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MM豆)


  把事情做在了前头,王尚书重新拿回铨选的主动权。
  ……
  做完这些后,王高庠心情大好,开始着手拉拢裴少淮。把考功司牢牢攥在手里,王尚书才能算是大获全胜。
  这日,王高庠将裴少淮唤到尚书房里,准备来一场坦诚布公。
  “裴郎中入职吏部也有半月了,可还习惯?可都忙得过来?”王高庠关切问道,“都在一个院里当差,若有人设障刁难你,你务必同本官说,本官必为你主持公道。”
  王高庠鹰鼻配着三角眼,纵是和和气气的时候,面相也自带一股严厉。
  “一切都好。”裴少淮应道,“本应是下官主动过来禀职的,拖延到今日,是下官失礼了。”
  “小事无妨。”王高庠笑道,“京察事多,一时忙不过来,可以理解。”
  寒暄之后,王高庠酝酿情绪进入正题。
  “小裴,朝廷里悬着一杆秤呀,而吏部正是这杆秤的秤砣,秤砣轻了,这杆秤就会有失偏颇。”王高庠感慨道。
  吏部就是用来称文武百官几斤几两的。
  他又言道:“早时举荐你入詹事府,不是本官小人之心,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你我如今同在吏部,官居上下,切莫因为此前之事生了嫌隙、失了和气。”
  “下官从未如此作想。”裴少淮应道,他明白王高庠的拉拢之心,他也正想利用这份拉拢。
  堂堂吏部尚书,若是不用一用,委实有些可惜了。
  裴少淮想借他的力。
  裴少淮道:“尚书大人说得极是,这杆秤不能偏了。为保京察公允,下官草拟了一份谏言,准备上奏皇上,请尚书大人过目,助下官一臂之力,推行新策。”
  “哦?”王高庠一听新策,面露好奇,道,“取来予本官看看。”又有几分欣喜,裴少淮此举,似乎有几分投好他的意思。
  裴少淮很快回来,王高庠翻阅数千字的奏本,原本的好奇、欣喜,渐渐转为惊然、愕然,最后化作脸色沉沉——这哪里是他在拉拢裴少淮,分明是裴少淮把他架上自己的船。
  “你要把‘访单’改为核算功绩,把堂审改为堂考?若是考核京外官,还要添一项民意访查?”
  这新策的动作也太大了些。
  裴少淮面露笑意,照旧端端,不应只问:“王尚书觉得如何?”
  局限于世道,若说什么最公平,那必是科考,至少它给平民百姓留了一丝往上爬的机会,事实证明科考可以在这个世道立足。既然如此,何不把科考运用到京察中?
  堂审重在“审”,容易受人左右,被权势者掌控。
  堂考则重在“考”,真真切切考京官们的治理本事,虽也有漏洞,不是尽善尽美,却比纯粹的人为操控更为公正一些。
  这正是裴少淮的考量。
  王高庠见裴少淮如此神态,开始反应过来,裴少淮这哪是在问话,分明是在替皇上传话——是皇上在问他王高庠觉得新策如何。
  一个天子近臣,特意安排的差事,深思熟虑写出来的新策,怎么可能不先给皇帝看,而拿给他一个尚书过目呢?
  从他答应裴少淮“看看”开始,他就中了裴少淮的计。
  他若是没看,还能在廷议时反驳几句,站在裴少淮的对立面。可是他看,从头到尾都知晓,知晓是皇帝属意的安排,这个时候他再反驳,可就不是站在裴少淮的对立面了。
  这是明晃晃要与天子做对啊。
  他太轻率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心思、本事,远比他想象中还要厉害。
  王高庠还打算再挣扎挣扎,言道:“此新策一出,廷议之时,六科科官、十三道御史,必定是群起而攻之,裴郎中觉得自己能够应付得来吗?要不,步子还是稍小一些罢。”
  京察前临时改变考察制度,这是动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岂会不群起攻之。
  这意味从前打点好的关系,拍好的马屁,都将付之东流。
  “能应付得过来。”裴少淮毫不掩饰说道,“区区廷议辩驳而已,下官一个人就能应付。”
  又多补了一句:“尚书大人在京多年,应该曾见过下官对廷辩驳才是。”
  王尚书此时无计可施,只能沉声说道:“你且先回去罢,本官再琢磨琢磨。”
  “下官告退。”
  ……
  不多一会儿,吏部左侍郎进来了。
  王高庠把裴少淮的折子推给他,别无他法,无奈道:“廷议时,由你出面代替吏部,力挺裴少淮推行新策……本官接下来几日身体有恙。”
  左侍郎读完,狂拍大腿根,连连叹气,道:“这般,尚书大人早几日的作为,岂不是白费了?”
