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大明养不起宗室,大清养不起八旗,其实现在大景的情况也有些相似,皇室子弟太多了,除了先皇,一个赛一个的能生,一百多年下来,现在宗室子弟估计没个十万也有八万。
这么多人,一人就是一年十两银子那开销也得上百万两,更何况肯定不止这个数,得宠的宗室,延平帝赏一次就是成千上万两。
尤其延平帝又是个大方的,对兄弟姐妹,对儿子女儿,还有后宫诸位娘娘,都比较大手大脚,皇室那点私产肯定是不够的,最后只能问户部要银子。
户部还能扭得过皇帝吗?规矩都是他们制定的,想怎么改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可明着反抗肯定不行,刘子岳琢磨了一会儿说:“别的地方我不管,但南越不能用这种新铸的铜钱。这事官府不宜出头,不然有跟朝廷对着干的嫌疑,一会儿我让池正业过来交代他,此事交给广州商会去办。凡是跟广州商会做买卖的,要么用银子结账,要么用旧铜钱结账,凡是用新铜钱的,不予交易。”
郭富点头:“这也行,广州商会是南越商界的标杆。他们放出去的话,别的商贾也会重视,这样流入南越的新铜钱应该会减少不少。”
否则拿了新铸的铜钱回来,没人跟他们做交易怎么办?商人们也不是傻子。
刘子岳没说话,南越提前防范,尽量抵制新铜钱的进入问题倒不大,他担心的是这么搞下去会出乱子。但这事,想必不少大臣已劝过了,而且南越距京城这么远,估计新铜钱都已经铸造好,甚至开始在市面上流通了,他现在就是进言也没用。
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池正业做事妥帖。
得了刘子岳的命令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行动,而是让人去北边弄了几枚新的铜钱回来,这才召集广州商会的成员开会。他先将新铜钱给大家看:“诸位老板,诸位掌柜的,这是朝廷新铸造的铜钱,大家看看。”
铜钱从一张桌子传到一张桌子,很快大家就都看过了铜钱。
这些商贾都是常年给银钱打交道的,敏感得很,马上就意识到了不对。
陶掌柜捏着铜钱说:“这重量不对吧?感觉薄了好多,也小了好多。”
其他商人也点头。
池正业让人拿来天平,将新的铜钱放上去,另一头放旧铜钱,天平明显往旧铜钱那边倾斜,再放一枚新的铜钱,天平勉勉强强持平。
这下大家都看明白了,新铜钱的分量,两枚才抵挡上旧的一枚。
这不明显的缺斤少两吗?做生意的谁还不会这个。
“池管事,这新铜钱是朝廷新发的吗?这……那这跟旧铜钱怎么算?”苏掌柜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池正业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新的铜钱已经开始铸造流通,目前还没流通到咱们南越。但这钱是什么情况,想必诸位掌柜的都清楚了。”
众掌柜点头。
池正业又道:“我们刘记给大家的白糖、棉布、食盐、白纸等货物的价格都是相当公道的,这铜钱的分量要是减半,我们刘记怕是要吃大亏了,但贸然提价,于使用旧铜钱的商家和百姓又不公平。”
“是这个道理。”掌柜们点头。
池正业拱手感激地说:“多谢诸位掌柜的理解在下的难处。在下与七公子经过商议后决定,我们刘记的货物不涨价,但以后交易还是需得支付旧铜钱又或是按旧铜钱比例兑换的银子,新铜钱我们刘记不收,还望诸位谅解。”
这要求并不过分,而且广州现在市面上使用的基本上还全都是旧铜钱,所以众掌柜也没什么抵触情绪,一口答应了下来。
当时他们没想那么多,等到外地与人交易时,看到泛滥的新铜钱,他们会下意识地选择用银子或是旧铜钱交易,无形中自然而然地抵制使用新铜钱。
与商贾们达成一致后,刘记和山岳商行又有意无意地诱导百姓抵制新铜钱。
收购粮食时,刘记发放铜钱时会提醒百姓,给他们的都是旧铜钱,以后到刘记买东西,他们也只收旧铜钱,新的铜钱是不收的。
不少百姓都会下意识地问一问什么是新铜钱。
这时候伙计就会掏出两枚新铜钱给他们看。
百姓也不傻,两种铜钱一对比,大小薄厚立显,人家为何不收还用说吗?刘记都不用这个,那他们肯定也不用,不然收了以后也买不了刘记的东西。
经过这种有形无形的引导,新铜钱流入南越的速度慢了许多,而且即便流入少量,持有者也会发现这种钱在南越没用武之地,因为大部分店铺和个人都不肯使用这种钱币。
以至于,后来许多要想跟南越做买卖的商人只能想办法收集旧铜钱或银子。
当然这是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
