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综]数风流 (千霁)


  司马芝向来看淡功名利禄,直接把话题拐到自己关心的方向:
  “听说河东太守王文都治郡有方,甚得吏民爱戴,不知道河内太守是否会由杜伯侯接任?”
  
  原河内太守张杨与吕布相善,听说曹操进围吕布,想要救援吕布却办不到,因此出兵东市,遥为呼应,被部将杨丑杀死,率领张杨的部众投靠王琅,河内太守的职务暂由董昭摄理。[1]
  司马芝是河内温县人,很关心自己的家乡能得到一个怎样的父母官。最好的情况当然是由杜畿接任,一来杜畿原本虽不甚知名,但被王琅提拔为蜀郡太守之后,连续两年考课成绩列入「最」等,顿时名扬天下,成为众所周知的治理之官,二来杜畿受到王琅信任重视,如果杜畿担任河内太守,就说明王琅看重河内之地,各类物资补助会优先调拨给河内。
  
  “应该不是杜伯侯。”裴潜摇摇头,他是三人中政治敏感度最高的一人,司马芝不太关注高层博弈间的事情,他却一直很留心,想了想回答道,“将军曾言,欲使天下强盛,必有强盛腹心,我以为将军有意充实关中,或许会将杜伯侯调至关中任京兆尹,替换王文都任河东太守的可能性也很大。”
  
  王粲惊奇道:“河东太守?”
  
  裴潜颔首:“袁绍欲与关西韩遂、马腾势力接触,河东郡是必取之地。王府君虽有政绩,但并非将军亲信,让将军如何放心托付河东重地?杜伯侯善于治理地方,一定能得到河东百姓之心,调他来治理河东,想必王府君也无话可说。”
  
  司马芝本能地反感这些朝廷争斗,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裴潜其实很羡慕他的单纯,只一心为百姓考虑,从不在乎高层之间的勾心斗角,但这是做地方官的方法,不是治理天下的办法。尤其在争分夺秒的乱世之中,只有将权力高度集中,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压服天下,扫清不平。因此他很能理解王琅的做法,更认为这已经是当下诸侯中最仁德的手段,但这些话说给司马芝听,司马芝却不会理,不然他就不是司马芝了。
  
  犹豫一下,裴潜还是想为王琅说些好话:
  “不管怎样,河东百姓总是受益的,将军也不会安排一个庸才到河内,这一点子华大可放心。”
  
  王粲笑了笑,亦道:“将军手下岂有庸才?你司马子华且放一百个心好了。告诉你近日雒阳城内流传的一则趣事,韩公修缮雒阳宫,将军亲自做了一张计划书,方案极尽巧妙,将人力物力利用到了极点,后来你猜怎么着?”
  
  “怎么?”
  
  “当时众人传看将军的计划,纷纷觉得巧妙,只有荀公达对此不屑一顾。将军感到很奇怪,于是问他原因,荀公达回答:‘从前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听到编钟的乐声不协调,田子方对此进谏,说一位明君懂得任用乐官就行了,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精通音乐,我担心您因此忽视了对乐官的任用。如今将军您已经任命韩公负责修缮雒阳宫,如果认为韩公不能尽责,就应该另外选用更合适的官员,为什么要亲自插手下属的事务?’
  将军答:‘我知道自己的错误了,以后不会再犯。但这份方案已经设计好,白白浪费未免可惜,这次可以照此执行。’
  荀公达言:‘按照将军的方案执行可以暂时节约人力与时间,却会破坏延续长久的法令与规矩。如果大小官员都像将军学习,越过自己的职权,插手他人的事务,即使再强盛的国家也会灭亡,这难道不是很值得警醒的事情吗?所以我认为将军您还不知道自己的错误。’
  将军答:‘你说得对。’于是当众折断自己书写企划的竹简,又下令赏赐荀公达十匹绢,一盘金饼。”[2]
  
  但凡做臣子的,都爱听主君虚心纳言、从谏如流的故事,即使像司马芝这样清白正直的官员也不例外。待王粲说完,司马芝素来冷峻的脸上也不由带了几分柔和之色,声音低沉:“我亦知将军是英主,不然岂会投效到将军麾下。仲宣、文行多虑了。”
  
  裴潜的关注点却落到了荀攸的谏言上。
  破坏法令与规矩?听上去似乎意有所指……
  
  “对了,董公仁是嫂嫂伯父,子华与董公仁便是亲家,董公仁此人如何?”
  忽然想起司马芝的妻子是董昭侄女之事,王粲顺口打听起来。
  
  司马芝从来只在当面指责他人过失,从不在背后说人坏话,这时候便皱了皱眉,思索一下道:“审察时势,纵横捭阖是其所长,余者不知。”
  
