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莫约是忘了阿兄还在帐中休憩,但他总会有想起来的一刻。阿兄也知道这一点,于是设法强迫自己呕吐,假装睡熟。”
“想要强迫自己呕吐出来并不容易,满身满脸都是污秽地躺着也不好受,更罔论听到叛乱谋反,风险惊天的大事,但阿兄就是有办法。不仅成功让大将军相信他已睡熟,还用阿父升任廷尉,要回家庆贺的借口成功从将军府脱身,我到现在也想不出阿兄怎么能装得那么镇定,没让大将军起疑就放他回建康。”
谢安原本在一旁静静听她说话,这时听她说得太多,连嗓音也有些嘶哑,担忧她沉溺于往日回忆无法自拔,伤神伤身,于是开口接道:“渊猷敏识机警,确非常人能及。”
王琅笑了一下,神色空远:“阿兄与阿父性格相似,对家人交付真心,对外物则极度漠然,从来不营名望,也不怎么乐意出仕。阿父去世那年,丞相给阿兄写信,劝他夺情赴任,不要推辞义兴太守的职位,阿兄坚持不应。后来丞相反复劝说,谈及长豫兄长病逝之事,又言群从死亡略尽,子弟零落,阿兄到底无法推辞,不久改迁南中郎将,江州刺史,支撑王氏门户。”
谢安与王羲之关系颇好,平日里往来交游的次数很多,也听说过丞相王导给王羲之写信,感慨子侄辈才质平庸,称王彭之、王彪之就跟他们的小名那样,一个像笨猪、一个像笨牛,并以此劝说王羲之出仕。其实以谢安的眼光看,王彭之、王彪之的才能已经胜过其他士族子弟一筹,只是比不上病逝的王悦、早卒的王应几人罢了。不过当时庾、王两家相争进入白热化,想要支撑王氏门户,王羲之、王允之两人中必须有一个站出来才行,而最终向家族妥协的人是王允之。
正思量间,又听王琅道:“长豫兄长五年前病逝,又两年丞相病逝,现在阿兄也走了,逸少兄长想再逍遥山水恐怕是不能了。九月后大功出服,我也免不了出镇一方,维持家族藩镇实力。”
谢安的心猛然一揪,强忍着没表现出来,抬头看她:“山山想说什么?”
他心中已隐隐有极不好的预感,面上仍带着一如既往的温柔笑容,试图装作没听出她的语意,维持住之前的气氛。
“别再叫我山山了,叫我琳琅罢。”王琅正面迎上他的目光,带着她一贯的直截简洁,神情也平静,“安石,我们和离。”
谢安彻底沉默下来。
他绷着表情定定看她,良久,终于开口:“这是你的意思还是王家的意思?”
王琅微一蹙眉,坦诚答道:
“主要是我的意思。”
谢安面无表情继续问:“如果我不签和离书,你是不是要强行和离?”
晋朝施行门阀政治,以王家的地位,如果想强行和离,不需要经过他的同意也能办到。
王琅不解地抬起头:“为什么不签?”
谢安眉睫不动,淡淡反问:“我为什么要签?”
王琅再次蹙眉,把话说开:“我若外放,无非是益、荆、江、豫、徐五州,如今庾冰主政,前三者的可能性更大些,几年内不可能返回扬州,以后更不知有何等变故。不如趁我现在还没离开会稽,先将和离书签了,省得到时候一来一回,耽误你再娶。”
想了想,又道:“你不要多心,我是认认真真,真心实意说这个话,不是试探你什么。”
“耽误,再娶,原来你就是这般看我的。”
将她话语中的两个词极缓慢地重复一遍,谢安轻轻一哂,神色里说不尽的自嘲。
王琅微觉不安,站起来走近一步,看他神情:“安石……?”