新铜钱在京城推广后却没遭到什么抵触,因为有朝廷背书。而且第一批使用这些新铜钱的就是各府衙,都是官爷差爷或是权贵人家,小商贾和百姓哪怕觉得这铜钱的分量轻了一些也不敢不收,不然一顶不敬朝廷的帽子扣下来,这些小老百姓可吃不消。
大家都收,大家都用,那分量轻一点就轻一点了,普通百姓绝大部分大字都不识一个,是不会有通货膨胀,钱币变轻了,物价就会上涨这个概念的。
所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朝廷就通过这种“一分为二”的方式很快解决了国库空虚这个难题。
到七月底,各衙的款项都拨了下去,八月初各种款项也如期发放,一天都没晚。
皇帝很高兴,大大夸奖了钱茂一番,都想让他去户部任职了。钱茂是个机灵人,知道户部是个烂摊子,才不想接手呢,赶紧推辞。
收到了钱的大臣们大部分也很高兴,只有柯建元忧心忡忡,但皇帝现在不大待见户部,连带地也不是很喜欢他,他上奏两次反对这事都被皇帝故意给忽略过了,只得作罢。
转眼间就要到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了。
除了战事最吃紧的那两年,中秋节没怎么庆祝外,每年的中秋节皇宫里都会举行隆重的庆典。
今年国库宽裕起来,而且延平帝都五十三岁了,身体虽还好,但精力体力大不如前,更喜欢热闹了。
他以前还不服老,总觉得自己是万岁,还有很多时间。但前阵子宣王的暴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冲击。唯一的亲弟弟,比他还小十余岁的弟弟,就这么突然死了,说死就死,一点征兆都没有,延平帝也不禁开始担忧自己的身体,每隔两日都请太医来把脉不说,还更信奉道教了,试图延年益寿,永保安康。
此外,他在生活作风上也更加的奢靡、铺张浪费,喜欢热闹,花钱更是没有节制,生怕花了今天没明天。估计这也是不少帝王年轻时励精图治,上了年纪却一改往日勤勉节俭作风,最后晚节不保的原因之一。
因此今年的中秋节,延平帝早早就下了旨,让下面的人大肆筹备,准备大宴群臣。
袁詹事知道这事后,欣喜地对太子说:“殿下,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这次中秋宴,文武百官,宗室子弟都要进宫,这可是动手的最佳时机,到时候可将晋王、燕王等一起给解决了。”
虽说有了逼宫的想法,但袁詹事也不是个冲动的人,一直都在暗中做准备,直到中秋宫中要举办宴席的消息传出,他才准备动手。
太子听后点头道:“没错,这确实是个极好的机会,想办法联系庄敬生!”
除了这种大宴也没法将重臣和宗室子弟全集中在一块儿,一网打尽了。那一天京中的权贵几乎都会进宫,只要守住了宫门,就等于拿下了所有反对他的人。
袁詹事之所以敢动了逼宫这个念头乃是因为太子妃平陵侯的远房表妹夫庄敬生乃是御林军副统领,掌握着近三分之一的御林军调动权。
御林军是禁军中的精锐,负责守卫皇城,其统领杨卓是皇帝的亲信。
庄敬生比杨卓更早入御林军,表现一直很不错,但最后却在竞争统领一职时输给了杨卓,始终被杨卓这个比他还小好几岁的压一头。杨卓此人出身高,其祖母是东阳公主,也算是宗亲,为人高傲,脾气暴躁,没什么同理心,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庄敬生呼来喝去。
长此以往,庄敬生心里如何能不生怨,平陵侯这时候再一拉拢,他便暗中投靠了太子。
这门亲戚关系很远,而且都是内宅女眷之间的纽带,双方都有意淡化,也不怎么往来,因此京中并未有人知晓。
袁詹事便是打算动用这颗重要的暗棋。只要拿下了皇城,逼延平帝写下了退位诏书,再将诸王圈禁或是屠戮,强烈反对的大臣都杀了,太子便可顺利登基。
到时候事已成定局,成年的皇子也几乎全死了,太子掌握了皇城和延平帝,大家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此事只有太子的几个心腹知晓。
几人又协商了一番,然后分头下去办事,并悄悄动用隐藏的暗桩,并趁着宫里又要办宴席,人员进出相对频繁的时机,暗暗往里安插人手。
太子自以为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但他实在是低估了晋王的耳目。
相似小说推荐
-
惑君倾 (嗞咚) 2022年9月30日完结929 11808年龄差,养成【隐忍禁欲权臣X偏执娇柔小美人】季砚是当朝首辅,权倾朝野,傲岸高洁,温...
-
锦帐春 (深渊在侧) 2023-2-28完结185 957盛姝一直过得很好,至少她自己是这么觉得的。住在一方精致的院落里,每日都有下人侍奉,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