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春光正好,杨柳依依,秋千架上,她罗衫轻软,鬓间簪上一朵最最娇嫩的芙蓉花,那清脆的笑声随着荡起的秋千架直直飞到了天际。
“那芙蓉花遍开在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依小弟看来,此等繁盛之景,”她轻声一笑,“可比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景象也要强上几分呢!”
刘许沉点头道:“苏老弟这芙蓉花儿的掌故,我倒是头一回听说,不过,想来蜀中自古来,便是天府富庶之地,向来少兵马之灾,积年繁华,我等也是早有耳闻的。”
苏萧接着又道:“每逢芙蓉花儿遍开之际,城中妙龄少女便用纤纤素手,将那开到极盛的芙蓉花采摘下来,亲手制成核桃仁儿大小的芙蓉酥,再装进亲手绣好的香囊中,送与心中的潘郎,若是哪家的少年郎在这个时候收到的芙蓉酥最多,可要得旁人羡煞许久呢!”
刘许沉拍手笑道:“相必当年,苏老弟在蜀中的时候,侧帽风前花满路,陌上少年足风流,怕是送你芙蓉酥的姑娘也是多不胜举罢!”
苏萧也笑道:“刘兄莫要取笑小弟了,小弟离家时候,不过十六七岁,哪里有福气就得了什么妙龄闺秀的青眼了,不过是家中的姊姊们为了哄我,草草做了两个打发我罢了!”
那时候,她也曾怀着女儿心事做过芙蓉酥,偷偷托兄长带与那人,只不过往事不可追,如今早已是青山依旧,物是人非了。
她又道:“小弟不才,不过城中倒真有几位颇负才名的公子,那时节出门时,白马斜帽,掷果盈车,让小弟好不羡慕呢。”
她说到此处,却突然戛然而止,两人正听得津津有味,忙催问她当中有哪些风流才子,苏萧一笑,方缓缓道:“蜀中杨家唐家那些世家子弟自不必说,小弟倒是记得,其中却有一位,人品姿容极为出众,乃是苏家的一位公子,那苏二公子十二岁所作的诗作便在蜀中流传,世人皆说,苏公子的诗才比当初七步成诗的曹子建也差不到那里去。可惜的是,那苏家后来不知犯了什么错处,一夜之间便被抄家,后来,这位苏二公子也不知所终了。”
刘沉许思索道:“蜀中苏家?莫不是四年前因为军饷被抄家的那一个?”
苏萧放在桌子下的手慢慢地握紧,只垂下眼睛,点头道:“说起来,我家与他家还算是沾了点远房亲,后来只听说他家被抄了,苏家老爷子也死在了狱中,所犯何事倒真是不甚清楚。只是小弟曾跟着家父拜访过苏老爷子,那苏家二公子确是人中龙凤,现下不知所终,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呢。”
刘许沉道:“必是因军饷而抄家的苏家无疑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在兵部倒还听人说起过,这个案子说起来也真有几分蹊跷,虽说当年有人言之凿凿地说苏家贪污军饷,人证物证俱全,可抄来检去,最后到底也没能找出那笔军饷的下落。”
苏萧猛然抬头:“当年的那笔军饷,一直没有找到么?”
刘许沉道:“就是因为那军饷没找到,故而这事情到最后也不了了之。苏家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没有满门抄斩。你方才说的苏二公子,说起来和这事情倒也有几分关系,当年,他在狱中用血就手,写下万言书,托人辗转从蜀中送到京城,万岁虽盛怒,可因为那万言书,到底还是对苏家动了几分恻隐之心,只将苏府成年男丁问罪,可府中的弱女妇孺到底还是捡回了一条命。这也可见方才苏老弟所言不虚,那苏家公子若不是才高八斗,怎么一篇万言书就能让万岁动了恻隐之心呢?”
