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她的小龙椅[重生] (花月鹄)


  下月武举考试结束,将会秦澍受重用之日。
  …………
  三月底的家宴上,殿内沉香袅绕,鸣钟击磬,灯火辉煌,美酒佳酿连绵不断。
  宗亲们齐聚一堂,觥筹交错间一派温馨祥和。
  宋鸣珂原以为,赵太妃连续经历儿子与父亲的两大挫折,面子上挂不住,会如常托宾不赴宴,岂知她华服前来,无多少病容。
  席间,太后谢氏面容平静,精心描画过的凤眸隐含淡笑,对赵太妃柔声道:“多日不见妹妹,近来身子可好些了吗?”
  二人平日除了例行礼节,私下并不亲密。
  今日太后故作亲热叫了声“妹妹”,教赵太妃容色一僵。
  “前些日子的确身体不适,未能勤向太后娘娘请安,还望赎罪。”
  太后理了理绣以凤舞九天的绛紫袍袖,唇角轻勾:“何必多虑?赵国公出事,想必你心情也不大好。请安这类小事就别放在心上了,往后大把机会。”
  她语带劝抚,偏偏故意提了赵国公,“大把机会”云云,讽刺意味甚浓。
  赵太妃脸色微变,竭力维持的镇定有了一丝裂缝:“谢太后娘娘宽容。”
  宋鸣珂正在问晋王近来的功课,听得出太后与赵太妃之间暗涌流动,不由得留心倾听。
  太后又道:“听闻北海郡王妃已有身孕,年内,你我便是祖母辈了。”
  赵太妃闻言,拿捏杯盏的玉指掐得发白,盏中果酒微微轻晃。
  她软嗓夹杂几分嘶哑:“太后娘娘提到此事,妹妹正有所求。”
  “噢?”
  “扬儿……北海郡离京半年有余,我这病呀,时好时坏的,想趁还能走动走动,去瞅瞅儿子儿媳和孙子……不知陛下和太后娘娘可否允准?”
  依照当朝惯例,太妃、太嫔可随子就藩,但以安居皇宫为贵。
  赵太妃言辞恳切,眸光潋滟处,透出年轻时的楚楚可怜,令太后心生烦腻。
  在太后心中,太妃赵氏骨子里明明潜藏狠辣之意,二十年来同处,却以柔顺掩饰得滴水不漏。
  其南下后眼不见为净,太后总算不用再对着这张狐媚的面容,自是心生暗喜。
  但此事,由不得她做主。
  她转头望向宋鸣珂,眼神示意女儿准许。
  宋鸣珂迟疑半晌,尚未答话,忽然“嘭”的一声,半丈之外,一名传菜宫人手滑,托盘上的雪白长瓷盘滑落食案。
  整条芽姜紫醋炙鲥鱼飞出,砸在安王原来的饭菜之上,汤汁溅上了安王前襟,桃花春气犹在。
  “王爷!奴婢罪该万死!”宫人吓得连忙伏地。
  安王以惋惜眼神望向那条肥腴醇厚的炙鲥鱼,笑道:“罢了罢了,可惜这一尾鱼。”
  他整顿衣袍,起身对宋鸣珂执礼:“陛下,请容臣离席更衣。”
  宋鸣珂分明觉察他半眯的长眸暗藏深意,摆手道:“来人,为安王叔备袍服。”
  安王谢恩,带了两名亲随退席。
  话题被这一小小意外打断,赵太妃微露愠怒,不敢多言。
  宋鸣珂从未忘记,安王早在二十多年前,已和赵氏家族互生嫌隙。赵国公举荐的官员明里暗里反对、阻挠安王的各项政策,直至宋显扬被贬也没消停。
  此番赵国公树倒猢狲散,安王曾云,为免招致闲言,他对此案不作任何干预,一切听从圣令。
  而今夜,在赵太妃提出南下之际,安王突然整了这么一出,生生打断,若说是巧合,未免太巧了些。
  宋鸣珂不动声色,夹了一片麻腐鸡皮,细嚼慢咽,后借洗手为由,挪步出殿。
  夜沉如水,后殿宫灯高悬,明灯烁烁晃动,悠扬宴乐声渐散于宫城的悠然恬淡。
  安王换过一身墨色闲服,驻足廊下,风姿潇洒。
  见宋鸣珂携余桐离殿,他忙快步迎上,“陛下。”
  “叔父对赵太妃南行计划有异议?”宋鸣珂开门见山。
  “陛下圣明,”安王眉峰凛冽,沉吟道,“北海郡王借两广流寇作乱而招兵买马,已非一日之事;如今赵国公虽失势,但在南方五省的显赫名声犹存,实力不容小觑。陛下当真放心让赵太妃南下?”
  宋鸣珂正因有此隐忧,才没当场答应,她加以确认安王之意:“叔父的意思是……怕他们一族扎根长江以南,易生祸患?”