谢安垂下睫毛,第一次避开她的目光:“山山,给我点时间。”
他依然唤她山山。
王琅愣了愣,点头。
◇
王悦病逝的时候,王琅还在蜀中领兵,回京后听到传言,大意是说丞相王导某次做梦,梦到有人想用百万钱买王悦的命,王导非常厌恶这个梦,私下里想尽一切办法暗暗为长子祈福。后来修建房屋,掘地时得到一窖钱,数目约有百亿那么多。王导认为这件事与梦境相应,非常不高兴,命人将这些钱都闭藏封锁起来,不许使用。
等到王悦病重,王导忧心如焚,接连几日不吃东西,恍惚中忽见一人,形状甚伟,披甲持刀,问他是谁,则回答:“仆是蒋侯。您的儿子身体不好,想为他请命,所以前来。请您不要担忧。”蒋侯向王导求食,吃了数升,不料吃完后突然对王导说:“中书的病是不治之症。”没过多久,王悦就病逝了。
王氏一族对王悦寄予厚望,丞相王导最看重、最疼爱的也是这个长子,结果白发人送黑发人,世间简直没有比这更令人悲伤的事情了。
又,王悦生前与王导说话,总以谨慎保密为首,侍奉双亲极尽色养之孝。王导每次离家去尚书台,王悦没有不送至车后的,还经常为母亲曹氏整理箱箧中的衣物。王悦病逝早卒,王导每次去台城都会从昔日王悦送行的地方一直哭到台城城门,曹氏则将箱箧一直封存,不忍心再次打开。
后来王琅成婚,曹氏送来的贺礼中有几样特别合她心意,回门省亲的时候提到这件事,结果惹来曹氏落泪:“那是阿悦为你准备的,那孩子知道自己不好了,把东西拜托给我,说是给山山的新婚贺仪,又让我不要告诉你是他备下的。”
王琅当时就哭了。
咸康五年,王氏家族的主心骨,丞相王导病逝,王氏家族的姻亲外援,常年镇守京口的太尉郗鉴也逝世,东晋同时失去两位极重要的大臣,朝野人情恇然,士庶相顾惶恐。
当此之际,庾亮之弟庾冰入朝任中书监、扬州刺史,接替王导的职位。上任以后,庾冰不分日夜地处理政事,提拔后进,敬重朝贤,人心于是得以恢复安定。
同年,庾亮主持的北伐以邾城陷落为标志而停止。为了震慑北朝,挽回战争失利的影响,庾冰加在会稽任内史的王琅为车骑将军,地位仅次于空置的大将军、骠骑将军,与三公等同。庾、王两家在权力上的争夺进入相持阶段。
咸康六年正月,庾亮因北伐失败忧愤而死,庾翼接替兄长的职位镇守武昌,世称小庾、庾小征西。
庾翼是庾家唯一一名具有经纬大略的俊才,早在苏峻之乱时就已展露其军事上的才能,时人将他的兄长庾亮比喻成“丰年玉”,即太平盛世中的人才;而将他比喻为极为难得的“荒年谷”,借此称赞其人品珍贵,才足匡世。咸康五年邾城沦陷,石城被围,正是庾翼屡设奇兵,暗中将粮草军需送入石城支援城内,帮助保护石城固守不失,才让兄长庾亮的北伐不至于沦为笑柄。
到任荆州以后,庾翼竭尽志能,勤政不懈,令军队与地方管制都纪律严明,官府和人民都财资充实,不仅东晋臣民归心,连后赵黄河以南领地的人民都有归附之心,后赵汝南太守戴开更率数千人请降。
这时候庾、王两家的权力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庾翼有志北伐,又与王琅在江州有过私交,彼此相互欣赏,于是力排众议,亲自写信邀请王琅参与北伐,言辞真挚殷切,一片赤诚。
王琅本觉北伐时机未至,不可能一举建功,但庾翼人品可信,粮秣器械也齐备,适当打击一下北朝,帮助边境流民南渡安置也没什么不好。
然而就在王琅收到庾翼的邀请信不久,庾翼同辈排行第二的兄长,豫州刺史庾怿送酒给担任江州刺史的王允之。
王允之觉得事有奇怪,先将酒水喂给犬喝,犬中毒死去,于是密奏晋成帝。晋成帝得知后大怒,庾王两家好不容易势力平衡,这是不择手段地挑起争端:“大舅已经乱了天下,小舅又要这样吗!”庾怿听说,饮毒酒自尽。
整件事情虽然是庾怿自作自受,但庾家嫡支与王允之所在一支的死仇也算是就此结下,邀请之事自然是不了了之。
再后来,就是王允之病逝,王琅辞去一切官职为兄守丧,并因此打算与谢安和离,在出服后领兵外放,藩镇一方了。
谢安一点也不想与她和离,更认为事不至此,与王琅在墓地的谈话一结束便出门去寻王羲之,一是了解王家的态度,二是说服王羲之替他做说客,打消王琅和离的念头。
大概上天也同情他的遭遇,成功说服王羲之,并与王羲之约定辛未日登门后,一条好消息先传了过来——习惯定期请大夫诊脉,掌握身体情况的王琅被诊出怀有两个月的身孕,别说是和离,就连为兄长的逝世哀伤也不能了——她必须保持良好平稳的心情,护养胎儿。
谢安一面派人向王、谢两家报喜,一面调整计划,斟酌措辞。
他现在既不用担心王琅和离,又有了嫡出的孩子,真真是双喜临门。只不过对王琅来说,孩子的到来既打乱了她外放的计划,又害她不能为最亲密的兄长守丧,着实不能算一件很开心的事,谢安顾及到她的心情,勉强收敛住喜悦神色,柔着声音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