  那就是才具出众,德行不佳的意思了。
  裴潜、王粲都熟知他的性格,听他这么一说,对董昭其人大概是个什么情况就都有所了解。与王粲相互看了看,裴潜笑道:“难怪将军舍不得放人,要做彻夜之谈,这倒正是将军所急需的类型。”
  
  事实上董昭对王琅的意义远不止随机应变,纵横捭阖的策士这么简单,三日后,暂时充作司隶校尉行辕的厅堂内,董昭单独面见王琅,陈上一条直接改写三国结局的奇计。
  
作者有话要说:【注1】历史上为建安五年事,此处为蝴蝶效应。
【注2】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

第60章、最后一次

  王琅私下里曾经思考过很久,为什么汉末没有像其他乱世一样迎来统一,而是成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想来想去,总觉得曹操应该为此事负上一定责任。
  曹操在《述志令》里说过一句话:“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证明献帝时期,汉室的权威已经非常衰弱,到了很多人有心,甚至有实力称王称帝的地步。
  这时候曹操高举汉天子的旗帜,声称汉天子是正义的天子,我是正义天子的正义代表人,你们要是敢不尊重天子,我就要兴起正义之师,讨伐你们这些不正义的逆贼。
  
  曹操不是袁绍,有四世三公的背景吸引人才,一切全靠自己用实力打拼。但有了天子之后,他就能借用天子的名义,成为既有名义,又有实力的诸侯,并因此招揽了不少人才。
  但即使这样,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自己也承认,不需要借助天子名号,靠家世就能聚拢大批人才的袁绍拥有天下的六分之五,借用天子名号的自己只拥有天下的六分之一,连孔融这样孔夫子的后代都更看好袁绍。
  
  因此,到了这个时候,天子名义的作用其实已经发挥得差不多了,想要打赢袁绍,统一天下,更多依靠智慧与武力,而他也确实凭借智慧与武力打赢袁绍,统一北方。
  
  几年之后权势稳固,曹操表示我是用智慧和武力平定北方,立下的功劳足够被封为魏王。他的儿子曹丕更进一步,表示天子没有统一北方的才智与功劳,但有古代圣人禅让的美德,自愿把皇位禅让给我,大家从今以后不再是汉朝人,而是我曹魏的臣民了。这其实等同于诏告大家,想做皇帝不再需要像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那样名正言顺,只要有充足的智慧与武力就行。
  于是曹魏的好臣子司马懿有样学养,带头向领导看齐,连续三代孜孜不倦地使用智慧与武力,终于在孙子司马炎手上成功篡夺曹魏政权,改立国号为晋。
  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则连隔代篡位也等不及,成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混乱局面,彻底打破君臣之间的森严壁垒,让等级尊卑制度成为儿戏。比如北朝末的侯景嫌弃大将军不威风,干脆自创了“宇宙大将军”的名号,果真是威风八面,再也找不出更威风的名号了。
  
  总而言之,不想做臣子,就不要打着活君主的名号做事,否则只能得国不正,让其他人也不再顾虑君臣纲纪,势力一大就不再愿意做权臣,而是直接掀起血腥政变,改朝换代。
  
  于是摆在王琅面前的道路剩下两条,一,做权臣,但事后被狡兔死走狗烹也别怨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谁让你是臣?二,改朝换代做国君。
  
  东汉自开国起便多灾多难,早先因为有几位贤明的君主临朝,大小灾难都能应对,到了汉桓帝、汉灵帝时期,变成连高举尊汉旗帜的刘备每次与诸葛亮谈论,没有一次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地步。这才有了张角兄弟领导的黄巾起义,起事之初,战火几乎燃遍了帝国每一个角落,连蜀中这样险阻封闭的地方都有道众起义。
  黄巾军的主要成员是被盘剥逼迫得活不下去的底层农民,对这些人而言,除了宗教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们起事,对汉室失望透顶也是原因之一。
  
  紧接着爆发董卓之乱,山东诸侯联合讨董,无果而散,天下陷入诸侯林立,彼此厮杀的混乱局面。岌岌可危的汉室旗帜之所以仍能树立不倒,一是因为豪杰太多,哪个都不简单,缺乏一个远超出其余诸侯的绝对强者,二是因为有曹操扶持,借助曹操的才能与智慧站住脚跟,不然就靠献帝与献帝周围那些公卿的能力,汉室早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时代的洪流吞没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