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雁于飞87
- 入库:04.10
汪太后把话说到这地步,下面真的不敢吱声。
洪武以来,赐田加起来也就不到3000顷,自然是杯水车薪。
因此,衍圣公孔弘绪二月初匆忙进京,恳求太后酌免孔府田赋。
汪舜华淡淡的看着跪在自己眼前的少年,觉得前所未有的恶心,她懒得跟这人废话,直接告诉他:“摊丁入亩是朝廷基本国策,不管是宗室勋贵,还是文武官员,都必须遵守,衍圣公府也不能例外。你们如果觉得田税太重,把地卖了不就行了?你家也没多少人,要那么多土地做什么?”
孔弘绪一怔,抽抽搭搭的说家里人多,不容易。
汪舜华摆手:“天底下比你更不容易的多了去,可有谁能有孔家的待遇?谁又抱怨过?你是圣人之后,又是文臣之首,我也不说什么‘君子喻于义,而小人喻于利’;但这种事,朝廷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该守的规矩必须要守,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孔弘绪呆了,接着又说孔府年久失修,恳求朝廷拨给钱粮,汪舜华直接拒绝:“我竟不信,孔府难道拿不出钱粮修缮房屋?那天下的人,是不是都要露宿街头?”
孔弘绪只好解释:“这是朝廷崇儒兴学的重要表现,用来激励天下的士子。”
汪舜华冷笑了一声:“朝廷自然是要崇儒兴学的,不过这与厚待孔府没有必然的关系,我以为多修几座图书馆,多让一些贫寒子弟入学,比做什么都管用;至于激励士子,朝廷只要端正选人用人风气,他们自然会受到激励。”
双方不欢而散。
第180章 角力曲阜(下)
汪舜华的态度坚决,不仅让孔弘绪意想不到,甚至大出朝臣意料。
其实对于孔家的作为,大家有不满的情绪,只是毕竟是孔圣人的后代,谁也不太好说什么;现在孔弘绪聘定了汪太后的亲妹妹,那姑娘还养在太后身边,想来太后极看重这门亲事,没想到今天如此不给面子,当场拒绝。
当然,孔府并不会就此放弃。他们串通官府,组织庄丁,在土地总量上大作手脚——曲阜县令自元朝以来,就只有孔家人能当,而且还需要衍圣公推荐,并且不接受朝廷的政绩考核,这一声招呼打得不要太容易。
但是孔弘绪忘了,孔府有这样崇高的地位,自然也就具有标杆意义,汪太后和朝廷都把它作为必须攻克的堡垒,因此,专门遣官前来督导。
汪舜华还很有心地特意派了丘浚和刘健前来。刘健是个老古板,坚决反对改革,看着孔府这样睁着眼睛说瞎话,他心头实在不痛快,当即上书弹劾。
使者还在路上,又传来曲阜县衙失火的消息,新的鱼鳞图册未编成,旧的却已经在大火中付之一炬,没有凭据可查。
消息传来,朝中一片哗然。
汪舜华脸上布满阴霾。
商辂出班,与其说是安慰太后,不如说是安定人心:“后湖就有黄册正本,太后可让人前去抄录对比。”
年富表示反对。
他的脸色有点不自然:“黄册攒造,劳师动众,官吏多有拖延,因此多有缺失。但官吏百姓始终不敢肆意妄为,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后湖有正本,可以追溯。一旦让人查证,就知道后湖的底细。那么天下也就都知道虚实,便会无所畏惧,户籍和土地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朝廷一点办法都没有。”
下面吵吵嚷嚷,汪舜华根本就没有听——废话,混过基层机关的,知道衙门作风怎么回事。因此去年张凤提出对照之前的黄册驳查时,她直接拒绝了,直接昭告天下,这次是全部重新造册,据实奏报就可以。
——这样的大事,不能搞不教而诛;但是我把话说明白了,你不听,就怪不得我了。
既然你要死扛,那就看这几斤骨头能不能扛住。
汪舜华即刻宣布曲阜县令孔公锡有罪革职,交督察院议处;命刘健为曲阜县令,主持当地的土地清量事宜。
消息一出,朝野震惊,区区一个七品县令,职位不算高,只是毕竟一百多年了,都是这个规矩,现在居然打破了。
薛瑄就站出来说:“由孔家人做曲阜县令是祖制,怎么可以更改?即便孔公锡有罪,孔家并非无人,总能从孔家人里找个品学兼优的继续做县令。如果因为孔公锡就取消孔家的殊荣,会有损大明的声威和您的宽仁。”
但是汪舜华义正辞严:“太祖皇帝的后代犯罪,哪怕是亲王郡王,都要依法论处,怎么一个县令,我动不得?”
