要修炼和成长的人应该是父母。只有他们的心打开了,小孩的翅膀才容易展开。而这之后,小孩们就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飞翔了。?
对一个要投生的灵魂来说,在选取一个家庭时,所需考虑的最大重点是母亲的灵性状。这里所指的灵性不是指一个人对宗教的热忱,对信仰的虔诚或是上教堂的出席率。而指的是她灵性上、灵魂上频率振动的品质。
每一个人所散发出的特定品质的频率,像磁铁般地吸引着类似的频率,以及具有共同业力的人。一个在频率上既不超凡入胜,也不颓废,又是社会中间份子的女人,将提供给孩子一种正常的基础文化。一个情绪易于激动,具火山型能量的女人,像艺术家,或一个狂躁沮丧的人,她们将提供给孩子一种大起大落,在灵感创造的高峰状态,以及在情绪的封闭中夹带着极度不稳定和寒霜般冷漠的磁场。一个支离破碎不稳定,而频率很低的女人,例如:有毒瘾对孩子不感兴趣的女人,所提供给孩子的是一个冷漠、缺乏情感的童年时代。每一个人都不断地从身上,尤其是从头部向外散发着能量。当一个没有形体的生命把焦点放在有形体的生命上时,便能侦测出在频率上能产生共振的型态。
因此,你们常看到很多的家庭,父母与子女基本上有着相同的频率,具有创造性的父母,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孩子;苛刻冷漠的父母所带大的孩子,是一种在情绪上呈现出有许多压抑感的孩子。然而,你们也会看到一些人,他们孩提时期的经历是痛苦的,但他们却奇迹般地具备了爱、信任,以及健康完整的情绪。特意地选取与其型态相反的父母,可以加速一个灵魂的成长。一个人如果能在残缺的孩提时期中成长,而又能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情感丰富、活跃,具创造力的成人时,这个灵魂的成长是无可限量的。
相反的,一对情绪健康又具有爱心的夫妇,可能会有一个顽劣的孩子,一个初始而浑沌未开的灵魂。他无法与成熟的父母相互辉映。虽然这不符合物以类聚的法则,但这种关系是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事先共同策划下,而产生的状况。父母选取在孩子的粗野、冷酷与无情的挣扎中,仍能经由爱来获得自身的成长;而这初始的灵魂。也能在爱中引发最高的情绪潜能。
相似小说推荐
-
御财 (芥末奶昔) 起点VIP2014-09-16完结本书超级超级渣渣,超级超级不好看。 谁看我跟谁急哦!T_T 见着绕道,千万别进来,谢谢。...
-
今夜我怒放 [封推] (米苔米苔处处开) 起点八大分类大封推VIP2014.11.3完结她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女孩子,孤独地生活在异国他乡。一次奇/遇,她掌握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