  “不得不防。”安王肃然道。
  “可太妃所提请求,合法合情合理,朕若否决,会否过分了些?加上还得考虑太后的意思。”
  “太后的心思反倒好办,陛下另寻理由,将太妃安置在太后见不着的地儿即可,”安王淡淡一笑,“可也无需遣送到数千里之外。有些人,终究放眼皮子底下更安心,保其无灾无难,有备无患。”
  宋鸣珂回忆前生,赵太妃在爱子登位后,不干预朝政,长伴青灯于西邻的一座庵子。
  看来,绕来绕去,还得走回原路。
  叔侄二人低声交谈几句,先后回到宴席上,各自开怀畅饮,假装这番对话不曾发生。
  宴席散时,赵太妃红唇轻启,眼光闪烁未定,屡屡欲言又止。
  宋鸣珂猜到她所想,复笑道:“太妃适才所请,朕细细考量过,觉着不合适。”
  “陛下!”赵太妃脸色煞白,因身子轻颤,珍珠耳坠的华光亦随之颤动。
  “太妃玉体欠安,不宜车马劳顿。南下路途遥远,若出差池,朕没法跟二哥交代。”
  宋鸣珂突如其来的一句“二哥”,显得格外亲和。
  “陛下……”赵太妃泪光泫然,“可是扬儿他……”
  宋鸣珂淡声道:“太妃若想求他们一家平安,不妨诚心礼佛,以求菩萨护佑。来日孩子平安诞生,朕定会让二哥携子入京,与大伙儿相聚。”
  赵太妃颤声道:“礼……礼佛?”
  宋鸣珂压低嗓音:“天家血脉的孩子,自有祖先保佑。但……近日波折连连,太妃多敬神佛,必有好处。”
  最后那句说得含糊,太妃略一思索,已然明了。
  说得玄乎些,是借赵国公伤天害理之行吓唬她,让她求佛祖护佑无辜的孩子;背后暗示她少动歪脑筋,找个无人之处静心思过,方可保家族平顺。
  赵太妃垂眸应允,眸底一道寒光不经意滑向安王所在。
  宋鸣珂细察安王的反应,见他笑貌温和,正和晋王、宁王两名侄子闲聊,似对于赵太妃的目光并无留意。
  “太妃识大体,朕甚感欣慰,”宋鸣珂动作优雅地拭净双手,缓缓离座,“据闻西山的虚明庵清净,景致相当不错。太妃先去住个一年半载,等二哥回京,朕自会派人接应。”
  赵太妃低低应道:“谨遵陛下圣命。”
  宋鸣珂交代了两句,亲送太后谢氏回慈福宫。
  殿外稀星璀璨,宛如零零碎碎的小眼睛,于高寒处窥视人间的悲欢离合。
  母女二人先后坐上腰辇,因距离太远,一路无话。
  但从太后的眉眼神态可辨别,对于宋鸣珂的安排,她颇为满意,眸光交接时,依稀带着赞许。
  宋鸣珂自觉此策既让太后舒心,又可提醒宋显扬莫要轻举妄动,更大大打压赵氏一族的气焰。
  堆积两世的恶气,仿佛到这一刻,才得以消解。
  她抬望如泼墨晕染的天幕,星火相耀,忽觉这片宁静安适来得过于轻松。
  上辈子的春末,同样的一片星空下,她度过的是最煎熬的时刻之一——外祖父遭流放,母亲病逝。
  相较而言,赵国公的事秋后被揭露,因朝中无人敢议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了了之。
  今生她提前获得先机,派人紧盯,外加霍睿言的江湖朋友阴错阳差救了证人,赵国公的罪证无从掩盖,事发比起上一世整整提前了大半年。
  宋鸣珂偶尔会想,倘若当年秋天,她没去东海之滨,而是留在京城,事情会否有不一样的走向?
  仔细回顾,那时安王丝毫不介意她丧母不足一年,便力邀她东行散心,恰恰处在赵国公事件爆发之前!
  她倒抽了一口凉气,难以言述的异样感,如这乍暖乍凉、无孔不入的夜风,以最隐秘的方式,悄悄融进她心头。


第六十一章 ...
  原本定在三月中旬的武举殿试,因赵国公一案牵扯极广,一而再再而三顺延至四月上旬。
  过去两月间,秦澍已在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承办的“步射”、“马射”、“举重”、“马枪”等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而在文章考试中的策问和《武经七书》的考核也有不俗的表现,为大伙儿心目中的三甲候选人之一。
  而这一日,考试在即的秦澍决定请客,让两位师弟一同畅饮,还指明叫上“阿琛小表弟”。
  宋鸣珂得此消息后,哭笑不得——这算是在殿试前贿赂她这个主考官吗?
  事实上,自秦澍入住定远侯府后,霍家上下对于“小表弟”的身份守口如瓶。
  正因霍家远房的堂兄弟表兄弟一大堆,秦澍压根儿没往皇帝处想,是以迟迟未发觉真相,只当宋鸣珂是旁的侯府子弟。
  是日,宋鸣珂批复完奏折,领着霍锐承、余桐和两名侍卫,坐马车低调离宫,抵达闹市后,边闲逛边等待下值的霍睿言,和外出办事的秦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