  他不说还好,这么一说,简直是在王高庠心头直接剜刀子呀。
  王高庠脸色更沉。
  是呀,亲外甥祭天算是白祭了……


第220章
  旧法不可能无弊端,行之愈久,其弊愈显。
  唯有不停完善,才能驱久行远。
  往届京察在开始之前,亦设有廷议陈言这一环节,广开言路。只不过科道官们多是京察的既得利益者,鲜有人会刨根论底,提出的意见多治标不治本。
  裴少淮呈上奏本以后,皇帝很快便安排了廷议。既然要廷议,自然把裴少淮的折子传抄到了六部九卿、六科十三道。
  时值冬临,大雪初至,许多官员端看抄来的文书,止不住手抖,若是施行此新策,前途未卜啊。
  这其中,又数科道官们最是忿忿然,新策割去了他们不少权限。给事中、御史官小权大,因为他们有谏言权、廷推权,与朝廷选才用人息息相关,京察变得规范了,他们说话的分量就轻了。
  一连数日,到处议论纷纷,支持裴少淮的人并不多。倒是不少人打定主意,势必要在廷议时,要把此新策给驳回去。
  到了廷议这一日。廷议设在乾清宫正殿里,按廷议最高规格,有内阁五大学士,六部九卿正官、堂上官,和科道官们参议。
  其中,吏部尚书王高庠因身子抱恙缺席,由左侍郎代替参议。
  数年过去,当裴少淮青袍换作紫袍,再次站在廷前,他那般闲庭信步、带着些随意的神态,叫许多科道官又怒又怵。
  明明裴少淮唯独一人,而他们有一群人,为何会发怵呢?
  “裴郎中的折子,诸位爱卿都看过了,开议罢。”皇上直截了当言道。
  裴少淮在奏折中写道,“……京察派发访单,揭帖无名,笔下之言真假难辨,恐有捕风捉影,信口雌黄之嫌”,他建议,与其耗费时间会单,辨别真假,不如详编京官们的功绩册,细细列出官员们六年间做了什么实绩、有哪些失职之处,再据此评定等级。
  当然,核实官员们的功绩也需要一套章法。
  这一改,把“论过错”改成了“论功绩”。
  吏科给事中打前阵,他揪住的正是这一点,言道:“圣人言君子‘功不独居’,成人之美,归功于天,当属君子之行径。裴郎中编此功绩册,岂不是叫人人推诿过错,而专职贪功、掠功、夸功?届时,堂上相争,哪还有一丝半点的文人风骨?”
  意思是,臣子们都应当君子,君子清正,是不会争风贪功的,裴郎中的做法是在败坏朝堂风气,招致人人都争着抢功劳。
  亦是有违圣人言。
  大庆儒学当道,京官个个都是科考的佼佼者,自然最会拿“所谓君子”、“文人风骨”的那一套来攻讦他人。
  裴少津立于科官当中,欲出列替兄长辩驳,助其一臂之力,这种引经据典、用儒学打败儒学,是裴少津最擅长的事情。毕竟他记性了得,可谓是行走的四书五经。
  裴少淮隔着正廷,向弟弟示意不必。
  “圣人所言自然不假,然‘君子不贪功’论的是君子秉性,是非功过论的却是‘在其位,谋其政’,论其是胜任或是渎职,此二者岂可同等而语?群臣君子秉性,朝廷功过刑赏,此二者并不相悖。”裴少淮笑道,“考功司自然期许众人皆是真君子,届时考察功绩,能省却不少功夫。”
  你“君子文人”论的是“人”,我“是非功过”论的是“职”和“责”,根本不是一回事,莫要偷换概念。
  若是人人都是真君子,哪里还用得着京察,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廷议辩驳,就是在明知的事实里,戴着“圣人言”的镣铐,相互倾轧,一比高下。
  “若要论君子小人……”裴少淮故意顿了顿,一挑眉梢,瞬时色厉,言道,“昔日初行访单时,众臣子廉耻自重,以名入访单为终身之玷,故人人恪守自纠,不敢出格。现如今,访单肆行,满纸荒唐秽状,若是信以为真,按照这条条列列,朝中文武百官皆宜罢黜降职。从廉耻自重到捕风捉影、信口雌黄,大家相互指骂,这难道就是君子之风吗?”
  裴少淮走至殿旁,从案上抓起一把泛黄的旧访单,高举,继续质问道:“平日里漫不在意,真等京察时,收到访单,时日紧迫,便开始道听途说,不加以核实便填写,此举非小人哉?流言止于智者,智者分辨东西,人若无洞世之高见,更应谨言慎行,如今恰恰相反,人人只怕自己写少了,担忧不将敌党挤下去,自己便不能留京,此举非小人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