薛瑄还想说什么,汪舜华没有给他机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要大明疆域以内,就得按照朝廷的规矩来,没有法外之地,也没有法外之人!曲阜既然是孔夫子的家乡,更应该带头遵规守纪,报效朝廷;而不是自恃圣人门第,一味向朝廷要好处,却从不肯承担任何责任!以后曲阜县令和其他县令一样,由朝廷统一委派,接受督察院考核——曲阜是朝廷的曲阜,是大明的曲阜,不是哪一家哪一姓的曲阜!”
她随后命林聪为钦差,赐了宝剑,前往曲阜坐镇,临行前还特别吩咐:“拿出当年弹劾国丈爷的勇气和胆量!好好地去曲阜办事,不要有任何顾忌,别让我失望。但凡在大明疆域之内,就不允许有不守规矩的人!”
太后的态度如此明确,下面也就知道真的明白这回朝廷是认真的,办不好事情是真的没法交差,开始认认真真的搞清理。
凭空被不知道是馅饼还是冰雹砸中的刘健也只能抖擞精神,开始组织人力认真清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事情关乎前程,处理好了,在太后那里记了一笔,以后仕途通达;否则灰溜溜滚出曲阜,自己也没脸见人了;更何况这还关乎手下几百上千号人工资的发放,他再怎么饱读诗书,也不可能一个人把一个县的活全干了,还是要依靠下面的衙役去收粮、去赈济、去缉捕的。如果现在办不好,只有自己拿钱养这些人,养得起吗?还是像自己曾经最不齿的贪官污吏那样纵容属下犯罪?别说良心上能不能过去,督察院可盯着呢!
刘健自认不是功名利禄之徒,但毕竟还年轻,这份责任太重大,还是忍不住鼓舞——他也看出来了,闹事的只是一小部分,农民还是很拥护这次改革的。毕竟纳税的标准已经宣传了很久,别的地方一般来说少了一两成,孔家的租子比别人还重,有的甚至少了二三成。大家搞不懂那些乱七八糟的术语,但每年少交多少粮食是有实实在在的感受的。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上吧。
但清理不是那么好搞的。孔家在当地树大根深,孔府的家丁出去威胁恐吓,把孔府的土地登记在别人名下,大家还得乖乖交租子。
只是这么多庄丁出去,百姓又拖家带口的出来测量土地,自然免不了新闻。其中就有惯作威福的庄丁调戏美貌的良家少女继而霸王硬上弓的,然后就闹出了人命。
本来可以赔点银子了账,但是圣人之家,即便是家丁,从来是眼睛也是长在头顶的,任凭死者家属哭闹都不肯松口,反而打骂了一通,逐了出去。那家人边走边哭,就被待在附近守株待兔的禁军拿住,送去见钦差。
接下来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环节——刘健带人将孔府前后大门堵住,十四岁的孔弘绪捧着孔圣人的牌位率领家属走出孔府大门,林聪则捧着御赐的尚方宝剑,声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衍圣公,太后有旨:你年少不懂事,不要为虎作伥,与朝廷为敌,与律法为敌,与万民为敌;否则自绝于人,必将葬送自己的名声和孔家的前程。”
孔弘绪呆了。
在死者家属的带领下,林聪大跨步的闯进孔府;当着孔弘绪和孔家人的面,在几千乡民的见证下,将凶徒捆起来,架起来,抬出孔府。
当着这么多父老乡亲,林聪宣布:“这就是不守王法的下场!曲阜是大明的曲阜,跟别的地方没有什么不同!你们有冤屈、有不平,尽管来县衙陈述,本官奉太后圣旨坐镇,专管这里不平事!”
孔家积威甚重,但这世上总有不怕死的;马上就有个青年汉子跑出来说,孔家把他家的土地记在自己头上,却要求每年向孔府纳粮;前日官差要他办什么产权证才知道。
林聪重重的拍了惊堂木:“这是惯用的‘飞洒’,朝廷已经严禁,怎敢如此?是谁这样吩咐你的?”
那汉子随即报了名姓,居然是孔家的旁支,只是被改了姓氏。
这也是惯例,孔家的旁支,一旦做了孔府的佃户奴婢,就得改姓。
也难怪了,毕竟是天下唯二可以用“贵姓”的。
林聪毫不犹豫,派人捉拿。
有一就有二,看到钦差这样认真,相继就有庄户人家站出来奏告孔家也曾这样吩咐他们。
但土地清理毕竟还在进行,租税还没有缴纳,真想以此扳倒孔家,那是痴人说梦。
但孔家盘踞曲阜这么些年,肯定不是这么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大家控诉完眼下,很快又开始往前翻,什么强抢民女、强占民田、放高利贷等等,什么都不缺;还有人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说年成不好,孔家不肯减租,逼死了人命等等。