说到此处,三人都唏嘘不已,苏萧心中早已痛到极致,家事由旁人这样闲闲说来,自己却还要装得云淡风轻。她今日才知,原来自己能够活下来,全靠了阿兄在狱中以血写就,字字泣血的万言书。
只是,今日她确认了那军饷之事果然事出蹊跷,也算是小有收获,她知此时再追问下去,必会让人起疑,只得强笑道:“都是小弟的不是,原说要讲些风流逸事,却说起这样的感慨之事,小弟以茶代酒,向两位赔罪了。”端起茶一饮而尽,又与两人扯了些闲篇,就此将此事撂下不再说起。
☆、广安门
这一场风波在张德在内务府坐稳了大总管的位置之后,终于偃旗息鼓。苏萧也又开始了两脚不沾地的忙碌日子,自从出了那日的事儿,杜尚书待她更放心了些,诸多事宜都索性放手让她去办,她倒也没让杜远失望,总是将差事儿办得比旁的人漂亮利落几分。如此一来二往,杜远心中只暗暗道她虽年纪轻轻,倒是有着与这个年纪十分难得的沉稳。一月余来,莫说是六部,内务府,鸿胪寺,就连着她这个品级的小官儿等闲难得一窥的内宫,她也随着杜尚书前后往往来来了好几次。
礼部人人都知苏萧颇得杜远的赏识,部里的人都道她是走了鸿运,得了杜尚书的重用,她心下却明白,自己怕已经不得已被搅进了两王相争的浑水之中,恐怕也正是由于杜尚书看着她被侯松排挤,反而对她放下心来罢了,有这么一层思虑,她在差事上不得不越发的谨慎仔细。
转眼之间,已是腊月初八腊八节,而四日之后的腊月十二,便是皇帝万寿的正日子,手上接了差事的诸人无不小心翼翼,个个打叠起百万分的精神,无不盼望着能顺顺当当地将皇帝万寿节的诸事料理妥当。
这日里,最重要的一批卤薄仪制金玉国器需得交付宫中,苏萧便同宫中来的公公并两个同僚一同在礼部将器物一一封箱上车,一众人等随车进宫,最后再查验一遍已送到宫中的各物品可有遗漏之处。苏萧等人将东西一路护送至元宁殿,为免人多手杂,苏萧并两个礼部的同僚未随内侍入内,只在殿外等候。
腊月乃是京师最冷的时节,这日更是尤其的冷,虽说还是申初之时,天边却一点阳光也无,铅色的云低低地压在头顶,天地间只余一片雾茫茫的白。饶是苏萧穿了最厚的官服,里头还衬了银鼠大毛儿的小袄儿,在殿外候立了一小会儿,还是冷得不由地往东边檐下避风之处移了又移。
正在此时,元宁殿西头远远地过来几个人,并不能看清模样,只能看见为首的那个人穿着亲王服制,那人似乎抬头看了东边一眼,便只朝着这边徐徐而来,待那人走近了些,几人才发现来的正是掌管着万寿节差事的瑞亲王殿下,后头跟着几个品级颇高的官员,苏萧同部里的几人对视一眼,忙趋步上前问安。
苏萧见到郑溶,不由地想起那日里他出言解围的情形,若是那日郑溶不曾凑巧来礼部,自己现下怕是早去见了阎罗王了,言语中不由地多了几分感激和敬佩:“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苏萧见过殿下。”
郑溶原本正与身旁的官员讨论万寿节晚宴上的细节,他听说皇帝兴致正好,下午进了白果乳鸽汤,又正在御书房写九九消寒图,正打算前去请安,当路过元宁殿时,抬眼却见到苏萧并几个礼部官员远远的站在元宁殿外,不知为何脚下的步子不由自主地便转了方向,朝着她那头缓缓而来,见她问安,一时也不知说些什么,半晌方唔了一声。
身旁的官员还在兀自说方才的事儿:“殿下,百官侍宴之后,陛下特许高品级官员前往御花园赏花灯,以示君恩浩荡,到时候在左右廊下预备下各式干果点心,宫眷在左,外臣在右,同贺万岁的万寿之喜。”
郑溶顿了一顿,道:“这倒是前朝未有之事,按着老规矩,向来内廷外朝不可一处。”
那官员忙道:“万岁的意思是既然是万民同乐,也不用太拘着礼了。”
郑溶略一沉吟,道:“罢了,既然是父皇的意思,你们务必做得仔细些,内廷各宫宫眷的座前设一道湘妃帘,再多选些手脚麻利,眼明手快的内侍来伺候,选哪些人近身伺候需得一一仔细筛过,万不可出些有损皇家清誉的事儿来。”
那官员忙陪笑道:“这个是自然的,还请殿下放心,”又指了指广安门的方向:“殿下,下官这就将内务府选出来的内侍们叫过来给殿下瞧瞧?”
苏萧耳听得他们谈论些公事,虽不是极要紧的,可站在近处到底有些不妥。她不知这位永定王殿下为何并没有避开旁人的意思,自己只得不留痕迹的往后退了退。
郑溶抬眼看了看广安门内站得整齐的几排内侍,他历来不管这些蝇头小事,可这一抬眼却恰恰好瞥见苏萧小心翼翼的模样,一时间不由心中失笑,正色道:“不必了,你们先退下罢,本王要去御书房给圣上请安,正好顺路过去看看。”说罢转头看了一眼旁边的苏萧,“苏大人手头的差事可交接完了罢?正好也随本王一道儿去瞧瞧罢。”
苏萧冷不防听到他点到自己的名字,心中虽然说不出的惊讶,面上却不敢在他面前露出半分来,只得默默地随他而去。
过了广安门便是内廷了,内廷之中,自然古树奇花也栽得比外朝多,只是这个时令,万花敛容,天地静默,连着枝桠上都磊着厚厚的雪,反而显得比宫中的其他的地方更为阴冷几分,就像宫中女子的命运一样,春日里极尽娇媚,冬日里团扇见弃。苏萧一面心头默默地感慨,一面随着郑溶往前走去,暮云低霭,冬日的风裹着碎雪呼呼地刮到她的脸上来,冷得让她不由地打了一个哆嗦,却听得郑溶在前头慢悠悠问道:“听说你是蜀中人氏,这京师的气候,怕是有些过不惯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